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方贺 王阔 +4 位作者 李正泉 樊高峰 何月 王治海 石守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13-4523,共11页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变化及其时空格局,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3年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VEQ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自然因...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变化及其时空格局,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3年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VEQ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VEQI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VEQI在2000~2023年间整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0.29,表明研究区内植被生态状况呈持续改善状态;研究区以植被VEQI的改善为主,整体改善的区域面积占比为82.61%,退化区域占比仅为15.04%;研究区VEQI的稳定性较好,低和较低波动变化区域面积占比分别54.66%和15.99%;研究区VEQI的动态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土地利用、海拔、坡度等因素驱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对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提高显著.本研究成果旨在为长三角地区植被恢复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质量 MODIS数据 时空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区域天然气产业“可能三角”剖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国晋 罗杰 张鹏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天然气作为低碳高效的能源,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部分区域内,天然气将成为实现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可能三角”的最为现实选择,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能源。为此,以产业密集、人口众多... 天然气作为低碳高效的能源,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部分区域内,天然气将成为实现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可能三角”的最为现实选择,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能源。为此,以产业密集、人口众多、对天然气需求量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可能三角”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和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天然气产业“供应安全—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时空分异特征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序演变方面,2012—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产业“可能三角”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向,逐步由“中度失调”上升至“轻度失调”水平;区域内差距逐渐缩小,极化现象逐步减弱。②在时空分异方面,2012—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天然气产业“可能三角”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高,但存在空间依赖性,呈现由中部重要区域及沿海核心城市连接的发展基线向周围城市辐射的趋势。结论认为:①在宏观层面,应着重关注“供应安全—经济可行”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短板;②在地区层面,要形成区域天然气产业“城市链”格局,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天然气产业 “可能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区 耦合协调理论 时空演变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铭 杨槿 徐辰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9期139-146,共8页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类型区域乡村振兴示范村地域分异的规律性特征,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以长江三角...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类型区域乡村振兴示范村地域分异的规律性特征,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区,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3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分布呈现微弱聚集特征和不均衡态势;②乡村振兴示范村主要在沿河沿湖、临近交通干道以及城市中部郊区等地集聚,具有长江沿线地区分布最密,从沿江向南北延伸呈先疏后密的分布特征。总体呈现“一带两翼、两极三区”的空间分异格局;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单因子影响力看,人均GDP、与周边城市距离、路网密度、河网密度等因子的影响比较大;从因子交互作用看,区位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识别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规律,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示范村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凌怡莹 徐建华 +1 位作者 岳文泽 艾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7-92,共6页
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方面,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并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及其特点;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角度,计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值和空... 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方面,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并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及其特点;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角度,计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值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最后,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方向:在发挥江浙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区域整合优势,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分形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 被引量:63
5
作者 段学军 王书国 陈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间人口发展最为集中的矛盾点。采用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法、重心分析以及偏移-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间人口发展最为集中的矛盾点。采用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法、重心分析以及偏移-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等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发现这一时期该区域人口分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人口分布重心总体南移,向省市首府集中的趋势明显,人口偏移增长在不同区域层面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人口分布演化的趋势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同时也受到区域人口政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演化 偏移增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被引量:61
6
作者 李从先 陈庆强 +2 位作者 范代读 张家强 杨守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2-25,共14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分为其下的海侵层序和其上的海退层序.随着δ^(18)O3期的海平面下降,长江开始下切,至δ^(18)O2期低海面时形成巨大的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系的充填和河床、河漫滩—河口湾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等.溯源堆积是产生下部河流沉积单元的主要过程,其中河漫滩沉积中出现的潮汐层理和少量小个体有孔虫说明了海洋因素的影响,河口湾—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形成于最大海侵之时,三角洲的进积则产生了具有多期河口坝的三角洲.古河间地表面的硬粘土层经历了沉积和成壤作用交替、持续成壤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它们大致分别对应于δ^(18)O3期、δ^(18)O2期和δ^(18)O1期,硬粘土层中留下了这3种作用的烙印.长江三角洲古河间地的古土壤母质属河漫滩相.持续成壤阶段河流基面和地下水位均较低,年降雨量约为 500~800mm,相当于现今的温带地区,干湿周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升降频繁.所有这些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沉积相 古地理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许有鹏 丁瑾佳 陈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3,共7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流域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众多湖泊河网衰退消亡,由此引发的河流水质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流域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众多湖泊河网衰退消亡,由此引发的河流水质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等一系列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选择该地区内一些典型区域,基于长系列降雨径流资料,以遥感和G IS作支持,通过模拟计算与综合分析,围绕城市化对城市降雨与径流的长期影响、对城市暴雨洪水的影响,以及对河网水系与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点探讨城市化发展为特征的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水循环以及水文过程的影响,寻求城市化发展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以便对该地区城市化水文效应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并为当地的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文效应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51
8
作者 周炳中 包浩生 彭补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研究了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评价问题,运用理论阐释与定量分析评价,指出土地开发强度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量度方法,界定了“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的科学定义,揭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在国内层面属于... 研究了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评价问题,运用理论阐释与定量分析评价,指出土地开发强度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量度方法,界定了“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的科学定义,揭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在国内层面属于高强度开发,而与国外典型地区相比则属于低强度开发。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高强度开发的对策在于改善开发技术与人文环境,强化区域内部低强度单元的开发强度,坚持综合、高效、持续性三结合原则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并强调利用与整治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高强度开发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分析——基于两省一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聪 曹有挥 +2 位作者 姚士谋 刘可文 王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9-788,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受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积极影响,以及2003年全国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该区域全球化程度表现出了不同阶段性的特征。从时间序列来看,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全球化发展表现为加速上升、稳步上升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但不同指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全球化程度从比较集中逐渐向较为合理的均衡方向发展,后进区域提升较快,全球化影响下的城市体系更趋合理。从作用机制分析,市场和行政因素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全球化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王磊 段学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2-709,共8页
城市化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建设用地时空演化格局已成为学者研究城市化过程的重要视角。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了1985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集聚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过程;并结合格网建设用地密度频率的变... 城市化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建设用地时空演化格局已成为学者研究城市化过程的重要视角。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了1985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集聚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过程;并结合格网建设用地密度频率的变化特点,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景观梯度地带,以此研究城市空间在不同地带中的扩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空间扩展聚集程度先降后升,城市化区域融合趋势明显,并在城市空间扩展中表现出以上海、南京和苏州等为代表的3种模式,反应了长三角内部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此外,在不同景观梯度下,长三角城市空间扩展表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前在各个景观梯度下城市空间扩展差异较小,表现为较强的拓展性扩展;2000年以后,在城市核心区扩展强度加强,表现为填充式扩展加快。同时,城乡过渡区面积增加迅速,表明随着城市空间扩展的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不集约利用现象已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建设用地扩展 空间自相关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重建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向萍 叶瑜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能造成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历史台风描述词语、风雨潮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台风灾害链、风雨持续时间、台风风向、地形等方面制定了辨识历史台风的 4 条直接判别准则和 6 条辅助辨识依据,逐年辨识台风事件。与器测资料相对比,检验了历史台风事件重建的结果,公元1884—1949 年间共重建出 65 次台风事件,相当于器测数的 87. 8%,两者相差 1 次以下的年数为 55 a,占 83. 3%,说明利用方志资料重建台风频次序列的可靠性,为重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提供了方法支持,对研究长时间台风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历史台风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波 童仪 +6 位作者 李安 杜薇 韩宇捷 高岩 范军旗 李文静 王文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2-1049,共8页
采用排放因子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进行估算和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为21. 45万t,其中,非规模化养殖氨排放量占14. 03%,规模化养殖占85. 97%;长江三角洲地区肉猪、母猪、肉... 采用排放因子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进行估算和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为21. 45万t,其中,非规模化养殖氨排放量占14. 03%,规模化养殖占85. 97%;长江三角洲地区肉猪、母猪、肉禽、蛋禽、羊和奶牛氨排放量分别占总氨排放量的41%、2%、27%、15%、12%和3%;从氨排放量来看,南通市和泰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畜禽氨排放的地理重心,氨排放空间分布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从氨排放强度来看,居于前3位的是南通、常州和台州,氨排放强度分别为5. 47、5. 20和4. 04 t·km-2;氨排放月变化系数呈现夏季大(7、8月)、冬季小(12、1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氨排放 排放清单 排放因子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半个世纪ENSO事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春玲 张强 +1 位作者 许有鹏 姜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6,共5页
对上海、杭州和南京 1 951~ 2 0 0 1年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作 χ2 检验 ,探讨ENSO事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气温的关系 ,结果表明ENSO事件与研究区年降水量、四季降水以及年最高气温关系远低于自由度为 3的 90 %置信度水平 ,二者无显著... 对上海、杭州和南京 1 951~ 2 0 0 1年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作 χ2 检验 ,探讨ENSO事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气温的关系 ,结果表明ENSO事件与研究区年降水量、四季降水以及年最高气温关系远低于自由度为 3的 90 %置信度水平 ,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将ElNino分为两类后研究其对研究区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以及高温天气的影响 ,结果显示 ,第Ⅰ类ElNino影响年中研究区年降水量比常年偏高约 1 5. 6 % ,不易出现高温天气 ;第Ⅱ类ElNino影响年的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2 0 %~ 30 % ,但高温天气出现几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长江三角洲地区 降水距平 夏季高温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汪珊 孙继朝 李政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3,37,共5页
本文以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指出该区地下水质量在我国南方为较差地区,潜水水质自西部至东部沿海逐渐变差,由HCO3型淡水向Cl.HCO3型或Cl... 本文以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指出该区地下水质量在我国南方为较差地区,潜水水质自西部至东部沿海逐渐变差,由HCO3型淡水向Cl.HCO3型或Cl型咸水过渡。全区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城市及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显著恶化,城市主要污染指标有NO2-、NH4+、有机物等。并论述了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污染评价 环境问题评价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安佑志 刘朝顺 +2 位作者 施润和 高炜 殷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23-1927,共5页
在快速城市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并且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植被指数作为监测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而得到广泛应用。基于2000—2011年的Terra Modis NDVI植被指数数据集,从时间尺度和空间... 在快速城市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并且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植被指数作为监测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而得到广泛应用。基于2000—2011年的Terra Modis NDVI植被指数数据集,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变化上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应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更适合研究非正态分布数据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Terra Modis NDVI数据可以很好地从宏观上监测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2)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更为剧烈,并且植被覆盖变化对人类活动做出积极的响应。12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研究区中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则以显著下降趋势为主,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植被覆盖状况正面临着恶化。(3)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植被变化趋势的检测总体上趋于一致,两者可以相互印证,但局部有差异。因此,当进行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深入研究及驱动力分析时,需要较高分辨率的数据作为辅助数据。研究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的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一元线性回归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臭氧异常高值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帅 马建中 +1 位作者 王堰 王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已有的观测与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的臭氧浓度为全年最高,且高浓度臭氧出现的频率也最高.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CMAQ)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5月一次臭氧异常高值事件.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 已有的观测与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的臭氧浓度为全年最高,且高浓度臭氧出现的频率也最高.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CMAQ)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5月一次臭氧异常高值事件.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基本再现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趋势.通过个例分析,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解释了2000年5月11日佘山、嘉兴和临安均观测到高浓度臭氧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气象场对区域空气污染分布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应了在适当的风场作用下,上海地区的污染源可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大气质量模式 臭氧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水污泥与健康安全风险研究Ⅰ.粪大肠菌群数及其潜在环境风险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玉焕 骆永明 +4 位作者 吴龙华 滕应 宋静 钱薇 李振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FC)是判定污泥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收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15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48份污泥样品,测定了其粪大肠菌群数,旨在了解污泥中FC的数量与潜在污... 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FC)是判定污泥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收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15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48份污泥样品,测定了其粪大肠菌群数,旨在了解污泥中FC的数量与潜在污染风险;并在污泥自然风干过程的第7、14、21、28天分别取样测定了FC的数量和水分含量,以观察风干过程中FC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风干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FC的最大可能数(MPN)的范围在0~3.41×106(MPNg-1,DW),平均为3.79×105(MPNg-1,DW),检出率达89.6%。不同类型污泥中FC的数量差别较大,“河流”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污泥制品的FC数量最低,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泥和混流污水污泥中FC数量较高。污泥风干过程中FC数量和水分含量均随风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FC数量有回升现象。总之,污泥样品的FC数量差异较大,部分污泥样品的数量超过了污泥农用的病原物标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防止二次污染,污泥土地利用时需考虑FC数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粪大肠菌群 环境风险 长江三角洲地区 风干效应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与竞争绩效 被引量:43
18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bdivision of area and industry,manufacturing structural convergence in Delta Area of ChangJiang River was measured.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in this Area was examined.Causes of ...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bdivision of area and industry,manufacturing structural convergence in Delta Area of ChangJiang River was measured.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in this Area was examined.Causes of occurrence of high convergence and high increase of manufacturing were analysed.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 structural convergence was poi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制造业 竞争绩效 工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大台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颜停霞 毕硕本 +1 位作者 魏军 李禧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382,共9页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前期长三角地区的7次重大台风都发生于农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正值潮汛期,危害极大;台风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3 d左右。7次重大台风集中分布在浙江的杭州湾附近和长江下游流域两岸,主要在上海市的崇明、奉贤,浙江的余姚、嘉善等沿海地区登陆,然后沿岸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与现代台风路径相比,接近于西北路径型或向北路径。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台风对区域社会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台风 路径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效率测...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效率测度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综合效率整体上偏低,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上总体较高呈略升趋势,而规模效率总体偏高呈减弱态势;2从全局空间关联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效率空间集聚现象,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区空间相互邻接;3从局部空间关联来看,效率L-L关联区及H-H关联区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L-L关联区主要集中在台州、舟山等地,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稳定;而H-H关联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并呈现出向绍、杭地区演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效率 测度 空间关联格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