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唐荣 周巧玲 +2 位作者 彭卫生 敖翔 甘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经皮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术...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经皮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术后情况、导管的使用情况、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透析充分性评价等。结果(1)实施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8例次,其中3例为重新置管,置管成功率100%。(2)导管相关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置管处局部渗血;1例出现导管出口感染,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患者出现导管血栓形成;2例诊断导管纤维鞘形成;1例因人为损坏出现导管破裂。经过相应处理后均使问题得到解决。(3)导管使用期限:本组患者长期导管使用时间为4~41个月,除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为重新置管,余患者仍继续使用。(4)透析充分性评价:15例患者平均尿素下降率为72%,平均尿素清除指数达1.54。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老年血透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置管及导管护理技术、加强健康宣教,能延长导管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 长期导管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文学 孙梅 +2 位作者 牟素青 刘毅 梅晓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40-341,共2页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的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7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患者的原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病原菌分布。结果: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发生...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的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7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患者的原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病原菌分布。结果: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年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缩短留置时间可减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中心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文杰 张留平 +1 位作者 王越 李梦婷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2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长期导管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在长期导管出口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长期导管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在长期导管出口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每周更换1次;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无菌纱布敷料,每周更换3次。2组每次导管护理和上下机操作均一致,并测量记录长期导管外露的长度。观察2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和导管滑脱率,观察期为12个月。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抗菌敷料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P=0.078),抗菌敷料组的导管滑脱率要低于对照组(Log-rank检验:P=0.040)。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滑脱率,但2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氯己定 长期导管 导管维护 感染 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颈内静脉常规穿刺失败患者DSA下重新穿刺置入长期导管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强 何小泉 +2 位作者 陈刚毅 汤水福 王亮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911-912,共2页
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血管耗竭、恶性肿瘤、心衰严重的透析患者来说,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有时是患者的唯一选择。专家共识[1]推荐右颈内静脉作为临时及长期导管的首选穿刺部位。当右颈内静... 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血管耗竭、恶性肿瘤、心衰严重的透析患者来说,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有时是患者的唯一选择。专家共识[1]推荐右颈内静脉作为临时及长期导管的首选穿刺部位。当右颈内静脉或右无名静脉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后,无法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右颈内静脉置入TCC。2017年09月~2019年05月我院肾病科共收治无法行常规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透析患者共23例,对患者行中心静脉造影分析,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穿刺目标血管,再次成功置入TCC,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颈内静脉 长期导管 超声引导下穿刺 静脉造影 穿刺部位 透析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肾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症尿毒症患者应用股静脉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护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新娜 陆烈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5期475-477,共3页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寿命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以不断进展的记忆障碍、全面智能减退、个性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基于其生理及病...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寿命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以不断进展的记忆障碍、全面智能减退、个性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基于其生理及病理的改变,患者对其生命线-血管通路意义缺乏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建立的内瘘闭塞、自行拔除和剪断导管等。再留置后导管感染和血栓形成,多次多部位血管通路再建的失败,最后不得不选择股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由于老年痴呆症血液透析带管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明显高于一般老年病人,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 尿毒症 股静脉长期导管 血液透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导管留置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宗旸 张祖隆 +3 位作者 史清华 易超 陈彦 刘光富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长期导管 血液秀析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和拜阿司匹林在维持血液透析长期导管通畅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蔡晓青 徐玉兰 +1 位作者 陈天新 刘毅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拜阿司匹林在维持血液透析长期深静脉导管通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2年2月至4月温州市18家血液透析单位已服用拜阿司匹林抗凝的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72例,在出现一次导管功能不良后随机分组为华法林组和...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拜阿司匹林在维持血液透析长期深静脉导管通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2年2月至4月温州市18家血液透析单位已服用拜阿司匹林抗凝的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72例,在出现一次导管功能不良后随机分组为华法林组和拜阿司匹林组,并观察两组出现导管功能不良事件次数、年导管通畅率及出血情况等。结果华法林组和拜阿司匹林纽出现导管功能不良事件次数分别为0.63次/年和2.70次/年(P〈0.01)。两组年导管通畅率分别是50%和23.5%(P〈0.05)。华法林组出现3次大出血和7次小出血事件,而拜阿司匹林组有2例患者分别出现消化道出血和鼻衄(P〈0.01)。结论华法林(INR1.5-2.5)较拜阿司匹林(100mg/d)能更好地维持血液透析长期导管通畅,但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展鹏 刑丙楠 +1 位作者 万绍路 杨建中 《北方药学》 2019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9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新置右颈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行血液透析,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7例)INR区间(1.5~2.0),...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9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新置右颈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行血液透析,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7例)INR区间(1.5~2.0),对照组(47例)INR区间(2.1~3.0),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并计算尿素清除率(UUR)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状况,观察不良反应,导管通畅率,随访2年统计血栓形成率。结果:观察组IN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Alb、UUR、Cr及BuN含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对照组为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通畅率及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R保持在1.5~2.0时疗效理想且并发症更少,适合临床透析患者预防形成导管血栓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预防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武贵群 李鑫宇 +1 位作者 单福军 齐卡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组40例,动静脉内瘘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尿...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组40例,动静脉内瘘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及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等,同时记录两组患者1年内相关感染、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有效血流量(Qb)和透析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在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显著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充分性及患者营养状态的比较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一致,虽然长期并发症较内瘘组高,但仍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补充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 动静脉内瘘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帽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胜华 母慧娟 +3 位作者 张琥 汪汉东 周显光 盛文俊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1期790-792,共3页
目的评价自制聚维酮碘帽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湖北黄石市爱康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B组以0.4%庆大及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 目的评价自制聚维酮碘帽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湖北黄石市爱康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B组以0.4%庆大及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C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自制聚维酮碘帽封盖导管出口。随访1年观察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3组实验前相关指标及导管感染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患者平均年龄最高、血红蛋白最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0.001。实验6月时,3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共13例(19.1%),B、C组与A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26,有统计学意义。12月时,A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B组6例,C组2例,χ2=7.510,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216,P=0.007。结论聚维酮碘局部应用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管内感染,从而延长导管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长期透析导管 聚维酮碘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10例置入操作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兆雄 肖厚勤 +1 位作者 费沛 郑璇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3期192-192,共1页
目前动静脉内瘘是常见的血透通路,然而对于因血管自身问题无法建立内瘘或反复内瘘失败等患者,长期导管是目前比较公认的选择.右颈内静脉是长期留置导管的首选部位,而左侧颈内静脉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较少作为置管部位,但是,在右颈内静... 目前动静脉内瘘是常见的血透通路,然而对于因血管自身问题无法建立内瘘或反复内瘘失败等患者,长期导管是目前比较公认的选择.右颈内静脉是长期留置导管的首选部位,而左侧颈内静脉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较少作为置管部位,但是,在右颈内静脉、无名静脉出现狭窄或闭塞时,仍可选用左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现将10例行左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操作的体会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导管 右颈内静脉 导管置入 脉长 操作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尖端反折1例
12
作者 汪贤聪 林玲 +1 位作者 郑庆华 罗凯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期49-49,共1页
对于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不能耐受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患者,以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建立透析通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目前在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在使用左侧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发现导... 对于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不能耐受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患者,以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建立透析通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目前在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在使用左侧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发现导管尖端反折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导管 颈内静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 脉长 血液净化中心 内瘘建立 透析通路 中心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 被引量:49
13
作者 夏亚林 全丽芳 潘寄春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9期805-806,共2页
目的了解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8例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护理对策。结果38例病人中,有9例发... 目的了解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8例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护理对策。结果38例病人中,有9例发生堵管3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次,7例发生皮肤感染11例次次发生皮肤感染。结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置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肝素与达肝素在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浩雄 刘日光 +2 位作者 陈林 陈磊 傅君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目的:对比普通肝素与达肝素在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以长期留置导管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16例,透析结束后使用普通肝素(3125U/ml)封管,当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行尿激酶溶栓达到每周至少1次... 目的:对比普通肝素与达肝素在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以长期留置导管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16例,透析结束后使用普通肝素(3125U/ml)封管,当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行尿激酶溶栓达到每周至少1次、连续2周时,改用达肝素(1562.5U/ml)封管,收集患者改用达肝素封管前后3个月的资料(改用前视为普通肝素组、改用后视为达肝素组),包括透析总例次、导管功能不良、反接血管通路、尿激酶溶栓、感染、血流量、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拔管、出血、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PLT)等情况。结果:普通肝素组与达肝素组对比:均未发生拔管和出血事件;3个月透析总例次分别为626例和629例;发生导管功能不良121例(19.3%)vs75例(11.9%),P=0.000;反接血管通路49例(7.8%)vs46例(7.3%),P=1.000;尿激酶溶栓72例(11.5%)vs29例(4.6%),P=0.000;感染1例vs1例,P=1.000;血流量(222.9±18.6)ml/minvs(223.4±18.9)ml/min,P=0.940;spKt/V(1.34±0.15)vs(1.33±0.15),P=0.879;INR(1.02±0.14)vs(1.04±0.12),P=0.755;PLT(155.9±45.0)vs(161.4±43.5),P=0.727。结论:达肝素封管可减少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肝素 长期留置导管 封管 导管功能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余永武 李明旭 +3 位作者 周春华 张志勇 马军红 余君蓉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8期433-436,共4页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肾脏病科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肾脏病科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建立导管组透析患者39例,新建立内瘘组透析患者40例,血管通路均使用3个月以上,随访36~48个月,观察2组透析患者入组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一月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总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透析前实验室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导管使用时间(21.5±7.7)月,内瘘使用时间(29.8±10.3)月,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比较,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瘘组透析患者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URR、EF均显著高于导管组(均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内瘘组(均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当,均可达到充分透析,尽管导管组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仍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 动静脉内瘘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Palindrome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明旭 张志勇 +6 位作者 余永武 陈洪 李欣欣 李洪艳 马军红 董珍 周春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长期透析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透析导管Permcath及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异同。方法以使用Permcath导管临床资料完整43例为Permcath组,Palindrome导管49例为Palindr... 目的比较新型长期透析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透析导管Permcath及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异同。方法以使用Permcath导管临床资料完整43例为Permcath组,Palindrome导管49例为Palindrome组,同期动静脉内瘘56例为AVF组。观察各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最大血流量,各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发生及导管1年通畅率等。结果选择长期透析导管占同期透析通路比例为49.2%,首次直接选择长期透析导管比例为17.4%。使用长期透析导管患者病因中,继发性肾损害(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等)占73.1%,明显高于AVF组的51.5%(t=13.064,P=0.000,)。Palindrome组在Kt/V、URR、1年通畅率上明显优于Permcath组(P分别=0.02,0.007,0.021),与AVF组无显著差异。Palindrome组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VF组(ρ~2=4.5946,P=0.032),血栓发生率为30.6%,明显低于Permcath组的48.8%(ρ~2=7.8125,P=0.005),高于AVF组的5.4%(ρ~2=5.9019,P=0.015)。结论 Palindrome导管在最大血流量,透析充分性、1年通畅率等方面优于Permcath导管,与AVF患者相当,但仍有较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长期透析导管只能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较好补充形式,不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透析导管 PALINDROME 动静脉内瘘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唑啉-枸橼酸钠封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兆雄 肖厚勤 费沛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1期602-604,共3页
目的研究10mg/ml头孢唑啉-30%枸橼酸钠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肾内科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研... 目的研究10mg/ml头孢唑啉-30%枸橼酸钠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肾内科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13例,采用10mg/ml头孢唑啉-30%枸橼酸钠封管,每周3次;对照组12例,全部使用肝素封管,每周3次,治疗6月,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2例次,发生率0.85/1000导管日,导管功能不良发生11例次,发生率1.17%;对照组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5例次,发生率2.29/1000导管日,导管功能不良发生25例次,发生2.87%;试验组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69,P=0.047),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739,P=0.009)。2组患者观察前及6个月后血清Ca2+、Mg2+、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症状轻可自行缓解。结论与标准肝素封管相比较,10mg/ml头孢唑啉-30%枸橼酸钠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菌血症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啉 枸橼酸钠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7%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封管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静 李玲玲 戎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5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46.7%枸橼酸钠溶液应用于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封管的效果。方法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6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31例)和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46.7%枸橼酸钠溶液按管腔容量封管,肝素组以肝... 目的探讨46.7%枸橼酸钠溶液应用于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封管的效果。方法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6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31例)和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46.7%枸橼酸钠溶液按管腔容量封管,肝素组以肝素钠溶液(2 mg/ml)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钠组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P<0.01)。枸橼酸钠组28例次(1.79%)用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症状,8例次给予钙剂后缓解,余自行缓解。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应用46.7%枸橼酸钠溶液封管能提高导管通畅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导管 枸橼酸钠 肝素 封管 导管功能不良 导管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23
19
作者 叶朝阳 林曰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850-852,共3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通路 长期留置导管 导管感染 中心静脉 防治 医疗保障水平 血管通路 经皮下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常用封管液及封管方法 被引量:32
20
作者 崔琳琳 叶朝阳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中国目前透析人群大约30万,而血管通路是该人群维持透析和延长生命的重要保障。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近年来,国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为了... 中国目前透析人群大约30万,而血管通路是该人群维持透析和延长生命的重要保障。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近年来,国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为了适应我国血液净化的发展变化及需求,规范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及国内外研究结果,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经过充分的准备及多次讨论,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旨在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建立、维护和处理并发症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全文己在《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14年第8期发表,《共识》的发布引起广大专家及读者的广泛反响,也就一些观点听到很多不同的意见,鉴于此,《中国血液净化》杂志于2015年1期特开辟“争鸣”栏目,就不同意见展开学术讨论,以便在今后对《共识》的补充和修订工作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导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封管方法 中心静脉 血液净化通路 封管液 血管通路 中国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