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机械通气患儿的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玲 陈若男 +1 位作者 党红星 许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背景近年来PICU接受长期机械通气(PMV)的患儿数量迅速增长,但影响PMV患儿死亡的因素尚不清楚。目的分析PICU接受PMV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中有创... 背景近年来PICU接受长期机械通气(PMV)的患儿数量迅速增长,但影响PMV患儿死亡的因素尚不清楚。目的分析PICU接受PMV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中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4 d且每天通气时间≥6 h的连续病例,以出院后1个月生存和死亡为结局,从病例中截取入PICU时、在PICU治疗和出院时的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主要结局指标影响PMV患儿死亡的因素。结果研究期间PICU共收治1815例患儿,机械通气1144例,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PMV患儿127例,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存活组99例、死亡组28例(22.0%)。选择了入PICU时信息、PICU治疗信息和出院信息中的10项变量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出院后1个月时死亡风险:病程中的PELOD2评分≥4分是<4分的2.9倍(HR=2.893,95%CI:1.182~7.079),输血治疗是不输血治疗的2.8倍(HR=2.766,95%CI:1.012~7.558),血液净化治疗是未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倍(HR=2.978,95%CI:1.108~8.006),机械通气时间≥30 d是<30 d的3.1倍(HR=3.062,95%CI:1.282~7.312),总住院时间≥35 d较<35 d出院后1个月时的死亡风险降低了89%(HR=0.112,95%CI:0.037~7.312)。结论PICU接受PMV患儿出院后1个月的病死率为22%,病程中的PELOD2评分≥4分、输血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机械通气时间≥30 d可使出院后1个月时的死亡风险升高2倍左右,总住院时间≥35 d可降低出院后1个月时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长期机械通气 撤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1例报告 被引量:9
2
作者 罗祖金 詹庆元 +5 位作者 夏金根 李洁 姚秀丽 谷丽 孙兵 童朝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9-840,共2页
有创机械通气降低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控制通气时间≥18—24h即可引起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和无力,并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呼吸肌萎缩进行性加重,使得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长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加... 有创机械通气降低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控制通气时间≥18—24h即可引起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和无力,并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呼吸肌萎缩进行性加重,使得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长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加重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方案对此类患者进行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肌功能锻炼 撤机 机械通气时间 有创机械通气 家庭经济负担 废用性萎缩 进行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行持续性膨肺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景继勇 兰美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9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膨肺对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对长期机械通气已发生肺不张的 9例ICU病人行持续性膨肺 ,监测其呼吸力学的改变。结果与膨肺前比较 ,膨肺后 30min气道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阻力 (R)、呼吸... 目的探讨持续性膨肺对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对长期机械通气已发生肺不张的 9例ICU病人行持续性膨肺 ,监测其呼吸力学的改变。结果与膨肺前比较 ,膨肺后 30min气道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阻力 (R)、呼吸机作功 (WOBv)均有所降低 (均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顺应性改善最为明显(P <0 0 1)。 12 0minPIP、Pplat、R、WOBv与膨肺前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持续性膨肺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力学特征 ,增加肺容积 ,从而改善氧合功能 ;由于持续性膨肺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需严密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机械通气 肺不张 持续性膨胀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决策辅助在ICU长期机械通气病人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冰冰 聂琴琪 +3 位作者 王婉洁 林博 张忠 杨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453-3456,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决策辅助在改善长期机械通气病人家属决策困难与焦虑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ICU住院接受治疗病人家属81名,随机分成干预组41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医生指导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发放决... [目的]探讨治疗决策辅助在改善长期机械通气病人家属决策困难与焦虑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ICU住院接受治疗病人家属81名,随机分成干预组41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医生指导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发放决策支持手册与医务工作者共同参与治疗决策。采用决策困境量表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焦虑分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后1个月进行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家属决策困境、焦虑得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时、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决策困境、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决策辅助可有效改善病人家属治疗决策困境,缓解病人家属的决策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长期机械通气 决策辅助 决策支持手册 决策困难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对儿童长期机械通气过渡为家庭机械通气的质量改进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杜俐佳 秦妍 +9 位作者 杜岩 柳宇鑫 刘盼 陶金好 陈超 王素娟 高萱 陆国平 张铮铮 陈伟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5,共5页
背景对于危重症医疗团队而言,长期机械通气(PMV)患者的撤机管理和后续向家庭机械通气(HMV)治疗模式转变一直是复杂的挑战。目的探索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PICU呼吸机依赖患儿诊治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于实施个体化撤机方案和指导从PMV过渡... 背景对于危重症医疗团队而言,长期机械通气(PMV)患者的撤机管理和后续向家庭机械通气(HMV)治疗模式转变一直是复杂的挑战。目的探索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PICU呼吸机依赖患儿诊治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于实施个体化撤机方案和指导从PMV过渡为HMV的临床价值以及推广意义。设计质量改进研究。方法以PICU中呼吸机依赖的PMV病例为观察对象,以2020年7月时点前后各18个月的PMV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我院PMV诊疗措施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镇静、镇痛,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个体化撤机方案,PMV过渡为HMV的宣教,随访。对照组以PICU中不同医生或团队经验性的采用PMV诊疗措施,干预组以PMV-MDT团队采用PMV诊疗措施,以重症医学科为平台,PMV-MDT团队包括兼职联络员、核心团队成员(呼吸治疗师、康复科医生、五官科医生、营养科医生等)和原发病专科医生,并建立HMV专病随访门、急诊。主要结局指标①PMV过渡为HMV的情况,②个体化撤机方案的应用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PMV患儿分别纳入124例和101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和导致PMV的原发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院内死亡36例,遵医嘱出院67例(成功拔管撤离呼吸机44例,仍依赖机械通气14例,仍依赖人工气道无需机械通气7例),放弃治疗出院21例。干预组院内死亡26例,遵医嘱出院64例(成功拔管撤离呼吸机38例,仍依赖机械通气19例,依赖人工气道无需机械通气7例),放弃治疗出院11例(死亡9例,仍需机械通气1例,成功拔管脱离呼吸机1例)。干预组较对照组实施膈肌超声(97.0%vs 12.7%)、膈肌电活动监测(5%vs 0)和体外膈肌起搏技术(26.7%vs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道压监测、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干预组首次开展。干预组HMV 19例,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气道廓清不规范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在HMV急诊随访由PICU绿色通道再入院,死亡1例,余均存活随访中,仍坚持HMV;对照组HMV 14例,均失访。干预组依赖人工气道无需机械通气7例,其中1例出院3个月人工气道拔除,余均存活随访中;对照组依赖人工气道无需机械通气7例,均失访。两组存活出院、出院时拔管脱离呼吸机、出院时无法脱离呼吸机、仍依赖人工气道无需机械通气例数、P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V-MDT模式能尽早给予呼吸机依赖患儿系统及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及撤机方案。MDT团队还能为PMV患儿过渡至HMV提供出院前家庭照护培训和出院后定期随访,保证PMV患儿治疗策略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机械通气 儿童 多学科诊疗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膈肌超声 家庭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总结
6
作者 李墨 范玲 +1 位作者 贺琳晰 王思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对需要家庭机械通气的儿童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管理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模型对国内外相关学会、指南、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对需要家庭机械通气的儿童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管理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模型对国内外相关学会、指南、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队列研究2篇以及类实验性研究2篇。从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前期准备、照顾者培训、设备与安全、家庭护理技术、随访监测以及长期发展6个方面共形成28条证据。结论:儿童由医院过渡到家庭是一个烦琐、复杂的过程,临床应该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以及后续随访计划,以提高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延长儿童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家庭机械通气 长期机械通气 家庭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海兰 宋长青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S1期159-160,共2页
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的特殊环境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 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的特殊环境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促进患者康复,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重症监护 自身疾病 心理反应 医疗纠纷 护患矛盾 情绪状态 病情险恶 护理人员 长期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