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致密化机理
1
作者 周龙飞 郭小波 +5 位作者 沈霞 李立立 薛松 高劲 丁超 谷晓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4,I0009,I0010,共16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机制,以营一段和沙河子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碳和氧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原位微区电子探针测试等方法,从岩石学、储集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形成...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机制,以营一段和沙河子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碳和氧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原位微区电子探针测试等方法,从岩石学、储集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形成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致密化控制因素和形成时间及其与天然气充注期次的时序关系。结果表明:营一段及沙河子组岩性主要为杂色凝灰质砂砾岩及凝灰质中−细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少量微裂缝;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碳酸盐胶结物为最主要的胶结物类型,按胶结次序可分为3期。营一段砂砾岩储层约80 Ma开始致密,天然气主要充注于90~80 Ma,反映以先成藏后致密为主的天然气充注特征;沙河子组砂岩储层约90 Ma开始致密,沙二段天然气主要充注于98~88 Ma,既存在先成藏后致密的充注关系,又具有边成藏边致密的充注特征。研究深化了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致密化机制及成藏认识,可为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化机理 凝灰质碎屑岩储层 神字井洼槽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断层演化特征及油气意义
2
作者 刘嘉榆 李涛 +3 位作者 杨光 胡佳 张珈畅 蔡雨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为明确长岭断陷主干控洼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通过对长岭断陷骨干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恢复分析,选用生长指数、古落差和活动速率3个指标综合分析各个洼槽主干控洼断层的活动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对长岭地区... 为明确长岭断陷主干控洼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通过对长岭断陷骨干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恢复分析,选用生长指数、古落差和活动速率3个指标综合分析各个洼槽主干控洼断层的活动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对长岭地区各洼槽的演化、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长岭断陷主干控洼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在垂向上沟通了多个层系,为油气运聚提供有利的输导条件及成藏区域。断陷期断层活动最活跃,沙河子组烃源岩大量生油,沿主干断层进行侧向和垂向输导;断陷衰减期大部分断层受拉张应力形成同沉积断层,并在局部地区发育同沉积背斜、逆牵引构造和鼻状构造等;拗陷期断层活动减弱或停止,大部分断层起到封闭作用;反转期断层受挤压应力形成反转断层,油气藏发生调整和再运移。长岭断陷东西向为“三堑夹两垒”的分带特征,各洼槽结构演化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长岭断陷内部洼槽成藏模式。该研究深化了对长岭断陷控洼断层构造特征的认识,可为控洼断层对成藏模式的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演化 油气成藏 生长指数 古落差 活动速率 层活动性 长岭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神字井—哈什坨洼槽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3
作者 滕家铭 苗蒙 +7 位作者 赵丹 杨光 胡佳 张珈畅 任玉洪 苗露 仇谢 宋立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784-8795,共12页
神字井—哈什坨洼槽位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部,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松辽盆地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因的影响分析对于长岭断陷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特征、断层古落差、活动速率及生长指数对洼槽开展... 神字井—哈什坨洼槽位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部,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松辽盆地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因的影响分析对于长岭断陷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特征、断层古落差、活动速率及生长指数对洼槽开展构造演化分析,结合地层剥蚀特征,明确了神字井—哈什坨洼槽早期为共同沉积,沙河子组末期受挤压隆升影响,整体剥蚀分割,哈什坨洼槽西侧隆升在登娄库组时期进一步加强。同时明确了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哈什坨洼槽断陷层构造演化为断陷-同沉积-反转的纵向演化规律,而这种早期快速沉降,晚期反转隆升,形成了较为有利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模式,研究成果可为长岭断陷古构造恢复与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神字井洼槽 哈什坨洼槽 裂活动 剥蚀特征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宪军 石云倩 靖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凝灰岩中火山玻璃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脱玻化孔和溶蚀孔为主,并且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孔隙规模、孔径大小、孔隙丰度等方面逐渐变大;沉凝灰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物性差;凝灰质砂岩中长石、岩屑和浊沸石等易溶组分含量高,以溶蚀孔为主。②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较为致密,平均孔隙度为2.43%,渗透率平均值为0.076×10^(-3)μm^(2),粗粒凝灰岩孔隙度最高,其次是凝灰质砂岩和细粒凝灰岩,沉凝灰岩物性最差。③脱玻化作用是凝灰岩储层中高孔隙度和超低渗透率的重要原因,中成岩阶段的2次油气充注导致岩石发生有机酸溶蚀,此外,裂缝可以为有机酸和深部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导致后期溶蚀,并连接各种分散的溶蚀孔隙,提高储集空间的有效性。④近源相带气携水下火山碎屑流亚相粗粒凝灰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陆相湖盆 水下喷发 火山碎屑岩储层 储层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CO_(2)吞吐效果评价
5
作者 高云丛 王建波 周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干气吞吐相比,致密凝析气藏注CO_(2)吞吐更能较为有效地解除反凝析污染;气井反凝析分为反凝析初期(对生产基本无影响)、反凝析加重(对油生产有影响)、反凝析严重(对油气生产影响大)、极端反凝析(几乎不出油)共4个阶段;不同反凝析特征阶段的气井CO_(2)吞吐机理和目的不同,CO_(2)吞吐参数应当相应优化。现场实施表明,注CO_(2)吞吐的5口井在吞吐前处于不同的反凝析阶段,吞吐后取得了快速增加地层能量、解堵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提高注入能力、增加凝析油和天然气产量等效果。研究成果可为CO_(2)吞吐技术在致密凝析气藏的规模应用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凝析气藏 CO_(2)吞吐 参数优化设计 现场试验 效果评价 龙凤山气田 长岭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岩相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1-2074,共14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发育水下喷发火山岩,分为2类岩相4种亚相,在取心井段较少的情况下,实际生产中识别水下喷发火山岩相具有较大困难。本文以查干花地区水下喷发火山岩相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2类岩相4种亚相的电性特征...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发育水下喷发火山岩,分为2类岩相4种亚相,在取心井段较少的情况下,实际生产中识别水下喷发火山岩相具有较大困难。本文以查干花地区水下喷发火山岩相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2类岩相4种亚相的电性特征:气携水下热碎屑流亚相火山灰球不发育段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高阻亮色,火山灰球发育段为低自然伽马、低电阻率,曲线中低幅较平直,成像测井为低阻暗色;水携火山高密度流亚相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高阻亮色;水下降落亚相为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曲线中低幅较平直或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低阻暗色;含外碎屑火山碎屑沉积岩亚相为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高阻亮色。建立了岩相测井识别图版,实现了水下喷发火山岩相测井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花地区 长岭断陷 水下喷发 火山岩相 电性特征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喷发模式新认识
7
作者 许方哲 朱建峰 +1 位作者 刘玉虎 冷庆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40,共8页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与典型火山碎屑岩存在差异,其岩心、薄片见火山灰球、淬碎角砾等特殊构造,储集层物性较差,无典型的火山岩丘状包络机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特殊的喷发环境。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岩心...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与典型火山碎屑岩存在差异,其岩心、薄片见火山灰球、淬碎角砾等特殊构造,储集层物性较差,无典型的火山岩丘状包络机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特殊的喷发环境。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岩心描述、薄片特征及分析化验资料,识别不同喷发环境的典型标志,结合已钻井岩性组合、区域构造背景等,建立该区的火山喷发堆积模式。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经历了3个喷发期次,分别处于陆上、水陆交替和水下喷发环境。水下喷发火山岩纵横比小,常呈宽缓盾状,原生孔隙不发育,溶蚀孔、脱玻化孔等发育,储集空间整体以中—小孔隙为主。陆上喷发火山岩孔隙较发育,物性较好,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查干花次凹 火石岭组 火山岩储集层 岩性组合 喷发环境 识别标志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璞珺 陈崇阳 +3 位作者 张英 高有峰 瞿雪姣 衣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8,共9页
火山岩油气藏是松辽盆地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定量分析火山喷发旋回、岩性、岩相与有效储层分布的关系,基于该盆地长岭断陷66口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1 495 km^2三维地震资料、546套实测物性及试气产能等资料,并在19384m火山岩井段岩性校正... 火山岩油气藏是松辽盆地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定量分析火山喷发旋回、岩性、岩相与有效储层分布的关系,基于该盆地长岭断陷66口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1 495 km^2三维地震资料、546套实测物性及试气产能等资料,并在19384m火山岩井段岩性校正的基础上,划分出火山喷发旋回和火山岩相及亚相,建立起岩性、岩相、旋回与储层物性、含油气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该区共发育3段10个火山喷发旋回,有效储层集中发育在火山喷发序列的顶部旋回,其中营城组一段、三段的顶部旋回(旋回三)储集性能最好;②该区主要发育11种火山岩石类型,其中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和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为有效储层的优势岩性;③研究区主要发育4种火山岩相11种亚相,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为有效储层的优势岩相;④火山岩储层物性条件与其有效储层发育程度有着显著的对应关系,储层物性控制了有效储层的分布,并且在物性特征中孔隙度较之于渗透率而言,对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更明显的影响。结论认为,该区深层火山岩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火山岩储集层 有效储层 喷发旋回 储层物性 岩性 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地断陷期构造转换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9
作者 陈娟 张庆龙 +4 位作者 王良书 解国爱 徐士银 毕素萍 葛荣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7-1035,共9页
本文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3条近东西走向的剖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岭断陷盆地在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营城期断陷强烈扩张,伸展速率均在沙河子期最大,分别为907.50m/Ma、1373.90m/Ma和1100.00m/Ma,两次... 本文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3条近东西走向的剖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岭断陷盆地在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营城期断陷强烈扩张,伸展速率均在沙河子期最大,分别为907.50m/Ma、1373.90m/Ma和1100.00m/Ma,两次扩张末期都伴有构造反转。沙河子末期最大缩短量达2.11km,缩短率2.89%;营城末期最大缩短量达2.26km,缩短率3.21%。登娄库期断陷开始向坳陷转化,泉头期—嫩江期为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表现为弱伸展作用,随后进入嫩江末期以挤压作用为主的反转构造发育期。沙河子组、营城组既是主力源岩,又是优质盖层和储层,构成了近烃源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在沙河子末期、营城末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大范围的低幅褶皱构造是成藏有利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平衡剖面 构造转换 反转构造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郑曼 李建忠 +4 位作者 王立武 张庆春 吴晓智 闫伟鹏 王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通过对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和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原地自碎角砾化熔岩等,不同岩石类型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但主要由原生气孔、次生溶孔和裂缝... 通过对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和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原地自碎角砾化熔岩等,不同岩石类型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但主要由原生气孔、次生溶孔和裂缝组合构成储集空间。储集空间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原生储集空间形成阶段、表生淋滤作用阶段和埋藏成岩作用阶段,在以上演化过程中,储集性能受岩性岩相、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溶蚀作用的共同影响,在受深大断裂控制的火山机构近火山口相带、古构造高部位的溶蚀岩相带,裂缝及后期溶蚀孔隙发育,是优质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储集空间 热液作用 构造运动 表生淋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成因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云峰 王国强 +2 位作者 付宝利 李晶 王春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2-376,454,共6页
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开展了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分布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 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开展了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分布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进一步消失,而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明显起到改善储集性质作用。纵向存在2个异常高孔带,有机酸及CO2酸性水溶蚀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二氧化碳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断陷层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3 位作者 左宗鑫 王保华 李瑞磊 刘娅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8,229,共11页
明确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对其非均质性的刻画意义重大。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两套烃源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利用元素含量比Al/Ti值评估烃源岩古生产力,同时利用V/Cr、V/(V+Ni)、S... 明确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对其非均质性的刻画意义重大。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两套烃源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利用元素含量比Al/Ti值评估烃源岩古生产力,同时利用V/Cr、V/(V+Ni)、Sr丰度、Sr/Ba、Sr/Cu和古气候指数来评估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断陷层优质烃源岩层位(沙河子组上部)发育于原始生产力中等、气候潮湿、低盐度、沉积速率较低的高位域和湖侵域,具有富集Al,Ba,Cu,Cr,V和Ni,亏损Mn,Pb和S的特征;而差烃源岩层位(营城组)发育于原始生产力较低、气候半干燥、半咸水、沉积速率较高的低位域,具有富集Co,Sr和V,亏损Al,Ba,Cr,Cu,Mn,Pb和Ni的特征。由此认为,体系域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中等-好的初级生产力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首要条件,而潮湿气候、较低的盐度和沉积速率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古生产力 沉积环境 优质烃源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陆建林 王果寿 +1 位作者 蔡进功 全书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5,共3页
位于松辽盆地中南部的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发育,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对其勘探潜力的分析结论关系到下一步的勘探决策。为此,对该区火山岩气藏储集条件、圈闭条件、烃源潜力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长岭... 位于松辽盆地中南部的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发育,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对其勘探潜力的分析结论关系到下一步的勘探决策。为此,对该区火山岩气藏储集条件、圈闭条件、烃源潜力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长岭断陷火山岩纵向上多期叠置,发育有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储集空间,形成了随地质演化而逐渐发育的独具特色的火山岩储集体;火山岩体与基底大断裂和围岩在特定的构造背景上相互配置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圈闭、火山岩与构造复合圈闭;深层具有多种烃源条件,为火山岩储集体提供了丰富的烃源;火山岩储层与多套烃源岩交互发育,形成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生、储条件配置有利,具备形成以火山岩气藏为目标的大中型气田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火山岩 储集层 气藏形成 机理 模式 勘探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以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 被引量:27
14
作者 秦都 黄桂雄 +3 位作者 李瑞磊 朱建峰 陈杏霞 徐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1,共10页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成藏输导匹配等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长岭断陷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发育断裂—砂体的垂向和侧向双重输导体系,深层构造定型时间早于主成藏期,有...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成藏输导匹配等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长岭断陷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发育断裂—砂体的垂向和侧向双重输导体系,深层构造定型时间早于主成藏期,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长岭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天然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深洼区沙河子组及营城组烃源岩质量及热演化程度控制了油气源条件;优势沉积微相控制有利砂体分布,储层物性决定了油气富集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对含气性贡献较大;营城组上部稳定的泥岩盖层与晚期断裂的组合控制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主要富集层系;成藏期构造背景下断裂—砂体输导体系有效性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认为,长岭断陷层碎屑岩领域具有"洼陷区供烃、断裂—砂体双重输导、构造—盖层控制聚集"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龙凤山次凹 碎屑岩 天然气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左宗鑫 李瑞磊 朱建峰 沈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源对比 凝析油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有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葛岩 黄志龙 +3 位作者 宋立忠 白连德 刘晓健 王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91-2700,共10页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储层为一套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或长石质岩屑砂岩。现今洼陷内储层均已致密,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最基本因素,物源区岩性决定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作用,储层沉积相、砂岩粒径及深部流体溶蚀是控制登娄库组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登娄库组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有机酸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闫伟鹏 李建忠 +4 位作者 王立武 张庆春 杨涛 马岩 郑曼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2-907,共6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应用含油气系统模拟方法重新进行了评价,深层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14×10^12-1.71×10^12m^3,中值为1.42×10^12m^3。烃类气和CO2气具有分区分布的特点,其中断陷西部为CO2气富集...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应用含油气系统模拟方法重新进行了评价,深层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14×10^12-1.71×10^12m^3,中值为1.42×10^12m^3。烃类气和CO2气具有分区分布的特点,其中断陷西部为CO2气富集区,断陷中部为CO2气和烃类气混合气区,断陷东部主要为烃类气富集区,局部为CO2气富集区。烃类气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分布的控制,高含CO2气的分布主要受火山岩和基底大断裂的控制。综合评价认为长岭断陷可划分5个勘探区带,Ⅰ类有利区带1个、Ⅱ类较有利区带3个、Ⅲ类非有利区带1个,其中Ⅰ类和Ⅱ类区带是下一步勘探部署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深层 火山岩 天然气资源评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瑞磊 朱建峰 +4 位作者 刘玮 刘曼丽 陆建林 王保华 陈光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6-744,共9页
火山岩是松辽盆地断陷期盆地充填的主体,其年龄的精确标定是认识盆地裂陷启动时间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系统采集了长岭断陷20件火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原定火石岭组的火山岩形成... 火山岩是松辽盆地断陷期盆地充填的主体,其年龄的精确标定是认识盆地裂陷启动时间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系统采集了长岭断陷20件火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原定火石岭组的火山岩形成于110~119 Ma,应划归为营城组一段;原定营城组的火山岩形成于100~109 Ma,应划归为营城组三段。所选火山岩样品鉴定为安山岩、粗面岩、流纹质凝灰岩和流纹岩;在TAS图解中落入流纹岩、粗面岩以及粗面英安岩区域。两个年龄区间的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铕负异常和稀土配分曲线都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斜型,进一步暗示了二者的亲缘性。作为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深层构造单元,长岭断陷的火山岩地层序列需要重新厘定;松南地区火山-裂谷作用起始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非晚侏罗世,相应的盆地构造-沉积史和油气形成演化史也需要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层划分 启动期 火山岩 长岭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聿元 秦黎明 +3 位作者 刘池阳 冯如进 昝灵 张枝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集层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勘探前景广阔。对该区腰英台凸起区深层火山岩系39块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偏光、荧光特征观察、均一化温度及冷冻温度(盐度)等测定,分析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分布特征,充分利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信息...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集层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勘探前景广阔。对该区腰英台凸起区深层火山岩系39块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偏光、荧光特征观察、均一化温度及冷冻温度(盐度)等测定,分析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分布特征,充分利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信息,结合烃源岩生烃史以及地层埋藏史,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期次。该区火山岩储层烃类包裹体极为发育,以气态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中存在较多的CO2,其中达尔罕构造营城组包裹体中CO2含量较高。腰英台构造带为1期成藏,成藏时间为距今84~93Ma,油气充注期为青山口组沉积中后期至嫩江组时期;达尔罕构造带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87~94Ma,CO2充注时间为距今81~85Ma,相当于嫩江组的后期至四方台组早期,新近纪之后构造运动产生的CO2为大规模的无机CO2的来源。该区油气成藏期次与营城组与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史较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火山岩 储集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成藏期次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形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陆建林 张玉明 +1 位作者 徐宏节 赵德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1-448,461,共9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厚度大,岩石类型多,相态类型齐全。对火山岩储层微观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初步研究其形成机理。将火山岩储层形成划分为2个阶段:初始成岩作用阶段和成岩后生作用阶段。初始成岩作用形成原生孔隙;成岩后生...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厚度大,岩石类型多,相态类型齐全。对火山岩储层微观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初步研究其形成机理。将火山岩储层形成划分为2个阶段:初始成岩作用阶段和成岩后生作用阶段。初始成岩作用形成原生孔隙;成岩后生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构造作用贯穿成岩的全过程,形成原生和次生各类各级别的裂缝;深部热液及生排烃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多期大规模构造运动是火山岩地层成为优质储层的主要动因。深部大量发育的优质火山岩储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后生作用 储层 火山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