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喙壳菌侵染甘薯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杨冬静 高方园 +6 位作者 陈晶伟 马居奎 唐伟 梁昭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1331,共12页
甘薯黑斑病是由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侵染引起的,该病害是甘薯重要病害之一,在田间生产和贮藏期均可发生,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明确长喙壳菌对甘薯黑斑病的致病机理,本研究以甘薯黑斑病抗病品... 甘薯黑斑病是由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侵染引起的,该病害是甘薯重要病害之一,在田间生产和贮藏期均可发生,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明确长喙壳菌对甘薯黑斑病的致病机理,本研究以甘薯黑斑病抗病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徐薯18为试验材料,采用针刺接种孢子悬浮液的方法人工接种甘薯长喙壳菌,分别于接种当天与接种后第1 d、第3 d、第7 d取样,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接种当天相比,长喙壳菌接种至南京92薯块后第1 d、第3 d和第7 d上调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为1124个、1713个和2032个,下调DEGs分别为869个、1042个和1005个;长喙壳菌接种至徐薯18薯块后第1 d、第3 d和第7 d上调DEGs分别为901个、1625个和1957个,下调DEGs分别为1017个、976个和1032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类别的生物进程、代谢进程、单一生物进程以及细胞组分类别的细胞、细胞部分、细胞器等。KEGG通路富集的主要通路为代谢途径。维恩图分析结果表明,长喙壳菌接种至南京92薯块后不同时间点共有DEGs为1545个,接种至徐薯18薯块后不同时间点共有DEGs为1116个,对这些DEGs进行交互分析,发现接种至2个甘薯品种薯块后在各时间点共有的DEGs有925个。对925个共有DEGs进行KE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DEGs主要被富集到代谢通路中,如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途径中,进一步对这些DEGs进行筛选,得到相对表达量高于1.00、持续上调表达并且差异表达倍数达到40倍以上的关键致病基因共20个。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长喙壳菌致病分子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长喙壳菌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咯菌腈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德胜 乔奇 +5 位作者 白瑞英 田雨婷 王爽 王永江 赵付枚 张振臣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2-1408,共7页
为探索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明确咯菌腈在苗期和储藏期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从中国河南、四川、河北、山东采集并分离得到64株甘薯长喙壳菌;采用凹玻片法观察了咯菌腈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 为探索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明确咯菌腈在苗期和储藏期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从中国河南、四川、河北、山东采集并分离得到64株甘薯长喙壳菌;采用凹玻片法观察了咯菌腈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4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WP)防治苗期和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咯菌腈处理浓度增加,甘薯长喙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逐渐下降,芽管扭曲程度逐渐加大。咯菌腈还可造成菌株芽管过早出现分支。咯菌腈对供试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值在0.20~0.99μg/mL,平均值为0.52μg/mL;对菌丝生长的EC_(50)值在0.17~0.31μg/mL,平均值为0.2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所占频率呈正态分布,可作为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50%咯菌腈WP在有效成分500 mg/L下浸苗处理,对薯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24%,显著高于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同浓度下的处理。采用浸薯块法防治储藏期黑斑病,50%咯菌腈WP 500 mg/L连续两年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4.41%和82.30%,也显著高于同浓度的甲基硫菌灵。药剂处理后60和90 d,甘薯块中咯菌腈的残留量低于其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本研究表明,咯菌腈具有防治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黑斑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长喙壳菌 敏感基线 甘薯黑斑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块根响应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侵染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冬静 马居奎 +5 位作者 唐伟 陈晶伟 高方园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60-69,共10页
以不侵染黑斑病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抗病甘薯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徐薯18的薯块为对照组,以侵染时间1、3、7 d时的薯块为处理组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找到36127个差异表达基因(d... 以不侵染黑斑病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抗病甘薯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徐薯18的薯块为对照组,以侵染时间1、3、7 d时的薯块为处理组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找到36127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7387、18740个;在感病品种中找到44663个DEGs,其中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有22928、21735个;在相同时间点抗、感品种间的R_(1) vs S_(1)、R_(2) vs S_(2)、R_(3) vs S_(3)和R_(4) vs S_(4)这4个对比组中有1057个共有DEGs。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长喙壳菌侵染3 d时抗、感品种中富集到的前20的GO条目均主要为细胞成分,其次为生物过程和分子调控;隶属于生物过程的单一生物代谢过程、隶属于分子功能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四吡咯结合,以及隶属于细胞组分的质体和细胞外围等条目在抗、感品种中均被富集到。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富集的前20的KEGG信号通路中,抗、感品种中的差异基因主要被富集到代谢途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以及光合作用等通路上。此外,对长喙壳菌侵染甘薯块根的抗性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221个抗性相关基因,其中激酶类(kinase,KIN)基因最多,有117个,占比为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长喙壳菌 侵染 转录组测序 抗病基因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喙壳菌侵染对不同抗性甘薯细胞壁的影响
4
作者 赵梅慧 庞林江 +3 位作者 成纪予 陆国权 路兴花 王孙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黑斑病抗性品种甘薯的细胞壁变化特点,探索与抗性相关的特征。方法以抗性不同的鲜食优质甘薯品种“心香”和“烟薯25”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接种长喙壳菌培养,分析2个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特征,通过测定贮藏期间细胞壁相关指标,... 目的研究不同黑斑病抗性品种甘薯的细胞壁变化特点,探索与抗性相关的特征。方法以抗性不同的鲜食优质甘薯品种“心香”和“烟薯25”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接种长喙壳菌培养,分析2个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特征,通过测定贮藏期间细胞壁相关指标,分析其可能影响抗性的机理。结果接种长喙壳菌后,“烟薯25”黑斑病病斑表面直径、内部直径、综合直径、深度和腐烂指数均小于“心香”,综合表现抗性较好。染菌甘薯病变部位呈现出硬度、原果胶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果胶、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纤维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纤维素酶先降低后增加,β-葡萄糖苷酶呈逐渐增加趋势。“烟薯25”的病变组织硬度,可溶性果胶、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心香”的,但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染菌后两品种间差异更大。结论长喙壳菌侵染甘薯会导致病变部位硬度降低,细胞壁结构解体。“烟薯25”对黑斑病抗性表现优于“心香”,其细胞壁结构组成较为完整且硬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 长喙壳菌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精油对甘薯贮藏期间长喙壳菌侵染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成纪予 陆雅清 +4 位作者 汤陈依 王姝 庞林江 陆国权 路兴花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4,共8页
为了利用天然植物精油防治甘薯贮藏期间黑斑病的发生,本研究首先通过比较12种常见精油对甘薯长喙壳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作用效果最佳的精油。然后,对“心香”甘薯进行人工接种,28℃下贮藏15 d,探究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对甘薯病变程度和... 为了利用天然植物精油防治甘薯贮藏期间黑斑病的发生,本研究首先通过比较12种常见精油对甘薯长喙壳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作用效果最佳的精油。然后,对“心香”甘薯进行人工接种,28℃下贮藏15 d,探究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对甘薯病变程度和甘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精油的抑菌能力显著强于其他精油(P<0.05)。相比空白组,25μL/L和40μL/L肉桂精油熏蒸处理组显著降低了甘薯的染病程度(P<0.05)。其中,40μL/L肉桂精油熏蒸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甘薯贮藏期间的病斑直径、病斑深度,降低失重率,保持更高的硬度,且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均维持较高水平。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40μL/L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长喙壳菌的侵染,延缓甘薯贮藏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块根 甘薯长喙壳菌 黑斑病 肉桂精油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脂长喙壳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6
作者 肖支叶 陈丽英 +4 位作者 原晓龙 华梅 邱坚 郑科 王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2-56,共5页
植物病原真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用纸片法检测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发酵提取物对13种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潜在抗菌活性化合物的热、酸碱和光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应用OSMAC策略... 植物病原真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用纸片法检测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发酵提取物对13种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潜在抗菌活性化合物的热、酸碱和光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应用OSMAC策略寻找多脂长喙壳菌产抗菌化合物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多脂长喙壳菌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缓慢芽胞杆菌(Bacillus lentu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具有抗菌活性,MIC分别为6.25、3.125和1.562 5 mg/m L,抗菌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耐热、耐酸碱和耐辐射性,培养基种类、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会影响多脂长喙壳菌抗菌化合物的产生,为多脂长喙壳菌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 多脂长喙壳菌 次生代谢产物 活性 液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长喙壳菌的致病机制、毒素合成及防控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森 田俊 刘曼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6-1264,共9页
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食品腐败真菌,尤其会在甘薯采后贮藏过程中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此外,在甘薯长喙壳菌侵染过程中可诱导甘薯产生植物抗毒素呋喃萜类毒素,该毒... 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食品腐败真菌,尤其会在甘薯采后贮藏过程中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此外,在甘薯长喙壳菌侵染过程中可诱导甘薯产生植物抗毒素呋喃萜类毒素,该毒素具有严重的肝毒性和肺毒性,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控制甘薯长喙壳菌及其造成的甘薯采后贮藏损失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综述了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侵染途径、发病条件、致病机制、呋喃萜类毒素的合成途径及其防控方法,以期为高效防控甘薯长喙壳菌、提升甘薯的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长喙壳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制 呋喃萜类毒素 防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松树木材变色菌研究及对其中之长喙壳属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桂华 闵祥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31-37,共7页
研究了从橡胶和松树变色木上分离到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和其他木材变色菌。证明引起这两种木材变色的主要真菌是Ceratocystisspp.,Ophostomaspp.,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Sphaeropsissp.。进而研讨了其中之长喙壳属... 研究了从橡胶和松树变色木上分离到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和其他木材变色菌。证明引起这两种木材变色的主要真菌是Ceratocystisspp.,Ophostomaspp.,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Sphaeropsissp.。进而研讨了其中之长喙壳属真菌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特征,传播媒介,寄主范围,以及温度对长喙壳菌引起的木材变色速度、菌落生长、子囊壳的形成和对子囊孢子成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松树 木材变色 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浸苗防治甘薯黑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德胜 白瑞英 +4 位作者 乔奇 田雨婷 王永江 王爽 张振臣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1-340,共10页
为分析杀菌剂浸苗时各因素对甘薯黑斑病发生的影响,探讨根据药剂类型优化浸苗技术的必要性,选择内吸性的甲基硫菌灵和非内吸性的百菌清开展浸苗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浸苗时间和药液质量浓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比较浸苗时... 为分析杀菌剂浸苗时各因素对甘薯黑斑病发生的影响,探讨根据药剂类型优化浸苗技术的必要性,选择内吸性的甲基硫菌灵和非内吸性的百菌清开展浸苗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浸苗时间和药液质量浓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比较浸苗时间、药液浓度、孢子浓度对甘薯黑斑病发病的影响,利用浸苗时间与药液浓度的组合试验,探讨浸苗条件与防治效果的变化关系,并在病圃中验证部分试验结论。结果表明:当甲基硫菌灵浸苗时间少于6 h、百菌清浸苗时间少于3 h时,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随浸苗时间延长而增加;当甲基硫菌灵药液浓度低于600 mg/L、百菌清药液浓度低于700 mg/L时,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随药液浓度提高而增加。使用甲基硫菌灵浸苗时,各因素对薯苗发病的影响由强到弱为孢子浓度>浸苗时间>药液浓度;而使用百菌清浸苗时,则表现为孢子浓度>药液浓度>浸苗时间,三因素对薯苗发病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甲基硫菌灵700 mg/L与400 mg/L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距随浸苗时间延长逐渐加大,最高相差26.8%;浸苗时间360 min与30 min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距也随药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加大,最高相差42.8%,而百菌清的试验结果无上述两种趋势。病圃验证试验中,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浸苗6 h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6%和85.2%,单株鲜重分别为60.1 g和58.8 g,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浸苗2 h和10 min时,百菌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甲基硫菌灵,与盆栽试验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在浸苗防治甘薯黑斑病时,浸苗时间、药液质量浓度、孢子浓度均为影响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各因素对发病的影响随药剂类型的不同而变化。甲基硫菌灵对浸苗时间的要求显著高于百菌清。不同类型杀菌剂需配套相应的浸苗技术才能保证药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 浸苗 甘薯黑斑病 甘薯长喙壳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余凤玉 林春花 +5 位作者 朱辉 王萍 唐庆华 牛晓庆 陈思婷 吴多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生物学特性 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木材变色菌的抑菌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雨 常建民 +2 位作者 王鹏起 韩丽 孙薇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4,共6页
采用培养基和木块2种介质研究14种植物精油对常见木材变色真菌(木霉菌、长喙壳菌、黑曲霉菌)的抑菌效力和作用浓度。结果表明:5%肉桂精油、5%俄勒冈香桃木精油以及10%壮丽冷杉木精油A同时对3种变色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随精油浓度... 采用培养基和木块2种介质研究14种植物精油对常见木材变色真菌(木霉菌、长喙壳菌、黑曲霉菌)的抑菌效力和作用浓度。结果表明:5%肉桂精油、5%俄勒冈香桃木精油以及10%壮丽冷杉木精油A同时对3种变色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显示出这3种植物精油作为新型木材保护制剂的应用潜力和商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木霉 长喙壳菌 黑曲霉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英文)
12
作者 林善海 周主贵 +3 位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魏吉利 黄诚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3-2109,共7页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 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 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 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 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复合群 形态特征 RDNA-ITS 大亚基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木边材真菌性变色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彪 王婉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本文研究了松木边材的蓝变。结果表明:无论是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Oud)或长喙壳变色菌(Ceratocystissp.),均是晚材先于早材变色,且变色程度较早材严重。自由基相对含量与变色程度之... 本文研究了松木边材的蓝变。结果表明:无论是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Oud)或长喙壳变色菌(Ceratocystissp.),均是晚材先于早材变色,且变色程度较早材严重。自由基相对含量与变色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松木边材变色与树脂道、木射线、内含物及木材含水量等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材变色 康宁木霉 变色 松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泻血病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凤玉 吴艳萍 +3 位作者 牛晓庆 朱辉 唐庆华 吴多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0,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椰子泻血病病原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椰子泻血病病原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强,测试的8个浓度均完全抑制了菌丝的生长;百菌清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100%;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芽管的生长抑制率最高的是百菌清和苯甲·丙环唑,达到100%。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十三吗啉、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的毒力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376 8×10-(-5)、0.043 2、0.269 2、1.246 2和4.599 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泻血病 奇异长喙壳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