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江源国家公园珍稀植物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沈汉 夏晨晨 +7 位作者 江彦苹 邱勇斌 王国忠 邹土春 汤勇 吴家森 黄淦 姜年春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9-15,共7页
了解珍稀植物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可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基础。以钱江源国家公园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群落为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的垂直和径阶结构。结... 了解珍稀植物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可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基础。以钱江源国家公园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群落为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的垂直和径阶结构。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08种,隶属于47科88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为长柄双花木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灌木层优势种有窄基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 var.attenuata、矩形叶鼠刺Itea chinensis var.oblonga、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草本层则以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为优势种;群落中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数量最多,占85.2%;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科、属为最多,分别占科、属总数的20.90%、20.78%;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的树高和径阶结构均为倒“J”字型,长柄双花木单一种的径阶分布则呈现正偏态分布。综上,钱江源国家公园长柄双花木群落为成熟稳定的结构,更新状态良好,长柄双花木单一种处于增长型种群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钱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长柄双花木叶片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国忠 王纪杰 +6 位作者 郑伟健 邱永斌 吴家森 夏晨晨 汤勇 黄淦 姜年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79-83,共5页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关抚育间伐对长柄双花木地径、树高生长及叶片、土壤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尚未被认识。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对象,...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关抚育间伐对长柄双花木地径、树高生长及叶片、土壤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尚未被认识。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对象,建立未抚育、上层抚育、下层抚育、全抚育等4处理3重复的定位样地,监测了该植物地径、树高的年生长量,采样分析了叶片、土壤C、N、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抚育促进了长柄双花木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地径、树高年生长量显著增加了20.0%~40.0%、20.0%~90.0%(P<0.05);下层抚育和全抚育后叶片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5),叶片N:P显著升高(P<0.05);上层抚育和全抚育后土壤N含量显著提高了24.6%,22.8%(P<0.05),土壤C/N显著下降30.2%、32.1%(P<0.05);全抚育后土壤P含量显著提高了27.7%(P<0.05);抚育后土壤C/P显著提高了24.8%~34.7%(P<0.05);长柄双花木株高生长量与土壤N含量、叶片C/N与土壤N/P的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抚育促进了长柄双花木生长,改变了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今后在长柄双花木保护中可适当进行上层抚育和全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叶片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抚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保护区长柄双花木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保育策略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易伶俐 方平福 +2 位作者 欧阳园兰 张运才 郝云峰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9-51,54,共4页
外界环境对濒危植物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始状态造成影响。长柄双花木作为官山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物种之一,其面临的濒危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围绕长柄双花木的空间分布模式、年龄结构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展开分析,主... 外界环境对濒危植物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始状态造成影响。长柄双花木作为官山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物种之一,其面临的濒危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围绕长柄双花木的空间分布模式、年龄结构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展开分析,主要发现包括:首先,在考察区域内,这种植物倾向于形成密集的小群体,并且以第二和第四径级为主,这两个级别的个体占到总数的大约65.7%;其次,主要生长于海拔535~810 m之间,其中通过种子繁殖形成的新树苗多见于较低海拔地带,而成年树木则几乎覆盖了所有高度层次;最后,树木胸围尺寸与其所在位置的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对于朝向或者坡度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空间分布 保育策略 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对长柄双花木叶枝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4
作者 夏晨晨 王纪杰 +5 位作者 童玮 缪璐阳 汪玥玲 王国忠 郑伟健 姜年春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57-62,共6页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var.longipes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关抚育间伐对长柄双花木地径、树高生长及叶枝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尚未被认识。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对象,建立未抚...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var.longipes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关抚育间伐对长柄双花木地径、树高生长及叶枝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尚未被认识。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对象,建立未抚育(对照)、上层抚育、下层抚育、全抚育等4处理3重复的定位样地,监测了该植物地径、树高的年生长量,采样分析了叶片、枝条的N、P、K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结果表明:抚育促进了长柄双花木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地径、树高年生长量显著增加了20.0%~40.0%、20.0%~90.0%(P<0.05);全抚育叶片P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K含量显著增加(P<0.05);枝条N含量在全抚育后显著下降(P<0.05),K含量在上层抚育后也显著降低(P<0.05);下层抚育和全抚育后叶片N∶P、K∶P显著升高(P<0.05),叶片N∶K显著下降(P<0.05),上层抚育显著提高了枝条N∶P、N∶K(P<0.05)。叶片中共有10对元素及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枝条中仅有N∶P与N∶K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综上,抚育促进了长柄双花木的生长,改变了N、P、K在叶片、枝条中的积累与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 长柄双花木 叶片 枝条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结实的花粉和资源限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肖宜安 曾建军 +2 位作者 李晓红 胡文海 何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6-502,共7页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Maxim.var.longipes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Maxim.var.longipes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花粉对长柄双花木结果率及结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花粉来源而不是花粉数量对长柄双花木结实存在显著影响。自然条件下,长柄双花木“花果转化率”约为54.8,“胚珠种子转化率”约为83.19。施肥处理有利于花芽发育,可使植株花芽败育率明显下降,开花比例升高;同时座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而果实败育率则显著降低。随剪除叶片量的增加,结果率明显降低,但果实败育率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剪除弱小枝条及病虫枝后,个体总开花数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去除花后,长柄双花木平均单果重、单粒种子重均显著降低。营养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使自然种群结籽率受到资源和花粉的限制;补充资源可以通过增强花对传粉者的吸引而间接影响传粉。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坐果率极低,而且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不同的因子可能对其低水平坐果率产生相互作用。选择性败育、子房供应和雄性功能假说似乎是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策略的最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限制 资源限制 补充授粉 结实率 长柄双花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被引量:106
6
作者 肖宜安 何平 李晓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共8页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 ,连续 4 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 ,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 :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 9月上、中旬至 11...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 ,连续 4 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 ,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 :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 9月上、中旬至 11月中、下旬 ;单花花期一般为 6~ 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 4个时期 :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 4 9~ 5 5 d,种群花期历时 6 3~ 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 ,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 ,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 ,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 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 ,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 ,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 ,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 (或 )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 ,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 ,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 ,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物候 开花同步性 相对开花强度 座果率 长柄双花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生态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肖宜安 肖南 +3 位作者 胡文海 李晓红 曾建军 黄族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0-854,共5页
通过对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解生命表以及生殖价分析等途径,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动态及生态对策,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幼龄个体,但个体死亡率较高。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r... 通过对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解生命表以及生殖价分析等途径,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动态及生态对策,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幼龄个体,但个体死亡率较高。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r~K对策的混合生态适应策略。该种群数量在下降过程中还存在波动,仍具有一定的实现生殖和恢复的可能,但依靠有性生殖途径实现恢复的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 生命表 生殖力 适应策略 长柄双花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的资源分布及濒危现状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浦新 李美琼 +4 位作者 周赛霞 刘洁 牛艳丽 杜娟 丁剑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1,共8页
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10个自然居群和2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充分掌握了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分布极为局限,资源贫乏,居群间... 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10个自然居群和2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充分掌握了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分布极为局限,资源贫乏,居群间彼此孤立。详尽阐述了各居群的生境状况、居群及群落特征,初步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原因,认为长柄双花木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及种子仅靠蒴果开裂时的弹力传播,加上居群彼此孤立、缺乏相互交流,从而制约了该物种的自我繁衍及居群的扩张,这可能是其濒危的根本原因。另外,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只有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三种措施相结合,才能对长柄双花木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分布现状 濒危原因 保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大东山长柄双花木群落物种组成与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缪绅裕 曾庆昌 +3 位作者 陈志明 刘嘉俊 李晓杰 黄金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采用样方法以及用基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位于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的3个长柄双花木(Diso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Chang)样带(包括小洞、大洞和鸡子场样带,海拔分别为1010、1170和1260m)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种群静... 采用样方法以及用基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位于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的3个长柄双花木(Diso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Chang)样带(包括小洞、大洞和鸡子场样带,海拔分别为1010、1170和1260m)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年龄结构和生殖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样带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数量及种类组成差异明显,共包含26个种类,但共有种仅3种,除长柄双花木外还有多花杜鹃(Rhododendron cavalerieiLevl.)和两广杨桐(AdinandraglischrolomaHand.-Mazz.)2种;小洞样带长柄双花木种群的重要值(46.116%)明显高于另2个样带。根据基径可将长柄双花木种群分为68个龄级,3个样带的种群年龄结构基本一致,但小洞样带个体数量更多且基径31.0mm以下的幼体所占比例最高;总体上长柄双花木种群中5a以下的幼苗数量偏少,其他龄级的个体数量呈现随株龄增大波动但整体下降的趋势。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5—10a和10~15a龄级较高(分别为20.30%和20.50%),并随年龄增长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不同龄级个体生命期望值为4.49—0.50,总体偏低。种群生存曲线为I型,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平均周期分别为0.504、-0.018、0.982和38.351a,显示该种群在当前状态下自我更新不良,属缓慢的负增长型种群。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区域长柄双花木种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群落 物种组成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种群生殖力 南岭大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长柄双花木数量分布与林学特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根有 陈征海 +4 位作者 邱瑶德 洪金亮 诸葛刚 方腾 陈声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长柄双花木为我国特产种 ,产于浙、赣、湘三省 ,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首次报道了该种在浙江的分布数量 ,共计 3 6 72 0丛 ,数量居三省之首。纠正了前人报道的一些谬误 :①文献认为该种在开化已灭绝 ,经查证分析 ,系前人将分布... 长柄双花木为我国特产种 ,产于浙、赣、湘三省 ,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首次报道了该种在浙江的分布数量 ,共计 3 6 72 0丛 ,数量居三省之首。纠正了前人报道的一些谬误 :①文献认为该种在开化已灭绝 ,经查证分析 ,系前人将分布点龙洞误为龙潭之故 ,本次调查在开化重新找到了该种 ,且发现了大面积分布。②文献记载龙泉分布点海拔为 10 0 0m ,经调查实际为 6 5 0~ 80 0m。③文献记载该种为阴性树种 ,经实地观察 ,认为应属中性树种。调查发现该种在浙江的分布特点与其他两省有所不同 ,一是海拔较低 ,二是生境以沟谷为主。详尽记述了该种在浙江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以及群落学特征 ,分析了群落的演替趋势 ,并就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植物群落 林学特征 资源量 浙江 数量分布 落叶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柄双花木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史晓华 徐本美 +1 位作者 黎念林 孙运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共3页
长柄双花木种子的种皮占种子风干重 6 0 .2 %。种子透水性良好。浓硫酸处理 11h后 ,可使种皮减轻重量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11.32 % ,加强了种子的透气性并减弱了种皮的机械束缚力。酸蚀 11h的种子 ,与拌有 5 0 0 mg·L- 1 GA3湿沙相混... 长柄双花木种子的种皮占种子风干重 6 0 .2 %。种子透水性良好。浓硫酸处理 11h后 ,可使种皮减轻重量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11.32 % ,加强了种子的透气性并减弱了种皮的机械束缚力。酸蚀 11h的种子 ,与拌有 5 0 0 mg·L- 1 GA3湿沙相混并经一冬层积后 ,可获 38.9%的出苗率 ,而对照则颗粒不发。破除休眠后种子的萌发温度以 2 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硫酸处理 低温层积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肖宜安 何平 +1 位作者 邓洪平 李晓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65-370,共6页
利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 :长柄双花木 5个种群的 5 3个个体的 2 0项形态特征中 ,只有 7项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 ,其中 2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及多种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 ,总体形态分化... 利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 :长柄双花木 5个种群的 5 3个个体的 2 0项形态特征中 ,只有 7项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 ,其中 2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及多种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 ,总体形态分化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上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形态分化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引用的环境因子中 ,无一可起绝对主导作用 ,不同的环境因子对同一性状所起的作用不同 ,且同一环境因子对不同性状的影响效应也有差异。影响其生长的潜在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土壤 p H值和乔木层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 长柄双花木 种群形态分化 数量分析 灰色关联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沈如江 林石狮 +3 位作者 凡强 金建华 廖文波 钟方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1-508,共8页
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 cercidifoliussubsp.longipes)优势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为多优势种并存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次优势种不明显。长柄双花木是该... 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 cercidifoliussubsp.longipes)优势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为多优势种并存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次优势种不明显。长柄双花木是该群落的关键种之一。在植物区系特征上,该群落优势种既具有温带性质又具中亚热带性质,在整体上表现出温带性质和亚热带性质交汇的特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频度指数为:SP=0.92、SW=4.20、E=0.94、E′=0.79。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与江西官山和湖南千家洞长柄双花木群落相比,三地群落存在一定差异,但三清山长柄双花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另两地。三清山和千家洞的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更相似;官山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山地灌丛,群落结构单一,样地中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通过分析三地气象资料和群落特点,表明不同地区长柄双花木群落的差异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无直接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植物群落 江西省三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NAA对长柄双花木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绍辉 方炎明 +2 位作者 谭雪红 颜建法 方顺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4-75,共2页
Effects of treating with 0.05, 0.10, 0.20 and 0.40 mg·g-1 NAA for 3 h on cutting regeneration of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H.T.Cha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 Effects of treating with 0.05, 0.10, 0.20 and 0.40 mg·g-1 NAA for 3 h on cutting regeneration of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H.T.Cha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A on biological indexes of cutting regeneration weremarkedly different except plant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With0.1 mg·g-1 NAA solution treating for 3 h, individual biomass, root biomass, total length of root, root number, new leaf number and total length of new branch increased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扦插繁殖 萘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东山不同海拔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缪绅裕 陈志明 +5 位作者 陶文琴 刘嘉俊 李晓杰 李卫坚 伍国仪 黄成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7-170,共4页
在样地调查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高度(低、中、高)的3个长柄双花木天然和1个火烧迹地种群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3个天然种群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尤其是群落乔木层物种数和郁闭度。中海拔的天然种群中总丛数最大,但平... 在样地调查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高度(低、中、高)的3个长柄双花木天然和1个火烧迹地种群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3个天然种群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尤其是群落乔木层物种数和郁闭度。中海拔的天然种群中总丛数最大,但平均每丛的分株数最小。总个体数和密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乔木层个体所占比例、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则随海拔上升而增大。3个天然种群个体的地径与胸径、地径与高度的5种函数(指数、线性、对数、多项式和乘幂)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地径与胸径的相关系数均为多项式>线性>指数>乘幂>对数,地径与高度相关系数均以线性和指数式的最低。火烧迹地种群因火后恢复时间短,多数形态指标均显著小于各天然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种群 形态特征 火烧迹地 南岭大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柄双花木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建军 肖宜安 孙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8-630,601,共4页
以长柄双花木当年生嫩梢上的叶柄、嫩茎、嫩叶为外植体,对影响长柄双花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分化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NAA0.5mg/L+2,4-D2.0mg/L上,三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该培... 以长柄双花木当年生嫩梢上的叶柄、嫩茎、嫩叶为外植体,对影响长柄双花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分化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NAA0.5mg/L+2,4-D2.0mg/L上,三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该培养基还可作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但继代培养周期不超过2周。愈伤组织接种在MS+BA2mg/L上分化不定芽,根的诱导在1/2MS+IBA0.5mg/L培养基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愈伤组织 诱导 继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长柄双花木不定芽生长条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建军 肖宜安 +1 位作者 赵燕 李晓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45,共2页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L9(34)研究了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GA对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cercidifolavar.longipesH.T.Chang)不定芽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水平组合为6-BA 0.5 m.gL-1+GA 1.0 m.gL-1。BA对实验结果的...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L9(34)研究了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GA对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cercidifolavar.longipesH.T.Chang)不定芽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水平组合为6-BA 0.5 m.gL-1+GA 1.0 m.gL-1。BA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该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正交设计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珍稀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的种群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嘉茗 廖育艺 +4 位作者 谢国文 刘萍萍 谭飞芬 林志纲 谢晓泽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是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南岭4个样地30个样方(10m×10m)的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柄双...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是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南岭4个样地30个样方(10m×10m)的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的空间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个体分布不均匀,呈集群分布格局;在自然条件或植被保护较好的林分中存活率高;长柄双花木种群在年龄级分布上显示增长型格局,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特征 物种保护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长柄双花木灌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矿明 汤晓珍 《江西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长柄双花木为濒危植物,分布区狭窄,群落罕见。研究表明,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长柄双花木灌从为单优势种群落,乔木层种类少,树冠不连续,灌木层以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物种多样性不高,林下更新较差。
关键词 江西 官山自然保护区 长柄双花木灌丛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柄双花木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仁林 许妹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7-9,共3页
通过对长柄双花木历时2a的观察研究,掌握了该树种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的一些规律,为保护该树种的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发育 生物学特性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