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捕首年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聚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中家 田佳丽 +2 位作者 王银平 黎加胜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5,共9页
为掌握禁捕首年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其变化,于2021年4月18日至8月14日开展长江安庆段仔稚鱼逐日采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鉴定仔稚鱼338922尾,鉴定出鱼类39种,隶属于6目9科31属,鲤科鱼类的物种数和数量占据优势,占比分别为7... 为掌握禁捕首年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其变化,于2021年4月18日至8月14日开展长江安庆段仔稚鱼逐日采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鉴定仔稚鱼338922尾,鉴定出鱼类39种,隶属于6目9科31属,鲤科鱼类的物种数和数量占据优势,占比分别为79.48%和96.59%。在生态类型上,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数量和物种数占比分别为92.27%和48.71%。在产卵类型上,产漂流性卵鱼类占绝对优势,物种数和数量占比分别为46.15%和92.27%。在群落结构上,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为第一优势种,数量占比44.53%,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为主要优势种。在资源丰度时间分布上,5—7月仔稚鱼丰度最高,均值为1093 ind./100 m^(3),峰值出现在7月6日,为4097 ind./100 m^(3)。同往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物种数方面,2016—2020年的物种数变幅为37至49种,2021年为39种;仔稚鱼丰度方面,2016—2020年的平均丰度变幅为355—1185 ind./100 m^(3),2021年为916 ind./100 m^(3);2016—2020年的丰度峰值变幅为823—8081 ind./100 m^(3),2021年为4097 ind./100 m^(3)。冗余分析(RDA)表明,仔稚鱼丰度与调查期间的流量、水位、水温和浊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探明了禁捕初期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的资源现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过程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捕首年 长江安庆段 仔稚鱼 物种组成 丰度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宇宽 蔺丹清 +7 位作者 李栋 张家路 叶昆 张四刚 胡欣 陈丽蓉 严燕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1659,共9页
研究于2021年秋季至2023年夏季在长江安庆段(安庆市程营村-凤凰码头)开展了2个周年共8次目视考察,从种群数量、集群规模、迁移规律、栖息地偏好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分布特征... 研究于2021年秋季至2023年夏季在长江安庆段(安庆市程营村-凤凰码头)开展了2个周年共8次目视考察,从种群数量、集群规模、迁移规律、栖息地偏好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长江江豚555群次、1000头次,最大单次评估结果为192头;其中2023年观测到长江江豚336群次、603头次,较2022年分别上升53.4%和51.9%。研究期间长江江豚最大集群规模为8头,平均集群规模为1.8头/群。考察发现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总体呈连续分布,但存在明显的热点区域,其中张家州北汊、上三号洲、下三号洲洲尾及清洁洲洲头水域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四个栖息地内观测头次分别占总头次的19.3%、4.9%、12.6%和10.8%。禁捕后长江江豚在河口汇流区活跃的月份增加并有从八里江安徽段向下游扩散分布的趋势,但码头、崩岸区对其栖息地范围的拓展仍存在一定影响,华阳河口以下江段仍只有清洁洲洲头水域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因此研究认为在十年禁渔及鄱阳湖极端枯水频发的背景下,长江安庆段的长江江豚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同时长江江豚对各重要栖息地斑块之间迁移通道的利用情况逐渐好转,分布更具连续性。研究建议,应在长江江豚可能的聚集觅食区及迁移通道保持自然岸线占比,加大岸线整治力度,加强人类活动管控;根据极枯水位下鄱阳湖长江江豚迁移入江的时序特征,制定湖口-华阳河口水域的应急管理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分布特征 极枯水位 重要栖息地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中华绒螯蟹蟹奴感染情况调查及其致病特征
3
作者 谢菁 杨彦平 +3 位作者 唐振 杨秋菊 焦晓灿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2-2099,共8页
为了掌握蟹奴(Polyascus sp.)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感染现状,对捕捞的寄生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和病理学检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共捕获中华绒螯蟹7175只,其中雄蟹3666只,雌蟹3509只;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 为了掌握蟹奴(Polyascus sp.)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感染现状,对捕捞的寄生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和病理学检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共捕获中华绒螯蟹7175只,其中雄蟹3666只,雌蟹3509只;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共38只,雌、雄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80%和0.27%。系统测量数据显示,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个体体型普遍偏小,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厚、体质量均显著小于正常个体;感染雄蟹的脐部最大宽和脐高的比值显著大于正常雄蟹,表现为腹脐形态向雌蟹发展,感染雌蟹的脐部最大宽和脐高的比值与正常雌蟹差异不显著;剖检发现雌雄感染个体的生殖腺均萎缩退化;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被寄生蟹的肝胰腺、卵巢被蟹奴内体浸润。研究可为探究蟹奴寄生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蟹奴和寄主的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蟹奴寄生 形态测量 病理检查 中华绒螯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明典 李鹏飞 +3 位作者 黄翠 段辛斌 陈大庆 刘绍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1,共8页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总种数的11.11%;按栖息空间划分,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0.00%;按摄食类型划分,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4.44%。鱼类优势种为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渔获物中小型鱼类占据较大比例,大型鱼类比例偏低、规格偏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2.114、3.476、0.248和0.670。与历史资料相比较,鱼类优势种的数量占比降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为稳定,但个体小型化现象依然存在,渔业资源仍有衰退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确保安庆江段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春季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璐 刘海芳 王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79,共2页
通过对2004~2005年长江安庆段的实地调查和水质监测,运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并结合水质评价方法分析该段的水质现状,发现水质状况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水质监测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建华 《科学养鱼》 2023年第9期79-80,共2页
自从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以来,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类(TURVEY S T,2007)。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江江豚数量持续下降,针对长江干流的调查显示,长江江豚从1991年的2 546头下降至2006年的1 225头;长江湖口以下的安庆段是长... 自从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以来,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类(TURVEY S T,2007)。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江江豚数量持续下降,针对长江干流的调查显示,长江江豚从1991年的2 546头下降至2006年的1 225头;长江湖口以下的安庆段是长江干流中江豚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Zhao X,2008;Huang J,2020)。目前,该江段已成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江豚野生种群进行全面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江豚 长江干流 野生种群 种群数量和分布 20世纪80年代初 白鳍豚 长江安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明典 李鹏飞 +2 位作者 曾泽国 黄翠 刘绍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状况 长江安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卿 代培 刘凯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8期11-16,共6页
为掌握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简称“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20年8月、10月和2021年1月在该区域开展浮游动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1属5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6种,轮虫13属29种,枝角类5属6种,桡足类... 为掌握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简称“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20年8月、10月和2021年1月在该区域开展浮游动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1属5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6种,轮虫13属29种,枝角类5属6种,桡足类4属5种;保护区浮游动物优势种共6种,均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为3个季节共有优势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95.65 ind./L,平均生物量为0.37 mg/L,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是浮游动物密度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量的主体则是轮虫;浮游动物物种数及现存量呈现出季节差异,其中三者均在夏季最高,物种数最少的季节为冬季,密度和生物量的最小值则为秋季;空间上,保护区浮游动物物种数和现存量表现为实验区高于核心区,有通江入河口的1#断面及有沙洲分流的分汊汇合水域的4#断面浮游动物现存量较高,在长江干流中这两种水域更利于浮游动物的生存与繁育。整体上,保护区浮游动物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优,是长江刀鲚较为理想的繁育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群落结构 长江安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