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亚楠 杜永峰 +1 位作者 胡高兴 杨若庸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5,共8页
与普通强地震动相比,长周期地震动的低频分量丰富,对长周期结构影响显著。隔震结构作为一类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结构,其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行为值得研究。选取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和远场普通地震记录作为外部激励,以某基础隔震结... 与普通强地震动相比,长周期地震动的低频分量丰富,对长周期结构影响显著。隔震结构作为一类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结构,其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行为值得研究。选取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和远场普通地震记录作为外部激励,以某基础隔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远场地震记录的长周期特性,及其对隔震层和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远场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显著,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下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远场普通地震记录,在隔震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其不利影响;地震动功率谱与结构地震响应之间存在明显联系,应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远场地震动 长周期特性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及其强度指标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谭景阳 胡进军 谢礼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7,共10页
为了分析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选取893条三分量海域地震动记录,识别出其中长周期特性明显的水平和竖向海域地震动,比较了海域长周期地震动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和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差异,研究了海域地震动强度指标PGA(Peak Ground Acceler... 为了分析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选取893条三分量海域地震动记录,识别出其中长周期特性明显的水平和竖向海域地震动,比较了海域长周期地震动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和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差异,研究了海域地震动强度指标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V(Peak Ground Velocity),PGD(Peak Ground Displacement)与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的弹塑性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变形需求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由浅源远场强震(震源深度小于45 km,震中距大于120 km,且矩震级大于6.2)产生的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十分突出,其动力放大系数谱在长周期段(2~10 s)明显超过了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取值,且竖向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比水平向地震动更显著;PGD和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在长周期段最好,因此建议选用PGD作为海域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抗震分析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长周期特性 强度指标 相关性分析 远场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向性效应对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主余震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峻杰 马强 +2 位作者 解全才 林德昕 陶冬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3-2696,共14页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主震是一次较为典型的近垂直断层走滑型地震,为研究地震动强度的方向性效应,本文利用震中距100km范围内121台强震仪和地震烈度仪的加速度记录,与中国西南地区衰减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谱加速度残差的...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主震是一次较为典型的近垂直断层走滑型地震,为研究地震动强度的方向性效应,本文利用震中距100km范围内121台强震仪和地震烈度仪的加速度记录,与中国西南地区衰减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谱加速度残差的分布对长周期地震动进行了分析,并与两次震源机制不同的余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泸定主震的方向性效应明显,在周期T=1.5~3 s,东南向的向前放大效应显著;在周期T=0.5~1.5 s,西北向的向后方向削弱效应显著;方向性效应在倾滑型的余震中没有明显体现;不同走滑型地震的方向性效应在不同周期体现不同,泸定主震在T=0.5~4 s的方向性效应较其他长周期段更大,对比2022年的马尔康系列地震和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前者分别集中在T=2 s和3~6 s,后者方向效应随周期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长周期特性 方向性效应 泸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分布对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延顺 马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为研究地源热泵系统(GSHPs)在不同负荷分布下的长周期运行特性,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地下埋管换热系统的传热模型,并对北京、哈尔滨、上海三典型负荷分布地区某宾馆建筑地源热泵系统连续10年的长周期运行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 为研究地源热泵系统(GSHPs)在不同负荷分布下的长周期运行特性,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地下埋管换热系统的传热模型,并对北京、哈尔滨、上海三典型负荷分布地区某宾馆建筑地源热泵系统连续10年的长周期运行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负荷平衡地区热累积效应较小,而在哈尔滨(负荷比6.6∶1)地区盘管最高及最低出水温度10年降低了3.8℃,年均降幅为0.38℃/a;上海(负荷比1∶3.6)地区,盘管最高与最低出水温度上升了约5.6℃,年均升幅0.5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负荷分布 热累积效应 周期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大地震作用下大尺度深软场地的非线性地震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战吉艳 陈国兴 +1 位作者 刘建达 李小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9-3238,共10页
基于ABAQUS软件自行研制的并行计算显式算法集群平台,针对苏州城区典型地层剖面,建立了大尺度深软场地的二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人工地震波和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深软场地的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 基于ABAQUS软件自行研制的并行计算显式算法集群平台,针对苏州城区典型地层剖面,建立了大尺度深软场地的二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人工地震波和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深软场地的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人工地震波作用时深软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相比,大地震远场地震波作用时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由于土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非线性,使不同地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存在明显的变异性。(2)深软场地对周期小于0.3S的高频地震波均具有显著的滤波效应;大地震远场地震波作用时,深软场地对周期0.85~1.65S的长周期地震波的放大效应非常显著,但对2.5~7.0S的长周期地震波呈现出明显的滤波效应。(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值沿土层深度和横向的分布形态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起伏现象,在不同成因的土层更迭面附近及土介质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的区域,地震波的局部聚焦放大和过滤减小现象尤为明显,且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20m以浅土层的PGA值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放大效应。(4)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土层的横向不均匀性对深软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谱β谱的谱形有显著影响;给出了描述加速度反应谱沿土层深度变化特征的三维谱形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深软场地中细长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可能存在类共振现象的土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软场地 二维分析 非线性地震效应 大地震远场地震动 土层横向不均匀性 长周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清军 袁伟泽 +1 位作者 李英成 曹丽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41-1353,共13页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irst, the ground ...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irst, the ground response wave (named LS-R wave) of a soft soil site with deep deposit, taking long-period bedrock seismic record as input, was calculated by wave propagation method. After that, a TOMAKOMAI station long-period seismic record from the Tokachi-Oki earthquake and conventional E1-Centro wave were also chosen.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wav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n,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a 1:50 scale super high-rise structural model under these seismic waves. Furthermor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under these excitations was conducted, and structure damages under different intensive ground motion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response wave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oft soil site with deep deposit, and the predominant period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2)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TOM wave is two times that under the E1-Centro wave; whil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TOM wave is 4.4 times that under the E1-Centro wave.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show greater influences on displacement responses than acceleration responses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3) Most inelastic damage occurs at the upper 1/3 part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when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spectrum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