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F8563在大地电磁探深测深仪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巩秀钢 魏文博 +2 位作者 叶高峰 陈凯 金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为了解决MT测深仪在GPS配件损坏或GPS信号较差情况下不能工作或采集时间记录出现紊乱的问题,给出了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RTC(real-time clock)解决的方案,并在自主研发的长周期MT测深仪CLP中进行了实施。介绍了系统设... 为了解决MT测深仪在GPS配件损坏或GPS信号较差情况下不能工作或采集时间记录出现紊乱的问题,给出了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RTC(real-time clock)解决的方案,并在自主研发的长周期MT测深仪CLP中进行了实施。介绍了系统设计思路与电路的设计原理、主要程序设计算法,给出了野外测量结果,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该仪器的基于GPS和RTC的时钟功能可胜任大地电磁测深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TC(real—time c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覃庆炎 罗威 张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基于电磁理论,导出了层状球体大地条件下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对相应理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影响。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 基于电磁理论,导出了层状球体大地条件下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对相应理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影响。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探测周期的增大,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逐渐增大,视电阻率曲线会明显下降,阻抗相位曲线逐渐趋于90°;在一维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仪器测量范围可以忽略地球曲率带来的影响,但随着仪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电磁响应 层状球体模型 地球曲率 视电阻率 阻抗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分布特征——基于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的结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韩江涛 康建强 +6 位作者 刘财 刘文玉 张雅晨 王天琪 郭振宇 袁天梦 刘立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8-1158,共11页
中亚造山带东段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多重作用,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不仅改造了地形地貌、岩石圈结构,同时也改造了软流圈分布,因此对软流圈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揭示复杂多重构造体系下软流圈... 中亚造山带东段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多重作用,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不仅改造了地形地貌、岩石圈结构,同时也改造了软流圈分布,因此对软流圈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揭示复杂多重构造体系下软流圈的分布特征,完成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约1800km长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研究发现:中亚造山带东段岩石圈内部存在多处低阻异常,地表多对应第四纪火山群或古缝合带,表明这些低阻异常与软流圈上侵有关.软流圈呈现高导特征,南部略薄,电阻率值为10~30Ωm,北部厚度较大,电阻率值为10~0.1Ωm,这种电性结构特征体现了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南北两侧厚度、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均一性.而已有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中亚造山带软流圈东西向则呈现东厚西薄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提出软流圈与岩石圈一样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厚度、部分熔融程度也会随之变化的动力学认识.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主要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和太平洋构造体系三阶段的构造事件影响,因此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的南北向差异,推断为古亚洲洋闭合早于鄂霍茨克洋闭合的时限差异所致,东西向差异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流圈 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中亚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SO2E大地电磁测深仪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研制
4
作者 林长佑 武玉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1992年第S1期174-178,共5页
研制了一套与MMSO2E大地电磁测深仪配套的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支持MMSO2E大地电磁测深仪在野外的条件下完成常规的现场资料处理解释。经对比表明,本软件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劣于国外同类软件,且由于研制过程中注意吸收了近年来大... 研制了一套与MMSO2E大地电磁测深仪配套的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支持MMSO2E大地电磁测深仪在野外的条件下完成常规的现场资料处理解释。经对比表明,本软件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劣于国外同类软件,且由于研制过程中注意吸收了近年来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研究的成果,而使之具有自己一定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MMSO2E 资料处理 测深 解释软件 张量元素 反演解释 软件系统 倾子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OS微处理机1802在大地电磁测深仪器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秀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1期89-96,共8页
在地球物理仪器的设计制造中,微处理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着。法国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新近研制的微处理机控制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仪就应用了CMOS类1802型微处理机。此种仪器被命定安装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境内的某火山地区,用于监测地下大地... 在地球物理仪器的设计制造中,微处理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着。法国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新近研制的微处理机控制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仪就应用了CMOS类1802型微处理机。此种仪器被命定安装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境内的某火山地区,用于监测地下大地电磁场微变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地球物理 大地电磁 地球物理研究 测深 频率测深 模/数转换器 测量站 采样保持电路 春地质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仪的高速数据采集
6
作者 王左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8年第3期345-350,共6页
本文介绍了实现大地电磁测深仪高速数据采集的一种方法。采用DMA技术和硬件自动增益控制,用16位微机控制数据来集,使采集速度达到20kHz。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数据采集 自动增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仪的滤波器设计
7
作者 崔岫峰 刘金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7年第4期469-476,共8页
本文介绍的模拟开关自动换挡滤波器,已在生产中使用,性能良好。本文着重介绍控制电路的设计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并对滤波电路部分作一定的讨论。由于模拟开关在导通时,存在导通电阻R_s,本文推出了加入R_s后的电路传输函数,设计了程序... 本文介绍的模拟开关自动换挡滤波器,已在生产中使用,性能良好。本文着重介绍控制电路的设计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并对滤波电路部分作一定的讨论。由于模拟开关在导通时,存在导通电阻R_s,本文推出了加入R_s后的电路传输函数,设计了程序,计算加入R_s后的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并与R_s=0的电路比较,来讨论能否满足仪器对滤波器的要求,以及减少R_s影响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滤波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地电磁测深的发展 被引量:42
8
作者 刘国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1期301-310,共10页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6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发展,包括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反演以及实际应用,并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在石油构造普查以及地壳上地幔探测方面应用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磁测深 测深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研究——青藏高原东部LMT响应函数及应用
9
作者 肖鹏飞 白登海 +2 位作者 Ivan.M.Varentsov 刘美 孔祥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50,共13页
长周期大地电磁(LMT)是基于常规MT理论发展起来的电磁测深技术,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较厚、视电阻率较低,应用LMT方法能够弥补常规MT仪器对低频信号响应的不足,获得有用的深部信息。文中概述了LMT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反演解释,并介绍了将LM... 长周期大地电磁(LMT)是基于常规MT理论发展起来的电磁测深技术,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较厚、视电阻率较低,应用LMT方法能够弥补常规MT仪器对低频信号响应的不足,获得有用的深部信息。文中概述了LMT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反演解释,并介绍了将LMT应用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其周围地区完成的长周期观测剖面——下察隅—玉树LMT剖面的岩石圈结构探测实例。实际观测表明,在重叠频段内LMT结果与常规MT具有良好的一致性;LMT数据处理实现的阻抗和倾子估计,在深部信息上具有更高的分辨率。LMT剖面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普遍存在地下低阻体,为局部地区部分熔融和地下流体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LMT测深较好地弥补了常规MT方法在巨厚岩石圈和遇到低阻体时探测深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大地电磁 响应函数 阻抗 感应矢量 倾子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周期视电阻率时间序列的深部构造应力变化——以沂沭断裂带北段为例
10
作者 王庆林 孙怀凤 +2 位作者 朱成林 张继红 唐廷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地震。板块构造运动会引起大地电性结构的改变,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强震预测。借鉴大地电磁测深法,提出采用Robust估计技术计算地震台站长周期视电阻率的方法,并采用数值试验... 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地震。板块构造运动会引起大地电性结构的改变,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强震预测。借鉴大地电磁测深法,提出采用Robust估计技术计算地震台站长周期视电阻率的方法,并采用数值试验模型对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验证。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对安丘地震台站多年连续观测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视电阻率曲线,同时提取了多个频点的视电阻率时间序列,发现沂沭断裂带北段深部电阻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台站附近的GPS基线资料也揭示了断裂带两侧位移变小,视电阻率时间序列结果与GPS观测地表形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与岩石力学实验中高温高压下,深部岩石(上地幔)受压会造成电阻率升高的结论是一致的。文中所述的方法对研究强震电磁前兆和强震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大地电磁 深部构造 视电阻率时间序列 应力变化 沂沭断裂带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辨VMD算法的大地电磁信号去噪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曦 王晨晨 孙伟翔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7-233,共7页
大地电磁信号中的长周期噪声主要存在于信号的低频、甚低频分段,此类噪声幅值大、随机性强,能将有效的电磁信号完全淹没,导致低频段反演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为了有效去除大地电磁信号中的长周期噪声,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 大地电磁信号中的长周期噪声主要存在于信号的低频、甚低频分段,此类噪声幅值大、随机性强,能将有效的电磁信号完全淹没,导致低频段反演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为了有效去除大地电磁信号中的长周期噪声,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多分辨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多分辨VMD算法:首先对信号的低频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进行多层VMD处理,提高长周期噪声在信号低频、甚低频分段的时频分辨率;之后根据噪声的时频特性准确地筛选出包含长周期噪声的IMF分量;最后剔除掉这些IMF分量,达到去除长周期噪声的目的。使用此算法分别对仿真和实测的大地电磁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多分辨VMD算法显著的提高了长周期噪声的时频分辨率,通过此算法能够有效的去除大地电磁信号中的长周期方波、三角波噪声,去噪后时域波形的周期性和平滑性明显提高,同时保存了信号的低频有效分量,低频分段的视电阻率、相位图曲线得到了明显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多分辨分析 周期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溶区深埋长隧洞线路比选优化实践
12
作者 张海平 王家祥 +2 位作者 刘承新 陈长生 李银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54,59,共5页
复杂岩溶区的深埋长隧洞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易发生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因此,隧洞应尽可能在非(或弱)岩溶化地层中穿越,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疏干影响。选取滇中引水工程复杂岩溶区... 复杂岩溶区的深埋长隧洞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易发生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因此,隧洞应尽可能在非(或弱)岩溶化地层中穿越,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疏干影响。选取滇中引水工程复杂岩溶区某一深埋长隧洞为研究对象,以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为基础,充分借助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手段,宏观上对研究区深部岩溶的发育程度进行判断,并对研究区地下分水岭部位进行了较准确的界定,为隧洞线路最优化选择提供了合理、准确、可行的依据。经综合分析,确定比选线路2为最终优化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溶区 深埋隧洞 钻探 地下水示踪试验 大地电磁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边界条件下的龙门山壳幔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绪本 罗威 +3 位作者 张刚 蔡学林 覃庆炎 罗皓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18-2727,共10页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盖壳幔高阻块体、松潘壳幔低阻带、龙门山壳幔高阻块体和川中壳幔高阻块体电性结构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下方的龙门山壳幔高阻体显示为向北西延伸的楔形构造,推断龙门山及松潘—甘孜地块由于受青藏高原东缘和上扬子地块双向挤压,松潘—甘孜地块地壳物质向龙门山逆冲推覆,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向下向南东俯冲,呈现上扬子地块西缘壳幔高阻楔形体插入青藏高原东缘的态势;初步认为上扬子地块西缘深部以松潘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中新生代以来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周期大地电磁 扇形边界 电性结构 楔形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热地质模型探究:来自地球物理的证据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凯 张杰 +5 位作者 白大为 吴新刚 岳航羽 张保卫 王小江 张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3-1468,共16页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模型 深反射地震 周期大地电磁 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岩石圈电性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营 徐义贤 +2 位作者 张胜业 杨文采 杨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34-4244,共11页
岩石圈-软流圈界面(TheLithosphere—AsthenosphereBoundary,LAB)是地球内部主要界面之一.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MT)是研究地球壳幔电性结构最有效的方法,利用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可以较好地探测LAB.在SinoProbe-01... 岩石圈-软流圈界面(TheLithosphere—AsthenosphereBoundary,LAB)是地球内部主要界面之一.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MT)是研究地球壳幔电性结构最有效的方法,利用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可以较好地探测LAB.在SinoProbe-01—03课题的资助下,首次获得了华南地区4°×4°网度的高质量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利用一维奥卡姆(Occam)算法反演了MT阻抗的反对角线元素所计算出的平均视电阻率.根据一维地电结构可以将华南地区岩石圈划分为五种类型:以湖南邵阳和贵州施秉为代表的克拉通型,以四川达州和彭州及湖北荆门为代表的构造边界型,以浙江湖州和广东云浮为代表的岩石圈中等改造型,以江西赣州、广东揭阳及福建霞浦为代表的岩石圈强烈改造型,以湖北英山为代表的造山带型.除湖南邵阳、贵州施秉及广东揭阳外,华南地区岩石圈厚度为60~145km.本文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岩石圈显示出南北两侧上抬、中部下凹、东部受不均匀改造的趋势,这一结果与之前发表的文献所揭示的华南地区岩石圈东薄西厚的典型特征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反映华南地区岩石圈稳定性较好,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伸展作用对岩石圈的改造程度有限,可能主要以不同形式的软流圈底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软流圈界面(LAB) 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岩石圈地电结构 华南 岩石圈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磁通门探头球型反馈线圈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嵩 汪莹莹 +4 位作者 李志鹏 王绪本 曹彬 薛凯 窦悉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85-3793,共9页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量要求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具有低的噪声水平及高稳定性,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尺寸合适的球型反馈线圈可以有效提高反馈磁场的均匀性,进而降低磁通门传感器的噪声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非均匀反馈磁场引入磁通门噪声的机理,...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量要求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具有低的噪声水平及高稳定性,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尺寸合适的球型反馈线圈可以有效提高反馈磁场的均匀性,进而降低磁通门传感器的噪声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非均匀反馈磁场引入磁通门噪声的机理,然后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矢量叠加原理,以等间距多个单匝线圈构成单轴绕组的形式,建立了球型反馈线圈轴线上的轴向磁场分布及磁场均匀度数学模型,在给定磁场均匀度和球型反馈线圈直径的条件下,运用控制变量法确定了球型反馈线圈的单匝线圈数量和间距等关键结构参数.我们把设计的结构参数代入球型空间磁场分布数学模型,验证了本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按照设计的结构参数制作了基于球型反馈线圈磁通门探头的三轴磁通门传感器,通过与体积相近的基于亥姆霍兹型反馈线圈磁通门探头的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对比测试噪声水平,结果表明球型反馈线圈磁通门探头能够使得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具有更稳定和较低的噪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大地电磁 三轴磁通门探头 球型反馈线圈 磁场均匀度 噪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穿兴蒙造山带的深断面--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改造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慕倩 韩江涛 +6 位作者 刘立家 侯贺晟 刘文玉 刘国兴 梁宏达 吴懿豪 辛中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3-1617,共15页
兴蒙造山带自早古生代形成稳定的佳蒙地块以来,受到古亚洲洋闭合、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尤其是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事件的影响.为了揭示兴蒙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改造模式,本文基于横切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辽地块及佳木斯地块... 兴蒙造山带自早古生代形成稳定的佳蒙地块以来,受到古亚洲洋闭合、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尤其是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事件的影响.为了揭示兴蒙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改造模式,本文基于横切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辽地块及佳木斯地块约130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81个长周期测点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二维反演,获得了兴蒙造山带东西向完整的电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岩石圈尺度的结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性,额尔古纳地块岩石圈整体呈低阻特征;兴安地块岩石圈呈高阻特征;松辽地块的松辽盆地和小兴安岭岩石圈分别呈低阻-高阻特征;佳木斯地块岩石圈呈高、低阻交替的特征.在软流圈尺度,兴安地块和松辽地块存在大规模高导异常C2、C3,呈"U"型状与上方岩石圈相连,连接处对应东北地区盆山结合部位或主要的缝合带.研究表明兴蒙造山带岩石圈遭受了强烈的改造作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提出"自下而上"的岩石圈改造模式:在地幔转换带处水平滞留的太平洋板块持续扰动兴蒙造山带下方的软流圈,导致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以及古缝合线的活化,形成的薄弱带为软流圈物质的侵入提供了有利通道,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深刻影响着兴蒙造山带岩石圈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太平洋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综合勘探研究中心
1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9-499,共1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第五地调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唯一从事重磁电综合勘探和研究的中心,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拥有高精度 Lacoste—G、D 型重力仪、MP—4和 G856型质子旋进磁力仪、PROMT—Ⅲ型大地电磁测深仪、GDP—12和V—4型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第五地调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唯一从事重磁电综合勘探和研究的中心,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拥有高精度 Lacoste—G、D 型重力仪、MP—4和 G856型质子旋进磁力仪、PROMT—Ⅲ型大地电磁测深仪、GDP—12和V—4型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仪、DDC—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勘探 大地电磁 可控源 测深 质子旋进磁力 重力 电子自动补偿 磁电 研究中心 煤田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