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矫萍 姜明辉 叶婉婧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05,共8页
结合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分布的现状,以产业竞争力为关键切入点,逐次分析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FDI的影响路径以及FDI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并以日企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为例,对长三角资本... 结合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分布的现状,以产业竞争力为关键切入点,逐次分析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FDI的影响路径以及FDI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并以日企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为例,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外资分布也较多;在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成长阶段,FDI的进入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了FDI的进入,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之间通过产业竞争力这一间接导体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产业集聚 F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创新供给能力研究
2
作者 任保平 苗新宇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1,共12页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简称“智改数转网联”)是数字时代推动实体经济新质化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重点在于提升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的创新供给能力。作为制造业集中分布地区和转型发展的...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简称“智改数转网联”)是数字时代推动实体经济新质化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重点在于提升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的创新供给能力。作为制造业集中分布地区和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创新供给能力的提升对于全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在界定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及其功能构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工商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对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的创新供给能力进行测度与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的创新供给能力整体上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江苏省的表现最为突出。针对创新支持、产业环境、数据要素、人才供给、治理保障、基础设施等“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创新供给的重要支撑点,本文提出多维支持体系建设以进一步赋能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创新供给能力提升,带动数字时代全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智改数转网联 数字技术 创新供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与机制识别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34,共7页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传导机制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借助数字经济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 借助数字经济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正向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支持对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构建全方位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融合效能;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创新;聚焦制度创新,释放政策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数字经济 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FDI、技术创新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德连 周丽华 韩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FDI和技术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运用面... FDI和技术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集群网络化、产业链优化和劳动力流动;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长三角城市群促进FDI高质量发展、提高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FDI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 FDI 技术创新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综合优势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德连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7,共11页
长三角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综合优势由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优势、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优势和长三角区域创新优势构成,为长三角地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沪苏浙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践来看,三省一市开展了一系列的行... 长三角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综合优势由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优势、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优势和长三角区域创新优势构成,为长三角地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沪苏浙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践来看,三省一市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长三角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践探索为长三角地区及相关省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启示:提升长三角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和“一群一策”方案指导,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1号产业打造产业地标,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与产业链培育有机融合,以及促进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先进制造业集群 综合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吴儒练 古雄 +1 位作者 蔡俊兴 毛丹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位置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及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省域尺度上呈现浙江>... 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位置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及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省域尺度上呈现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的空间差异;市域尺度上,省会或中心城市是绿色制造企业空间布局的优选地,形成合肥、沪苏锡、杭嘉湖三大绿色制造业核心圈;②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整体集聚特征显著,密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皖中、苏南、浙东北和上海等省会及中心城市,“核心—边缘”圈层式分布格局显著;③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企业空间格局是传统区位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和政府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外开放、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为主导因素,且双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强于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制造业 空间集聚 驱动因素 新经济地理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体系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77
8
作者 吕国庆 曾刚 郭金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059,共9页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绘制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厂、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从节点、部类、城市、区域等4个层面,采用中心度、网络密度等网络结构指标,...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绘制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厂、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从节点、部类、城市、区域等4个层面,采用中心度、网络密度等网络结构指标,对1985~2010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心度较高的成员多为高校,区域内各城市的产学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理邻近、行政邻近及知识规模邻近是影响行为主体建立创新合作联系重要的因素,网络建构处于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网络 装备制造业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DSR模型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巢惟忐 孙宁 +2 位作者 米卫红 段项锁 王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文章首先从经济、技术和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据此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建立了三维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首先从经济、技术和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据此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建立了三维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000-2008年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脉络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加入WTO组织以来,长三角制造业一直保持低碳化的良性发展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研究结果结合长三角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造业 长三角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洪江涛 黄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2,共7页
介绍了长三角制造业创新的背景、思路和举措,分别从创新投入、产出状况和创新成果的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创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创新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机理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微笑曲线”成因的视角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月 秦可德 徐长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0,26,共6页
利用"微笑曲线"指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了众多研究者的选择,且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就要向两端攀升,而对"微笑曲线"成因的研究则较为鲜见。用创新论、劳动论、市场论阐释了"微笑曲线"... 利用"微笑曲线"指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了众多研究者的选择,且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就要向两端攀升,而对"微笑曲线"成因的研究则较为鲜见。用创新论、劳动论、市场论阐释了"微笑曲线"的成因,并以此作为突破影响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的基础理论,指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遵循竞争优势理论,针对应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对制造业进行分类,继续做好做优精细复杂的行业、转移出去粗放简单的行业,同时,还应该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笑曲线 粘性机理 制造业 转型升级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两省一市(苏浙沪)装备制造业现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建永 余鑫星 陈俊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9期18-24,共7页
文章通过定量分析,采用对比研究,从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绩效等方面,全面研究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内部(两省一市)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长三角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 文章通过定量分析,采用对比研究,从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绩效等方面,全面研究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内部(两省一市)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长三角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趋于下降;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在产业规模、经营绩效、综合竞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分省市看,江苏和上海存在产业同构,而浙江与两地都不存在产业同构。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占有长三角两省一市一半产值左右,在江苏制造业产值中超过四成,在经营过程中,每家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最高,自有资金水平及流动资产水平也较高,实现利润率水平最高,体现了最强的竞争力。浙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在浙江制造业产值中接近四成,在经营中,从业人员人均资产规模最高,人均产值也最高,实现了最高的产值税收贡献率,在两省一市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处于中间位置。上海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中占1/4,在上海制造业中占近六成的产值,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高,产值销售率也最高,但是利润水平最低。分子行业利润水平看,上海的仪器仪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装备制造业 上海 浙江 江苏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同构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7,共4页
依据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对长三角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分别计算了不同分类条件下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测度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同构与高级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 依据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对长三角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分别计算了不同分类条件下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测度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同构与高级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结构上的趋同与该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高级化 同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机制与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研究 被引量:56
14
作者 曹东坡 于诚 徐保昌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86,共11页
推动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的协同机制包括空间分布上的协同定位、发展模式上的协同演化、升级动力上的协同创新三个维度。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上... 推动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的协同机制包括空间分布上的协同定位、发展模式上的协同演化、升级动力上的协同创新三个维度。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正处于协同发展状态,且在2006年之后的趋势更为明显,但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较低成为制约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机制 第三次工业革命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制造业区域一体化研究——基于制造业强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廉水 袁克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7,共7页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其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建设。长三角苏、浙、沪三个制造业强省在经济创造、科技创新、环境资源保护三方面各有千秋,而要使长三角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三地必须充分发挥各自...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其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建设。长三角苏、浙、沪三个制造业强省在经济创造、科技创新、环境资源保护三方面各有千秋,而要使长三角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三地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破地区行政壁垒,消除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共同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区域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强省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内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广义矩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洪娟 廖信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90,共6页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烈的非线性共生关系,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具有门槛效应,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使得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针对上述回归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并总结了结论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刘彬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3期80-83,共4页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级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利用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并对进一步合理利用外资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全球化 高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兼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优势格局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建军 夏富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0-47,共8页
产业集聚、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一个地区产业优势的反映。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专业化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品“生产链”解体和中间品生产网络体系的生成导致了垂直分工,产业集聚演进推动了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环节垂直分工的展开,... 产业集聚、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一个地区产业优势的反映。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专业化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品“生产链”解体和中间品生产网络体系的生成导致了垂直分工,产业集聚演进推动了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环节垂直分工的展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上海制造业的垂直分工水平总体落后于浙苏两省,但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上海仍处于优势地位。浙江的制造业总量不如江苏,但是浙江的制造业总体的垂直分工水平略高于江苏,浙江制造业的多数部门具有高于江苏的专业化生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垂直分工 产业集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基于长三角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1,144,共7页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通过逐渐增加的经验、知识融合与知识编码,能够提高其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和...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通过逐渐增加的经验、知识融合与知识编码,能够提高其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关联,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获取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于升级到较高阶段的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应为其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推动其进行突破性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代工 制造业 技术创新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下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安礼伟 张二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4,238,共6页
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生产网络的重新整合。长三角在信息通讯等... 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生产网络的重新整合。长三角在信息通讯等产业上的良好基础、潜在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庞大而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都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角色转型,目的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全球产业重新布局 制造业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