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入识别与长期多维贫困: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继亮 张天祐 +1 位作者 辛晓晨 肖庆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81,90,共8页
通过利用多层Logit模型来考察以家庭平均收入作为唯一识别标准的贫困瞄准精确度,同时利用多项Logit模型比较低保户、误保户及漏保户这三类家庭的特征,用以分析瞄准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维识别的精确度较低,且误保户与低保户在受... 通过利用多层Logit模型来考察以家庭平均收入作为唯一识别标准的贫困瞄准精确度,同时利用多项Logit模型比较低保户、误保户及漏保户这三类家庭的特征,用以分析瞄准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维识别的精确度较低,且误保户与低保户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方面的差异较小,以此证明低保户的实际确定过程中会依据如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患病、住房情况等其他因素,从侧面验证了扶贫工作中'两不愁三保障'原则的正确性,即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同样需要统筹兼顾。另外,结合A-F法和跨期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得到各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将多维贫困的研究拓展到跨期的动态领域,对贫困识别路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识别 多层Logit模型 跨期持续时间分析 长期多维贫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长期多维贫困影响研究——来自2010~2014年CFPS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1
2
作者 左孝凡 王翊嘉 +1 位作者 苏时鹏 黄森慰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6期59-68,共10页
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4年3期数据,文章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分类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并采用代理变量、工具变量等方法,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 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4年3期数据,文章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分类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并采用代理变量、工具变量等方法,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长期多维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采用礼金收入、礼金支出和礼金收支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并基于不同估计方法建立不同模型的检验证实社会资本确实具有减贫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对居民收入的正向影响进而缓解农村居民长期多维贫困。为此,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提高多维贫困识别精准度及提高居民公平感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长期多维贫困 农村居民 影响 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侯亚景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97,共12页
多维贫困的发生具有动态性和长期性。本文在当前多维贫困的研究中引入了时间因素,考虑了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内源性扶贫理念,强调关注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和主观感受,建立了主客观维度相结合的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框架,... 多维贫困的发生具有动态性和长期性。本文在当前多维贫困的研究中引入了时间因素,考虑了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内源性扶贫理念,强调关注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和主观感受,建立了主客观维度相结合的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2014年的三期面板数据,通过多层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及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子群分解下,西部地区对农村整体长期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但随着长期多维贫困持续期的临界值的提高,西部地区在长期多维贫困平均持续期的作用减弱,而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长期多维贫困平均持续期更为持久;维度分解下,生活条件维度对农村长期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但主观福利维度对长期多维贫困的贡献不能忽视;多层回归模型较混合模型的估计结果更精确,宏观层次变量对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的发生率与不平等的解释能力分别为11.28%和9.51%;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和不平等状况不仅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产特征等微观层次因素显著相关,而且还与非农户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宏观层次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多维贫困 精准扶贫 多维贫困 多层回归模型 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化、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养老保障绩效研究——基于长期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度量与分解 被引量:33
4
作者 白晨 顾昕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12,共10页
快速高龄化是新时代中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2014年的数据,通过长期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度量与分解,考察了高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病残趋势、健康不平等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在改善老... 快速高龄化是新时代中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2014年的数据,通过长期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度量与分解,考察了高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病残趋势、健康不平等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在改善老龄健康上的政策效果。结果发现:高龄老人长期"带残生存"的问题不容忽视,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受损对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突出;女性、农村及低收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陷入长期多维健康贫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长期多维健康贫困的发生风险。鉴于此,政府应在提升医疗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社区长期照料服务和老年认知功能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化 长期多健康贫困指数 健康不平等 社会养老保障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维贫困的测算与结构分解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宝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9,共5页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的双界限测算方法,引入时间维度构建多维贫困测算框架,测算反映家庭贫困发生率,多维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等系列暂时和长期的贫困指数,从静态和动态双视角对2012—2018年我国多维贫困情况进行分析。多维贫困指数的...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的双界限测算方法,引入时间维度构建多维贫困测算框架,测算反映家庭贫困发生率,多维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等系列暂时和长期的贫困指数,从静态和动态双视角对2012—2018年我国多维贫困情况进行分析。多维贫困指数的动态变化显示:我国家庭多维贫困逐年得到改善;收入水平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已经很低,单一地解决家庭收入贫困并不能解决家庭长期贫困问题,要改善长期多维贫困状况就应重点关注对长期多维贫困贡献较高的指标;金融服务和教育维度的长期贫困发生率较高,我国多维贫困家庭受到严重的金融排斥;多维贫困也涉及心理层面,在多维贫困测度框架中加入主观维度指标后,发现心理/主观福利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仅次于金融维度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多维贫困 持续时间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对动态多维减贫效应影响的实证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新博 孟宪勇 赵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7-80,共4页
文章从动态多维减贫视角考察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动态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影响不同贫困维度的农村家庭长期、短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交通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不同维度的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抑制较高维度的短期多维贫困发... 文章从动态多维减贫视角考察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动态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影响不同贫困维度的农村家庭长期、短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交通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不同维度的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抑制较高维度的短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较低维度的返贫率;卫生基础设施有效抑制较高维度的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降低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减贫效应 长期多维贫困 短期多维贫困 返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