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底层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涛 庄平 +7 位作者 章龙珍 侯俊利 王云龙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罗民波 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7-1694,共8页
根据2004年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2007年8月、11月和2008年2月和5月(Ⅲ年度)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5个站位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和空间变... 根据2004年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2007年8月、11月和2008年2月和5月(Ⅲ年度)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5个站位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捕获底层鱼类42种,隶属于13目24科39属。底层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15个站位聚合成两大类群,类群A位于南支北港和北港北沙近东滩水域,共出现20种底层鱼类,主要以淡水性和河口性鱼类为主;类群B位于北支和北港北沙近外海水域,共出现鱼类39种,主要以河口性和海洋性鱼类为主。ANOSIM和SIMPER分析表明底层鱼类群落结构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凤鲚(Coilia mystus)的繁殖和索饵洄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自然保护区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佟佳琦 郭立新 +2 位作者 高春霞 陈锦辉 王学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69,共6页
为保护长江口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洄游通道,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栖息环境,基于2013~2016年的采样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和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采用VisualC#开发环境、ESRIArcEngine开发组件、SQLServer数据库技术,研... 为保护长江口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洄游通道,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栖息环境,基于2013~2016年的采样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和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采用VisualC#开发环境、ESRIArcEngine开发组件、SQLServer数据库技术,研发了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以电子海图的地理空间信息框架为基础,实现在线登录、实时调取、更新数据库、输出保护区内生物种群数量及地理空间分布等的可视化信息、统计分析生物多样性指数,绘制相关统计图等功能。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能够统计、分析、查询和显示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地理空间分布信息,提高保护区管理和规划工作的效率,并为长江口中华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Acipen sersinensis) 自然保护区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尾大中型中华鲟放流长江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动工建设
3
作者 吴铠 《中国水产》 2014年第6期12-13,共2页
本刊讯 日前,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70尾全长1.5m^2m的大中型中华鲟和4.2万尾胭脂鱼被缓缓放入水中,正式拉开了2014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序幕。
关键词 增殖放流活动 自然保护区 中华 长江口 中型 珍稀水生生物 胭脂鱼 缓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顺利实施中华鲟放流
4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4,共2页
据2004年9月26日《新民晚报》消息,9月26日上午10时30分,120尾中华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缓缓放流人海。放流点位于东经122°03′~05′、北纬31°23′的长江口203~204灯标之间的水域,此海域是咸淡水交汇区域,也是中华鲟最... 据2004年9月26日《新民晚报》消息,9月26日上午10时30分,120尾中华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缓缓放流人海。放流点位于东经122°03′~05′、北纬31°23′的长江口203~204灯标之间的水域,此海域是咸淡水交汇区域,也是中华鲟最终人海的必经之地,水域饵料充足,水温、水流适宜。放流的中华鲟已事先作了适应性处理,并体外已挂上了金属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流 中华 水域 咸淡水 饵料 适应性 自然保护区 《新民晚报》 消息 适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国宝中华鲟 促进长江大保护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专注中华鲟保护13年
5
《中国水产》 2016年第12期21-22,共2页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级(CR)保护物种。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华鲟自然种群逐...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级(CR)保护物种。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华鲟自然种群逐渐衰退,自然繁殖出现不连续趋势,已到达难以维系的境况,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中华鲟物种将很快走向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华 长江口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保护物种 上海 国际贸易公约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口再次放流1500多尾中华鲟
6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6,共1页
据2005年9月20日《新民晚报》消息,该次放流后我国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454万余尾,将对查明称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的遇游路径、生长发育和生殖习性等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中华鲟的保护和繁育... 据2005年9月20日《新民晚报》消息,该次放流后我国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454万余尾,将对查明称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的遇游路径、生长发育和生殖习性等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中华鲟的保护和繁育。据悉,放流前,对放流对象进行了量尺寸、挂铜牌、用注射器打入PIT标志以及扫描仪登录核实注明身份等准备工作,然后再通过箱式放流水槽经水滑梯将中华鲟放入长江口近崇明的成、淡水交界水域。去年9月26日利用PIT标识放流了119尾中华鲟幼鱼,45夭后首次也是唯一收到的信息是:一条重2.5公斤的标识中华鲟幼鱼在韩国被发现,对中华鲟的逼游路径提供了一个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华 长江口 放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上海 生殖习性 生长发育 PIT 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罗民波 庄平 +3 位作者 沈新强 王云龙 张涛 朱江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30-235,共6页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样品...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ABC曲线、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变化进行分析。底内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W值在0.2~0.3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内动物群落以较大型底栖动物为主,底上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亦一致,W值在-0.06^-0.02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以小型底栖动物为主,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通过对潮下带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BIOENV分析表明,盐度对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其次为水温和pH值,与DO和水深的关系不大。底内动物的群落结构在夏季、秋季、冬季与盐度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环境因子 长江口 中华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价值法对长江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浩 甘芳 +3 位作者 危起伟 樊恩源 陈细华 张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3-937,共5页
采用条件价值法对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非使用价值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根据支付意愿中位值(100元/人.年)估算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可达15975万元/年,其中存在价值6784.6万元/年,遗赠价值6346.9万元/年,选择价值284... 采用条件价值法对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非使用价值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根据支付意愿中位值(100元/人.年)估算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可达15975万元/年,其中存在价值6784.6万元/年,遗赠价值6346.9万元/年,选择价值2843.5万元/年。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与其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对保护区的熟悉程度显著相关(P<0.01),对保护区越熟悉,被调查者越愿意为保护区保护支付更高的价格。收入水平仍成为制约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67%的渔民认为保护区的建立对其个人利益造成了损害,但仍有60%渔民支持设立保护区。因此加强保护区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区作用和功能的认识才有利于保护区非使用价值体现,从而有利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自然保护区 条件价值法 非使用价值 支付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9
作者 蔡志宇 伍遇普 +6 位作者 林枫 田波 向浩 吴益平 黄盼君 刘千凡 周志国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优势物种共计16种,以绿藻门种类为多。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0.21~102.09×104 Cells/L,全年平均密度为27.92×104 Cells/L;物量范围为0.10~6.96 mg/L,平均生物量为2.26 mg/L;生物量及密度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上游高下游低。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9~3.25,年均值为2.43;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波动范围为0.25~0.87,年均值为0.47。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较为清洁,浮游植物密度指示水体营养类型为极贫营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溶解氧和流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评价 中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与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及食物竞争 被引量:28
10
作者 庄平 罗刚 +4 位作者 张涛 章龙珍 刘健 冯广朋 侯俊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44-5554,共11页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为底栖生物食性;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游泳生物食性;刀鲚(Coilia ectene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浮游动物食性;鲻(Mygil cephalus)和鮻(Liza haematochiela)为腐屑(有机碎屑)食性。中华鲟幼鱼及6种主要经济鱼类食性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大小排列:中华鲟(IRI):鱼类>端足类>多毛类>蟹类;窄体舌鳎(IRI):虾类>瓣鳃类>鱼类;中国花鲈(IRI):鱼类>虾类>等足类>蟹类;刀鲚(IRI):糠虾类>虾类>桡足类>鱼类;凤鲚(IRI):糠虾类>桡足类>虾类>鱼类;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长江口崇明东滩中华鲟与6种经济鱼类饵料重叠系数显示,中华鲟与窄体舌鳎的饵料重叠系数达到了0.4,而与其余5种鱼类的饵料重叠系数均小于0.12。这表明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鱼类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崇明东滩 中华 经济鱼类 食物组成 食物竞争 饵料重叠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资源保护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正国 《现代渔业信息》 1991年第4期12-14,共3页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性珍稀名贵鱼类,是我国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根据目前长江口中华鲟资源状况,提出保护中华鲟幼鱼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 幼鱼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毛翠凤 庄平 +2 位作者 刘健 张涛 章龙珍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到8月份入海时的31.90±7.77cm和236.77±176.64g,体长增长1.91倍,体重增加8.25倍.中华鲟幼鱼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其幂指数b值在5月和8月小于3,此时表现出异速生长.b值在6月和7月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6月和7月的肥满度也高于5月和8月.表明6月和7月的生长情况要好于5月和8月.这一现象可能是中华鲟幼鱼在5月和8月有2次生活环境改变和食性变化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长江口保护区 异速生长 等速生长 肥满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新记录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峰 庄平 +5 位作者 张涛 徐军民 刘鉴毅 章龙珍 王敏 石琼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2015年4月16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全长8.10 cm,体长7.00 cm,体质量2.19 g,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为野生中华鲟幼鱼,这是2014年以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的首例野生中华鲟幼鱼。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幼... 2015年4月16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全长8.10 cm,体长7.00 cm,体质量2.19 g,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为野生中华鲟幼鱼,这是2014年以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的首例野生中华鲟幼鱼。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提早约1个月,是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的最早新记录。该小规格幼鱼的发现和较早的在长江口水域出现,原因有几种推测:一是长江葛洲坝下产卵场仍然存在中华鲟产卵活动,但产卵时间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下游形成了新产卵活动场所,且距离长江口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幼鱼洄游 出现时间 体长 体质量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红 丁骏 +4 位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吴建辉 陈健 刘成秀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5-679,共5页
对影响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其栖息选择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温度和盐度4个关键指标,确定了其阈值和最适范围,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法(HS)I进行定量评价。以2004-2010年长江口崇明东滩插网监测的中华鲟... 对影响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其栖息选择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温度和盐度4个关键指标,确定了其阈值和最适范围,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法(HS)I进行定量评价。以2004-2010年长江口崇明东滩插网监测的中华鲟幼鱼数据、水质、生物数据进行了适宜性指数法模型的验证,最后结合2006年夏季上海市近岸水体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对适宜性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宜栖息地(0.75≤HSI<1)面积为142 km2,占评价范围的2.2%;适宜(0.5≤HSI<0.75)面积为1 322 km2,占20.5%;一般适宜(0.25≤HSI<0.5)面积为2 098 km2,占32.5%;不适宜(0≤HSI<0.25)面积为2 884 km2,占44.8%。为中华鲟物种保护空缺(GAP)寻找和保护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栖息地评价 适宜性指数法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航利 王海华 冯广鹏 《江西水产科技》 2012年第3期45-48,共4页
增殖放流是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增殖放流的发展、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增殖放流的标记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以期对水生动物的增... 增殖放流是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增殖放流的发展、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增殖放流的标记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以期对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中华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主要饵料生物体内重金属Cu、Cd和Hg的积累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慧婷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侯俊利 张涛 闫文罡 冯广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 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等5种中华鲟幼鱼重要饵料生物,研究了Cu、Cd、Hg3种重金属元素在这些饵料生物体内的积累特征,评价了饵料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虾类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鱼类Cu的Pi均小于0.5;5种饵料生物Cd和Hg的Pi均大于1。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虾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鱼类严重。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长江口鱼虾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加重趋势,重金属污染已对洄游入海的中华鲟幼鱼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幼鱼 重金属 饵料生物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长江口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丽婷 赵峰 +2 位作者 张涛 纪严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对2015年和2017年长江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015年的682个样本共检测出11个单倍型,2017年的158个样本共检测出8个单倍型。2015年和2017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平... 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对2015年和2017年长江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015年的682个样本共检测出11个单倍型,2017年的158个样本共检测出8个单倍型。2015年和2017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 857±0. 006,核苷酸多样性(π)为0. 010 2±0. 005 5,均低于截流前数据(h=0. 949±0. 010;π=0. 011±0. 006)。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显示,中华鲟幼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但其年度样本之间出现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控制区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区捕获3尾中华鲟
18
作者 倪勇 韩保平 《海洋渔业》 1982年第5期230-230,共1页
1982年4月18日,山东鲁寿303—304号对船在长江口区38米水深处(东经123°10’、北纬31°20’,拖网捕获1尾中华鲟,全长2.2米(体长1.75米),重约200斤.鳃耙数22枚。
关键词 中华 拖网 体长 捕获 水深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质不断恶化中华鲟幼鱼食性被迫改变
19
《水产养殖》 CAS 2005年第6期46-46,共1页
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在昨日召开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本调查与监测”项目验收会上,相关专家透露,近年来,随着长江水质的不断恶化,中华鲟幼鱼食性被迫改变。据东海水产研究所透露,该项目自2004年5月实施以来,历时... 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在昨日召开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本调查与监测”项目验收会上,相关专家透露,近年来,随着长江水质的不断恶化,中华鲟幼鱼食性被迫改变。据东海水产研究所透露,该项目自2004年5月实施以来,历时一年.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定点调查,共调查30航次、92站次,获取各类样本17758个。调查显示。由于长江水质重金属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中华鲟幼鱼食性已悄悄被迫改变。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主要以舌塌属、蛹属、磷虾和蚬类等底栖生物为食物,至上世纪80年代,中华鲟则只能靠蛹类和沙蚕,另外还有少量的环蚬和白虾来满足营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长江口 食性 幼鱼 水质 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长江口现大量中华鲟幼鱼
20
作者 本刊讯 《中国水产》 2015年第10期17-17,共1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消息,今年春夏上海长江口出现大批中华鲟幼鱼,数量为往年的数倍,也是10多年来之最。“葛洲坝修建之前,中华鲟的产卵地在金沙江。葛洲坝修建之后,中华鲟在葛洲坝下面产卵。”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消息,今年春夏上海长江口出现大批中华鲟幼鱼,数量为往年的数倍,也是10多年来之最。“葛洲坝修建之前,中华鲟的产卵地在金沙江。葛洲坝修建之后,中华鲟在葛洲坝下面产卵。”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长江口 幼鱼 上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葛洲坝 产卵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