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梦倩 聂如松 +2 位作者 钱冲 阮波 祁延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4-2294,共11页
为了研究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以和若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动力响应试验,试验车速分别为5,20和30 km/h,轴重分别为14.5 t和23.5 t,分析动应力随列车速度、轴重及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现场测试和以... 为了研究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以和若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动力响应试验,试验车速分别为5,20和30 km/h,轴重分别为14.5 t和23.5 t,分析动应力随列车速度、轴重及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现场测试和以往动三轴试验成果,将临界动应力和累积塑性变形作为评价参数,分别从动强度和动变形2个方面评价和若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列车以不大于30 km/h的速度运行时,车速对基床动应力值的影响很小,但轴重的影响十分显著,不同轴重作用下动应力衰减系数沿深度的变化曲线基本重合,动应力经过基床表层衰减约39.7%,传递至基床底层底面衰减约84.6%。2)在和若铁路基床底层范围内,列车荷载产生的动应力为12.86~53.05 kPa,小于风积沙临界动应力66.02~100.21 kPa,从动强度角度来说,风积沙用作铁路基床底层填料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3)基于基床填料的累积塑性应变模型,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了和若铁路基床层的累积塑性变形,结果发现列车荷载作用下基床变形主要集中在第1个月,累积变形量为13.59 mm,小于规范允许的月沉降量25 mm,从动变形角度来说,风积沙用作铁路基床底层填料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沙漠地区路基填料选择及基床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基床底层 长期动力稳定 临界动应力 累积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湘亮 王永和 +1 位作者 周天应 王灿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19-3624,共6页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结果,采用干湿循环击实、共振、临界动应力、动剪应变等参数对武广(武汉—广州)高速铁路中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长期动力稳...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结果,采用干湿循环击实、共振、临界动应力、动剪应变等参数对武广(武汉—广州)高速铁路中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长期动力稳定性满足要求;动剪应变法对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要求更高,是一种较优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可以更全面反映路基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路基填料是否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可以首先通过室内试验以及理论分析进行初步评价。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软岩改良土填筑路基的技术标准提供参考,也为高速铁路在建设前对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改良土 泥质粉砂岩 路基 长期动力稳定 动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路-涵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特性及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屈畅姿 康凯 +3 位作者 魏丽敏 郭坤 何群 王永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32-3442,共11页
以某高铁路基-涵洞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开展了现场波速试验,获得了过渡段路基的动力特性参数。在联调联试期和正式运营期开展了两次过渡段路基的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了动力响应幅值沿线路纵向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列车驶... 以某高铁路基-涵洞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开展了现场波速试验,获得了过渡段路基的动力特性参数。在联调联试期和正式运营期开展了两次过渡段路基的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了动力响应幅值沿线路纵向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列车驶向、车速和邻线行车对动力响应的综合影响,对比了两次测试的振动速度分布规律。基于现场试验结果,计算分析了过渡段路基的振动速度合成有效值以及动剪应变值。结果表明:列车驶向对振动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邻线行车产生的振动速度增量不可忽略,振动速度与车速正线性相关性良好;正式运营前、后振动速度未出现显著差异,动剪应变均低于体积剪应变门槛平均值的1/5,过渡段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有保障。该分析方法和所获得的相关参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涵过渡段 动力响应 长期动力稳定 现场试验 动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动剪应变门槛与武广高铁无碴轨道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晓红 杨果林 方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9-124,共6页
针对武广高铁无碴轨道红黏土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问题,利用改造后的应力控制式动三轴仪代替国内尚无的剪应变控制式共振柱仪,测试土体疲劳动剪应变门槛值,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疲劳动剪应变门槛的确定开辟了新... 针对武广高铁无碴轨道红黏土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问题,利用改造后的应力控制式动三轴仪代替国内尚无的剪应变控制式共振柱仪,测试土体疲劳动剪应变门槛值,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疲劳动剪应变门槛的确定开辟了新的试验途径。通过疲劳动三轴试验,获得了9种试验条件下红黏土疲劳动剪应变门槛值。按曲线走势特征,红黏土Ed-lgN曲线可分为稳定型、临界型、破坏型3类,且不同试验条件下同类型的曲线具有相似的走势特征;探讨了含水比、围压对红黏土疲劳动剪应变门槛的影响,给出了简单实用的疲劳动剪应变门槛经验估算公式;基于室内试验及现场动响应测试成果,采用动剪应变法初步评价了武广高铁无碴轨道红黏土路堑基床的动力稳定性,给出了不同物理状态下红黏土基床最小换填厚度建议值。研究成果为我国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土质路基动力稳定性评价及路堑基床换填厚度的确定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红黏土疲劳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动剪应变门槛 长期动力稳定 换填厚度 路堑基床 红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水泥改良黄土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沛云 马学宁 +1 位作者 李善珍 王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87,共8页
通过应力控制式动三轴试验对水泥改良黄土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泥掺量、围压及固结比对其的影响,并基于临界动应力法以及动剪应变法对水泥改良黄土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黄土动弹性模量E_d随... 通过应力控制式动三轴试验对水泥改良黄土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泥掺量、围压及固结比对其的影响,并基于临界动应力法以及动剪应变法对水泥改良黄土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黄土动弹性模量E_d随动应力σ_d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出了通过E_d-σ_d曲线确定疲劳动剪应变门槛的方法;ε_p-lg N曲线按走势可分为稳定型、临界型以及破坏型;疲劳动剪应变门槛及临界动应力随着水泥掺量、围压及固结比的增大逐渐增大,且水泥掺量对其影响最大,围压的影响次之,固结比最小,经回归分析,得到两个简单实用的经验估算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以水泥改良黄土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满足要求,综合考虑建议水泥掺量控制在5%左右;动剪应变法是一种比临界动应力法更优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水泥改良黄土 基床底层 疲劳动剪应变门槛 临界动应力 长期动力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高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及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振宇 赵有明 +3 位作者 李泰灃 王李阳 张新冈 张千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8,共12页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合理,可避免长期列车动力作用导致的路基累积变形,以确保行车安全。为提出更高速度条件下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本文建立高速铁路轨道-路基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分析列车以更高速度运行条件下...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合理,可避免长期列车动力作用导致的路基累积变形,以确保行车安全。为提出更高速度条件下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本文建立高速铁路轨道-路基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分析列车以更高速度运行条件下不同基床结构的路基动力响应,对该动荷载条件下满足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的基床厚度进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动应力、动变形不是限制基床厚度的主要控制条件;为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基床厚度设计应以基床底层顶面动剪应变和累积附加沉降量作为设计指标,基床表层厚度不应小于0.4 m,基床底层厚度不应小于2.3 m。本文系统分析了不同基床结构的路基动力响应和长期动力稳定性,所得成果可对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厚度 路基动力响应 路基长期动力稳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学茂 黄俊杰 +3 位作者 陈成华 黄志超 卢洺宇 王鑫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建立夹层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开展变频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频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呈增大规律但无峰值出现,表明... 为研究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建立夹层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开展变频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频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呈增大规律但无峰值出现,表明夹层结构未产生共振现象;为降低加载频率对比值系数的影响,建议采用底座板与路基面之间振动位移比值系数作为基床或级配碎石夹层对无砟轨道结构支承状态分析的判据。循环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在加载至100万次后趋于稳定;相较传统土石填料路基,泡沫混凝土层能更好地均化上部荷载;经200万次动载作用后,试验模型总累积沉降为0.898 mm,碎石夹层的压缩变形占总累积沉降的82.9%。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砟轨道结构与泡沫混凝土层之间设置厚度为0.7 m的级配碎石夹层,可为线路提供平顺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碎石夹层结构 足尺试验模型 变频加载试验 循环加载试验 动力响应 长期动力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埋式桩板路基动力特性原位激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皓 苏谦 +2 位作者 黄俊杰 郑键斌 王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53-3759,共7页
非埋式桩板结构嵌入路基形成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导致路基结构动态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原位激振试验研究。利用DTS-1动力试验系统,对郑西客运专线桩板路基试验段进行原位激振试验,测定路基各断面的振动响应、结... 非埋式桩板结构嵌入路基形成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导致路基结构动态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原位激振试验研究。利用DTS-1动力试验系统,对郑西客运专线桩板路基试验段进行原位激振试验,测定路基各断面的振动响应、结构内力和累积沉降等,分析非埋式桩板路基的振动特性和动力稳定性。结果表明,非埋式桩板路基在激振频率范围内未发生共振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桩板结构累积沉降主要是由承载板变形引起的,加载75×104次后基本上趋于稳定,加载100×104次后最大累积沉降为1.0 mm;非埋式桩板路基综合动刚度与板厚、跨度、桩基和桩周土等有关,由桩板结构、路堤和地基构成的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埋式桩板路基 动力试验系统 原位激振试验 振动特性 长期动力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