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计依赖等级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对比研究——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
1
作者 谢有能 易丹 +2 位作者 甘德欣 高菊 李小马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3期112-116,共5页
农户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经济活动和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体,探究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与满意度为科学化、可持续的政策框架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长株潭绿心为例,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运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 农户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经济活动和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体,探究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与满意度为科学化、可持续的政策框架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长株潭绿心为例,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运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生计依赖等级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满意度的感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认为调节服务(Ies=0.48)重要性最高,其次是支持服务(Ies=0.07)、供给服务(Ies=-0.01)、文化服务(Ies=-0.57),此外,供给服务(Ses=-1.11)、文化服务(Ses=0.12)、支持服务(Ses=0.23)、调节服务(Ses=0.36)的满意度指数依次增加;农产品生产、水资源、水源涵养、净化水体、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肥力6项服务的供给尚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农户生计依赖等级越高,满意度滞后于重要性的生态系统服务项数越少;水资源供给在4类农户中均落于重点优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农户 感知 生计依赖等级 长株潭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布局特征探究
2
作者 李双 姚磊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8-20,共3页
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背景,运用POI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研究分析长株潭绿心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进。结果表明,寺庙在长株潭绿心整体尺度呈现均衡分布和“多核心单一分布模式”的态势;在长株潭绿心“禁开区-限开区-... 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背景,运用POI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研究分析长株潭绿心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进。结果表明,寺庙在长株潭绿心整体尺度呈现均衡分布和“多核心单一分布模式”的态势;在长株潭绿心“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集中程度表现为“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分布格局;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分布地理环境特征:寺庙空间分布具有近水系、低海拔、植被覆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绿心 寺庙 空间分布特征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视觉美学质量及视觉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尹佳仪 甘德欣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93-98,共6页
本文以长株潭绿心区为研究对象,借鉴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观进行视觉质量评价研究。构建了视觉景观异质性模型,并将SBE值和构景要素、景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影响美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视觉美学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根据景... 本文以长株潭绿心区为研究对象,借鉴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观进行视觉质量评价研究。构建了视觉景观异质性模型,并将SBE值和构景要素、景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影响美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视觉美学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根据景观指标分析,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ARC)、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聚合度指数(AI)与美学质量呈负相关;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增加可提高美景度;从构景要素来看,植被(VE)、建筑(BU)和道路比例(PA)与美景度显著相关,其相关性分别为VE(0.479)、BU(-0.470)、PA(-0.320)。通过评价真实反映观景者内心感知,对长株潭绿心景观的视觉美学质量进行评估,以期为长株潭绿心景观的整体风貌管控和视觉环境品质提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绿心 视觉美学质量评估 SBE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石燕湖风景区为例
4
作者 李嘉宁 姚磊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116-121,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绿心的重要服务功能,对城市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准确评估,可以有效促进管理者和使用者正确认识和保护自然资产,本文以长株潭绿心石燕湖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积极的优化...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绿心的重要服务功能,对城市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准确评估,可以有效促进管理者和使用者正确认识和保护自然资产,本文以长株潭绿心石燕湖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积极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玻璃桥”“体验”“风景”“好玩”“刺激”等为核心高频词,游客对石燕湖的生命维持和精神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为93.5%和92.9%;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固有价值;通过IPA模型,社会价值被划分为4个象限:优秀区(美学价值、精神价值)、补充区(休闲娱乐、经济价值、固有价值)、不足区(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生物多样性)和潜力区(健康疗养、生命维持),对其分别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不仅为石燕湖风景区的管理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城市绿心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社会价值评价 社交媒体数据 长株潭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地区居民生态系统服务感知与人类福祉评估
5
作者 高菊 廉洁 +2 位作者 李小马 章仔育 甘德欣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21-22,25,共3页
开展生态保护区居民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调查评估,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感知及人类福祉满意度进行调研,探讨不同受访... 开展生态保护区居民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调查评估,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感知及人类福祉满意度进行调研,探讨不同受访者对其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绿心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调节服务重要性认可度最高,达平均值4.25;而重要性最低的是供给服务,为4.01;在人类福祉中,满意度最高的是良好的社会关系,为4.13,满意度最低的是自由与选择,为3.81;低学历群体及老年人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感知较低,性别、学历、收入在人类福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长株潭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保护政策对区域NDVI时空演变的影响
6
作者 何雨潼 覃子权 +1 位作者 何易 李小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4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绿心地区的植被变化并对其保护成效评估。本研究将“长株潭”绿心区定义为主要研究区域,考虑保护区对周边环境溢出效应的影响,建立保护区外0~3km区域作为对比区。构建了基于倾向评分配比法对每个区域进行了单独分析,通过对比绿心... 为研究绿心地区的植被变化并对其保护成效评估。本研究将“长株潭”绿心区定义为主要研究区域,考虑保护区对周边环境溢出效应的影响,建立保护区外0~3km区域作为对比区。构建了基于倾向评分配比法对每个区域进行了单独分析,通过对比绿心保护政策实施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来评估绿心保护政策对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NDVI的变化趋势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NDVI明显改善增加14.5%,轻微改善增加15.5%,轻微退化从47.5%减少到23.0%,严重退化减少3.9%,植被变化向好的趋势发展。在绿心保护政策的影响下,2013年后的植被覆盖整体上以改善为主,对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3个管控区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相对于禁开区和限开区来说,控建区受到的保护强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绿心 NDVI 倾向评分配比 保护成效 植被覆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
7
作者 何易 覃子权 +2 位作者 何雨潼 王鹭莹 李小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2期125-130,共6页
探究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对长株潭绿心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995—2020年长株潭绿心区及其3km缓冲区的生境质量(HQ)和景观美学(LA)2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对比,... 探究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对长株潭绿心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995—2020年长株潭绿心区及其3km缓冲区的生境质量(HQ)和景观美学(LA)2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对比,以期为长株潭绿心的生态管理和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果表明:26年间,研究区HQ呈下降趋势,呈东北高,西部和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LA呈上升趋势,在绿心政策实施前,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实施后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绿心区的LA与HQ都高于缓冲区。在绿心区HQ与LA的协同关系乡镇占比上升,且以高高协同为主,主要发生在东北部;权衡关系的乡镇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绿心中部。缓冲区协同关系的乡镇数量下降,且以低低协同为主,主要发生西北、西南和东南部,权衡关系的乡镇数量上升,主要发生在缓冲区南部和东北部。影响HQ和LA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建设用地面积和高程,其次是绿心保护政策、温度和降水等,绿心保护政策抑制了绿心禁开区内HQ与LA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政策 权衡与协同 长株潭绿心 生境质量 景观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生态分析与嵌套在乡村景观规划前期的应用——以长株潭绿心跳马片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田靖雯 朱玲 张安晓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在反对乡村“大拆大建”的背景和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的语境下,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优化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主要探索的课题,其中如何构建多尺度的乡村生态网络从而解决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反对乡村“大拆大建”的背景和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的语境下,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优化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主要探索的课题,其中如何构建多尺度的乡村生态网络从而解决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长株潭绿心跳马片区为例,首先基于遥感数据对乡村空间进行识别;其次依托MSPA、InVEST及Linkage Mapper等模型和工具识取绿心和跳马片区尺度下的生态源地、廊道及生态节点;对于更小尺度的典型片区,进行无人机测绘与现场调研,明确场地水系、植被、生境现状概况;最后叠合三尺度下的生态网络格局,并综合生态嵌套特征对典型片区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方向及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个共有源地、6条共有廊道、2处重合夹点及6处重合障碍点的保护与修复对于跨尺度生态连通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疏通小尺度上识别存在但大尺度上没有的和潜在的廊道,这有利于源地扩张;对于源地间较长的廊道,应结合更小尺度的生态要素识别,提出低层级尺度的廊道以及生态踏脚石的优化方向。研究不仅可为长株潭绿心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方向,所归纳基于多尺度分析与嵌套的景观规划路径还可为乡村景观在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设计 乡村生态景观识别 多尺度嵌套 长株潭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