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镶嵌咖啡斑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雨蒙 张佳 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4-256,共3页
镶嵌咖啡斑是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合子后突变导致的镶嵌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时间和组织来源,常表现为色素改变(镶嵌咖啡斑和雀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发症发生率约7%... 镶嵌咖啡斑是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合子后突变导致的镶嵌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时间和组织来源,常表现为色素改变(镶嵌咖啡斑和雀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发症发生率约7%。病变区皮肤黑素细胞的合子后突变或“二次打击”突变引起不同形式镶嵌咖啡斑的发生。生殖腺镶嵌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有一定概率生下1型神经纤维瘤病后代,因此需要遗传咨询,其范围应扩展到捐精者和捐卵者。该文针对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镶嵌咖啡斑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 镶嵌咖啡斑 NF1基因突变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2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1 神经纤维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的诊治要点
3
作者 曹隽 李海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脊柱侧弯 诊断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药物疗法 多学科诊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4
作者 李海艟 姚子明 +7 位作者 郭若兰 张文妍 高荣轩 刘昊楠 郭东 曹隽 郝婵娟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NF1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alysis,MLPA)以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NF1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对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测量并对比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偏移及矢状面偏移等影像学参数变化,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诊断为NF1脊柱畸形患儿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共明确NF1基因突变43例,未明确4例。WES的基因诊断率为76.6%(36/47),WES联合MLPA及WGS的诊断率为91.5%(43/47)。NF1脊柱畸形患儿的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无义突变16例,移码突变13例,剪接位点突变9例,缺失/重复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首次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棒技术30例,后路脊柱融合手术17例;初次手术年龄7.8(4.6,9.9)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儿主弯Cobb角分别为56.0(43.0,65.0)°、17.0(8.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7,P<0.001);主弯矫正率为(68.6±17.5)%。随访时间为3.6(2.0,6.3)年,随访期间9例(9/47,19.1%)出现并发症。结论NF1脊柱畸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缺乏明确的基因突变热点。NF1脊柱畸形存在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即使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儿,其脊柱畸形的临床表型也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控制儿童期NF1脊柱侧凸畸形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脊柱畸形 基因检测 遗传学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梁明倩 李海艟 +5 位作者 张学军 郭东 曹隽 姚子明 白云松 祁新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双侧传统生长棒(traditional growing rods, TGRs)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 目的探讨使用双侧传统生长棒(traditional growing rods, TGRs)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TGRs治疗并定期行再撑开手术, 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第1~12胸椎高度(T1~T12 height, TTH)、第1胸椎至第1腰椎高度(T1~S1 height, TSH)、冠状面躯干偏移(trunk shift, TS)、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LK)以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ebral axis, SVA)情况。结果共31例患儿纳入研究, 男17例、女14例, 首次手术年龄平均6.8岁。与术前比较, TGRs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35.1±16.6)°比(68.0±24.1)°, t=10.022, P<0.05]、TTH[(19.7±2.2)cm比(16.1±2.6)cm, t=-9.342, P<0.05)]、TSH[(32.3±3.0)cm比(27.5±3.4)cm, t=-10.465, P<0.05)]、LK[(31.4±8.4)°比(46.3±18.1)°, t=4.910, P<0.05)]、TS[(10.4±6.8)mm比(20.8±15.0)mm, t=4.057, P<0.05)]及SVA[(17.3±10.9)mm比(35.9±26.8)mm, t=3.971, P<0.0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7年, 至末次随访时, 患儿主弯Cobb角为(26.8±13.3)°、TTH为(22.1±2.8)cm、TSH为(36.1±4.0)cm, 均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生螺钉脱出4例, 生长棒断裂3例, 远端附加现象1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8/31)。结论 TGRs技术治疗小年龄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 可以在保留患儿脊柱及胸廓生长能力的同时, 有效控制脊柱畸形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 传统生长棒技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及相关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
作者 杨翔宇 朱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NF1相关骨骼损害等。目前NF1相关骨科疾病如脊柱侧凸、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质疏松等逐渐被重视,其多学...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NF1相关骨骼损害等。目前NF1相关骨科疾病如脊柱侧凸、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质疏松等逐渐被重视,其多学科诊疗和疾病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NF1及相关骨科疾病的诊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对其多学科全程管理的认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骨疾 骨质疏松 脊柱侧凸 假关节 胫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鑫 隋文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的诊断标准,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分阶段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以“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spinal deformity”及“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和脊柱侧后凸畸形”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筛选2010—2023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诊疗要点及预后特征。结果患者为20岁女性,自幼全身散布咖啡牛奶斑(≥6处),背部有10 cm×10 cm丛状神经纤维瘤,腋窝及腹股沟区多发皮下结节。脊柱侧后凸病程11年,影像学显示Cobb角145°,伴椎体扇形变及肋骨扭曲。双下肢肌力Ⅳ级,踝阵挛阳性。经过头颅-骨盆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Cobb角为85°,实施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保持良好平衡。随访2年,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共纳入2010—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5篇进行分析,涉及117例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丛状神经纤维瘤。脊柱筛查间隔尚未达成共识,手术多采用后路截骨结合椎弓根固定,而丛状神经纤维瘤常采用切除和椎板切除术。前后关节融合术对营养不良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最佳。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需遵循“牵引-截骨矫形-神经功能保护”的综合策略。PSO联合全椎弓根固定能够有效矫正畸形并维持脊柱稳定性,多学科协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脊柱侧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椎板切除术 截骨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
8
作者 刘美伶 周亚兵 王晓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6,共8页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NF1在颅内能引起肿瘤性病变,后者按照病理学依据可分为低级别肿瘤、高级别肿瘤和类似肿瘤病变。合并NF1的颅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肿瘤,视路胶质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脑干胶质瘤,其余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也有所发生;高级别肿瘤并不常见。而类似肿瘤病变即不明明亮物体虽不是肿瘤,但却是NF1儿童最常见的具有部分肿瘤性质的颅内异常病变。这些肿瘤性病变可通过观察、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处理,不同病变的最佳处理方式不同,其预后也有所不同。目前针对儿童NF1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争议。该文就此种病变的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NF1肿瘤性病变的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推进NF1患者完善神经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1 颅内肿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身材矮小儿童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临床诊治及遗传学特征
9
作者 杨翱宇 符皓 梁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1-1987,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14例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实施早期诊断与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身材矮小”就诊的14例NF1患儿的病例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14例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实施早期诊断与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身材矮小”就诊的14例NF1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随访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4例患儿男女各7例。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61±3.53)岁,身高标准差分值(SDS)为-2.60±0.66。14例患儿全身皮肤均散在分布牛奶咖啡斑,平均(9.64±4.86)个,最大直径6 cm。行基因检测后共发现5种NF1基因变异:无义突变(6例),错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2例),剪切突变(1例),整码突变(1例)。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儿在青春期出现了皮肤神经纤维瘤,4例患儿在青春期出现牛奶咖啡斑数量增加,1例患儿出现胫骨假关节。10例患儿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有2例患儿伴有生长激素缺乏,应用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速率较治疗前稍有增加,其余未使用rhGH治疗的12例患儿,随访期间生长速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1NF1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呈年龄依赖性。身材矮小的患儿若合并全身多处牛奶咖啡斑,需警惕NF1的可能,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需定期进行监测随访,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1 身材矮小 牛奶咖啡斑 重组人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保辉 雷霆 +10 位作者 曾岚 李宇 康列和 蔡豪杰 简书浪 刘昆 叶卫华 唐进 梅海波 赵卫华 朱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病例资料。测量... 目的评价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病例资料。测量手术前、取内固定时双下肢全长X线片及胫腓骨X线片上测量双侧胫骨长度差值,测量胫骨干近端轴线和胫骨干远端轴线的成角度数(胫骨骨干角),观察有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胫骨骨折、骺板骨桥、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评估正侧位X线片上胫骨成角矫正效果、术前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记录内固定留置时间、畸形矫正速率。结果共15例纳入研究,男10例,女5例;左侧12例,右侧3例,合并腓骨假关节3例。手术时年龄(49.27±23.29)个月。15例均合并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所有患儿矫正效果满意,内固定留置时间为(24.13±7.26)个月。胫骨成角畸形正位X线片平均矫正速率每月(0.77±0.09)°。1例出现U型钉松动移位、切割骺板,但无骨桥形成,予以再次手术更换U型钉。无一例感染、内固定断裂、胫骨骨折、骺板骨桥、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激惹等其他并发症。正位片骨干角术前(29.72±6.87)°、取内固定时为(10.58±3.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片骨干角术前(17.95±9.56)°、取内固定时为(14.29±5.49)°,两者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双侧胫骨长度差异(0.79±0.54)cm、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1.39±1.91)cm以及术前、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矫正速率高,损伤小,矫形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能预防胫骨骨折;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骨骺阻滞 神经纤维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信号通路及微环境组分异常 被引量:2
11
作者 路媛芳 王建华 赵丽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7,共8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多发皮肤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国际上针对NF1尚无规范治疗策略。NF 1基因庞大,其编码的神经纤维蛋白(neurofibromin,NF)参与...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多发皮肤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国际上针对NF1尚无规范治疗策略。NF 1基因庞大,其编码的神经纤维蛋白(neurofibromin,NF)参与细胞增殖调控,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为药物研发带来较大挑战。在NF1信号通路方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RAF/MEK/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PI3K/AKT/mTOR)、无翅蛋白/β联蛋白通路(WNT/β-catenin)、河马蛋白/转录共激活子/YES相关蛋白通路(HIPPO/TAZ/YAP)等均有研究,其中针对RAF/MEK/ERK通路的MEK1/2抑制剂药物已上市,即司美替尼(selumetinib),用于治疗NF1和不能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患者。近年研究发现,NF1肿瘤微环境包括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及其前体、肥大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周围血管等,对NF1的发生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今NF1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这些方法均有缺陷,迫切需要从NF1信号通路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继续深入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综述了NF1相关信号通路及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NF1基因突变引起的信号通路改变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组分异常,并剖析了NF1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NF1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信号通路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上胸段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影像学分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彦宇 毛赛虎 +5 位作者 李松 朱奕同 周杰 史本龙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9-686,共8页
目的: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上胸段脊柱侧凸(dystrophic upper thoracic scoliosi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DUTS-NF1)进行冠状面影像学分型,验证其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3年12月... 目的: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上胸段脊柱侧凸(dystrophic upper thoracic scoliosi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DUTS-NF1)进行冠状面影像学分型,验证其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数据库中诊断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从中筛选出主弯顶椎位于上胸椎(T1~T5)的患者,根据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形态分为:A型,肩颈型;B型,远端弯代偿型;C型,躯干倾斜型;测量各型患者的侧凸Cobb角、上胸段后凸角、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T1倾斜角(T1 tilt)、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头部偏移距离(head shift,HS)、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d distance,CBD),计算畸形角率(deformity angular ratio,DAR)。3位脊柱外科医师经过分型设计者专门培训后根据该冠状面分型方法独立进行两次分型,应用Kappa值对同一观察者两次分型结果进行可重复性分析,对不同观察者间分型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结果:从367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共筛选出29例DUTS-NF1患者(7.9%),其萎缩性主弯Cobb角为78.7°±12.9°。分型设计者的分型结果A型16例,B型8例,C型5例。B型和C型的DAR显著性高于A型(20.6±2.2和20.0±3.0 vs 13.2±1.8,P<0.001);C型相对于A型存在更为显著的头部及冠状面偏移距离(HS:27.6±11.7mm vs 13.5±6.7mm,P<0.001;CBD:34.8±20.5mm vs 13.9±10.9mm,P<0.001);C型T1 tilt显著性大于A型(P<0.05);其余影像学指标三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位观察者使用DUTS-NF1冠状位影像学分型方法共进行174次(29例×3×2次)分型,包括A型96次,B型45次,C型33次,观察者内分型一致率为(82.57±8.44)%,Kappa值为0.771~0.81,属于“基本可信”;观察者间分型一致率为(84.19±8.65)%,Kappa值为0.884~0.886,属于“完全可信”。结论:根据冠状面影像学特征可将DUTS-NF1患者分为肩颈型、远端弯代偿型、躯干倾斜型三型,该分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可为临床提供诊疗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萎缩性脊柱侧凸 上胸段侧凸 冠状面分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桥接治疗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儿童颅内动脉瘤一例
13
作者 师林 吕丙波 +3 位作者 任宝鑫 王岷 孙德州 王东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2-475,共4页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存在诸多争议。作者报道了1例采用2枚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桥接治疗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的儿童颅内动脉瘤,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探索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存在诸多争议。作者报道了1例采用2枚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桥接治疗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的儿童颅内动脉瘤,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探索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神经纤维 儿童 血流导向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突变致1型神经纤维瘤病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妍 袁裕衡 +2 位作者 马明圣 王薇 邱正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9-824,共6页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1基因全部缺失2例;4种缺失突变,分别为c.4974_4977delCTAT,p.Y1659TfsX17、c.3987_3988delAG,p.S1329fsX4、c.1511delC,p.P504QfsX22和c.6388delC,p.L2130fsX3;1种c.3975-2delA剪切突变;1种c.3721 C>T,p.R1241X无义突变。除全基因大片段缺失和无义突变之外,其余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患儿父母外周血均未检测出相应的突变。结论 NF1基因突变可致1型NF,此研究发现5种新的突变,且均为de novo突变。多发牛奶咖啡斑是1型NF最早的临床表现,对疑似患者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NF1基因 多发牛奶咖啡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脑实质T2WI高信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琳 王振常 +2 位作者 李静 鲜军舫 张征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8例NF1患者中有55例的脑实质可见到T2H(70.5%)。2~18岁组52例患者中有42例可见T2H(80.8%),>18岁组26例患者中有13例可见T2H(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P=0.005)。所有阳性病例中,各部位T2H的患病率依次为:脑干65.5%(36/55)、小脑58.2%(32/55)、基底节区49.1%(27/55)、海马25.5%(14/55)及丘脑20%(11/55)。2~18岁组脑干、小脑、基底节、海马、丘脑发现T2H者分别为30、29、22、10、9例,>18岁组分别为6、3、5、4、2例,不同年龄组T2H发生部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P=0.603)。在阳性病例患者中,基底节区T2H边界清晰者为74.1%(20/27),其他部位的T2H多为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略高信号,脑干为77.8%(28/36),小脑半球为90.6%(29/32),丘脑为81.8%(9/11);多发者居多。结论 T2H是NF1患者脑实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青少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1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11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童汉兴 徐静 +4 位作者 何俊义 谢斌 陆巍 张勇 陆维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3,604,共5页
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1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病例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1... 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1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病例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11例患者,除1例肾上腺肿瘤较小未手术未明确病理类型外,其他1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发生。其中胃肠道间质瘤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和乳腺浸润性导管腺癌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7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肿瘤,具有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类型多、预后较相应散发性肿瘤差的特点。开展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群的定期体检,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可能会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理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柯屹峰 郝瑞 张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锁和"定点克隆"技术获得了该病基因序列、突变及其表达信息。对近年在NF1基因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NF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NF1基因的异常表达、该病基因型和表现性的关系、基因的易突变区域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NF1基因 遗传学 基因学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阳 仉建国 +7 位作者 沈建雄 赵宇 于斌 邱贵兴 王以朋 王升儒 张延斌 林莞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1.4岁(5~9岁)。通过复习病历,对患者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主弯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9±13.5个月(24~64个月)。8例患者共接受41次手术,其中33次为撑开手术,平均每位患者经历4.1次撑开手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为75.4°±26.4°,术后矫正至31.6°±10.8°,末次随访时为30.9°±11.4°。T1-S1长度从术前的30.0±4.4cm增至术后的35.1±4.0cm,末次随访时为39.9±3.5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6±0.43cm/y。术前SAL为0.92±0.10,术后改善至0.99±0.02,末次随访时为1.00±0.05。有3例患者发生了5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4例次);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患者的胸廓畸形,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早发性脊柱侧凸 营养不良 双生长棒技术 非融合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茁 田晓军 +1 位作者 马潞林 陆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本文报道2016年6月我科对1例既往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25岁男性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因肿瘤底部较深且与骶骨、盆壁粘连较紧,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5 min。术中出血15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术后第2天拔除尿... 本文报道2016年6月我科对1例既往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25岁男性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因肿瘤底部较深且与骶骨、盆壁粘连较紧,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5 min。术中出血15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第7天拔除盆腔引流管,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术后随访1个月,左侧足面麻木感,左下肢肌力Ⅲ级,排便、排尿正常,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我们认为手术应尽可能完全切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如果肿瘤侵犯神经,常需要把受累神经一并切除,但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 神经纤维 腹膜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声门上型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1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华顺 刘仲奇 +1 位作者 白铭宇 鹿培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神经纤维结节性病变,可引起皮肤、骨骼、内脏等损伤和功能障碍,也有表现为颅内肿瘤、皮质畸形,有癫痫、学习障碍、发育异常、精神...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神经纤维结节性病变,可引起皮肤、骨骼、内脏等损伤和功能障碍,也有表现为颅内肿瘤、皮质畸形,有癫痫、学习障碍、发育异常、精神异常等症状[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基因研究的基础上于1987年提出将神经纤维瘤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表现为听神经瘤(双侧)、脑膜瘤、胶质瘤等,较少见。Ⅰ型即von Recklinghausen病,占90%,以多发性皮肤神经纤维瘤和皮肤色素斑、虹膜色素结节为特征,少数可恶变,头颈部症状表现为三叉神经、面神经和颈部皮神经分布区域的神经纤维瘤,此外,眶颞区、舌亦好发[3],咽侧、食管、鼻-鼻窦等部位也有报道,而累及喉部的报道罕见。2018年11月,我科收治喉部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神经分布区域 神经 颅内肿 结节性 声门上 发育异常 学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