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长江上游流域严重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喆 王飞 +2 位作者 韩钦梅 姜璐 史培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利用三峡水电站精细化水文数据推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发电量数据,量化了2022年长江上游流域严重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并结合汇流区域气象站点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汇流区域气象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2... 利用三峡水电站精细化水文数据推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发电量数据,量化了2022年长江上游流域严重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并结合汇流区域气象站点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汇流区域气象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22年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7—11月,该时期总水力发电量较正常情况减少了241.10亿kW·h(44.75%);其中,9月水力发电量减少幅度最大,水力发电量较正常情况减少了68.43亿kW·h(61.05%)。2022年三峡水电站汇流区域7—8月的气象干旱快速传导为水文干旱;同时,6—11月三峡水电站对发电量的调节能力变弱,水文干旱对发电量影响较强;三峡水电站汇流区域7—8月发生的气象干旱与防汛库容的要求,对水力发电均产生了较强影响,其“蓄丰补枯”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严重干旱 三峡水电站 水力发电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水文干旱历史演变及未来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云 李文鑫 +6 位作者 张建云 刘翠善 阮俞理 虞畅 金君良 王国庆 贺瑞敏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8,共12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流域水文干旱事件频发且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本文利用水量平衡(RCCC-WBM)模型,分析了长江上游直门达、朱沱、寸滩、宜昌4个水文站及以上流域的水文要素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基于标...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流域水文干旱事件频发且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本文利用水量平衡(RCCC-WBM)模型,分析了长江上游直门达、朱沱、寸滩、宜昌4个水文站及以上流域的水文要素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SRI)识别了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文干旱事件及特征。结果表明:(1) 1961—2020年,朱沱、寸滩和宜昌3个水文站的径流量及对应长江上游干流区、岷沱江、嘉陵江及乌江各子流域的SRI均呈减少趋势,即微弱变旱化趋势,而直门达水文站径流及以上金沙江流域SRI呈增加趋势,即无旱化趋势。(2) 2021—2090年,各水文站及以上流域SRI均呈增大趋势,说明长江上游流域未来呈无旱化趋势,这可能与未来预估降水、径流大幅增加密切相关;未来水文干旱频次、频率、历时及烈度均表现为近期较强,远期较弱。鉴于长江上游流域极端水文干旱现象日益显著,防旱减灾工作紧迫,建议完善抗旱机制体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智慧防旱减灾体系并突出创新驱动,以强化防旱减灾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水文干旱 CMIP6 RCCC-WBM模型 标准化径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广文 王业耀 +2 位作者 香宝 王金生 胡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1-797,共7页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2000—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约1.10×104km2,林地面积增加约1.10×104km2,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很小,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效果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造成的TN和TP负荷量2000年分别为114.14×104t和3.39×104t,2006年分别为111.21×104t和3.31×104t。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中游流域、大渡河上游流域、岷江上游流域和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流域,2000—2006年面源TN和TP负荷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上游流域 面源污染 输出系数模型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开发背景下长江上游流域鱼类保护现状与规划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鹏程 王春伶 +5 位作者 刘飞 刘猛 刘焕章 王小明 于江 朱昕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0-143,共14页
长江上游地区集中了长江流域近90%的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和河道渠化导致河流原有生境破碎化、鱼类多样性丧失,水电开发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系统收集了长江上游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电梯级开... 长江上游地区集中了长江流域近90%的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和河道渠化导致河流原有生境破碎化、鱼类多样性丧失,水电开发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系统收集了长江上游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电梯级开发现状资料并矢量化。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鱼类多样性特点,分析了当前水电开发背景下长江上游鱼类资源变化以及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保护区普查和管理效果评估、优化空间布局,实施鱼类关键栖息地生态修复,实施上游濒危特有鱼类拯救行动计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科研监测和基础研究等建议,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和水域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珍稀、特有鱼类 空间分析 保护空缺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水文条件变化下的三峡水库综合运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鲍正风 李长春 王祥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3,共6页
近些年长江上游流域干支流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下游航运、下游供水保障、泥沙减淤、生态调度以及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也对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在总结试验蓄水期以来三峡水库综合运用调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各种调... 近些年长江上游流域干支流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下游航运、下游供水保障、泥沙减淤、生态调度以及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也对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在总结试验蓄水期以来三峡水库综合运用调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各种调度约束和需求,提出了三峡水库优化水库蓄水和消落进程、加强实施汛期中小洪水优化调度,以及多库联合调度等改进建议,对保障三峡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水文条件 三峡水库 水库综合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俊 陈良华 +1 位作者 李波 徐卫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8,13,共6页
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制作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2.0)和长江上游流域逐日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以用来... 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制作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2.0)和长江上游流域逐日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以用来对长江上游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模拟结果的降水数据开展了该流域未来50年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的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就2011~2060年整体而言,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温室气体排放 排放情景 降水变化预估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德敏 谭志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31,共12页
长江上游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应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防... 长江上游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应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防治城市污染、协调流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资源节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协调长江上游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角度出发,依据"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实现路径,将长江上游流域分为:源头区、深谷区、山地丘陵区及三峡库区。根据流域各区段特征对各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综合开发治理 思路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分区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川 刘玉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也亦未考虑水体区域分异性,难以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实现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长江上游流域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探讨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初步思想,提出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给出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区划的方案.该区划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同时兼顾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从而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参考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水文生态系统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指数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章程焱 杨少康 +3 位作者 董晓华 赵程铭 薄会娟 刘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6-363,共8页
为准确、及时地获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格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通过计算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5—10月的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SI)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为准确、及时地获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格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通过计算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5—10月的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SI)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出遥感生态环境指数RSEI,并对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4个指标在第1主成分(PC1)上的平均贡献率为71%,表明依据这4个指标在长江上游流域构建RSEI是可行的;(2)长江上游流域RSEI整体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增加速率为1.1×10^(-3)/a,具体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快速增长期(2000—2010年),其速率为5.9×10^(-3)/a,以及增速放缓期(2010—2020年),其速率为3.9×10^(-3)/a;(3)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和良为主,且表现为南部比北部好及东部比西部好的空间分布格局;(4) 2000—2010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改善面积占34.7%,2010—2020年改善面积与退化面积接近,两者仅差1.3%左右;(5) 2000—2020年长江上游流域RSEI变化趋势为正的像元面积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64.7%,其中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嘉陵江下游地区;(6)生态环境质量主导自然影响因子在2000年为热度>绿度>湿度>干度;2010年依次为绿度>热度>湿度>干度;2020年依次为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综上,利用GEE平台能快速、准确地监测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近21年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态势,但针对嘉陵江下游生态退化现象需要引起政府重视,尽快提出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防止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环境指数 长江上游流域 时空特征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气象干旱分异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3 位作者 魏榕 董晓华 刘艳丽 丛方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揭示长江上游流域气象干旱发生与演变规律,基于气象站1961—2019年逐月气象数据,运用旋转正交分解(REOF)、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及游程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其生长季气象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可分为8个气象干旱亚区,其中Ⅴ... 为揭示长江上游流域气象干旱发生与演变规律,基于气象站1961—2019年逐月气象数据,运用旋转正交分解(REOF)、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及游程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其生长季气象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可分为8个气象干旱亚区,其中Ⅴ区呈干旱趋势,Ⅰ区、Ⅲ区及Ⅶ区表现为变湿态势,其他各区表现为干湿交替态势;干旱周期以年际为主,Ⅰ和Ⅲ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年代际周期特征,趋势贡献较高的为Ⅴ区及Ⅷ区,其余各区趋势的贡献均小于年代际贡献;Ⅱ区干旱时间最长,达到1.57月,Ⅶ区最小为1.41月,仅有Ⅶ区干旱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区干旱强度比较接近,差异不大,且未来变化趋势不明显,Ⅶ区干旱面积为各区最大,达到30.36%,Ⅵ区干旱面积最小为19.18%,整体而言,干旱发生最为集中的为Ⅶ区,其AD达到0.091,最为分散的是Ⅱ区,其AD达到0.194。综上,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生长季气象干旱特征各有不同,西北部地区干旱较东南部地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 旋转正交分解(REOF)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长江上游流域 游程理论 干旱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模拟与预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倩 周建中 +1 位作者 孙娜 曾小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1,共6页
为研究长江上游流域高精度的短期降水模拟和预报,优选适宜于流域的WRF模式参数化方案组合,构建了模式中不同微物理过程、陆面过程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组合,建立了包含平均绝对误差、布莱尔评分、TS评分和合格率多个指标的定量综合评价体系... 为研究长江上游流域高精度的短期降水模拟和预报,优选适宜于流域的WRF模式参数化方案组合,构建了模式中不同微物理过程、陆面过程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组合,建立了包含平均绝对误差、布莱尔评分、TS评分和合格率多个指标的定量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TOPSIS多属性决策的最优参数化方案优选方法,并在长江上游流域选取了4场典型强降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上游流域采用微物理过程WSM3方案、陆面过程Noah方案、积云参数KF方案条件下,WRF模拟降水与实测降水的空间分布和降水量级更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模拟 降水预报 WRF模式 优选参数化方案 TOPSIS法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数值降雨预报产品精度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和荷 张行南 +2 位作者 夏达忠 舒卫民 黄钰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共5页
根据实测站点降雨数据和ECMWF、梯调降雨预报数据,评估两种降雨预报产品在长江上游流域51个降雨分区的面雨量预报精度。各分区面雨量预报值采用网格算术平均法计算,观测值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ROC曲线的AUC... 根据实测站点降雨数据和ECMWF、梯调降雨预报数据,评估两种降雨预报产品在长江上游流域51个降雨分区的面雨量预报精度。各分区面雨量预报值采用网格算术平均法计算,观测值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ROC曲线的AUC数值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两种产品在长江上游流域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其中梯调降雨预报数据在预见期较长时相对精度更高,质量更为稳定;梯调降雨预报数据相较于ECMWF数据更适用于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区间,中游区间ECMWF数据的预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面雨量 数值预报产品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库影响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文广 彭辉 +1 位作者 韩凯 潘柯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0,共6页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大型水库建设运行对长江流域内原有降水特征变化的影响。收集1961-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资料加以整理,采用线性回归法、SPSS检验、M-K检验法等方法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突变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大型水库建设运行对长江流域内原有降水特征变化的影响。收集1961-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资料加以整理,采用线性回归法、SPSS检验、M-K检验法等方法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突变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GIS软件绘制研究区降水量的空间等值线分布图。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和雅砻江流域平均降水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岷江流域、嘉陵江流域、乌江流域及长江上游干流流域平均降水均呈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流域降水突变时间分布比较分散;长江上游流域多年平均降水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加,以金沙江流域的伍道梁站及雅砻江流域的理塘站为中心,整个流域年均降水变化趋势向外逐渐减少,以岷江流域的乐山站为中心,整个流域年均降水变化趋势向外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降水 GIS技术 降水年际变化 降水突变分析 降水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滤波法的长江上游流域基流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志伟 梁越 钮新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8,35,共7页
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精确刻画长江上游流域基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数字滤波法和SWAT模型相结合,开展了长江上游流域基流在时间特征上的研究,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长江... 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精确刻画长江上游流域基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数字滤波法和SWAT模型相结合,开展了长江上游流域基流在时间特征上的研究,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长江上游流域基流空间分布的刻画。结果表明:1990—2000年长江上游流域多年年均基流量和多年年均基流模数的范围分别为:5~9500 m^(3)/s和0.36~28.00 L/(km^(2)·s);年径流量、年基流量与年降水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年基流指数与年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基流指数(BFI)在年际变化上较为稳定,表明基流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基流指数在年内变化存在枯水期>丰水期的关系,基流量在年内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丰水期>枯水期;此外,长江上游流域基流量随着产汇流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 枯水期 数字滤波法 SWAT模型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5模式预估长江上游流域气温及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雪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针对8个气候模式模拟的降水量较观测值系统偏大、模拟的平均气温较观测值系统偏小的问题,采用双线性内插降尺度方法及等距离分位数误差修正方法来减小系统误差,修正后的模拟效果均得到了大幅改善,且多个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效果优于各个... 针对8个气候模式模拟的降水量较观测值系统偏大、模拟的平均气温较观测值系统偏小的问题,采用双线性内插降尺度方法及等距离分位数误差修正方法来减小系统误差,修正后的模拟效果均得到了大幅改善,且多个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效果优于各个模式。基于长江上游8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利用修正后的8个模式预估长江上游2006~2099年降水、气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8个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上游未来时期的降水、气温均呈增加趋势,气温呈显著性增加;RCP4.5情景下的降水、气温增加趋势逐渐减弱,RCP8.5则逐渐增强,且RCP8.5的年际波动更大,4、5月的升温幅度要低于其他月份,且RCP8.5情景下的升温趋势要高于RCP4.5。两种情景下流域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呈东部及盆地多川西高原少、南多北少。冬季的降水线性趋势低,夏、秋季区域变化比较明显;秋、冬季的升温幅度要高于春、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长江上游流域 气温 降水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暴雨洪水相似性判别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建 李春红 +1 位作者 王峰 王建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
暴雨洪水发生演化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长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暴雨洪水指标分为降雨、洪水、时间、雨洪关系、水库、形状和初始指标7大类,共67个指标。通过整理暴雨历史洪水资料,摘录暴雨洪水过程和计算暴雨... 暴雨洪水发生演化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长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暴雨洪水指标分为降雨、洪水、时间、雨洪关系、水库、形状和初始指标7大类,共67个指标。通过整理暴雨历史洪水资料,摘录暴雨洪水过程和计算暴雨洪水特征值,结合洪量相似度、洪峰相似度、形状相似度和灰色关联度4种相似性评价方法,优选出降水量、降水历时、起涨流量和洪水涨率4个指标作为相似洪水判别指标。以113场三峡入库洪水为样本进行相似性检验,基于几场典型洪水特征值寻找的历史相似洪水之间的相似度较高,确定性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历时、起涨流量和洪水涨率4个指标作为相似洪水判别指标,对指导实时洪水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在三峡水库以上长江上游流域进行了试验应用,在寻找历史相似洪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相似性 相似洪水判别指标 相似性分析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多模型集合预报实验(NMME)全球降水预报对长江上游流域夏季降水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泽青 刘洋 +1 位作者 杨振华 赵铜铁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3,共8页
全球气象模型耦合陆地-海洋-大气模块以概括大气环流过程,被广泛用于中长期降水预报。面向流域尺度全球气象预报的适用性,围绕北美多模型集合预报实验(NMME)CFSv2等10套全球降水预报数据,对三峡水库以上的长江上游流域夏季(6~9月)降水... 全球气象模型耦合陆地-海洋-大气模块以概括大气环流过程,被广泛用于中长期降水预报。面向流域尺度全球气象预报的适用性,围绕北美多模型集合预报实验(NMME)CFSv2等10套全球降水预报数据,对三峡水库以上的长江上游流域夏季(6~9月)降水预报开展评估与校正研究:首先,通过时间步长累加与空间面积加权,从全球降水预报中提取流域降水原始预报;其次,构建预报校正统计模型,建立预报与观测的双变量联合分布,纠正系统误差和量化不确定性,并由原始预报生成降水集合预报;最后,进行预报检验,对比原始预报和校正预报的适用性,分析校正模型对于原始预报的改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MME中的10套原始降水预报普遍存在相当的系统误差,预报可靠性也存在不足;受系统误差影响,7套原始预报的精度均小于-50%;预报校正模型能够有效纠正系统误差和量化随机误差,生成可靠的季节降水集合预报,并显著提高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象模型 中长期降水预报 长江上游流域 集合预报 预报检验 预报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旭 刘志武 武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4,121,共6页
随着长江上游电站及清江流域电站开工、投产发电,其控制的流域成为重要敏感性区域。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4年研制的2000,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GlobeLand30,对2000~201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土地覆被的空间分... 随着长江上游电站及清江流域电站开工、投产发电,其控制的流域成为重要敏感性区域。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4年研制的2000,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GlobeLand30,对2000~201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及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2010年较200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耕地、森林变化率较低,分别为-0. 09%,0. 31%;冰川及永久积雪、人造地表、湿地、水体变化率较高,分别为-7. 25%,22. 9%,10. 60%,2. 87%。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气候变暖、城市扩张、水电站建设等活动对流域的影响,可为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调查、生态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GlobeLand30 清江流域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长江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芳 沈珍瑶 刘瑞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71-3277,共7页
景观空间格局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缺乏定量研究。针对长江上游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理论提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选取9个典型的行政单元,探讨了长江上游流域... 景观空间格局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缺乏定量研究。针对长江上游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理论提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选取9个典型的行政单元,探讨了长江上游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和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显著的响应关系,说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可作为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评价的有用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江上游典型行政单元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时空演变规律。探讨了指数演变时空差异原因,认为该指数主要受到区域景观的坡度、与污染出口相对距离、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和农业与农村经济政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景观空间结构 非点源污染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统计方法预报长江上游短期强降水面雨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丽 王仁乔 +1 位作者 金琪 李才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将完全预报方法和模式输出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使其优势互补。同时 ,充分考虑数值预报和经验预报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改善模式输出统计中的因子组成 ,建立MOS预报方程 ,提高了统计预报模型性能。 2 0 0 2年 6~ 9月业务试用结果表明 ,... 将完全预报方法和模式输出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使其优势互补。同时 ,充分考虑数值预报和经验预报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改善模式输出统计中的因子组成 ,建立MOS预报方程 ,提高了统计预报模型性能。 2 0 0 2年 6~ 9月业务试用结果表明 ,该预报方程对强降水面雨量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统计 强降水面雨量 长江上游流域 降水预报 天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