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凯:长期国债和财政赤字将“双减” |
|
《北方经济》
|
2006 |
0 |
|
2
|
发行长期国债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 |
胡坤
|
《经济研究参考》
|
1996 |
0 |
|
3
|
美国政府收缩长期国债供给的实证分析——破解格林斯潘之“谜”系列研究之三 |
"近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组
李云林
|
《经济研究参考》
|
2007 |
0 |
|
4
|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扎实推进“两重”建设 |
佟成元
|
《北方经济》
|
2024 |
0 |
|
5
|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单一的原因 |
赵新安
|
《征信》
|
1999 |
1
|
|
6
|
对国债市场结构问题的探讨 |
陈景耀
|
《经济研究参考》
|
1997 |
0 |
|
7
|
国债与货币、资本市场 |
袁东
|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8
|
2000亿美元特别国债只是“纸老虎” |
陈旭敏
|
《股市动态分析》
|
2007 |
0 |
|
9
|
中国政府50年期国债发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分析 |
杨诗颖
时永春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格林斯潘之“谜”与美国国债供求关系分析——破解格林斯潘之“谜”系列研究之一 |
"近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组
李云林
|
《经济研究参考》
|
2007 |
1
|
|
11
|
现行国债制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若干问题 |
万来友
时爱群
陶凤琴
|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2
|
我国国债制度创新的误区与策略 |
刘书文
|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3
|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
袁东
|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4
|
我国国债政策的走向分析 |
包健
岑飒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5
|
论美联储量化宽松的退出策略 |
潘成夫
|
《农村金融研究》
|
2009 |
1
|
|
16
|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探讨 |
罗韵轩
彭志军
|
《华南金融研究》
|
2000 |
0 |
|
17
|
发展债市是关键 |
向松祚
|
《新财经》
|
2013 |
0 |
|
18
|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
丛明
|
《经济研究参考》
|
2003 |
9
|
|
19
|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与政府投资走向 |
彭青秀
|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20
|
积极财政政策:七年之旅 |
谢德保
|
《云梦学刊》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