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在引种地性状表现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杜洋文 邓先珍 +1 位作者 程军勇 曾博 《湖北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7-19,共3页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种地长林3号等8个优良无性系的每m2冠幅产量、鲜出籽率、油酸含量等14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3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长林18号。因...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种地长林3号等8个优良无性系的每m2冠幅产量、鲜出籽率、油酸含量等14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3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长林18号。因此,长林4号、40号、27号、3号和23号在引种地表现更优。引种后对良种展开综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筛选出更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系列 品种 引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雨晨 舒常庆 +2 位作者 姚小华 刘林秀 杨兵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2-569,共8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选择适宜北部产区推广应用的油茶品种,以河南省光山县、新县和安徽省金寨县3个试验地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长林3号、4号、18号、23号、27号、40号、53号、55号)为材料,对...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选择适宜北部产区推广应用的油茶品种,以河南省光山县、新县和安徽省金寨县3个试验地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长林3号、4号、18号、23号、27号、40号、53号、55号)为材料,对果实性状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地对鲜果果径和鲜果出籽率的影响显著,对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籽质量的影响极显著;(2)不同试验地对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果果径、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干出仁率、干仁含油率等指标上差异极显著;(4)不同品种在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显著,长林53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值最大;仅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分析,金寨县的长林53号表现优良;(5)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仅考虑第一主成分,长林55号评价值(0.935)最高;各试验地排名依次为:金寨县(1.103)>光山县(0.032)>新县(-1.153)。综合评价认为,在北部油茶产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和长林55号的果实性状综合表现较其它4个品种优良,可作为该产区优先推广应用的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品种 长林系列 北部产区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系列油茶籽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倪荣新 秦玉川 +3 位作者 刘本同 王衍彬 丁敏 钱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8-20,共3页
对长林系列11个油茶良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45%,平均含油率为37.94%;含油率最高为46.41%,最低为22.8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 对长林系列11个油茶良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45%,平均含油率为37.94%;含油率最高为46.41%,最低为22.8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9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为71%-78.96%,均值为74.82%,标准偏差为2.72%。亚油酸含量在7.02%-14.3%,均值为11.49%,标准偏差为2.59%。棕榈酸含量在8.75%-11.80%,均值为9.94%,标准偏差为0.98%;硬脂酸含量在1.66%-3.79%,均值为2.57%,标准偏差为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系列油茶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良种育苗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葛恩 楼枝春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第3期52-53,共2页
利用10多个优良无性系新品种,经区试表明,其产油量(488kg/hm2上)为粗放经营状况下普通油茶(40kg/hm2左右)的10倍以上。自2004年始先后对长林系列3、4、18、21、23、27、40、53、55号共9个优良无性系油茶新品种,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繁育... 利用10多个优良无性系新品种,经区试表明,其产油量(488kg/hm2上)为粗放经营状况下普通油茶(40kg/hm2左右)的10倍以上。自2004年始先后对长林系列3、4、18、21、23、27、40、53、55号共9个优良无性系油茶新品种,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繁育嫁接苗150万株,成苗率和合格率均达90%以上,取得理想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无性系良种 长林系列 芽苗砧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对重庆地区“长林”系列油茶3个品种幼树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曾清苹 晏巧 +6 位作者 李果 李彬 宋妮 吴念 彭川 王晨阳 娄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为获得重庆地区油茶幼树生长的最佳肥料配方,对定植后的2年生油茶“长林”系列3个无性系幼树进行为期3年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适宜油茶幼树生长的最佳施肥比例,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11月施用复合肥(... [目的]为获得重庆地区油茶幼树生长的最佳肥料配方,对定植后的2年生油茶“长林”系列3个无性系幼树进行为期3年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适宜油茶幼树生长的最佳施肥比例,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11月施用复合肥(C_(0.5),0.50 kg/株),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C_(0.25)O_(0.5),无机肥0.25 kg/株,有机肥0.50 kg/株),油茶专用有机肥(O_(1),1.00 kg/株)以及空白对照(CK),测定油茶幼树的树高、地径及冠幅等指标来比较和分析肥料类型间的差异。[结果]施肥促进油茶高生长,但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以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效用最好,与CK相比,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增长量分别为38.46%、10.77%、22.22%;施肥显著影响油茶地径、冠幅生长(P<0.05),以复合肥+油茶专用有机肥处理增长量最大,与CK相比,地径增长量分别为125.33%、47.76%、12.87%,冠幅增长量分别为30.30%、13.00%、46.75%。[结论]复合肥与油茶专用有机肥配施对“长林”系列油茶提质增效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类型 长林系列油茶 树高 地径 冠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高产品种“长林”系列的引种及性状观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军峰 葛永金 +2 位作者 麻秀新 张李斌 王仁火 《江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8-20,52,共4页
通过对5年生"长林"系列油茶11个高产新品种的开展造林试验发现,结果表明,长林系列油茶高产新品种间在抽芽情况、成活率、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长林55号最为突出,抽芽最快,易受到冻害,导致对产量造成影响。... 通过对5年生"长林"系列油茶11个高产新品种的开展造林试验发现,结果表明,长林系列油茶高产新品种间在抽芽情况、成活率、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长林55号最为突出,抽芽最快,易受到冻害,导致对产量造成影响。其他品种表现较为一致。平均成活率为89.0%,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果实性状方面,不同品种在单果重、果高、果径、果壳厚、籽数、籽重均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单株平均产量在1.14~1.80 kg之间,比当前低产林至少提高了57.9%~150.2%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系列 引种 丽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长林’油茶无性系在闽中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志丹 《福建林业》 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
为选择适宜闽中地区栽培的油茶良种,连续4a对引种的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的生长结实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个... 为选择适宜闽中地区栽培的油茶良种,连续4a对引种的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的生长结实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个长林油茶无性系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较强,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果实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与原产地接近;但连续4a测产的产油量较低,年均产油仅266.49~458.4 kg·hm^(-2),5个长林无性系产油量低于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经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长林53号和长林4号在闽中沙县的表现较好,其次是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166号,长林40号品种表现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系列 优良无性系 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修根对3个油茶品系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晏巧 曾清苹 +5 位作者 李果 李彬 吴念 彭川 周飞 赵红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为探究空气修根技术对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系嫁接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以1 a生油茶嫁接苗为研究对象,以无纺布袋为试验容器,采用空气修根技术处理根部,定植土壤1 a后,比较油茶裸根苗和空气修根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叶面积... 为探究空气修根技术对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系嫁接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以1 a生油茶嫁接苗为研究对象,以无纺布袋为试验容器,采用空气修根技术处理根部,定植土壤1 a后,比较油茶裸根苗和空气修根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叶面积、根系形态及各部位生物量的差异,分析空气修根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气修根提高油茶苗成活率。(2)空气修根促进油茶苗高、地径、叶面积生长,涨幅分别为2.28%~22.73%、0.33%~35.96%、0.89%~2.99%。(3)空气修根刺激根长度生长,涨幅33.25%~232.32%,增加d>0.5 mm根数量、d≤0.5 mm根数量、根表面积和体积,增幅分别为8.33%~20.00%、83.41%~103.43%、43.53%~242.82%、77.16%~277.11%。(4)空气修根提高油茶地下、地上部分生物量累积,增加根冠比。综上所述,空气修根刺激侧根生长,增加侧根数量和生物量,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油茶容器苗工厂化培育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修根 长林系列油茶 苗高 地径 根系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在贵州的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9
作者 魏莹莹 曾钦朦 +2 位作者 李芳 张明刚 许杰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了解‘长林’系列油茶不同品种在引种地的性状差异,筛选出在贵州生长表现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贵州5个参试地区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等差异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 为了解‘长林’系列油茶不同品种在引种地的性状差异,筛选出在贵州生长表现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贵州5个参试地区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等差异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果形指数、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产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分值排名为:‘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166号’;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均存在差异;‘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在贵州总体生长表现较好,‘长林18号’‘长林166号’表现相对较差,可优先推广‘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系列 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雅安引进油茶品种含油率及茶油品质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莉 黎锐 +2 位作者 李星儀 冯士令 丁春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8,共6页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2.49 kg/m^2,均高于其选育原产地;含油率为48.43%~51.39%(>45.00%)均达到了国家油茶树种选育优树标准;酸值为1.455~2.174 mg/g,达到茶油国标二级质量标准,过氧化值为0.017~0.031 g/100 g符合国标一级质量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01%~91.1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10.99%;α-生育酚含量为165.59~266.57μg/g,各品种间差异显著;角鲨烯含量为23.06~28.68μg/g,各品种间差异较小;多酚含量为16.96~45.59μg/g,长林17号和20号最少且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均适宜在雅安种植推广,其中长林56号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系列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