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的社区治疗获益:基于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 被引量:5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1 位作者 李茜 司天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027,共7页
精神分裂症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可及性、可接受性、可负担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策... 精神分裂症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可及性、可接受性、可负担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策略之一,但目前缺少相关的证据梳理。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获益情况,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依从性、使用态度、社会功能恢复及社区康复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下,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中可发挥比口服药物更卓越的疗效,不仅体现在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也在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肇事率等方面有优秀的表现。但我国依然存在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整体处方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机构与基层社区信息共享不足,社区医疗服务治疗率较低,患者随访率低,社区精神康复开展较少等。本文可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探索更多的社区治疗方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 长效制剂 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 社区治疗 获益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火焰 吴友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122-122,共1页
目的了解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回顾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状况及随访医生,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结果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占有率为1.86%,临床应用非常少。长效剂... 目的了解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回顾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状况及随访医生,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结果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占有率为1.86%,临床应用非常少。长效剂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再入院率6%,显著低于口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年再入院率27%。结论医生认识度不高,临床经验缺乏,应用率极低。加强长效剂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临床应用比例,将有利于明显减少精神精神分裂症的年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状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茜 张云淑 +12 位作者 严保平 王健 马燕娟 王媛 秦英杰 那龙 任智勇 孙俊伟 邓怀丽 马宏筠 曲雪慧 周楠 司天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4007-4012,共6页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治疗期间无需补充口服药物,能够快速起效,但目前尚缺少其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治疗期间无需补充口服药物,能够快速起效,但目前尚缺少其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5个研究中心,18~55岁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25.0 mg/2周、37.5 mg/2周或50.0mg/2周可变剂量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随访8周。分别在基线和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量表(UKU)评定。于基线及8周末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治疗2、4、6、8周末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CGI-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01);2、4、6周及8周末患者PANSS总分减分有效率分别为37.9%(22/58)、70.7%(41/58)、89.7%(52/58)和89.7%(52/58)。治疗8周末PSP评分[(71.00±14.99)分]高于基线[(46.28±15.43)分](P<0.001)。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在1、2、4、6、8周末分别达到(12.94±8.47)、(13.23±10.86)、(21.09±13.04)、(23.64±14.23)、(29.08±19.51)μg/L。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肌张力障碍、便秘等,均为轻度到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无不良反应脱落者。治疗8周末泌乳素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可在不补充口服抗精神病药的情况下快速起效,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多维度症状,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 长效精神病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制剂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髓鞘化的不同影响
4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6期23-24,共2页
背景 影像学及尸检研究H0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白质的髓鞘形成轨迹异常。既往磁共振(MRI)研究结果旧剖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早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增加额叶脑白质容量,特别是促进皮质下层的髓鞘形成,但随后又会在漫长的... 背景 影像学及尸检研究H0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白质的髓鞘形成轨迹异常。既往磁共振(MRI)研究结果旧剖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早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增加额叶脑白质容量,特别是促进皮质下层的髓鞘形成,但随后又会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逐渐降低。慢性病程中脑白质容量的下降轨迹可能与药物的依从性下降相关,因此应用长效针剂可能会改良这种下降轨迹。George等的随机试验使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口服制剂治疗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验证改善药物依从性是否对额叶髓鞘形成及与其相关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口服制剂 脑白质 利培酮 注射用 微球 髓鞘化 精神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个案报告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舒良 王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6期42-42,共1页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注射剂(SGA-LAIs)已经问世多年了,但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仅从临床使用率而言就远未达到20%~40%的世界平均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80%-90%的使用率相比更是相去甚远。这里面的原因颇...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注射剂(SGA-LAIs)已经问世多年了,但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仅从临床使用率而言就远未达到20%~40%的世界平均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80%-90%的使用率相比更是相去甚远。这里面的原因颇为复杂,但是医生治疗理念的局限性恐怕起了很大的作用。临床医生似乎更愿意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注射剂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种选择,把用药的目标人群限定在因依从性不佳而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所谓的旋转门效应)的患者当中。这就使得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丧失了及早从长效针剂获益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报告 精神分裂症患者 注射 棕榈酸 精神病药物 长效注射 临床应用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