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碳氮储量及固碳固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许菁
李晓莎
+4 位作者
许姣姣
刘玲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196,共6页
在收集整理2005—2014年连续10a黄淮海平原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整合分析长期保护性耕作下麦—玉两熟农田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变化特征及不同耕作措施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储量密切相关,变化趋势...
在收集整理2005—2014年连续10a黄淮海平原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整合分析长期保护性耕作下麦—玉两熟农田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变化特征及不同耕作措施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储量密切相关,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10a间,不同年份不同耕作处理和有无秸秆还田各处理间土壤碳氮储量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土壤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2009年,PC(常规翻耕秸秆还田)、PZ(免耕秸秆还田)、PS(深松秸秆还田)、PH(耙耕秸秆还田)和PR(旋耕秸秆还田)的碳储量分别比AC(常规翻耕无秸秆还田)、AZ(免耕无秸秆还田)、AS(深松无秸秆还田)、AH(耙耕无秸秆还田)和AR(旋耕无秸秆还田)高6.45%,13.51%,32.52%,34.42%和37.94%,PC、PZ和PS的氮储量与AC、AZ和AS的最大差值分别为1.56t/hm2,2.50t/hm2和1.57t/hm2;各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AC,PZ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呈先低于其它处理,2009年以后高于其它处理的趋势。各处理固碳潜力由高到低依次为PZ>PS>PC>AZ>AC>AS,固氮潜力由高到低依次为PZ>PC>PS>AZ>AC>AS,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各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也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Z处理的固氮潜力和固氮潜力均最高,说明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提高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PZ更有效。长期保护性耕作下,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农田表土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秸秆还田更有利于增加表土碳氮储量,PZ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氮储量
固碳固氮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碳氮储量及固碳固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许菁
李晓莎
许姣姣
刘玲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1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127,3147145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201503117)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7-8)
文摘
在收集整理2005—2014年连续10a黄淮海平原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整合分析长期保护性耕作下麦—玉两熟农田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变化特征及不同耕作措施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储量密切相关,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10a间,不同年份不同耕作处理和有无秸秆还田各处理间土壤碳氮储量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土壤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2009年,PC(常规翻耕秸秆还田)、PZ(免耕秸秆还田)、PS(深松秸秆还田)、PH(耙耕秸秆还田)和PR(旋耕秸秆还田)的碳储量分别比AC(常规翻耕无秸秆还田)、AZ(免耕无秸秆还田)、AS(深松无秸秆还田)、AH(耙耕无秸秆还田)和AR(旋耕无秸秆还田)高6.45%,13.51%,32.52%,34.42%和37.94%,PC、PZ和PS的氮储量与AC、AZ和AS的最大差值分别为1.56t/hm2,2.50t/hm2和1.57t/hm2;各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AC,PZ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呈先低于其它处理,2009年以后高于其它处理的趋势。各处理固碳潜力由高到低依次为PZ>PS>PC>AZ>AC>AS,固氮潜力由高到低依次为PZ>PC>PS>AZ>AC>AS,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各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也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Z处理的固氮潜力和固氮潜力均最高,说明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提高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PZ更有效。长期保护性耕作下,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农田表土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固碳潜力和固氮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秸秆还田更有利于增加表土碳氮储量,PZ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长期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氮储量
固碳固氮潜力
Keywords
long-term conservation tillage
straw-returning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soil nitrogen storag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and nitrogen fixation potential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343.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碳氮储量及固碳固氮潜力的影响
许菁
李晓莎
许姣姣
刘玲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