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DC模型的气候变化下长期施肥对紫色土区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分析
1
作者 宋健鸿 李天阳 +4 位作者 卢佳怡 何丙辉 张高宁 李清藐 徐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82,共11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 carbon,SOC)储量的动态变化与施肥策略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探究气候变化下增产固碳的施肥策略,以紫色土区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对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 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 carbon,SOC)储量的动态变化与施肥策略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探究气候变化下增产固碳的施肥策略,以紫色土区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对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进行校正与验证,并利用校正后的DNDC模型与CMIP6模式未来情景气候数据结合,分析了基准、SSP2-4.5和SSP5-8.53种情景下无施肥对照(CK)、有机肥和化肥配施(T1)、常规单施化肥(T2)和单施化肥增量(T3)4种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SOC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在两种SSP情景下降水量和温度随时间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SSP5-8.5情景降水量和温度的上升趋势更明显。各处理玉米产量和表层SOC含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平均偏差误差(MBE)表现良好,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为0.07~0.19,决定系数(R^(2))为0.74~0.98,校正后的DNDC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能够用于紫色土区玉米产量和SOC储量的模拟。在T1处理下,各未来情景下SOC储量在大多数年代下无显著差异,气候变化对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措施下的玉米产量和SOC储量影响较小;与基准情景相比,SSP2-4.5和SSP5-8.5情景能够显著提高无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但会显著减少常规单施化肥处理的玉米产量。CK、T2和T3处理下各情景SOC储量随时间推移均呈降低趋势,T1处理下各情景SOC储量随时间推移均呈升高趋势;2100年各处理SOC储量表现为T1>T3≈T2>CK。不同施肥措施下,2100年SSP5-8.5情景的SOC损失量均高于SSP2-4.5情景,高排放情景会导致更多SOC损失。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常规施肥模式虽然能够保证作物稳产,但不利于农田固碳,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是紫色土耕地实现固碳增产较为适宜的施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 CMIP6 气候变化 未来情景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姜东 戴廷波 +8 位作者 荆奇 曹卫星1 周琴 赵辉 范雪梅 陈荣振 冯国华 刘东涛 张爱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48-1555,共8页
提高籽粒品质和产量是当前国内小麦生产的核心。小麦品质和产量取决于基因型、生态环境 (如土壤肥力等 )和栽培技术(尤其是养分管理技术 )。长期肥料试验是研究养分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有效手段 ,迄今 ,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 提高籽粒品质和产量是当前国内小麦生产的核心。小麦品质和产量取决于基因型、生态环境 (如土壤肥力等 )和栽培技术(尤其是养分管理技术 )。长期肥料试验是研究养分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有效手段 ,迄今 ,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报道很多 ,但对籽粒品质的影响报道很少。在 2 0 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主效应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显著作用 ,而对大部分品质指标无影响 ;无机肥处理主效应及有机无机肥交互效应对籽粒产量和大部分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提高了小麦大部分品质性状 ,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 ,但不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 有机无机配合 长期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史吉平 张夫道 林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和旱地红壤的原土复合量 ,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原土复合量 ,单施化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的原土复合量影响不大 ;长期施肥降低 3种土壤的原土复合度 ,但提高了土壤... 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和旱地红壤的原土复合量 ,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原土复合量 ,单施化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的原土复合量影响不大 ;长期施肥降低 3种土壤的原土复合度 ,但提高了土壤的增值复合量和增值复合度。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的增值复合量高于施化肥的土壤 ,但其增值复合度却低于施化肥的土壤。长期施肥还影响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粒径分级 ,施肥一般都可提高土壤中粘粒级和粉砂级复合体含量 ,降低细砂级复合体含量。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提高 3种土壤中的G0 、G1和G2 等 3组复合体含量 ,并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使G0 和G1组复合体向水稳性强的G2 组复合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径分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迟凤琴 蔡姗姗 +2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周宝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6,共7页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施肥提升土壤的松结态及稳结态腐殖质含量、土壤松/紧比值;降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稳比值。单施化肥只能改善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土层肥力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最大程度改善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活化土壤腐殖质,在两个土层中影响保持稳定。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而对0-20 cm土层结合态腐殖质影响则小于20-4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腐殖质结合形态 有机无机复合度 不同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史吉平 张夫道 林葆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1,24,共5页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处理中不完全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因此,不宜用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有机 微量元素 含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贞宝 李志宏 +6 位作者 朱经伟 李彩斌 张恒 赵二卫 戴杰 范龙 王新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为探究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连续14年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厩肥(OF)和化肥+生物有机肥(BF)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 为探究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连续14年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厩肥(OF)和化肥+生物有机肥(BF)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施肥(CF、OF、BF)提升了>2、1~2和<0.053 mm粒级的占比,有机无机配施(OF和BF)进一步提高了大粒级团聚体(>0.25 mm)的占比,促进了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2)有机无机配施(OF和BF)改善了土壤团聚体的结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团聚体含量(>0.25 mm)、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等稳定性指标,生物有机肥(BF)处理最佳。(3)所有处理中大团聚体(>0.25 mm)的有机碳贡献率超过62.0%,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有机碳的贡献率超过65.9%,大团聚体是有机碳主要储存粒级,0.5~1和0.053~0.25 mm为土壤有机碳重要的影响粒径;(4)长期有机无机配施(OF和BF)可增加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5)厩肥(OF)和生物有机肥(BF)处理有机碳贡献率变异度与不施肥(CK)相比分别降低了43.6%和45.7%,有机碳在土壤各粒级中分布更协调,增强了团聚体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养分贡献度相对均衡,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更为明显,可为长期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烤烟 长期施肥 有机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钾红壤中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钾素分布
7
作者 颜俊 韩天富 +6 位作者 柳开楼 申哲 李继文 艾栋 张楚 李冬初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5-1857,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施用钾肥如何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速效钾的分布及作用机制,为红壤钾库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2022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施肥(CK)、化学氮磷肥配施(NP)、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3... 【目的】探究长期施用钾肥如何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速效钾的分布及作用机制,为红壤钾库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2022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施肥(CK)、化学氮磷肥配施(NP)、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3个处理的土样,通过干筛法获得各处理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土样,结合虹吸法进一步分离得到各级团聚体下的有机无机复合体(<2、2~10、10~50和>50μm)样品,分析各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组成、速效钾和铁铝氧化物含量与分布,探究铁铝氧化物与速效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与CK和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中<2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占比分别提高20.5%和149.0%,10~50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占比分别提高18.6%和降低31.0%。2)在0~50μm粒级复合体范围内,大、小和微团聚体中10~50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均为最低水平。土壤速效钾主要存在于<2μm粒级复合体中,占比为54.6%~85.9%。与CK和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中<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占比分别提高44.6%和23.0%。3)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游离铁、铝氧化物含量分别提高30.0%、467.0%,无定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分别降低79.7%、59.3%。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含量提高9.8%;10~50μm粒级复合体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含量降低33.2%。4)在<2μm粒级复合体中,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无定形态铝氧化物和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与速效钾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定形态和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速效钾含量分布解释度较高,分别为11.2%和11.0%。【结论】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占比和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含量,降低无定形态铝氧化物含量。且无定形态、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助于增加土壤钾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速效钾 铁铝氧化物 有机无机复合体 红壤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红壤钾素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的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岳龙凯 蔡泽江 +6 位作者 徐明岗 王伯仁 黄庆海 李冬初 柳开楼 李建军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1562,共12页
【目的】土壤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是承载土壤养分的重要结构单元,土壤钾素含量的变化反映在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本研究选用始于1990年(祁阳)和1986年(进贤)的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交换性钾、非交换性... 【目的】土壤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是承载土壤养分的重要结构单元,土壤钾素含量的变化反映在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本研究选用始于1990年(祁阳)和1986年(进贤)的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全钾在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分布的影响。【方法】祁阳和进贤试验点均选择不施肥(CK)化学氮、磷肥配施(NP)、NP基础上施用化学钾肥(NPK)及NPK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四个处理,采集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通过Stokes定律计算各粒级复合体沉降速率,采用虹吸管法分离出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采用1.0 mol/L中性醋酸铵浸提土壤交换性钾,1.0 mol/L沸硝酸浸提土壤非交换性钾,氢氧化钠710℃提取土壤全钾钾离子浓度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结果】两试验点土壤96.4%-98.9%的交换性钾、87.9%-96.7%的非交换性钾和95.1%-96.7%的全钾存在0-50μm粒级复合体中,尤其〈2μm粒级复合体是三种形态钾素的主要贮存库76.3%-92.3%的交换性钾、45.8%-73.7%的非交换性钾和49.4%-70.6%的全钾集中在该粒级。两试验点NP处理与CK相比,〈2μm粒级复合体中非交换性钾含量降低5.4-8.3 mg/kg.降低幅度为8.2%-16.3%。施钾肥主要改变〈2 m粒级复合体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进贤NPK与NP处理相比分别增加36.7和9.5 mg/kg,增加幅度分别为64.5%和15.7%;而NPKM处理则较NP处理分别增加147.4和91.2 mg/kg增幅分别为258.9%和151.1%。祁阳NPK与NP处理相比,〈2μm粒级复合体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增加52.9和20.3 mg/kg增加幅度分别为104.9%和47.6%;NPKM与NP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19.5和41.3 mg/kg增幅分别为435.9%和96.9%。长期施肥对两试验点各粒级复合体中全钾含量的影响不大。〈2、2-10及10-50μm粒级复合体三种形态钾素含量较高,是供给植物生长的主要钾源,其中〈2μm粒级复合体中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含量与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2μm粒级复合体是土壤钾素的主要贮存库。在长期不施钾肥条件下土壤〈2μm粒级复合体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降低,施钾有利于该粒级复合体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积累。旱地红壤〈2、2-10及10-50μm粒级复合体钾素含量高且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植物钾素主要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有机无机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宋日 吴春胜 +3 位作者 马丽艳 牟金明 徐克章 郭继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3-396,共4页
以玉米品种四密 2 1为材料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提高了玉米各土层特别是中、下层根系干重和比率 ;增加根系伤流量 ;延缓根系活力下降 ;降低根系 MDA含量 ;... 以玉米品种四密 2 1为材料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提高了玉米各土层特别是中、下层根系干重和比率 ;增加根系伤流量 ;延缓根系活力下降 ;降低根系 MDA含量 ;提高根系 SOD活性。所以能够延缓玉米根系器官的衰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无机肥配施 根系 施肥 配合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被引量:186
10
作者 高菊生 黄晶 +3 位作者 董春华 徐明岗 曾希柏 文石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稻谷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氮投入情况下,增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化学钾肥,且早稻表现尤为明显;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水稻产量差异越显著。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增加速率表现为慢-快-慢三个阶段,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土壤有效磷的累积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有关,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NPKM、NPM、PKM>NPK>M、NKM(p<0.01);土壤速效钾以有机肥和化学钾肥配施的处理(NPKM、NKM、PKM)增加最快,单施化学肥料的处理(NPK)增加最慢。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素出现盈余,但NPKM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盈余量;各处理土壤中钾素均表现为亏缺状态,红壤性水稻田至少每年应补充投入钾素200 kg hm-2才能基本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水稻产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8
11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0-705,共6页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和无机肥对潮土氮素平衡与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3 位作者 皇甫湘荣 张夫道 赵秉强 李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通过13年26季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土壤氮素平衡及去向进行定位监测的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土壤平均每年接受外源氮为N23~24kg/hm^2,小麦和玉米带走N82~88kg/hm^2,亏缺N58.6~63.7kg/hm^2;各施氮肥处理平均每年实际盈余N238.6~4... 通过13年26季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土壤氮素平衡及去向进行定位监测的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土壤平均每年接受外源氮为N23~24kg/hm^2,小麦和玉米带走N82~88kg/hm^2,亏缺N58.6~63.7kg/hm^2;各施氮肥处理平均每年实际盈余N238.6~418kg/hm^2,其盈余多少顺序为1.5MNPK〉N〉NK〉MNPK(2)〉MNPK〉NPK〉NP〉SNPK。N、NK处理土壤接受外源氮N为4881和4876kg/hm^2,其中14.1%~20.7%被作物吸收利用,17.2%和5.2%残留在土壤,64%和72%损失;NP、NPK处理氮素去向基本一致,48%被作物利用,9.7%的残留在土壤中,55%损失;有机肥处理(MNPK)的氮素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4.3%、23%和42%;有机肥用量增加,氮素利用率降低,损失率增加;秸秆还田(SNPK)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1%;NK处理氮素损失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氮素平衡 有机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无机肥对太湖流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瑞娟 王德建 +2 位作者 林静慧 刘勤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88,共5页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的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5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施用化肥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单施N肥和NPK配合施用在试验前2年系统生产力(水稻+小麦)没有显著差...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的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5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施用化肥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单施N肥和NPK配合施用在试验前2年系统生产力(水稻+小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肥混施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土壤中N以NO3--N形式存在,有机肥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NH4+-N的含量。土壤速效K与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速效养分的同源性,可能是由有机肥施用带入土壤中的。土壤中碱解N与NO3--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而与NH4+-N含量没有关系,土壤速效P与有效态Fe含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 有机 配合施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灌漠土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曾骏 董博 +2 位作者 张东伟 包兴国 郭天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8,共4页
利用武威市白云试验站18a长期定位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0—40cm土层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氮肥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和长期施用农肥可以在0—20cm土层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土壤中的无机... 利用武威市白云试验站18a长期定位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0—40cm土层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氮肥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和长期施用农肥可以在0—20cm土层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土壤中的无机碳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单施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碳,而对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影响无明显差异;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均无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无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 土壤无机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晁赢 李絮花 +2 位作者 赵秉强 左余宝 林治安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71-75,共5页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禹城试验站轻壤质盐化潮土(黄河冲积平原土壤)20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长期施用常量无机肥虽然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含氮量较...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禹城试验站轻壤质盐化潮土(黄河冲积平原土壤)20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长期施用常量无机肥虽然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含氮量较高,但向籽粒氮转移量和生理效率却较低;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小麦和玉米生理效率较高,而含氮量和氮转移量却较低;只有常量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才能逐步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经济系数、含氮量、氮素转移量和生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 作物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蔬菜作物N肥流向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艺敏 张金盛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3-36,共4页
通过^(15)N标记示踪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种植方式露地栽培黄瓜、番茄、花椰菜、大白菜、菜豆的N肥利用率及其流向,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N肥流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蔬菜露地栽培N肥利用率平均为28.63%,土壤N素残留率为39.07... 通过^(15)N标记示踪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种植方式露地栽培黄瓜、番茄、花椰菜、大白菜、菜豆的N肥利用率及其流向,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N肥流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蔬菜露地栽培N肥利用率平均为28.63%,土壤N素残留率为39.07%,N素亏损率41.25%。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当年蔬菜作物无机N肥吸收减少,但土壤N素残留率增加,N素亏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作物 氮肥利用率 有机 无机 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Ⅰ.对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及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束良佐 邹德乙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对定位施肥的棕壤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无磷素投入的N、CK区 ,Ca10 -P含量下降了约 2 5 % ,而O -P下降了 11.6 %~ 30 % ,施肥后 ,土壤中无机磷的增量主要是形成Fe -P和Al-P ,其次对有机肥中的磷是形成Ca8-P和Ca2 -P... 对定位施肥的棕壤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无磷素投入的N、CK区 ,Ca10 -P含量下降了约 2 5 % ,而O -P下降了 11.6 %~ 30 % ,施肥后 ,土壤中无机磷的增量主要是形成Fe -P和Al-P ,其次对有机肥中的磷是形成Ca8-P和Ca2 -P。连续 14年的高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 ,使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占全磷比例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 :Fe -P(2 2 .76 % )、O -P(14.6 % )、Al -P(12 .49% )、Ca10 -P(9.13 % )、Ca8-P(7.99% )、Ca2 -P(6 .5 8% ) ,而原始土壤中则是 :O -P(2 4.2 1% ) ,Ca10 -P、Fe-P(17.87% ,16 .6 8% ) ,Al-P、Ca8-P(1.71% ,1.5 7% ) ,Ca2 -P(0 .2 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长期定位施肥 无机磷形态 磷肥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地黄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赵学蕴 金维续 +3 位作者 郭勤 曾木祥 潘三成 邱国明 《土壤肥料》 CSCD 1990年第6期1-4,共4页
地黄,虽然是我国重要的中药品种,但一直无人研究其施肥技术。我们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其不同施肥方法对地黄产量、产值、品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较为合理,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达到了增产、增质、增值、省肥、省工... 地黄,虽然是我国重要的中药品种,但一直无人研究其施肥技术。我们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其不同施肥方法对地黄产量、产值、品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较为合理,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达到了增产、增质、增值、省肥、省工的多重目的。施肥对品质研究,现在正从粮食作物转向了更多的经济、药用作物。这是施肥科学的一个重要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施肥 有机 无机 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
19
作者 罗文才 林敬先 李文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6期17-18,共2页
甜菜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或增施化肥都能获得高产.本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的灰钙土和棕钙土上,亩施有机肥1500kg,配施尿素20kg,三料磷10kg,能满足亩产甜菜块根3.0—4.0t的养分要求,且经济效益较好.
关键词 甜菜 有机 无机 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玉米氮素利用率和红壤碱解氮含量的阶段性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惠洁 胡丹丹 +6 位作者 邬磊 都江雪 胡志华 张文菊 李大明 余红英 柳开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30-2040,共11页
【目的】充足的氮素供应是玉米高产的保证,研究红壤上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盈余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旨在为红壤地区玉米持续高产和土壤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江西进贤双季玉米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 【目的】充足的氮素供应是玉米高产的保证,研究红壤上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盈余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旨在为红壤地区玉米持续高产和土壤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江西进贤双季玉米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常量化肥(NPK)、两倍量化肥(DNPK)、有机肥(OM)与常量化肥+有机肥(NPKM)5个处理,以10年为一个试验阶段,分析了35年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氮素表观盈余量等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结果】施肥处理(NPKM、DNPK、OM和NPK)玉米35年平均产量较不施肥对照(CK)分别显著提高了3.36~9.07、3.31~5.64、2.46~6.72和1.91~3.70倍,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20~11.93、4.33~7.02、3.66~5.90和1.80~3.64倍。在试验0~10年,各施氮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氮素吸收量NPKM、DNPK和O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NPK处理。在试验11~20年,NPKM和DNPK处理产量与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NPK和OM处理;在试验21~35年,NPKM处理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PK和DNPK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在0~20年期间升高,在21~35年间下降,而NPKM和OM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升高,至试验31~35年时,显著高于NPK和DNPK处理。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处于盈余状态,前30年均以NPKM处理氮素盈余量最高,较DNPK与NPK处理分别显著提升了13.63%~37.48%、133.95%~208.24%,而在试验31~35年,DNPK处理氮素盈余量与NPKM处理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氮素盈余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氮素盈余量每增加10 kg/hm^(2),0~10、11~20、21~30、31~35年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00、1.20、1.60、2.80 mg/kg。【结论】在试验前20年,单施化肥玉米氮素吸收量和肥料的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或者单施有机肥可持续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玉米增产。氮素盈余量的增加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施肥年限的延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双季玉米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氮肥偏生产力 碱解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