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底质细菌IBI的长江南京段生态健康评价
1
作者 陈鑫琪 薛宗璞 +3 位作者 侯豪 柏松 陈明 刘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针对长江南京段生态健康问题,于2019年平水期和丰水期在长江南京段干流的10个断面和21条入江支流进行采样,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底质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构建了底质细菌群落完整性指数(benthic bacteria-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 针对长江南京段生态健康问题,于2019年平水期和丰水期在长江南京段干流的10个断面和21条入江支流进行采样,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底质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构建了底质细菌群落完整性指数(benthic bacteria-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结果表明:平水期长江南京段的生态健康要优于丰水期,长江干流断面要优于支流断面;TN、NH_(3)-N、NO_(3)^(-)、TOC与B-IBI呈显著负相关,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Evenness指数与B-IBI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于长江水质状况和生境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硬质护坡或河底对于入江支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有负面影响,建议在确保防汛的基础上加强河道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底质细菌群落完整性指数 底质细菌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与形态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马宏瑞 张茜 +1 位作者 季俊峰 吴昀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61-2065,共5页
在对长江南京段八卦洲和杨中两个冲积洲近岸沉积物及其优势野生植物中Al、Cu、Zn、Cr、Pb、Ni和Cd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考查了这些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和生物富集因子(BCF),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Cd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在对长江南京段八卦洲和杨中两个冲积洲近岸沉积物及其优势野生植物中Al、Cu、Zn、Cr、Pb、Ni和Cd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考查了这些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和生物富集因子(BCF),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Cd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长江近岸沉积物和野生植物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两洲沉积物中Cu、Cr、Pb、Ni、Cd均有富集趋势,各元素EF>1的样品占总样品比例分别为Cu50%、Cr40%、Pb40%、Ni40%、Cd20%。而在野生桐蒿和芦蒿两种优势植物中Cd富集显著,其中桐蒿的BCF平均值高达2.57。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Cd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主要以酸溶/交换态(B1)和可还原态(B2)为主,二者分别为31.7%和45.5%,占到总量的70%以上,B1态远高于一般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表现出很强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新生成沉积物较老沉积物中的B1态有显著增加,反映出沉积物越新,Cd的迁移性越强的趋势。研究结果说明长江城市段近岸沉积物中Cd受近期人为因素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因子 BCR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河谷沉积 被引量:9
3
作者 曹光杰 王建 +1 位作者 熊万英 张学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末次冰期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长江发育古深槽。根据沉积物的颗粒状况,南京段古河谷的充填可以分为3期明显的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末次盛冰期深切古河谷,河床窄陡,沉积物颗粒粗,为卵砾石到中砂、粗砂;冰后期河床较宽,沉积物为砾石、... 末次冰期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长江发育古深槽。根据沉积物的颗粒状况,南京段古河谷的充填可以分为3期明显的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末次盛冰期深切古河谷,河床窄陡,沉积物颗粒粗,为卵砾石到中砂、粗砂;冰后期河床较宽,沉积物为砾石、粗砂到中砂、细砂;全新世,河流进一步展宽,沉积物为粗砂、中砂到细砂、粉砂,细砂沉积厚度很大。全新世中期河床有数次左右摆动,两侧形成了细砂—砂质黏土互层的沉积。根据不同时期沉积物的颗粒级配情况,推算出各时期河流的起动流速和平均流速,验证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认为剖面的深切河槽是局部深切的结果。各期河床形态和沉积物的特征,反映了末次盛冰期、冰后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谷 沉积韵律 末次盛冰期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新兴污染物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雨 丁剑楠 +4 位作者 卢婕 赵宇辰 宫奕波 卓立波 陆光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2期25-30,共6页
在长江南京段上游至下游依次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水样,使用固相萃取和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选定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并采用风险熵模型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均检测到药物存在。其中,四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氯... 在长江南京段上游至下游依次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水样,使用固相萃取和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选定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并采用风险熵模型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均检测到药物存在。其中,四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氯霉素的检出率为100%,最高检出值为10.29 ng/L(氯霉素)。与国内外其他地表水相比,长江南京段水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较低。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水中5种药物的风险熵值均低于1,对水生生物不存在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段古河槽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光杰 李彦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2,共4页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4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90 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4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90 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钻孔揭示,南京段长江古河槽狭窄陡峭,呈V型,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形成局部深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古河槽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水质自动监测点位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国延恒 王龚博 +1 位作者 刘继明 董宁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简述了长江南京段监测断面现状,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自动监测优化布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优化布点 聚类分析 自动监测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被引量:9
7
作者 沈乐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段 水污染 限排总量 通江河道 水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渔业资源监测与分析(2010-2012年)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小维 唐晟凯 +2 位作者 张彤晴 刘丽平 丁玉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2010年至2012年对长江南京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的状况。共监测到鱼类43种,优势种组成稍有变动,鲫、鲤等经济鱼类的数量与生物量有所增长,在渔获物中的优势地位明显提高。鱼类群落中物种间个体均匀分布的程... 2010年至2012年对长江南京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的状况。共监测到鱼类43种,优势种组成稍有变动,鲫、鲤等经济鱼类的数量与生物量有所增长,在渔获物中的优势地位明显提高。鱼类群落中物种间个体均匀分布的程度无显著变化,群落多样性稍有增长,丰富度指数略提高。浮游生物资源总体保持稳定,但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密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段 渔业资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污染源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沈乐 杜勇 《水利经济》 2016年第2期56-59,63,共5页
调查长江南京段入江排污口分布及污染物排放量,评价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分析各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沿江各水厂取水水质及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类别以Ⅲ~Ⅳ类为主;现状排污口... 调查长江南京段入江排污口分布及污染物排放量,评价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分析各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沿江各水厂取水水质及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类别以Ⅲ~Ⅳ类为主;现状排污口排污造成4个饮用水源地上游、下游交界断面COD和氨氮指标超标,且以氨氮超标为主;长江南京段10个水厂取水口水质受排污口排污影响。提出优化整合排污口、完善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建立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确保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水安全 二维稳态模型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L计划”及其在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永志 吕锡武 邓璐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22-25,共4页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危害和损失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L计划 长江南京段 溢油事故 应急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中12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11
作者 唐娜 张圣虎 +3 位作者 陈玫宏 宋宁慧 徐怀洲 张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512,共8页
为评价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长江南京段水体中14个采样点的12种磺胺类化合物.结果显示,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中共检出了8种磺胺类化合物,总浓度范围为13.2—21.... 为评价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长江南京段水体中14个采样点的12种磺胺类化合物.结果显示,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中共检出了8种磺胺类化合物,总浓度范围为13.2—21.0 ng·L^(-1),中值为16.4 ng·L^(-1),平均值为16.2 ng·L^(-1),8种检出抗生素中最高的为磺胺甲唑,浓度范围为6.76—8.98 ng·L^(-1),其次是为磺胺嘧啶,浓度范围为2.52—6.59 ng·L^(-1).其中磺胺甲噻二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哒嗪及磺胺噻唑在所有采样点均未检出.总体来说,长江南京段水体中的磺胺类抗生素浓度与国内及国外其他水体包括河流湖泊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对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的4种抗生素RQs均小于0.01.采用简单叠加模型计算的磺胺类抗生素的联合毒性风险熵范围为0.0029—0.0039,表明长江南京段磺胺类抗生素对于水生生物风险不显著.对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每种化合物对于每个年龄段的RQs均小于1,表明长江南京段表层水体中的磺胺类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长江南京段 地表水 生态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污染 磺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河势分析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臧英平 仲琳 +3 位作者 崔信民 李涛章 刘永志 张云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3-55,共3页
长江南京河段河势分析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算法和功能的研究和实现,包括剖面分析、冲淤分析、坡比分析、深泓分析、抛区设计等,重点研究了防汛应急抢险过程中快速进行河势分析的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算法研究和系统开发... 长江南京河段河势分析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算法和功能的研究和实现,包括剖面分析、冲淤分析、坡比分析、深泓分析、抛区设计等,重点研究了防汛应急抢险过程中快速进行河势分析的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算法研究和系统开发,充分利用了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属性管理优势,可以满足相关部门对河势分析及应急抢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分析 应急抢险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与腹地空间响应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海旭 段学军 +4 位作者 姚利鹏 胡璐 邹辉 杨琳 陈维肖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系统识别了2016—2020年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并对岸线腹地2 km范围内用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2016年,2020年长江南京段自然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增多,港口码头岸线和工业生产岸线减少,总体上长江岸线整治工... 系统识别了2016—2020年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并对岸线腹地2 km范围内用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2016年,2020年长江南京段自然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增多,港口码头岸线和工业生产岸线减少,总体上长江岸线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岸线利用率降低了6.5%,而干流岸线开发利用强度仍然偏高;长江南京段干流自然岸线、城镇生活岸线与其腹地2 km内生态和城镇生活用地类型较为一致,港口码头岸线、工业生产岸线腹地2 km内用地类型多样;岸线利用类型与2 km腹地范围内用地类型属性关联强度因南岸和北岸开发强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表现为开发强度低、关联性强的规律,南岸腹地用地类型更加分散,岸线腹地1 km左右在主要用地类型上呈现略有变化的状态。进一步分析了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自然岸线保护、打通沿江生态廊道、推进岸线清理整顿、强化岸线腹地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响应评价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与SBAS-InSAR的地面沉降监测分析——以长江南京段沿江区域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媛媛 朱晨玮 +1 位作者 郑加柱 王诗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165,共6页
为了全面掌握长江岸线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为维护长江防洪安全以及河势稳定提供参考依据,以长江南京段沿岸5 km缓冲区域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分析技术对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30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与... 为了全面掌握长江岸线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为维护长江防洪安全以及河势稳定提供参考依据,以长江南京段沿岸5 km缓冲区域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分析技术对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30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并分析了造成沉降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特征点的形变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对沉降点的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进行线性拟合以及对其差值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验证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两种方法所得沉降区域分布情况大致吻合,该区域有5个沉降漏斗,分别位于浦口区的长江沿岸区域、雨花台区东北部与建邺区西南部的交界处、建邺区东北部与鼓楼区西南部交界区域、八卦洲区域以及六合区张营水库区域;地质构造、城市改造建设及承压水头下降均对该区域地面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SBAS-InSAR 时序分析 长江岸线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氨苄西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润强 王博 +6 位作者 季木兰 赵欣 苏良湖 卜元卿 陈瑀 张圣虎 邱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3,共6页
为了评价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风险等级,分别于2019年11月、12月和2020年1月对长江南京段14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并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UPLC-MS/MS)对水体中AMP进行分析。结... 为了评价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风险等级,分别于2019年11月、12月和2020年1月对长江南京段14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并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UPLC-MS/MS)对水体中AM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14个采样点连续3个月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后,AMP的总质量浓度范围为ND~42.44 ng·L^(-1),平均质量浓度为19.67 ng·L^(-1),检出率为57.5%;3个月份的AMP检出率依次为7.14%、100%、66.67%;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AMP检出浓度和检出率总体上高于2019年11月。采用风险熵值法对水体残留的AMP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AMP的生态风险熵(QR)范围为0.40~0.57,处于中度风险;AMP的健康风险熵(Q_(RH))范围为3.2×10^(-5)~5.1×10^(-5),对人体健康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段 水源水 氨苄西林 时空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河床与洲滩平面演变特征遥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 董坤明 +3 位作者 王珊 陈槐 王乃茹 范红霞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以长江南京段为例,根据1984—2020年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法提取特定水位下的水边线,形态学方法提取河床边界和洲滩,本征正交分解法提取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以来,长江南京段河床边界受人... 以长江南京段为例,根据1984—2020年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法提取特定水位下的水边线,形态学方法提取河床边界和洲滩,本征正交分解法提取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以来,长江南京段河床边界受人类活动影响向内收缩(对应水域面积减幅6%),并以长江村附近收缩最为剧烈,主要发生于1984—2005年;河段五大洲滩中,八卦洲、梅子洲及新济洲的形态变化较小,新生洲洲头消退和洲尾淤长程度相近,新潜洲自洲头向下游逐渐淤长,面积增幅200%,洲尾初期、中期及后期增长分别发生在1984—2000年、2000—2005年及2005—2020年。河床边界与洲滩时间序列的一阶模态反映了时均形态,其他高阶模态反映了局部冲淤消长规律,模态投影系数反映了各空间演变特征对应的时间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段 洲滩 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 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 形态学方法 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7
作者 郭旭东 王雨春 +4 位作者 曾艳 张静 岑模珊 殷超 陈敬安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8-1429,共12页
为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态情况,并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对长江干流南京段16个点位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丰度、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 为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态情况,并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对长江干流南京段16个点位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丰度、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干流南京段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6属,其中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多样性处于“中等”至“良好”状态;长江干流南京段共检出浮游动物2类28种,物种组成上呈现桡足类大于枝角类的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多样性处于“较差”至“中等”状态。②温度(WT)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关键因素,浮游动物密度受到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的显著影响。③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单一监测时段内,TP和NH3-N是影响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④冗余分析表明,温度和T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而NH3-N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⑤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表明,温度和营养盐不仅直接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还通过调控水质和浮游植物多样性间接对浮游动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植物整体组成为硅藻-蓝藻型,温度和营养盐是影响其群落结构特征的关键因素;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其密度受浮游植物调控,NH3-N是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冗余分析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长江干流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环境雌激素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宋文婷 陆光华 +2 位作者 李湘鸣 张海珍 秦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5-1619,共5页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重组基因酵母检测了长江(南京段)四个典型断面环境雌激素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秦淮新河断面外,江心洲断面、三汊河断面和大桥断面均有环境雌激素的检出,雌二醇当量分别为0.38、0.24和0.45ng·L-1。与国内外地表...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重组基因酵母检测了长江(南京段)四个典型断面环境雌激素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秦淮新河断面外,江心洲断面、三汊河断面和大桥断面均有环境雌激素的检出,雌二醇当量分别为0.38、0.24和0.45ng·L-1。与国内外地表水环境雌激素检测结果相比,长江(南京段)典型断面雌激素活性水平为较低至中等。对江心洲断面和大桥断面,甲醇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大,其次为丙酮洗脱组分,二氯甲烷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小;对三汊河断面,丙酮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大,其次为二氯甲烷洗脱组分,甲醇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小。这可能是污水来源不同所致,生活污水导致大量极性雌激素污染物的输入,而工业污水则主要引入了中等至弱极性雌激素污染物。三个雌激素活性阳性检出断面主要活性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均大于混合样的雌激素活性,这可能是由于样品混合后各种结构上不同的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掩盖了实际的雌激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 环境雌激素 固相萃取 重组基因酵母 雌二醇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长江南京龙潭段渔获资源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小维 张彤晴 +4 位作者 沈冬冬 何浩然 丁玉 王彬 王志亮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4期45-48,共4页
2017年对长江南京龙潭河段的渔获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资源状况。共监测到鱼类43种,与近年长江南京段的情况相比较,优势种组成有所变动,鳊、鳜等经济鱼类的数量与生物量有所增长,在渔获物中的优势地位有所提高。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2017年对长江南京龙潭河段的渔获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资源状况。共监测到鱼类43种,与近年长江南京段的情况相比较,优势种组成有所变动,鳊、鳜等经济鱼类的数量与生物量有所增长,在渔获物中的优势地位有所提高。鱼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龙潭 渔获调查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污水厂、自来水厂及长江中抗性基因MCR-1和NDM-1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振华 张媛 +4 位作者 马奔 王新宇 王若楠 黄雅梦 袁青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6-414,共9页
近年来,新型抗性基因以其易传播和耐药广等特性,展现出比传统抗性基因更严峻的健康风险,在临床卫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风险研究很少.为此,考察了2种有代表性的新型抗性基因MCR-1和NDM-1的污染特征,并借助荧光... 近年来,新型抗性基因以其易传播和耐药广等特性,展现出比传统抗性基因更严峻的健康风险,在临床卫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风险研究很少.为此,考察了2种有代表性的新型抗性基因MCR-1和NDM-1的污染特征,并借助荧光定量PCR探索了长江下游(南京段)及附近污水厂和自来水厂中MCR-1和NDM-1的分布特征,进而采用RDA (冗余性分析)评价了分布特征受水质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污水厂进水中MCR-1和NDM-1绝对丰度较高,且随处理流程呈下降趋势,总去除率分别为92. 5%和92. 7%,但出水中MCR-1和NDM-1绝对丰度仍分别达2. 5×10~8和7. 0×10~6copies/L.②长江下游(南京段)各采样点MCR-1和NDM-1绝对丰度的范围分别为8. 5×10~7~3. 5×10~9和4. 3×10~5~2. 1×10~7copies/L,随水流方向呈降低趋势,但在个别采样点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主要受该区域人为污染的影响.③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对MCR-1和NDM-1去除率分别为75. 0%和70. 6%,但出水中存留的MCR-1和NDM-1绝对丰度分别达1. 4×10~7和6. 3×10~4copies/L,且MCR-1和NDM-1在排泥水中大量富集.④MCR-1绝对丰度与ρ(CODCr)、ρ(NH3-N)、电导率呈正相关,而NDM-1绝对丰度仅和浊度存在弱相关关系,与其他水质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研究显示,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MCR-1和NDM-1,大量抗性基因通过污水厂出水排入长江,同时自来水厂以含有较高绝对丰度抗性基因的长江水作为水源水,最终自来水厂出水中残存的抗性基因可能进入人体,生态健康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南京) MCR-1 NDM-1 分布特征 定量PCR 冗余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