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入海口段水质荧光指纹特征解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毅
刘传旸
+6 位作者
程澄
沈鉴
柴一荻
李芳
陈重军
梅娟
吴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8-3953,共6页
水质荧光指纹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水体污染检测技术,它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组成信息,弥补传统常规水质参数的不足。长江入海口段沿江地带是我国的产业密集带,区域内城市化程度高,工业发达,在此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
水质荧光指纹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水体污染检测技术,它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组成信息,弥补传统常规水质参数的不足。长江入海口段沿江地带是我国的产业密集带,区域内城市化程度高,工业发达,在此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民众身体健康,因此,研究长江入海口段的水质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江入海口段的pH、电导率、NH_(3)-N、COD_(Mn)、TP、TN和TOC等指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从电导率、TN、COD_(Mn)、TOC这四个指标,反映出沿着长江入海口段从上游至下游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污染积累,尤其在下游的CJ-11和CJ-12采样点,可能受到了较大的污染源影响。从常规指标和TOC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体现污染信息,只能反映污染总量从上游至下游的增加。长江入海口段水质荧光指纹主要包含三个荧光峰,记作峰A、峰B、峰C,它们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275,335]nm,[230,345]nm和[250,450]nm,其中峰A和峰B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步,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9948,表明两峰很可能来自相同污染源。通过水质荧光指纹比对,在长江入海口段CJ-11和CJ-12两点的水质荧光指纹与支流HPJ-1的水质荧光指纹相似度分别达到86%和88%,而与CJ-10的相似度<60%。由此可见,长江入海口段下游水质荧光指纹(CJ-11和CJ-12)发生变化,可能是由支流HPJ汇入长江入海口段造成的。支流HPJ的水质荧光指纹信号与印染行业水质荧光指纹数据库相似度约90%,表明支流HPJ的水质荧光指纹信号可能与当地的印染废水排放有关。基于长江入海口段峰A和峰B的强度与NH_(3)-N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5),水质荧光指纹具有作为指示长江入海口段NH_(3)-N浓度的潜力。水质荧光指纹技术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质组成和来源,在污染示踪以及水质状况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荧光指纹
长江入海口段
有机物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入海口段水质荧光指纹特征解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毅
刘传旸
程澄
沈鉴
柴一荻
李芳
陈重军
梅娟
吴静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污染溯源与精细监管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先进监管技术仪器研发团队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8-3953,共6页
基金
典型农业面源的荧光水质指纹特征及其污染水质指纹模型的研究项目(22076093)资助。
文摘
水质荧光指纹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水体污染检测技术,它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组成信息,弥补传统常规水质参数的不足。长江入海口段沿江地带是我国的产业密集带,区域内城市化程度高,工业发达,在此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民众身体健康,因此,研究长江入海口段的水质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江入海口段的pH、电导率、NH_(3)-N、COD_(Mn)、TP、TN和TOC等指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从电导率、TN、COD_(Mn)、TOC这四个指标,反映出沿着长江入海口段从上游至下游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污染积累,尤其在下游的CJ-11和CJ-12采样点,可能受到了较大的污染源影响。从常规指标和TOC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体现污染信息,只能反映污染总量从上游至下游的增加。长江入海口段水质荧光指纹主要包含三个荧光峰,记作峰A、峰B、峰C,它们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275,335]nm,[230,345]nm和[250,450]nm,其中峰A和峰B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步,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9948,表明两峰很可能来自相同污染源。通过水质荧光指纹比对,在长江入海口段CJ-11和CJ-12两点的水质荧光指纹与支流HPJ-1的水质荧光指纹相似度分别达到86%和88%,而与CJ-10的相似度<60%。由此可见,长江入海口段下游水质荧光指纹(CJ-11和CJ-12)发生变化,可能是由支流HPJ汇入长江入海口段造成的。支流HPJ的水质荧光指纹信号与印染行业水质荧光指纹数据库相似度约90%,表明支流HPJ的水质荧光指纹信号可能与当地的印染废水排放有关。基于长江入海口段峰A和峰B的强度与NH_(3)-N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5),水质荧光指纹具有作为指示长江入海口段NH_(3)-N浓度的潜力。水质荧光指纹技术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质组成和来源,在污染示踪以及水质状况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质荧光指纹
长江入海口段
有机物
污染源
Keywords
Aqueous fluorescence fingerprint
Yangtze River Estuary
Organic matter
Pollution source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入海口段水质荧光指纹特征解析
张毅
刘传旸
程澄
沈鉴
柴一荻
李芳
陈重军
梅娟
吴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