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毛竹林光合特性及笋产量
1
作者 吴文秀 宋才玲 +6 位作者 万桂平 黄怡 邓智文 陈清专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8,共8页
为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笋用毛竹林光适应机制,在福建省西南部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取5种连续经营时间(4、5、6、7、8 a)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用林,以传统经营模式(CK)为对照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经营时间的毛竹林光合特性、... 为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笋用毛竹林光适应机制,在福建省西南部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取5种连续经营时间(4、5、6、7、8 a)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用林,以传统经营模式(CK)为对照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经营时间的毛竹林光合特性、SPAD值及笋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种经营时间的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相比于传统经营模式,毛竹叶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速率更高,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的下降减缓;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有效提高了毛竹对光的利用能力,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显著提升,光补偿点降低;毛竹叶片SPAD值在不同经营时间差异不大,均值都在40以上,传统经营模式的SPAD值最小;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笋产量,其中,以连续经营6 a的毛竹林最优;最佳经营时间在4~7 a,连续经营8 a毛竹光合能力下降,需要及时砍伐老竹,留养新竹。综上所述,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提高了毛竹的光合特性和生产效率,在毛竹林经营模式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 光合特性 笋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素芸 林雨薇 +5 位作者 黄怡 荣俊冬 李士坤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103,共7页
2017年,在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择试验地,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竹林密度1600~1800株·hm^(-2)),以空间替代时间,选取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留养母竹的竹龄为1~3年生,每种竹龄母竹数量各占33%)连续经营的... 2017年,在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择试验地,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竹林密度1600~1800株·hm^(-2)),以空间替代时间,选取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留养母竹的竹龄为1~3年生,每种竹龄母竹数量各占33%)连续经营的毛竹笋用林——5种连续经营(经营时长)4、5、6、7、8 a的毛竹林,以传统经营模式为对照,设置样地10 m×10 m,每个类型样地3个重复,共18块样地;在标准地内按照S形5点采样法,按照土层深度(h)0<h≤10 cm、10 cm<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分别采集土壤样品;按照《森林土壤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进行土壤养分丰缺划分;以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7项指标作为评价土壤养分情况的土壤因子,对7个土壤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求和法、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经营时长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毛竹林土壤总体养分质量分数较低,全氮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丰富,磷、钾元素缺乏。影响长周期母竹留养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为全氮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指标值的聚类分析表明,养分综合得分可分为极高、高、中等、低、极低5个养分水平,样本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78%、13.89%、23.61%、40.28%、19.44%,不同经营时长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毛竹林土壤养分,由优到劣依次为连续经营7 a、连续经营6 a、传统经营模式(对照)、连续经营5 a、连续经营4 a、连续经营8 a,表明长周期母竹留养最佳经营期限为7 a,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连续经营8 a时土壤养分出现衰退现象,需要及时补充缺乏养分,维持毛竹林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长周期母竹留养 经营时间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笋用毛竹的立竹密度对竹鞭特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星 吴君 +5 位作者 李秉钧 李士坤 荣俊冬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以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在福建省漳平市进行试验,以(2 2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对照组(CK),分别设置(1 365±100)、(1 950±100)、(2 550±100)和(3 150±100)株·hm^... 以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在福建省漳平市进行试验,以(2 2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对照组(CK),分别设置(1 365±100)、(1 950±100)、(2 550±100)和(3 1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A、B、C、D处理组,分析立竹密度对竹鞭数量结构特征、年龄结构特征、鞭芽特征和鞭根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毛竹竹鞭的总鞭长、总鞭质量和鞭节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K平均节间长最大,D处理最小;幼壮龄鞭受立竹密度的影响大于老龄鞭,C处理的幼壮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处理的老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总鞭芽数、弱芽数、壮芽数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处理的空节芽数最多,CK最少;毛竹鞭根系活力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C处理最有利于毛竹竹鞭系统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 笋用毛竹 立竹密度 竹鞭系统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震凯 吴君 +3 位作者 荣俊冬 陈礼光 李士坤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350±100)、(1950±100)、(2550...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350±100)、(1950±100)、(2550±100)、(3150±100)株·hm^(-2)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用毛竹林 长周期母竹留养 立竹密度 叶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