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施肥模式对北京市菜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1
作者 李娜 张蕾 +4 位作者 王胜涛 田云龙 朱昌雄 宋婷婷 李红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3-1310,共8页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0.75 g/kg。同时,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长率最高,均值增长率分别为158.38%和158.67%。相比不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仅有机肥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持续的有机肥养分(N+K_(2)O+P_(2)O_(5))投入量小于900 kg/(ha·a)〔相当于有机肥实物投入量约22.5 t/(ha·a)〕时,农田土壤有机质随养分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同样的,肥料总养分投入量小于900 kg/(ha·a)时,土壤养分随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平原农业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近郊农业区和山地生态涵养区次之,菜田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果园(p<0.05)。本研究为北京市耕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监测 化肥减量增效 种植类型 有机肥化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远县耕地地力变化状况与施肥效益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毛庚 柏小勇 +1 位作者 胡萍翠 陈志翠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总结分析了1999~2007年宁远县水稻土的土壤肥力监测、肥力试验及农户施肥效果。结果表明:9 a间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下降1 g/kg,不同土种区域有机质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浅黄泥等土种有机质含量平均上升了5.1 g/kg,河沙泥等土种减少了4.7 ... 总结分析了1999~2007年宁远县水稻土的土壤肥力监测、肥力试验及农户施肥效果。结果表明:9 a间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下降1 g/kg,不同土种区域有机质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浅黄泥等土种有机质含量平均上升了5.1 g/kg,河沙泥等土种减少了4.7 g/kg;监测区域内约有25.6%的耕地肥力水平逐年上升,有53.3%的耕地土壤肥力呈下降的趋势;长期不施任何肥料情况下,地力产量为施肥区的64.3%,并且产量有下降的趋势,不施肥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30%有机肥与70%无机肥的配合施用为最佳配施比例。最后报道了利用该监测成果指导全县大面积的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所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监测 有机质 成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肥力变化初报
3
作者 杨召武 王辉 杨柳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46-49,88,共5页
根据咸阳4 a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结果,比较分析了监测点的施肥水平、土壤养分水平以及丰缺区间样点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全市监测点氮肥、磷肥施用量均为较高水平,钾肥为低水平,整体呈现南低北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丰... 根据咸阳4 a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结果,比较分析了监测点的施肥水平、土壤养分水平以及丰缺区间样点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全市监测点氮肥、磷肥施用量均为较高水平,钾肥为低水平,整体呈现南低北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丰缺水平分别为较高、中、中、较高,呈现南高北低,南部灌区土壤全氮有隔年交替增长趋向,速效磷4个丰缺水平区间均有分布,且数据变异最大,并从提升有机物质利用率、平衡土壤养分、重视pH值方面提出合理施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长期定位监测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监测下浙江省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4
作者 连正华 陈一定 +1 位作者 孔海民 陈红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002-2007,共6页
根据2009—2022年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数据,分析浙江省耕地质量现状,研究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含量为高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中水平。其中,水田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 根据2009—2022年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数据,分析浙江省耕地质量现状,研究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含量为高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中水平。其中,水田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旱地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处于高水平。此外,连续14 a的监测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变化趋势,但是缺磷、缺钾现象仍较为普遍。旱地田土壤肥力增幅较大,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明显,土壤磷、钾含量富集,但旱地酸化程度要高于水田,且有加剧趋势。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定额制等工作,以使土壤养分达到平衡。同时要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遏制耕地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耕地质量 长期定位监测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监测下耕地质量主要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为例
5
作者 崔萌 李建兵 +3 位作者 王海博 赵小溪 曾勰婷 彭伊阳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9期13-17,共5页
通过分析宣化区2019—2024年度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掌握宣化区耕层土壤养分现状和演变趋势,监测结果表明:2024年度宣化区监测点耕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均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缓效钾处于较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 通过分析宣化区2019—2024年度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掌握宣化区耕层土壤养分现状和演变趋势,监测结果表明:2024年度宣化区监测点耕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均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缓效钾处于较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高水平;连续6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区土壤pH年均增加0.02个pH单位,土壤肥力指标总体呈现稳定变化趋势,但有机质不足、磷含量较低等现象仍较为普遍,需继续深入开展有机质提升、盐碱地治理和科学精准施肥等工作,提升全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长期定位监测 现状 演变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的长期监测与分析
6
作者 孟德平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4期72-74,共3页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田土壤环境产生了复杂影响。为系统评估农业机械化对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典型农区,通过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综合分析了不同机械化程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养分含量...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田土壤环境产生了复杂影响。为系统评估农业机械化对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典型农区,通过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综合分析了不同机械化程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机械化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大团聚体含量与稳定性;过度机械化会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团粒结构,加剧养分迁移损失,并对土壤生物学过程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机械化改变了养分的剖面分布,使表层养分向下层迁移。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应坚持适度原则,优化机具选型与运行参数,并与保护性耕作等配套农艺措施相结合,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土壤健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监测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5年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监测样地表层土壤养分数据集 被引量:6
7
作者 郝翔翔 王守宇 +2 位作者 韩晓增 郭志英 李禄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99-112,共14页
黑土地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简称“海伦站”)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唯一从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与示范的国... 黑土地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简称“海伦站”)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唯一从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与示范的国家级野外台站。按照CERN的统一规范,海伦站开展了土壤长期监测工作。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海伦站2004–2015年3种不同施肥措施下表层(0–20 cm)土壤养分数据,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交换性阳离子(钙、镁、钾和钠)和阳离子交换量等14项指标,并附有完整的监测样地背景信息、样地管理记录、采样和分析方法记录以及质控信息。本数据集中10种土壤养分指标测定的相对误差平均为2.37%,重复测定的相对偏差为2.08%。本数据集可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肥力演变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研究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土壤养分 黑土 不同施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15年定位监测的宿迁市耕地质量演变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芳梅 高学双 +5 位作者 赵海侠 于爱华 孙健雄 陈应江 王为 祁石刚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依据27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07—2021年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研究近15年来江苏省宿迁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及耕地质量和数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常规施肥及管理耕作条件下,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总... 依据27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07—2021年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研究近15年来江苏省宿迁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及耕地质量和数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常规施肥及管理耕作条件下,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监测后期比监测初期分别提高了13.38%、22.13%、58.73%、57.63%,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显著提升。土壤pH值相对稳定在7.3~7.6。宿迁市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减少,2021年下降至34.6668万t,较2015年下降4.4372万t,降幅为11.35%,实现了负增长;202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为463.52 kg/hm^(2),比2015年降低85.69 kg/hm^(2),降幅达15.60%;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02,高等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1.40%,中等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0.36%,低等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宿迁 耕地质量 趋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1年上海长三角站长期监测样地土壤基本性状数据集
9
作者 孙宁骁 殷杉 +1 位作者 郑吉 朱鹏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21年获批的4个城市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自2016年开始,台站开展了土壤长期监测工作。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上海长三角站2016–2021年不同城乡梯度上12... 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21年获批的4个城市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自2016年开始,台站开展了土壤长期监测工作。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上海长三角站2016–2021年不同城乡梯度上12个长期监测样地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基本性状,包括pH值、容重、总碳、总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全锌、全铜、全铅、全铬等12项指标,并附有完整的样地背景信息、采样和样品保存记录和分析方法记录。本数据集可为研究特大型城市土壤碳汇、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重金属污染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长期定位监测 城乡梯度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2年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农田长期观测样地土壤养分数据集
10
作者 凌秋梅 傅伟 +5 位作者 刘坤平 林海飞 苏以荣 王克林 张伟 唐新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60-172,共13页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本文中简称“环江站”)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联网监测规范布置的试验样...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本文中简称“环江站”)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联网监测规范布置的试验样地。自2005年以来,环江站依照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of China,简称CNERN)和CERN农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要求,逐一开展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土壤、生物、气象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活动。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环江站2006–2022年8个长期联网监测样地的土壤养分数据,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等9项指标,均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并附有完整的样地背景信息和分析方法记录。本数据集反映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区传统代表性作物早晚稻、玉米、大豆、桑叶、柑橘等农作地土壤常规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对指导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生产、培育土壤地力具有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监测 农田生态系统 不同施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黄泥田不同施肥定位监测阶段结果
11
作者 陈明华 余广兰 +1 位作者 肖振林 张宜昌 《福建农业科技》 2004年第1期33-34,共2页
连续 5年进行不施肥、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灰黄泥田地力变化及施肥效应定位监测。结果表明 :不施肥区土壤生产能力逐年下降 ;有机—无机肥配施区早期的稻谷产量与单施化肥区的相差无几 ,随着种植年限延长 ,配施区表现出增产趋... 连续 5年进行不施肥、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灰黄泥田地力变化及施肥效应定位监测。结果表明 :不施肥区土壤生产能力逐年下降 ;有机—无机肥配施区早期的稻谷产量与单施化肥区的相差无几 ,随着种植年限延长 ,配施区表现出增产趋势。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 ,而速效磷、钾含量急剧下降到缺乏水平 ;单施化肥区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阳离子代换量都有所降低 ;有机—无机肥配施则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代换量 ,提高了土壤肥力。两个施肥处理全磷贮量都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泥田 施肥 长期地力定位监测 水稻 产量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0年豫东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土壤含水量变化数据集
12
作者 任文 刘婷婷 +8 位作者 雍蓓蓓 谢坤 陈金平 王广帅 郭成士 赵永鉴 刘安能 丁大伟 李中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410-420,共11页
土壤水分是分析陆地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等过程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耕作及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农田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位于黄淮海... 土壤水分是分析陆地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等过程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耕作及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农田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位于黄淮海平原核心地带(由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地貌),在土壤含水量长期观测工作中,严格执行《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中各项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确保相关人员流程的规范性,从而实现数据质量在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方面达到要求。本数据集收集、整理涉及商丘站2008-2020年6处典型农田耕地的不同深度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及80-100cm)土壤含水量数据。本数据集可为豫东旱、涝、盐、碱及轮作模式耗水规律等技术问题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区域内耕作、施肥及灌溉制度的确立提供更为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土壤含水量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沙婧婧 维妙 赵玉慧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站 长期定位监测 建设指南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单季晚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日清 张骏秋 +2 位作者 张建英 姚杰峰 陈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666-1668,1671,共4页
通过10 a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性状演变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性生产严重影响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水平,土壤养分单因子含量较低的土壤容易达到较好的提升效... 通过10 a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性状演变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性生产严重影响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水平,土壤养分单因子含量较低的土壤容易达到较好的提升效果,含量中高水平的土壤则要注重日常培肥和地力退化现象,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缓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土壤性状 肥力提升 耕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群落植物生态型、生活型和生长型组成数据集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志勇 曾静 +4 位作者 李旭 谭佩阳 李阳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湖周期性水文变化情势下,对洞庭湖湿地洲滩典型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专家对洞庭湖湿地3个典型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的长期监测数据集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洞庭湖洲滩2011-2015年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生活型、生长型、光生态型、水分生态型、土壤pH值生态型、淤积生态型,共8个指标,同时提供了完整的样地信息和样地管理记录,为数据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背景信息。本数据集为分析洞庭湖湿地洲滩植被群落生态型和生活型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提供了数据支撑,是深入研究洞庭湖湿地植物被演替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植被 植物生活型 植物生态型 洞庭湖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专家会商会在太原召开
16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年第8期13-13,共1页
为及时汇总与审核分析2019年国家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编制2019年度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评价报告,7月30-31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国家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专家会商会。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为及时汇总与审核分析2019年国家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编制2019年度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评价报告,7月30-31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国家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专家会商会。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山西、江苏、山东、广东、四川、甘肃等省(区、市)和扬州市耕地质量监测保护部门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李荣副主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赵文志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长期定位监测 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质量 副厅长 评价报告 审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发布2020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17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1年第2期57-57,共1页
为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落实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措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河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139个县(市、区)对全省... 为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落实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措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河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139个县(市、区)对全省耕地质量100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并编制《河北省2020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于2月18日印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基本农田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 藏粮于技 长期定位监测 河北省农业 藏粮于地 全面掌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东洞庭湖洲滩典型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集
18
作者 李旭 侯志勇 +3 位作者 曾静 易爱军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固定样地调查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时空对比获取生态系统动态特征,为长期的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统一的监测规范,对洞... 固定样地调查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时空对比获取生态系统动态特征,为长期的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统一的监测规范,对洞庭湖水文情势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中典型洲滩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东洞庭湖三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长期监测样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株(丛)数(株或丛/样方)、叶层平均高度(cm)、生殖枝平均高度(cm)、盖度(%)、物候期、优势种、植物种数、密度(株或丛/m~2)、优势种叶层高度(cm)、优势种生殖枝高度(cm)、总盖度(%)、地上绿色部分总干重(g/m~2),共14个指标,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本数据集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并由专家审核验证,确保数据时空上的相对一致和准确可靠。本数据集可以为探究洞庭湖水文情势下,洲滩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和演替趋势提供本底资料,为洞庭湖植被的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修复及适应性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植被 群落物种组成 洞庭湖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战远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不合理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项目以长期定位监测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历经13年系统研究,突破了农牧交错区退化...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不合理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项目以长期定位监测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历经13年系统研究,突破了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风蚀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屏障 农牧交错区 土壤风蚀 长期定位监测 模型分析 农田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低平原区近16年来农田施肥量、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良良 刘克桐 +4 位作者 孙彦铭 杨云马 杨振立 黄少辉 杨军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阐明近16年来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养分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提高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对1998~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6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低平原区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一直维持... 为阐明近16年来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养分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提高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对1998~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6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低平原区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年平均施用量分别为315.2、199.5和173.2 kg/hm^2。玉米施肥量逐年增加,2014年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47.0、69.8和128.5 kg/hm^2。小麦、玉米施肥区产量分别较1998年提升了40.7%和72.4%,小麦无肥区没有明显增产,玉米无肥区产量提高了36.1%。施肥量增加对小麦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玉米产量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氮素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因施肥量较高在过去16年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玉米则随时间和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基础地力对小麦、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施肥量 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 小麦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