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
10
1
作者
陈勇
王寒梅
+1 位作者
史玉金
黎兵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21,共8页
基于近期流域减沙背景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选用1958—2015年覆盖面积超过7 000km^2的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在Surfer软件支持下开展水下三角洲地形冲淤分析,探讨了水下地形演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8—2015年,...
基于近期流域减沙背景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选用1958—2015年覆盖面积超过7 000km^2的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在Surfer软件支持下开展水下三角洲地形冲淤分析,探讨了水下地形演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经历了淤积—平衡—剧烈波动3个阶段;持续的流域减沙已导致10 m等深线以浅区域从2009年开始进入净侵蚀状态;流域来沙锐减与极端气候引发的口外及邻近海域对河口泥沙的补给是近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向外海年均输送泥沙量可能低于1.20亿t,与近年流域年均来沙量较为接近,未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有望逐渐进入整体冲淤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沉积速率
冲淤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曹立国
潘少明
+2 位作者
刘旭英
徐仪红
徐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1963年蓄积峰和1958年次蓄积峰,且两者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765),表明在动力环境较强的河口地区,239+240Pu与137Cs仍可以反映相同的沉积过程。239+240Pu活度起始层位对应于1948年,而137Cs对应于1954年,表明239+240Pu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SC07柱状样中137Cs/239+240Pu的同位素比值比全球均值低,说明239+240Pu存在区域沉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9+240Pu活度
137Cs活度
柱状样沉积物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近期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瑞
汪亚平
+1 位作者
高建华
潘少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得了沉积物粒度参数,然后提取了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特征,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特征、近海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周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物细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特征可能主要受控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而沉积物粗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既体现了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对该区域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与历史上长江入海主泓位置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粒度敏感组分
经验模态分解(EMD)
沉积速率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
10
1
作者
陈勇
王寒梅
史玉金
黎兵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21,共8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211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06098)~~
文摘
基于近期流域减沙背景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选用1958—2015年覆盖面积超过7 000km^2的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在Surfer软件支持下开展水下三角洲地形冲淤分析,探讨了水下地形演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经历了淤积—平衡—剧烈波动3个阶段;持续的流域减沙已导致10 m等深线以浅区域从2009年开始进入净侵蚀状态;流域来沙锐减与极端气候引发的口外及邻近海域对河口泥沙的补给是近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向外海年均输送泥沙量可能低于1.20亿t,与近年流域年均来沙量较为接近,未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有望逐渐进入整体冲淤平衡状态。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沉积速率
冲淤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Keywords
bathymetric change
deposition rate
accretion and erosion
Yangtze subaqueous delta
分类号
P34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曹立国
潘少明
刘旭英
徐仪红
徐伟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6002
41271289
41230751)资助
文摘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1963年蓄积峰和1958年次蓄积峰,且两者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765),表明在动力环境较强的河口地区,239+240Pu与137Cs仍可以反映相同的沉积过程。239+240Pu活度起始层位对应于1948年,而137Cs对应于1954年,表明239+240Pu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SC07柱状样中137Cs/239+240Pu的同位素比值比全球均值低,说明239+240Pu存在区域沉降来源。
关键词
239+240Pu活度
137Cs活度
柱状样沉积物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Keywords
239+240Pu activity
137Cs activity
sediment core
the subaqueous delta at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P7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近期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瑞
汪亚平
高建华
潘少明
机构
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6009
+1 种基金
40576040)
淮海工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Q09041)
文摘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得了沉积物粒度参数,然后提取了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特征,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特征、近海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周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物细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特征可能主要受控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而沉积物粗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既体现了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对该区域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与历史上长江入海主泓位置的变化有关。
关键词
粒度
粒度敏感组分
经验模态分解(EMD)
沉积速率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Keywords
grain size
grain-size sensitive populations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sediment rates
Changjiang subaqueous delta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特征及趋势
陈勇
王寒梅
史玉金
黎兵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曹立国
潘少明
刘旭英
徐仪红
徐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近期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张瑞
汪亚平
高建华
潘少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