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创新 被引量:26
1
作者 范期锦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12期13-26,共14页
经不断探索 ,依靠技术创新和严格、科学的管理 ,史无前例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在复杂、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取得了成功。文章论述了这一大型水运工程在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创新的思维、作法和效果。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工程管理 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作者 窦希萍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套技术 勘察设计研究院 长江口航道 管理局 交通部 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概况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卫中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GPS 南港北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灯浮系碇配置方案
4
作者 黄纯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2,共5页
总结长江口水域灯浮系碇设置和管理的经验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特定水域条件下 。
关键词 灯浮标 系碇组件 配置 深水航道 长江口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沙变化条件下长江口重大工程安全风险及防控策略
5
作者 窦希萍 缴健 +3 位作者 丁磊 陈正兵 高祥宇 杨啸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7,共11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长江口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对维持长江口河势稳定和重要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了长江口近20年来的水沙运动规律和滩槽演变机制,发现近20年来长江口入海沙量锐减...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长江口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对维持长江口河势稳定和重要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了长江口近20年来的水沙运动规律和滩槽演变机制,发现近20年来长江口入海沙量锐减,导致滩槽格局调整、河势稳定性下降;叠加极端事件频发,严重威胁重大工程安全。研究构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碍航、水源地供水安全和圈围工程安全三大风险评估体系,评估了各类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等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安全风险的工程和非工程防控策略。结合风险评估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了应对工程群安全风险的河势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河势调控技术方案实施后,重大工程安全风险总体降低,可为长江口重大工程安全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沙变化 深水航道 水源地 圈围工程 风险评估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杰 乐嘉海 +1 位作者 胡志峰 丁光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64,共7页
介绍了长江口拦门沙发育及其特点和北槽航道拦门沙形成机理,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地形资料分析治理工程对北槽航道拦门沙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建成后,增加了主槽流速,减少了航道回淤,打通北槽航道拦门沙,增加了航... 介绍了长江口拦门沙发育及其特点和北槽航道拦门沙形成机理,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地形资料分析治理工程对北槽航道拦门沙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建成后,增加了主槽流速,减少了航道回淤,打通北槽航道拦门沙,增加了航道水深,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冲淤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杰 陈吉余 +1 位作者 乐嘉海 曹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2,共8页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称 ,航槽回淤减少。北槽进口段和北槽中段的深槽发生较为明显的淤积 ,北槽纵向河床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趋于均匀 ,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衔接的微弯深泓线。工程实施后北槽的河床总容积基本保持不变。整治建筑物完成一年后河床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工程引起河床大幅度冲淤调整完成后 ,北槽仍具有明显的洪淤枯冲规律 ,主槽季节性冲淤幅度平均在 30cm~ 5 0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北槽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对北槽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海 张华 阮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共8页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的分布对北槽航槽淤积和拦门沙地形发育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北槽深水航道治理二、三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同时澄清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最大浑浊带 回淤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9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一、工程概况。为彻底解决长江口栏门沙滩而水深不足,打通严重制约长江三角洲及上海经济发展的瓶颈,经国内三代专家学者近50年研究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工程分三期进行,目前航道水深分别为8.5m,10.0m和12.5m。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一期工程 航道水深 长江三角洲 工程概况 经济发展 专家学者 国务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治理效果
10
作者 王丽华 恽才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61,共9页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2年和2005年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竣工,分别达到8.5和10.0 m通航水深。自2006年三期工程实施以来,北槽航道中段连续4a发生严重淤积,年疏浚维护量平均达6×107m3,影响三期工程目标的如期实现。...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2年和2005年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竣工,分别达到8.5和10.0 m通航水深。自2006年三期工程实施以来,北槽航道中段连续4a发生严重淤积,年疏浚维护量平均达6×107m3,影响三期工程目标的如期实现。通过自主开发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平台,建立时间序列的空间分布属性数据库,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治理过程前后的河床冲淤变化规律和工程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长江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近期淤积的泥沙来源、淤积过程、主要淤积原因和淤积部位,从而为工程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 数字高程定量分析 河床冲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2 位作者 张文祥 李鹏 赵华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根据1989~2003年长江口九段沙附近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的支持下,分析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演变的影响.在长江来沙减少总的情势下,九段沙总的淤积速率在明显下降,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使局部冲淤形势发生逆转:九... 根据1989~2003年长江口九段沙附近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的支持下,分析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演变的影响.在长江来沙减少总的情势下,九段沙总的淤积速率在明显下降,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使局部冲淤形势发生逆转:九段沙顶端到江亚南沙大片区域淤积速率显著增强,沿北槽深水航道南导堤外缘形成一个10 km长的淤积带;九段沙东侧水下三角洲受工程的影响不大,淤积速率持续降低并底端发生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影响下北槽河床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潘灵芝 丁平兴 +1 位作者 葛建忠 胡克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9,共9页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前后(1998年1月与2008年2月)的地形测图,定量分析工程影响下的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域内泥沙淤积总量高达3.37亿方,平均淤积厚度1.03m,其中入口段、上段、中段及下段的淤积量分别占淤...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前后(1998年1月与2008年2月)的地形测图,定量分析工程影响下的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域内泥沙淤积总量高达3.37亿方,平均淤积厚度1.03m,其中入口段、上段、中段及下段的淤积量分别占淤积总量的16.5%、32.1%、29.6%与21.8%,淤积厚度分别为1.23m、1.12m、1.39m与0.65m;2)坝田泥沙淤积总量3.50亿方,其中航道北侧淤积量占58.3%,淤积分布特征为上段淤积厚度最大,下段次之,中段最小,分别为3.94m、2.44m和0.92m,航道南侧从上游向下淤积厚度逐渐减小,分别为3.32m、3.10m与1.87m;3)主槽整体净冲刷,泥沙冲刷总量0.68亿方,其中航道北侧冲刷量占87.9%,主槽上段冲刷深度最大,平均1.40m,下段次之(南侧0.10m北侧0.79m),中段淤积(南侧1.28m北侧0.59m)。此外,还发现北槽河床冲淤分布,主要受整治工程影响,疏浚抛泥仅影响贮泥坑和抛泥区附近的局部区域,流域来沙量变化对北槽淤积量变化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航道工程 长江口北槽 河床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共10页
基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定点观测的2006,2008和2011年洪季大潮、2006,2009和2013年枯季大潮水沙数据以及2006和2013年6—8月横沙和北槽中的潮位资料,分析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潮汐、潮流及含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上段... 基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定点观测的2006,2008和2011年洪季大潮、2006,2009和2013年枯季大潮水沙数据以及2006和2013年6—8月横沙和北槽中的潮位资料,分析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潮汐、潮流及含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上段浅水分潮性质增强,且M_4分潮和M_2分潮的振幅变化幅度远大于M_2分潮;中段洪、枯季大潮平均潮差均减小;②中段M_2分潮流垂线平均长轴洪季大潮增大、枯季减小,长轴向均向北偏转且椭率减少;洪、枯季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优势流减小;③余流为中段含沙量贡献最主要的驱动力,其次是M_4分潮,随后为M_2分潮;中段洪、枯季涨落潮平均含沙量均增多,优势沙减小;④中上段潮动力非线性特征加强主要受三期工程中上段缩窄加深工程的影响;南导堤加高工程是中段流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洪、枯季优势流、优势沙的差异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泥沙再悬浮是中段悬沙的主要来源,且洪、枯季含沙量差别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及潮流动力强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槽深水航道 含沙量变化 潮汐 潮流 长江口 整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建设以来北槽河段的冲淤演变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兆华 杜景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62,84,共9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下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北槽拦门沙河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使得河道平均水深增加,河床上下平顺相接,河床横断面形态趋于均匀,河势...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下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北槽拦门沙河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使得河道平均水深增加,河床上下平顺相接,河床横断面形态趋于均匀,河势趋于稳定。至2005年初,北槽河道上段水深比工程前的1998年初平均增加了1.34m,中段则淤浅0.63m,下段刷深0.81m,河床纵向上变得和缓、平顺;丁坝段的冲刷南侧的强度较北侧大,中下段河槽北偏,深泓从原来的东南-西北走向改呈东西向,全槽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相接的微弯自然深泓线,河槽的形态也从工程前的宽缓或陡峭形变为均匀的“V”字形;下游河段没有产生新的航道拦门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航道 治理工程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深水航道的治理
15
作者 杨永荻 《地理教学》 2002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 泥沙水文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总平面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应铭 季岚 +1 位作者 曹慧江 王大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8,共10页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2010年贯通后,发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航道回淤量大、维护压力大、维护费用高的问题突出。本研究基于北槽四边界水沙通量观测成果,分析提出了北槽航道回淤泥沙来源;针对回淤原因,在已建减淤工程经验总结的基础...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2010年贯通后,发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航道回淤量大、维护压力大、维护费用高的问题突出。本研究基于北槽四边界水沙通量观测成果,分析提出了北槽航道回淤泥沙来源;针对回淤原因,在已建减淤工程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减淤的研究思路,优化了减淤工程方案的比选指标体系;采用三维潮流泥沙数模、清水动床物模、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等手段,通过“加高范围”、“加高高程”及“加高位置”比选,研究推荐了减淤工程方案。利用实测回淤量分析了工程减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南导堤越沙是洪季北槽的重要泥沙来源,对北槽高浓度含沙量场有一定贡献。提出了可通过加高北槽南侧的导堤,实现减少通过南导堤越堤进入北槽的泥沙量,从而减小北槽含沙量水平,同时改善北槽下段流态,降低水沙横向输移,进而降低航道回淤的减淤思路。研究推荐的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减淤工程为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及先期工程方案。先期工程位于S4~S9丁坝坝田,在现有南坝田挡沙堤的基础上加高S4~S8区段,并延长至S9丁坝,工程全长约23.8 km,高程+3.5 m。工程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工程减淤效果显著,2016—2018年年均减淤量约954×10^5 m^3/a,近三年已节省航道维护疏浚费用约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 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 减淤工程 总平面布置 回淤量 越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中的浮泥研究及述评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建益 袁建忠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4-80,F003,共8页
本文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 ,对长江口浮泥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阐述了长江口的浮泥特点、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船舶航行对浮泥层 (淤泥 )的影响、航槽回淤计算中对浮泥的处理、淤泥质航道适航水... 本文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 ,对长江口浮泥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阐述了长江口的浮泥特点、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船舶航行对浮泥层 (淤泥 )的影响、航槽回淤计算中对浮泥的处理、淤泥质航道适航水深的确定、长江口北槽形成浮泥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浮泥 形成条件 船舶 航槽回淤 航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志昌 乐嘉钻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回顾了长江口治理研究工作的简要历程.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主要潮汐河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经验.根据长江口的水文、泥沙及河床特征,给出了确定长江口整治河段治导线的起始断面宽度、沿程放宽率和曲率半径等主要参数的方法.提出了整治工... 回顾了长江口治理研究工作的简要历程.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主要潮汐河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经验.根据长江口的水文、泥沙及河床特征,给出了确定长江口整治河段治导线的起始断面宽度、沿程放宽率和曲率半径等主要参数的方法.提出了整治工程建筑物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和确定导堤长度和堤顶高程的依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二期工程实施以来的整治段河床变化表明,本文提出的整治原理基本符合长江口地区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工程 深水航道治理 长江口 导堤 治导线 河床变化 原理 堤顶高程 泥沙 潮汐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河势近15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德招 刘杰 +2 位作者 张俊勇 程海峰 王珍珍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20,共7页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江口河势变化整体仍符合陈吉余等1979年提出的河口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青草沙水库等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对稳定"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之后长江口河床冲淤调整程度总体趋于放缓,年内冲淤变化受径流过程影响仍较明显。从河势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长江河口的治理开发,须继续遵循河口向东南方向的演化趋势,综合考虑河口开发的相互影响,以及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等规划的实施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河势 变化特征 河口治理启示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一期工程后滩槽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楼飞 虞志英 何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根据2000年7月和2001年5-6月份长江口北槽航道及两侧滩地进行的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后的滩槽泥沙交换情况以及在自然与工程双重影响下的沉积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影... 根据2000年7月和2001年5-6月份长江口北槽航道及两侧滩地进行的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后的滩槽泥沙交换情况以及在自然与工程双重影响下的沉积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影响了长江口尤其是北槽及两侧滩地的水沙条件和沉积物分布。强劲的径流和潮流作用和风浪作用造成航槽及两侧滩地的冲淤转换及沉积物分布的变化;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工程段内航槽泥沙粒径粗化,两侧滩地和工程段下游泥沙中值粒径变细,这反映了在工程实施后滩槽泥沙交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工程 沉积物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