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镰孢霉菌的侵染规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形成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关舒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8,共5页
镰孢霉菌是一类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真菌。它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多种农作物腐烂和枯萎病,其中以小麦头痂病和玉米穗腐病最为普遍。镰孢霉菌代谢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也会污染农产品,其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的问题非常普... 镰孢霉菌是一类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真菌。它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多种农作物腐烂和枯萎病,其中以小麦头痂病和玉米穗腐病最为普遍。镰孢霉菌代谢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也会污染农产品,其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的问题非常普遍,是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谷物特别是玉米和小麦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年对种植业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镰孢霉菌污染农作物以及霉菌毒素的产生是一个具有连续效应的过程,对镰孢霉菌的生长条件,侵染机制及毒素生成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文章对镰孢霉菌侵染植物的规律,霉菌毒素形成过程以及调控技术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孢霉菌 霉菌毒素 单端霉烯族毒素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潘其云 朱明德 +1 位作者 邓建玲 唐祥宁 《上海农业科技》 2004年第3期103-104,共2页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简称枯萎病)是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因百合枯萎病的发生,造成大批植株枯死,导致百合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有关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国内仅有甘肃报道,南方地区未见系统报道.为控制该病的危害,我们...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简称枯萎病)是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因百合枯萎病的发生,造成大批植株枯死,导致百合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有关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国内仅有甘肃报道,南方地区未见系统报道.为控制该病的危害,我们从1999~2001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刀菌枯萎病 症状 镰孢霉菌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雪山 王善林 +2 位作者 杜秉海 姚良同 丁延芹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90-94,共5页
从菏泽曹州牡丹园采集根际土壤样品6个,从中分离出300个分离物,以牡丹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27个具有拮抗性能的菌株,其中MD1、MD4、MD7、MD8、MD64、MD68、MD70具有较强拮抗能力,且拮抗性能稳定... 从菏泽曹州牡丹园采集根际土壤样品6个,从中分离出300个分离物,以牡丹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27个具有拮抗性能的菌株,其中MD1、MD4、MD7、MD8、MD64、MD68、MD70具有较强拮抗能力,且拮抗性能稳定。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MD1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MD4鉴定为Bacillus malacitensis,MD7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MD8鉴定为Pseudomonas chlororaphis;MD64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MD68鉴定为Bacillus tequilensis;MD70鉴定为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它们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号分别为JN205338、JN205339、JN205340、JN205341、JN205342、JN205343、JN205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根际 茄病镰孢霉菌 拮抗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的调查和病原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熊英 陈文军 +1 位作者 陈进宁 叶志敏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316-319,共4页
于 2 0 0 1年 4~ 7月 ,对广西高峰林场总场中心苗圃和银岭分场新造林地的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Willd)苗木茎腐病进行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发现 ,茎腐病对 1年生以内的马占相思扦插苗危害严重 ,3月份开始发病 ,4~ 6月份为盛发期 ;... 于 2 0 0 1年 4~ 7月 ,对广西高峰林场总场中心苗圃和银岭分场新造林地的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Willd)苗木茎腐病进行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发现 ,茎腐病对 1年生以内的马占相思扦插苗危害严重 ,3月份开始发病 ,4~ 6月份为盛发期 ;新造林地、炼苗苗床、扦插苗床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12 .1%、18.3%、72 .6 % ,平均病死率分别为 10 .5 %、16 .2 %、5 3.5 % ;苗木幼嫩、有伤口、培养基质带菌、温暖潮湿等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蔓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尖镰孢霉菌 (Fusarium oxysporum Schiech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鉴定 苗木 马占相思 茎腐病 立枯丝核菌 镰孢霉菌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选育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高产菌及发酵条件优化
5
作者 沈治强 邢本 +3 位作者 丁振东 杨静文 胡雪芹 张洪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2-48,共7页
该文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活力的镰孢霉菌(酶活力为1.42 U/mL)为出发菌株,先后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氯化锂(UV-LiCl)技术,对其进行了4轮递进诱变选育,以筛选... 该文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活力的镰孢霉菌(酶活力为1.42 U/mL)为出发菌株,先后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氯化锂(UV-LiCl)技术,对其进行了4轮递进诱变选育,以筛选得到高活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菌株。实验得到ARTP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UV-LiCl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6 g/L LiCl)。通过变色圈大小初筛和摇瓶复筛,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达3.46 U/mL的菌株4-80-6,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43.66%,并且通过8次传代培养,该菌株遗传性较为稳定。以20%的底物浓度催化反应时,突变株4-80-6水解率由原始菌11.6%提高到17.1%,光学纯度由93.5%提高到98.3%。对突变株4-80-6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 8.5,接种量10.5%,培养时间48 h,该条件下酶活力为4.3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14%。研究结果为DL-泛解酸内酯酶法拆分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孢霉菌 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 常温室压等离子(ARTP)诱变 UV-LiCl诱变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根腐病的防治
6
作者 梁帅 《花卉》 2005年第5期6-6,共1页
根腐病对杜鹃花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其发病率虽不高,但染病后枯死率很高,所以在杜鹃花的栽培管理中必须重视对根腐病的防治。
关键词 杜鹃花 根腐病 防治 镰孢霉菌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