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投资者影响企业决策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跃文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F0002,共12页
增加长期资金供应是我国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既定战略,需要结合正确发挥长期投资者作用并制定具体的支持性政策,而国内理论界对于长期投资者对企业决策影响方面的研究则比较缺乏。基于已有研究,首先,本文解析了近年来理论界... 增加长期资金供应是我国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既定战略,需要结合正确发挥长期投资者作用并制定具体的支持性政策,而国内理论界对于长期投资者对企业决策影响方面的研究则比较缺乏。基于已有研究,首先,本文解析了近年来理论界关于长期投资者影响企业决策的投资期压力、监管与干预和管理层投机等三个理论假说。其次,分析了实践中长期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分红决策、创新决策、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履行社会责任决策等具体决策的影响。最后,基于我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总结了我国长期投资者研究的特殊性,从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增加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亟需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投资者 企业决策 资本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投资者保护最优控制权模式研究——以我国社保基金持股企业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晓洁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共8页
从投资收益率、盈余管理和财务绩效等角度运用熵值法度量社保基金持有企业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各控制权配置的度量方式与长期投资者保护关联度最大者,以寻求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最高时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模式,发... 从投资收益率、盈余管理和财务绩效等角度运用熵值法度量社保基金持有企业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各控制权配置的度量方式与长期投资者保护关联度最大者,以寻求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最高时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模式,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30%之间,董事会类型为制约型董事会,总经理由董事会根据公司制度选举产生时,公司配置权模式为最优模式。通过实证检验最优模式和其他模式在发展能力、风险水平、利润分配和企业价值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优控制权配置模式有利于提升长期投资者的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投资者保护 控制权配置 社保基金 发展能力 企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R&D投入——来自A股市场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蒋艳辉 唐家财 姚靠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1,共6页
笔者以2004年~2011年A股市场6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代表——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同质性机构投资者时,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 笔者以2004年~2011年A股市场6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代表——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同质性机构投资者时,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时,并按照换手率特征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发现长期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长期投资者 短期机会主义者 R&D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柯剑 谢易颖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7,共8页
选取2009—2011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及其持股比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不仅不能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选取2009—2011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及其持股比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不仅不能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还可能产生不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但是,当机构投资者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时,或者在没有重仓持股情况下的相对长期持股行为,反而表现出不利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长期机构投资者 短期机构投资者 信息披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市场试点政策与控排企业短债长用
5
作者 张金龙 张维 郝欢欢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2,23,共11页
碳市场建设推动了企业升级设备、加大研发投入,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引发企业为进行相关长期资产投资而短债长用,尤其是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本文以碳市场政策的渐进推进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三重差分模型探究碳市场对企业短债长用行为的... 碳市场建设推动了企业升级设备、加大研发投入,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引发企业为进行相关长期资产投资而短债长用,尤其是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本文以碳市场政策的渐进推进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三重差分模型探究碳市场对企业短债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试点政策加剧了控排企业短债长用现象。机制检验表明,一是碳市场主要依据企业自主估算并报告的碳排放量进行配额扣除,使得企业可能掩盖真实碳数据,加剧了债权人与控排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其倾向于发放短期贷款;二是长期机构投资者可能主动减持控排企业股票,这释放出企业环境风险攀升的负面信号,使得债权人在信贷决策中实施更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估;三是碳价的不确定性可能降低企业的财务柔性储备,削弱企业向外举债的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金融监管强度高、环境规制力度大的地区,以及在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好的企业,碳市场对短债长用的影响较小,绿色金融监管与支持政策发挥了良好作用。本文为协调推进碳市场建设与防范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风险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短债长用 信息透明度 长期机构投资者 财务柔性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