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疆丽
林方成
+2 位作者
彭正
施美凤
王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4,共9页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的左倾曲线,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等负Eu异常,其Th/U比值均大于0.1,表明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Phia Bioc岩体的年龄为(244.4±1.2)Ma,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长山褶皱带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活动以及思茅-彭世洛陆块-东印支陆块-越北-华南陆块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Phia Bioc花岗岩体是印支早期东印支陆块与越北-华南陆块沿马江缝合带同碰撞造山期挤压剪切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山褶皱带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印支期
老挝-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华平
范文玉
+3 位作者
毛洪江
吴振波
高建华
刘书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2-1501,共10页
爬立山铁矿床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是长山成矿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一个大型铁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对含矿岩体、赋矿围岩和矿石开展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属钙碱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成岩...
爬立山铁矿床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是长山成矿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一个大型铁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对含矿岩体、赋矿围岩和矿石开展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属钙碱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成岩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矿区内发育致密块状磁铁矿、孔洞状赤铁矿、砂砾土状铁矿等3种铁矿石。结合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认为爬立山铁矿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特征,主要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早期以与华力西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其后,在褶皱造山后形成的断陷盆地中,由于火山喷发(溢)作用形成孔洞状熔岩型赤铁矿;最后随着新生代地壳抬升,发生表生物理化学风化成矿作用,形成如今的砂砾土状型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成矿作用
长山褶皱带
熔岩型
砂砾土状
爬立山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挝色潘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0
3
作者
朱华平
范文玉
+1 位作者
王宏
林方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187,共6页
色潘铜金矿集区是老挝镜内最大的铜金生产基地。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发育4种矿化类型,分别为斑岩体内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斑岩体边部的类矽卡岩型铜金矿化、邻近斑岩体的碳酸盐岩交代型铅锌银矿化、远离斑岩体的沉...
色潘铜金矿集区是老挝镜内最大的铜金生产基地。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发育4种矿化类型,分别为斑岩体内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斑岩体边部的类矽卡岩型铜金矿化、邻近斑岩体的碳酸盐岩交代型铅锌银矿化、远离斑岩体的沉积岩容矿型(类卡林型)金矿化。前三者成矿模式类同斑岩体系的"正岩浆模式",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沉积岩容矿型金矿化类同卡林型金矿化,但成矿热源及金属元素的来源可能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大气降水混合循环作用是金沉淀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矿集区范围内存在着成矿元素东西分带、内外分带现象,总体表现为斑岩体内部的高温矿化组合到远离中心的中低温矿化组合演化规律,即:Cu+Mo→Cu(Mo+Au+Ag)→Cu+Au(Ag)→Pb+Zn(Au+Ag)→Au+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矿集区
长山褶皱带
色潘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挝MK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及其矿化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小平
郑燕
+3 位作者
彭江波
余哲庆
刘坤朋
常勤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1352,共12页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老挝是“一路一带”沿线的重要国家,境内寻找离子吸附性稀土矿找矿潜力巨大。老挝长山褶皱带呈NW-SE向分布,带内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以低中山地形地貌为主,近期在带内发现多处花岗岩风化壳...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老挝是“一路一带”沿线的重要国家,境内寻找离子吸附性稀土矿找矿潜力巨大。老挝长山褶皱带呈NW-SE向分布,带内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以低中山地形地貌为主,近期在带内发现多处花岗岩风化壳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文章通过分析该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风化壳剖面及钻孔样品,研究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其在低中山地区的成矿特征,推断低中山地形地貌与矿体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花岗岩风化壳结构分层特征明显,矿体分布受海拔标高及微地貌控制;稀土元素的分馏不仅在垂向上,在水平方向上也十分明显。通过厘定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发现在低中山地貌区,高海拔第一阶梯矿化不好,且以轻稀土为主,而相对低的第二阶梯矿化较好,矿化强度高,稀土类型向中重稀土过渡的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
重稀土
低中山地貌
风化壳
长山褶皱带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疆丽
林方成
彭正
施美凤
王宏
机构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三地质队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4,共9页
基金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及勘察选区研究"(1212011120337)
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东南亚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2011]D3-03)
文摘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的左倾曲线,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等负Eu异常,其Th/U比值均大于0.1,表明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Phia Bioc岩体的年龄为(244.4±1.2)Ma,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长山褶皱带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活动以及思茅-彭世洛陆块-东印支陆块-越北-华南陆块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Phia Bioc花岗岩体是印支早期东印支陆块与越北-华南陆块沿马江缝合带同碰撞造山期挤压剪切环境的产物。
关键词
长山褶皱带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印支期
老挝-越南
Keywords
Truong Son fold belt
granite
LA-ICP-MS zircon U-Ph dating
Indosinian
Laos-Vietnam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华平
范文玉
毛洪江
吴振波
高建华
刘书生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2-1501,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1220907)
文摘
爬立山铁矿床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是长山成矿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一个大型铁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对含矿岩体、赋矿围岩和矿石开展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属钙碱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成岩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矿区内发育致密块状磁铁矿、孔洞状赤铁矿、砂砾土状铁矿等3种铁矿石。结合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认为爬立山铁矿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特征,主要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早期以与华力西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其后,在褶皱造山后形成的断陷盆地中,由于火山喷发(溢)作用形成孔洞状熔岩型赤铁矿;最后随着新生代地壳抬升,发生表生物理化学风化成矿作用,形成如今的砂砾土状型铁矿。
关键词
铁矿
成矿作用
长山褶皱带
熔岩型
砂砾土状
爬立山
老挝
Keywords
iron deposit
metallogenesis
Truongson fold belt
lava type
gravel-earthy
PHaLek
Laos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挝色潘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0
3
作者
朱华平
范文玉
王宏
林方成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187,共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球巨型成矿带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1212011220907)
文摘
色潘铜金矿集区是老挝镜内最大的铜金生产基地。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发育4种矿化类型,分别为斑岩体内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斑岩体边部的类矽卡岩型铜金矿化、邻近斑岩体的碳酸盐岩交代型铅锌银矿化、远离斑岩体的沉积岩容矿型(类卡林型)金矿化。前三者成矿模式类同斑岩体系的"正岩浆模式",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沉积岩容矿型金矿化类同卡林型金矿化,但成矿热源及金属元素的来源可能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大气降水混合循环作用是金沉淀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矿集区范围内存在着成矿元素东西分带、内外分带现象,总体表现为斑岩体内部的高温矿化组合到远离中心的中低温矿化组合演化规律,即:Cu+Mo→Cu(Mo+Au+Ag)→Cu+Au(Ag)→Pb+Zn(Au+Ag)→Au+Ag。
关键词
铜金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矿集区
长山褶皱带
色潘
老挝
Keywords
copper and gold deposits
granodiorite belt
Sepqn
Laos porphyry
concentrated ore province
Truongson fold
分类号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挝MK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及其矿化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小平
郑燕
彭江波
余哲庆
刘坤朋
常勤慧
机构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1352,共12页
文摘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老挝是“一路一带”沿线的重要国家,境内寻找离子吸附性稀土矿找矿潜力巨大。老挝长山褶皱带呈NW-SE向分布,带内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以低中山地形地貌为主,近期在带内发现多处花岗岩风化壳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文章通过分析该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风化壳剖面及钻孔样品,研究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其在低中山地区的成矿特征,推断低中山地形地貌与矿体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花岗岩风化壳结构分层特征明显,矿体分布受海拔标高及微地貌控制;稀土元素的分馏不仅在垂向上,在水平方向上也十分明显。通过厘定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发现在低中山地貌区,高海拔第一阶梯矿化不好,且以轻稀土为主,而相对低的第二阶梯矿化较好,矿化强度高,稀土类型向中重稀土过渡的特征明显。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
重稀土
低中山地貌
风化壳
长山褶皱带
老挝
Keywords
ion adsorption rare earth
heavy rare earth
mountain landform with low-medium height
weathered crust
Changshan fold belt
Laos
分类号
P618.7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王疆丽
林方成
彭正
施美凤
王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朱华平
范文玉
毛洪江
吴振波
高建华
刘书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老挝色潘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朱华平
范文玉
王宏
林方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老挝MK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及其矿化分布特征
陈小平
郑燕
彭江波
余哲庆
刘坤朋
常勤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