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坝区辉绿岩体的长期剪切流变强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芳 张强勇 +4 位作者 杨文东 李文纲 曾纪全 王建洪 贺如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97,共7页
岩体长期剪切流变强度是进行岩体工程长期运行稳定分析的重要基础。以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现场剪切流变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法、非稳定蠕变判别法和稳态蠕变速率法计算获得坝区辉绿岩的长期剪切流变强度,并进... 岩体长期剪切流变强度是进行岩体工程长期运行稳定分析的重要基础。以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现场剪切流变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法、非稳定蠕变判别法和稳态蠕变速率法计算获得坝区辉绿岩的长期剪切流变强度,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法分析坝区辉绿岩的长期剪切流变强度较为科学合理。与岩体瞬时抗剪强度相比,长期剪切流变强度因裂隙损伤扩展有所降低,坝区岩体长期剪切流变的内摩擦角衰减了30.7%,长期剪切流变的粘聚力衰减了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试验 等时应力-应曲线法 非稳定蠕判别法 长期强度 长期流变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法>求岩石抗剪强度指标φ、C值试验成功
2
作者 戚筱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2,共1页
岩土体的φ、C值指标的确定主要是靠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目前国内外工程地质勘测及岩体力学试验中多用<多点法>,即用三块以上岩样求出τ-δt_gφ+c关系曲线。其特点是现场原位试验,因制备试件往往非常困难,特别对一些软... 岩土体的φ、C值指标的确定主要是靠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目前国内外工程地质勘测及岩体力学试验中多用<多点法>,即用三块以上岩样求出τ-δt_gφ+c关系曲线。其特点是现场原位试验,因制备试件往往非常困难,特别对一些软弱岩体就更困难;而且要打试验平硐,试验费昂贵。为解决这一课题,江西工业大学土建系张景德、宋寿南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强度指标 单点法 室内模拟试验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体流变的隧道锚长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付建军 蒋武军 +1 位作者 赵海斌 梅松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6,共5页
岩体流变是隧道锚长期稳定性研究重点之一。以FLAC3D软件中CVISC流变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接触面长期抗剪强度试验获得与岩体流变相关的力学参数,并将CVISC模型和获得的参数融入依托工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长期稳定性... 岩体流变是隧道锚长期稳定性研究重点之一。以FLAC3D软件中CVISC流变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接触面长期抗剪强度试验获得与岩体流变相关的力学参数,并将CVISC模型和获得的参数融入依托工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隧道锚在1倍设计主缆力施加后100a内,锚塞体、围岩及锚塞体与围岩接触面长期变形小,较符合工程设计安全要求。上述研究思路与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长期稳定性 单轴压缩 接触面长期强度 锚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电流变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志康 宋忠孝 梁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硅铝酸盐、沸石、高分子、钛酸钡悬浮相电流变流体 (ERF)抗剪强度及表观粘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温度的作用规律主要受外加电场强度和悬浮相数量的影响 ,与剪切速率的大小无明显关系。温度升高 ,在高的外加场强下 ,硅铝... 研究了温度对硅铝酸盐、沸石、高分子、钛酸钡悬浮相电流变流体 (ERF)抗剪强度及表观粘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温度的作用规律主要受外加电场强度和悬浮相数量的影响 ,与剪切速率的大小无明显关系。温度升高 ,在高的外加场强下 ,硅铝酸盐系 ERF和沸石系 ERF的抗剪强度有明显峰值出现 ;高分子材料悬浮相 ERF也有峰值现象 ;Ba Ti O3悬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温度 强度 表观粘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甘家沟泥石流过坝堆积物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袁东 柳金峰 +3 位作者 游勇 刘道川 孙昊 张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沟分布密度和泥石流发生频率居全国首位,尽管多次治理,但仍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甘家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分析防治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颗分试验、流...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沟分布密度和泥石流发生频率居全国首位,尽管多次治理,但仍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甘家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分析防治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颗分试验、流变试验和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坝上游和坝下游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化情况、浆体流变特性与抗剪强度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实体拦砂坝存在调节泥石流颗粒粒径作用,但调节效果不显著;拦砂坝的拦挡作用会改变泥石流的力学性能;粒径调节作用较显著的坝体,其坝下游堆积物浆体的剪切应力小于坝上游堆积物浆体的剪切应力,坝下游堆积物抗剪强度略大于坝上游堆积物抗剪强度;泥石流颗粒级配的差异是影响其流变特性与抗剪强度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对今后泥石流工程坝型选择与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砂坝 泥石堆积物 特性 强度 工程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固化淤泥的力学及体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洪勇 孙秀丽 +1 位作者 刘文化 张启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由于降雨、水位升降等自然因素,固化淤泥作为填土材料使用时,其饱和度(基质吸力)常处于变动状态,使固化淤泥力学及体变特性发生改变,对土工构筑物的安全带来潜在隐患。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基质吸力、净围压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 由于降雨、水位升降等自然因素,固化淤泥作为填土材料使用时,其饱和度(基质吸力)常处于变动状态,使固化淤泥力学及体变特性发生改变,对土工构筑物的安全带来潜在隐患。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基质吸力、净围压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对非饱和固化淤泥力学及体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净围压增大,基质吸力的强度贡献减小,100kPa净围压时基质吸力的强度贡献十分显著,300kPa净围压时基质吸力强度贡献则不明显。当基质吸力小于残余值时,固化淤泥试样的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粘聚力均随基质吸力增大呈线性增长,但当基质吸力大于残余值时强度增幅均下降,说明基质吸力大于残余值时强度贡献减小。剪切过程中试样均表现为体缩且随基质吸力增大体缩变形减小。吸力摩擦角在土-水特征曲线边界效应区和过渡区之间时几乎不变,进入残余区后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吸力 固化淤泥 强度指标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金坪子Ⅱ区低速滑坡活动机理初探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树 王义锋 +2 位作者 唐川 潘洪月 王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47-1556,共10页
金坪子滑坡是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下游方向距离大坝最近的一处巨型深厚崩坡积碎屑土古滑坡,以Ⅱ区活动部分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勘察试验成果以及长达11a的精确监测基础上,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滑坡的长期动态特征,特别是... 金坪子滑坡是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下游方向距离大坝最近的一处巨型深厚崩坡积碎屑土古滑坡,以Ⅱ区活动部分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勘察试验成果以及长达11a的精确监测基础上,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滑坡的长期动态特征,特别是滑坡与降雨和地下水的动态响应关系,并基于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研究了降雨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利用极限平衡法探讨了理想刚塑性条件下该滑坡所受力的平衡关系,进而分析滑坡的活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的长期持续活动是滑带土黏性流变特征的表现,地表和深部位移均表现为牵引活动模式,地表自2005~2016年的平均位移速率为0.19~0.87mm·d^(-1),深部以基底滑动为主,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内部变形。降雨是影响滑坡动态的最主要因素,在理想情况下,降雨很难直接入渗补给滑区地下水,地下水动态变化缓慢,与滑坡活动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作用并不显著。与一些动态特征直接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浅层低速滑坡不同,金坪子Ⅱ区的活动机理更可能是降雨在滑坡上部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暂态饱和区,滑体容重和渗透作用的变化影响了滑坡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滑坡动态 强度 降雨入渗 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