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震源机制关系的长宁-威远区块套管变形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朝伟 王鹏飞 项德贵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套管变形问题突出,天然裂缝或断层是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引起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尺度与微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圆形断层模型的震源参数关系,建立了由断层半径、滑移距离、地震矩和矩震级... 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套管变形问题突出,天然裂缝或断层是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引起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尺度与微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圆形断层模型的震源参数关系,建立了由断层半径、滑移距离、地震矩和矩震级等参数组成的数学模型。首先根据24臂井径测井数据或通过套管变形点的磨鞋最大直径来确定断层的滑动量(即套管变形量),然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引起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的半径和微地震震级。计算结果表明,引起长宁-威远区块套管变形的裂缝或断层的半径为100~400m,微地震距震级为2.0~3.5,这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表明该模型在长宁-威远区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验证了套管变形机理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于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压裂过程中的实时微地震监测与套管变形预防及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压裂 套管变形 微地震 震源参数 震源机制 长宁-威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IGS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以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晶穗萃 何英 +6 位作者 吴宗蔚 王昊 陈明 傅劲翔 廖齐明 刘明 洪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9,共7页
地质导向技术是页岩气水平井钻进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仅根据单一随钻测量参数的常规地质导向方法已无法满足页岩气快速商业化开发的需要。为了精准控制水平井轨迹,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水平井一体化地质... 地质导向技术是页岩气水平井钻进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仅根据单一随钻测量参数的常规地质导向方法已无法满足页岩气快速商业化开发的需要。为了精准控制水平井轨迹,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软件平台,建立精细三维地质导向模型,通过该软件平台对三维地震、随钻测井、综合录井一体化处理解释,应用岩屑识别和成分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水平井轨迹的精确控制,形成了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2011-2018年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187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每口水平井水平段钻进时间从原来的35 d缩短为2018年的25 d;平均单井靶体钻遇率达到96.7%,最优地质甜点的平均单井钻遇率由2014年的35.3%提高到2018年的91.0%;威远页岩气区块单井测试日产量从原来平均每口井11.5×10^4m^3提高到15.5×10^4m^3;长宁页岩气区块单井测试日产量从原来平均每口井14.0×10^4m^3提高到18.5×10^4 m^3。结论认为,该技术合理优化了钻井轨迹、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了钻井成本,显著地提高了储层的钻遇率和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处理 三维地质导向模型 页岩气 水平井一体化 地质导向技术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威远区块页岩气井地面测试流程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贺秋云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0,55,共4页
长宁-威远区块作为国家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其勘探开发工作快速推进,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00×10~8m^3/d。为了适应示范区高效、低成本的建设需要,各项钻完井技术不断优化完善。示范区页岩气地面测试技术作为钻完井技术组成... 长宁-威远区块作为国家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其勘探开发工作快速推进,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00×10~8m^3/d。为了适应示范区高效、低成本的建设需要,各项钻完井技术不断优化完善。示范区页岩气地面测试技术作为钻完井技术组成之一,除了具备常规井地面测试作业功能外,还需满足试采、井口高压除砂、压裂砂堵应急处理和钻磨桥塞地面压力控制流程等多项作业。地面测试流程优化十分必要,但影响地面测试流程优化的因素也较多。文章作者从长宁-威远区页岩气气藏特征、地理环境、工厂化拉链式作业模式、作业功能需求等方面分析对地面测试试流程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下一步地面测试流程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威远区块 页岩气 地面测试流程 优化 影响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井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伟 伍贤柱 +5 位作者 韩烈祥 谢意 陈炜卿 谭清明 陈东 张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5,共2页
与直井钻井技术相比,在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页岩气藏时页岩受力状态改变,钻井液浸泡时间增加,容易出现井壁垮塌等井下复杂。基于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地质、工程特点,结合页岩气藏高效开发需求,分析了页岩气藏水平井钻井作业... 与直井钻井技术相比,在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页岩气藏时页岩受力状态改变,钻井液浸泡时间增加,容易出现井壁垮塌等井下复杂。基于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地质、工程特点,结合页岩气藏高效开发需求,分析了页岩气藏水平井钻井作业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研究了安全、快速钻井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现场应用,钻成了页岩气藏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和机械钻速都有较大提高,为水平井钻井技术在页岩气藏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水平井 长宁-威远构造 优快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套管变形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104
5
作者 陈朝伟 石林 项德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75,共6页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分析了套管变形与地质特征和水力压裂施工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断层裂缝和层理(以下用裂缝代替断层裂缝和层理)发育是套管变形的内因,水力压裂是套管变形的外因。...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分析了套管变形与地质特征和水力压裂施工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断层裂缝和层理(以下用裂缝代替断层裂缝和层理)发育是套管变形的内因,水力压裂是套管变形的外因。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套管变形的机理:压裂液沿着某条通道进入天然裂缝,使裂缝内孔隙压力提高,当达到临界值时,激发天然裂缝滑动,进而造成套管变形。流体的通道可能有3条:①水力裂缝通道;②水力压裂过程中沿着井眼轴向形成的轴向裂缝;③反复压裂致使水泥环形成的微环隙。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①在裂缝层理井段安装封隔器;②优化水泥浆性能,避免水泥环产生微环隙;③选择避免套管承受反复高压的压裂工艺。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页岩气套管变形问题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筒完整性 套管变形 机理及对策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 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区块典型平台页岩气水平井动态特征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19
6
作者 位云生 齐亚东 +2 位作者 贾成业 金亦秋 袁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 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的6口水平井为例,针对气井生产动态存在的差异,从钻遇优质页岩段的长度、水平段轨迹倾向、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加砂量及井底积液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威远区块页岩气水平井产气量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页岩段钻遇长度是气井高产的物质地质保障,水平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簇数和加砂量是主要的工程因素;(2)页岩气井生产早期均为带液生产且水气比较大,当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井底积液对产气量和井口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3)建议低产井应采用小油管生产(油管内径小于等于62 mm),对于上半支低产井,应及早采取橇装式排水采气工具和措施以释放气井产能,而对于下半支低产井,则应放压生产,防止井底过早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量主控因素 生产动态 临界携液流量 开发措施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威远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卡钻主要原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永兴 范生林 乔李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目前已经实现了埋深3500m以浅海相页岩气的规模化、效益化开发,但随着该区页岩气水平井段长度的延伸,管柱下入过程中摩擦阻力、扭矩增大,易造成频繁遇阻、卡钻等现象。为此,在分析卡钻原因的基础上... 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目前已经实现了埋深3500m以浅海相页岩气的规模化、效益化开发,但随着该区页岩气水平井段长度的延伸,管柱下入过程中摩擦阻力、扭矩增大,易造成频繁遇阻、卡钻等现象。为此,在分析卡钻原因的基础上,从预防钻井过程中井眼力学变形的角度出发,以提高页岩长水平井井段的钻井液封堵性能为重点,协同优化影响井眼轨迹和井眼环空岩屑浓度的钻具组合与钻井参数,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井眼轨迹、钻井液性能等技术措施,配套降摩减阻及提速配套工具,制订了页岩气水平井防卡钻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1)对于水基钻井液采用加入适量复合盐抑制剂的方式并配合固控设备的应用,可有效控制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含量,而对于油基钻井液则采用提高油水比、增加乳化剂等方式以增强其稳定性;(2)井眼轨道设计优化为三维轨道二维化后,钻柱最大摩阻较之于优化前降低了20%;(3)高效随钻震击器的钻具组合,配合以合理的钻井参数控制机械钻速,可以达到满足井眼环空携岩要求的岩屑浓度,减少岩屑床的厚度;(4)现场12井次的应用效果表明,水平井段阻、卡等复杂事故时率由2.3%降低至0.92%。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解决页岩气长水平段卡钻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卡钻 预防对策 水基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通道形成机理及在四川页岩气套管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华礼 陈朝伟 +4 位作者 石林 项德贵 王思敏 王倩 周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针对四川威远-长宁页岩气区块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提出了压裂液通过某条通道进入断层,激活断层从而造成套管变形的机理,重点研究了流体通道的形成条件,地质力学理论和实例分析表明,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的井眼,水力压裂过程中通常会形... 针对四川威远-长宁页岩气区块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提出了压裂液通过某条通道进入断层,激活断层从而造成套管变形的机理,重点研究了流体通道的形成条件,地质力学理论和实例分析表明,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的井眼,水力压裂过程中通常会形成轴向裂缝,从而形成井壁通道,页岩气大排量高泵压的施工条件下,层理张开并扩展,从而形成层理通道。根据套管变形机理,提出了3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地震资料解释,分析断层的位置和大小,优化井眼轨迹,降低套管变形几率,又能提高单井产量;在固井质量差的井段,控制施工压力,避免井壁产生轴向裂缝;在层理容易扩展井段,添加转向剂,改变裂缝扩展方向,既可以避免沟通断层,又可以加密裂缝网络,提高产量。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页岩气套管变形问题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筒完整性 套管变形 长宁-威远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