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矿复杂采空区灾害风险评价分析及治理措施
1
作者 郭文砚 李伟 +2 位作者 张秋园 陈清通 姚恒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3,共10页
针对元宝山露天矿工作帮前方巷柱式与长壁采空区灾害问题,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经验类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分析了不同采空区类型顶板塌陷、积水、自燃和边坡失稳灾害风险,提出了采空区灾害治理措施和治理时序,划分了采空区灾害... 针对元宝山露天矿工作帮前方巷柱式与长壁采空区灾害问题,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经验类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分析了不同采空区类型顶板塌陷、积水、自燃和边坡失稳灾害风险,提出了采空区灾害治理措施和治理时序,划分了采空区灾害危险性类型,并提出了区域灾害防治重点。结果表明:巷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与顶板突发塌陷、残煤自燃灾害风险较高,计算的巷柱式采空区初始顶板安全厚度为60 m,煤柱稳定性系数为1.36~1.89;长壁采空区积水疏排量大,地表大型设备倾覆与局部陷落、工作帮侧向突水、残煤自燃及边坡失稳灾害风险较高,计算的长壁采空区侧向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为58 m;结合工作帮采剥进度、采空区条件和灾害风险程度,可将采空区划分为7个区域和一般危险、较危险和严重危险共3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灾害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巷柱式与长壁采空区 灾害风险 危险性分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壁开采上覆岩层损伤范围及上行开采的层间距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冯国瑞 闫永敢 +3 位作者 杨双锁 张百胜 翟英达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2-1036,共5页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带和无损变形带,获得了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的安全层间距计算公式.针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白家庄煤矿8号煤层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上行开采计算了其安全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壁采空区 上覆岩层 损伤范围 上行开 安全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老采区残余沉降预计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郭广礼 邓喀中 +1 位作者 谭志祥 李逢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废弃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是新建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长壁老采空区破裂岩体结构特点和活化机理,深部长壁老采空区的活化沉降特征主要表现为残留空隙的再压密,地表残余沉降呈现中部大、边缘小的似盆形连续分布... 废弃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是新建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长壁老采空区破裂岩体结构特点和活化机理,深部长壁老采空区的活化沉降特征主要表现为残留空隙的再压密,地表残余沉降呈现中部大、边缘小的似盆形连续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部长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的随机介质模型。结合在长壁老采空区上方建设的徐州某工业园工程实例,对厂区地表残余沉降和变形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已成为各类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老 残余沉降 预计方法 废弃 长壁采空区 活化沉降 抗变形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