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诚 郑平建 +1 位作者 史威 赵宁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4,共7页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气候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当然,人类活动对本区水灾生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地区近百年来的旱涝灾害规律可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旱涝灾害的准60年、准35年和准11年的长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3个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本地区气候系统的行为具有混沌特征,这是线性逼近和周期叠加预报方法难以得出灾害预报正确结果的原因,但气候系统半个月的确定性预测可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三角洲 水灾频率 水灾强度 分形 混沌 长周期变化 太阳活动 旱涝灾害 地球自转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丽江地震台为例研究潮汐观测仪器格值变化检测及格值归化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伟 陈国琴 +1 位作者 杨跃文 王栋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616,698,共4页
针对形变固体潮汐类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仪器格值变化的方法,即潮汐因子相除法,并从理论上推导了利用此方法检测由于格值变化引起潮汐因子变化的原理,同时还提出利用格值变化时间前后M2波潮汐因子比值作为系数进行格值归化的方... 针对形变固体潮汐类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仪器格值变化的方法,即潮汐因子相除法,并从理论上推导了利用此方法检测由于格值变化引起潮汐因子变化的原理,同时还提出利用格值变化时间前后M2波潮汐因子比值作为系数进行格值归化的方法。最后,结合丽江地震台水平摆实际观测数据,验证了格值变化检测和格值归化方法的可行性,并论述了在分析数据长周期趋势变化前需进行格值检测和归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值变化检测 格值归化 潮汐因子 调和分析 周期趋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岛东南岸沙滩近期剖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承忠 翁宇斌 杨顺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80,共8页
根据厦门岛东南岸沙滩剖面1999年2月—2002年11月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剖面上平均高潮位、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的位置变化,绘制了冲淤变化曲线,研究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季节和长周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风暴潮影响后沙滩剖面呈风暴型... 根据厦门岛东南岸沙滩剖面1999年2月—2002年11月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剖面上平均高潮位、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的位置变化,绘制了冲淤变化曲线,研究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季节和长周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风暴潮影响后沙滩剖面呈风暴型剖面,而常浪季节均表现为滩肩型复式剖面。受滨外地形、岸线走向、季节性风浪和潮汐活动等因素影响,沙滩剖面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长周期变化及风暴潮后剖面的恢复过程各岸段有所不同:泥沙流上游的岸段供沙不足,呈侵蚀状态,剖面恢复较慢;下游则呈基本稳定或淤长状态,剖面恢复相对较快。暴风浪和季节性常风浪交替作用控制着本区沙滩剖面的长周期循环变化过程,该过程一般包括风暴侵蚀期、快速恢复期、稳定恢复期和基本稳定期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变化 长周期变化 沙滩剖面 沙滩循环 厦门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