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勇 王寒梅 +1 位作者 史玉金 黎兵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21,共8页
基于近期流域减沙背景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选用1958—2015年覆盖面积超过7 000km^2的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在Surfer软件支持下开展水下三角洲地形冲淤分析,探讨了水下地形演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8—2015年,... 基于近期流域减沙背景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选用1958—2015年覆盖面积超过7 000km^2的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在Surfer软件支持下开展水下三角洲地形冲淤分析,探讨了水下地形演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经历了淤积—平衡—剧烈波动3个阶段;持续的流域减沙已导致10 m等深线以浅区域从2009年开始进入净侵蚀状态;流域来沙锐减与极端气候引发的口外及邻近海域对河口泥沙的补给是近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向外海年均输送泥沙量可能低于1.20亿t,与近年流域年均来沙量较为接近,未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有望逐渐进入整体冲淤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沉积速率 冲淤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曹立国 潘少明 +2 位作者 刘旭英 徐仪红 徐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1963年蓄积峰和1958年次蓄积峰,且两者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765),表明在动力环境较强的河口地区,239+240Pu与137Cs仍可以反映相同的沉积过程。239+240Pu活度起始层位对应于1948年,而137Cs对应于1954年,表明239+240Pu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SC07柱状样中137Cs/239+240Pu的同位素比值比全球均值低,说明239+240Pu存在区域沉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9+240Pu活度 137Cs活度 柱状样沉积物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近期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瑞 汪亚平 +1 位作者 高建华 潘少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得了沉积物粒度参数,然后提取了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特征,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特征、近海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周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物细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特征可能主要受控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而沉积物粗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既体现了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对该区域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与历史上长江入海主泓位置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粒度敏感组分 经验模态分解(EMD) 沉积速率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