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n共掺杂MgGa_(2)O_(4)小尺寸近红外长余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孙雪峰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1 位作者 杨通胜 杨倩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共13页
采用乙二醇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小尺寸Cr,In共掺杂MgGa_(2)O_(4)(MGO∶Cr,In)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PLNPs),并考察了Cr,In共掺杂及煅烧温度对MGO晶体结构、余辉发光性质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乙二醇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小尺寸Cr,In共掺杂MgGa_(2)O_(4)(MGO∶Cr,In)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PLNPs),并考察了Cr,In共掺杂及煅烧温度对MGO晶体结构、余辉发光性质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Cr,In共掺杂浓度分别为0.3%和0.02%,MGO∶Cr,In晶体属于Fd3m空间群,Cr,In共掺杂对纳米颗粒的结构无影响,平均粒径为(8.61±2.23)nm,分散性良好,最佳煅烧温度为700℃.并且,In掺杂可有效延长其余辉发光寿命,平均发光寿命(τ_(av))从49.33 s增大至52.89 s;荧光量子产率增高至44.9%;活化能E_(a)为(0.36±0.04)eV,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陷阱深度为0.696 eV.此外,该PLNPs分别在260 nm、410 nm和600 nm处有激发峰,表明UV光、蓝绿光以及红光皆可实现对其的激发,发射波长皆位于705 nm处,属于Cr^(3+)的^(2)E(^(2)G)→^(4)A_(2)(^(4)F)跃迁.该PLNPs在红色LED灯、光学储器件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小尺寸 Cr In共掺杂 长余辉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寸可控Zn_(1.4)Ga_(1.97-2x)O_(4)∶1.5%Cr,xIn近红外发光长余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通胜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2 位作者 杨倩婷 孙雪峰 楚刚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In^(3+)的掺杂,获得了尺寸可控的近红外(NIR)发光ZGO∶1.5%Cr,xIn(Zn_(1.4)Ga_(1.97-2x)O_(4)∶1.5%Cr,xIn,x=0%、0.1%、0.2%、0.3%、0.4%、0.5%)长余辉纳米颗粒(PLNPs),考察了In^(3+)掺杂量对ZGO∶1.5%Cr,xIn PLNP...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In^(3+)的掺杂,获得了尺寸可控的近红外(NIR)发光ZGO∶1.5%Cr,xIn(Zn_(1.4)Ga_(1.97-2x)O_(4)∶1.5%Cr,xIn,x=0%、0.1%、0.2%、0.3%、0.4%、0.5%)长余辉纳米颗粒(PLNPs),考察了In^(3+)掺杂量对ZGO∶1.5%Cr,xIn PLNPs尺寸大小、余辉发光性能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In^(3+)的掺杂不仅能有效控制ZGO∶1.5%Cr,xIn PLNPs尺寸,还可以增强发光和余辉时间。结果表明,当In^(3+)掺杂量为0.2%时,ZGO∶1.5%Cr,0.2%In PLNPs平均粒径为13.79 nm,分布最为均匀,粒径最小,NIR发光最强,余辉时间超过5 d,可通过LED灯再激发。In^(3+)的掺杂对ZGO∶1.5%Cr,xIn PLNPs的晶体结构无影响,均为纯相的尖晶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纳米颗粒 尺寸可控 In^(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长余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3
作者 海仁沙·麦麦提依力 曹小欧 +2 位作者 严鹏 艾力江·吐尔地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2-298,306,共8页
尺寸小且光学性能良好的长余辉纳米颗粒(PLNPs)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PLNPs一般需要通过高温煅烧获得,而高温煅烧会造成颗粒团聚、尺寸过大、不利于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因此,发展尺寸小且余辉发光性能良好的PLNPs... 尺寸小且光学性能良好的长余辉纳米颗粒(PLNPs)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PLNPs一般需要通过高温煅烧获得,而高温煅烧会造成颗粒团聚、尺寸过大、不利于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因此,发展尺寸小且余辉发光性能良好的PLNPs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溶剂热法,以油酸和十八烯为溶剂,甲醇(CH_(3)OH)为辅助溶剂制备了铬掺杂镓酸锌PLNPs(ZGC-CH_(3)OH),对ZGC-CH_(3)OH煅烧后进一步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刻蚀获得ZGC-CH_(3)OH-EDTA。研究了CH_(3)OH和EDTA刻蚀效应对PLNPs尺寸大小、余辉发光性能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PLNPs(ZGC-CH_(3)OH-EDTA)不仅尺寸小,而且具有很长的余辉时间,其平均粒径为11.12nm,最大余辉发射波长为696nm,NIR余辉时间超过1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纳米颗粒 刻蚀法 镓酸锌 余辉发光 尺寸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1.4)Ga_(2)O_(4)∶(0.03Cr^(3+),0.002In^(3+),xEr^(3+))近红外发光长余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4
作者 杨通胜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1 位作者 杨倩婷 孙雪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Zn_(1.4)Ga_(2)O_(4)∶0.03Cr^(3+),0.002In^(3+),xEr^(3+)(x=0,0.005,0.01,0.015)PLNPs,研究Er^(3+)对ZnGa_(2)O_(4)体系纳米粒子余辉性能的影响,对其系列样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等...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Zn_(1.4)Ga_(2)O_(4)∶0.03Cr^(3+),0.002In^(3+),xEr^(3+)(x=0,0.005,0.01,0.015)PLNPs,研究Er^(3+)对ZnGa_(2)O_(4)体系纳米粒子余辉性能的影响,对其系列样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Er^(3+)的掺杂改善了材料的光学性质。当Er^(3+)掺杂量从0 mmol增加0.015 mmol时,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降低,Er^(3+)掺杂量为0.01 mmol时NIR发射最强,尺寸为最小,材料的余辉时间可达5 d。XRD分析结果显示,Er^(3+)的掺杂对PLNPs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Zn_(1.4)Ga_(2)O_(4)∶0.03Cr^(3+),0.002In^(3+),xEr^(3+)(x=0,0.005,0.01,0.015)系列样品组织为纯相的尖晶石结构;TEM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系列样品尺寸小,掺杂Er后,平均粒径在10 nm左右。制备的小尺寸PLNPs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纳米颗粒 近红外 Er^(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氧化钴长余辉纳米探针用于食品中VC的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瑶瑶 刘敬民 +3 位作者 张咚咚 葛琨 方国臻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采用水热两相法结合高温短时煅烧,制备出一种具有超高亮度、单分散尺寸及光学稳定近红外发光的三掺杂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材料(ZGGO∶Cr^(3+),Yb^(3+),Er^(3+)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ZGGO∶Cr^(3+),Yb^(3+),Er^(3+)PLNP... 采用水热两相法结合高温短时煅烧,制备出一种具有超高亮度、单分散尺寸及光学稳定近红外发光的三掺杂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材料(ZGGO∶Cr^(3+),Yb^(3+),Er^(3+)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ZGGO∶Cr^(3+),Yb^(3+),Er^(3+)PLNPs),在其表面修饰羟基氧化钴(Co OOH),并通过Co OOH与VC之间的特异性氧化还原反应构建出一种检测VC的纳米探针。该探针以ZGGO∶Cr^(3+),Yb^(3+),Er^(3+)PLNPs作为光学信号单元,Co OOH为猝灭剂,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实现对VC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o OOH可有效猝灭PLNPs的发光;VC可通过还原Co OOH使PLNPs的发光得到恢复,且荧光恢复与VC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3 15),检出限为1.18 mg/kg。用于实际样品猕猴桃、柠檬、草莓中VC的检测,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合成的ZGGO∶Cr^(3+),Yb^(3+),Er^(3+)PLNPs在近红外区具有超长的余辉性能,测定时无需激发,可进一步用于细胞及活体内VC的监测与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纳米颗粒 纳米探针 羟基氧化钴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Cr共掺杂ZnGa2O4长余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 艾力江·吐尔地 +2 位作者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马木提江·吐尔逊 努尔比亚·努尔买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3-1369,共7页
以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了Dy^(3+),Cr^(3+)共掺杂ZnGa_2O_4的小尺寸、近红外长余辉纳米粒子(PLNPs)。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锌的比例和共掺杂稀土离子Dy^(3+)等措施,不仅提高了PLNPs的余辉发光性能,而且有效控制了PLNPs的粒径。结果表明,... 以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了Dy^(3+),Cr^(3+)共掺杂ZnGa_2O_4的小尺寸、近红外长余辉纳米粒子(PLNPs)。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锌的比例和共掺杂稀土离子Dy^(3+)等措施,不仅提高了PLNPs的余辉发光性能,而且有效控制了PLNPs的粒径。结果表明,当起始溶液p H为7、Ga:Zn的比例为2:1.2、Dy^(3+)的掺杂量为1%时,所合成的PLNPs的尺寸在6 nm左右,而且具有良好的余辉发光性能,其近红外余辉时间大于72 h,在高信噪比生物医学成像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酸锌 长余辉纳米颗粒 余辉发光时间 水热法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