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M稻米镰刀菌毒素安全性评估及内生真菌类群成因分析
1
作者 赖泽萍 王婷 +1 位作者 朱军莉 赵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货架期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稻米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安全性和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变异特征,探究内生镰刀菌产毒的可能成因。收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各自的对照亲本品种,利用ELISA法检测稻米及其内生镰刀菌株毒素... 本研究旨在评估货架期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稻米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安全性和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变异特征,探究内生镰刀菌产毒的可能成因。收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各自的对照亲本品种,利用ELISA法检测稻米及其内生镰刀菌株毒素含量;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稻米内生真菌群落。4个稻米样本中均检出了低剂量镰刀菌毒素,其中ZEN、DON和T-23种毒素的含量在0.4~25.8μg/kg之间,且GM稻米与亲本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在GM稻米样本FT16中检出了含量为10.0μg/kg的FB 1。16株内生镰刀菌株均能产生ZEN,其中9株还能合成T-2毒素。4个稻米样本共检出9个内生真菌门和68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和弯孢菌属(Curvularia)。2个GM稻米样本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与其亲本无显著差异(P>0.05)。GM稻米属水平的内生真菌标志物种均比其相应亲本显著减少。货架期内的稻米样本检出的镰刀菌毒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不构成食品安全风险。GM稻米内生真菌类群多样性指数与其亲本实质等同,标志菌属变异处于安全范围内。低剂量镰刀毒素普遍存在和内生镰刀真菌产毒风险值得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ITS高通量测序 稻米内生真多样性 镰刀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镰刀菌毒素及其发生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
作者 史建荣 仇剑波 +4 位作者 董飞 徐剑宏 祭芳 刘馨 俞明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高频率流行,尤其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导致小麦中镰刀菌毒素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危害人畜健康。镰刀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雪...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高频率流行,尤其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导致小麦中镰刀菌毒素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危害人畜健康。镰刀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以及伏马毒素(FB)等,可以引起动物消化、神经、免疫以及生殖系统异常,有的还具有致癌作用。本文对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镰刀菌毒素的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认识,保障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菌毒素 风险分析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祥兴 杨维仁 +6 位作者 张崇玉 黄丽波 张磊 牛群升 陈宁波 刘宁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75-188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的试验饲粮是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含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仔猪采用单体笼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升高了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降低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危害小肠健康,并对其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二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肠道IL-1β和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祥兴 张崇玉 +3 位作者 黄丽波 刘法孝 杨维仁 姜淑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26-2135,共10页
旨在探讨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肠道IL-1β和IL-6的分布和mRNA转录量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kg±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 旨在探讨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肠道IL-1β和IL-6的分布和mRNA转录量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kg±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有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0.90mg·kg-1,呕吐毒素1.43mg·kg^(-1),烟曲霉毒素5.85mg·kg-1)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35d,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取10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组仔猪小肠IL-1β和IL-6的阳性细胞呈现由分散在固有层向绒毛内淋巴细胞集中的趋势,而结肠的IL-1β和IL-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固有层;十二指肠IL-1β、十二指肠和空肠的IL-6以及结肠IL-1β和IL-6的mRNA转录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肠和结肠IL-1β和IL-6mRNA转录量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可通过改变肠道IL-1β和IL-6的分布和表达,影响肠道的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肠道 IL-1Β IL-6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武爱波 赵纯森 +1 位作者 瞿波 廖玉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赤霉菌主要致病菌种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形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毒素生 物检测及免疫化学检测方法、脱毒技术及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分子生物学 小麦 赤霉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新梅 陈耀锋 +2 位作者 任慧莉 郭东伟 李春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质量浓度大于0.5g/L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毒素的毒害作用增强,小麦花药的脱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迅速下降,表现在降低花药反应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2个方面。同时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毒素 小麦 花药培养 特征特性 影响因素 浓度 离体培养 类激素活性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程群 姜淑贞 +3 位作者 陈宁波 黄丽波 张桂国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67-327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母猪40头,随...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母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0.90 mg/kg;呕吐毒素(DON)1.43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和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2)镰刀菌毒素使断奶仔猪脾脏白髓区明显变小,红髓区扩张且出现近圆形小空洞,动脉周围淋巴鞘中淋巴细胞数量较少。3)镰刀菌毒素导致断奶仔猪脾脏IL-1β和IL-6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白髓边缘,且靠近血窦的地方阳性点更多。4)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升高了断奶仔猪脾脏IL-1β和IL-6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镰刀菌毒素显著影响断奶仔猪血清和脾脏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改变脾脏IL-1β和IL-6的分布和表达,降低脾脏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镰刀菌毒素 白细胞介素-1p 白细胞介素-6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宁波 张崇玉 +4 位作者 姜淑贞 黄丽波 陈祥兴 孙建立 杨维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84-239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 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的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玉米赤霉烯酮(ZEN)0.90mg/kg,呕吐毒素(DON)1.43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mg/kg)。仔猪单栏饲喂,预试期7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相对重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3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试验组断奶仔猪肝脏出现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部分肝小叶边缘发生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发生局部空泡变性。由此可知,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0.90mg/kg ZEN,1.43mg/kg DON,5.85mg/kg FUM)饲喂断奶仔猪可引起仔猪血清酶活性改变,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肝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从而影响肝脏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血清酶 肝脏 抗氧化功能 组织病理学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净化柱处理对小麦粉中4种镰刀菌毒素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1 位作者 韩涛 陈湘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16-322,共7页
比较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和实验室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免疫亲和柱在检测小麦粉中4种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过程中的前处理效果。选择MycoSep~?226多功能... 比较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和实验室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免疫亲和柱在检测小麦粉中4种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过程中的前处理效果。选择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和实验室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免疫亲和柱,通过不同的提取和前处理方法,以及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对小麦粉中的4种镰刀菌毒素进行测定。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处理小麦粉样品所得的回收率为88.01%~107.31%,相对标准偏差为1.09%~14.42%;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免疫亲和柱的回收率为70.05%~112.80%,相对标准偏差为3.42%~12.25%;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的回收率为69.42%~1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46%~13.24%。免疫亲和柱具有重复利用,有机溶剂耗用量少、特异性强等显著优势,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免疫亲和柱为新载体免疫亲和柱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 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免疫亲和柱 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的类激素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耀锋 李春莲 +1 位作者 韩德俊 任惠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25,共4页
通过使用含镰刀菌粗毒素的诱导培养基,研究了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离体组织脱分化中的作用。发现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具有关激素活性和毒害双重作用。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因所用外植体而异,在幼穗组织中表现较为显著,最适... 通过使用含镰刀菌粗毒素的诱导培养基,研究了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离体组织脱分化中的作用。发现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具有关激素活性和毒害双重作用。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因所用外植体而异,在幼穗组织中表现较为显著,最适浓度下,3个供试品种的愈伤组织产量比对照均高出1倍。同时,镰刀菌毒素还能影响被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性能,降低其存活率、生长势和绿苗分化频率。镰刀菌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和毒害作用在不同抗性品种的实验中显示出毒素浓度上的差异,感抗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类激素激性 毒性 小麦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中四种镰刀菌毒素系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楠 王建华 +1 位作者 朱彤霞 周陶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本文用气相色谱仪同步检测霉变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二乙酰氧基镰草镰刀菌烯醇、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四种镰刀菌毒素,并筛选出较理想的衍生化试剂和衍生化条件,确定从玉米中对极性不同的四种毒素都有较高回收率的萃取、净化程序... 本文用气相色谱仪同步检测霉变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二乙酰氧基镰草镰刀菌烯醇、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四种镰刀菌毒素,并筛选出较理想的衍生化试剂和衍生化条件,确定从玉米中对极性不同的四种毒素都有较高回收率的萃取、净化程序,建立了玉米中四种毒素的系统检测方法,本方法对四种毒素的回收率均达到8O%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DON DAS ZEN 玉米 系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镰刀菌毒素DON、T─2和ZEN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必芳 李兰 《中国饲料》 1995年第10期32-34,共3页
建立了饲料中3种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气相色谱联检法。饲料样品经甲醇─氯化钠水溶液提取,减压浓缩,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洗脱液浓缩蒸干,残渣用TBT衍生化后,用气相... 建立了饲料中3种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气相色谱联检法。饲料样品经甲醇─氯化钠水溶液提取,减压浓缩,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洗脱液浓缩蒸干,残渣用TBT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柱、氢火焰检测器(FID)分析,3种毒素得到很好的分离。标准最低检出限为50ng,饲料中毒素在100─500ng时,其回收率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镰刀菌毒素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镰刀菌毒素的危害和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单妹 许梓荣 冯建蕾 《饲料工业》 2006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谷类饲料 危害 毒素 控制 单端孢霉烯族 玉米赤霉烯酮 繁殖障碍 生物性污染 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对镰刀菌毒素反应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耀锋 任惠莉 +2 位作者 韩德俊 李春莲 崔传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不同浓度的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花药培养效率迅速下降,具体表现在降低培养花药的反应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相对增加白苗率四方面。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 通过不同浓度的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花药培养效率迅速下降,具体表现在降低培养花药的反应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相对增加白苗率四方面。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相对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镰刀菌毒素 培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动物传染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甜甜 王笑玉 +3 位作者 穆国冬 封伟杰 郭佳怡 龙淼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介绍了镰刀菌毒素对动物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传染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进一步明确霉菌毒素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传染病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毒性作用机理与硒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双清 杨进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7-88,共2页
镰刀菌毒素毒性作用机理与硒的保护效应彭双清杨进生(北京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镰刀菌毒素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对人畜健康危害严重,常有各种急性,慢性中毒的发生,镰刀菌毒素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害,而... 镰刀菌毒素毒性作用机理与硒的保护效应彭双清杨进生(北京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镰刀菌毒素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对人畜健康危害严重,常有各种急性,慢性中毒的发生,镰刀菌毒素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害,而且它还与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毒性作用机理 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五省(市)小麦粉中重要镰刀菌毒素的污染调查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小敏 李凤琴 +5 位作者 徐文静 张宏元 张靖 赵熙 徐进 韩春卉 《中国猪业》 2017年第6期33-39,45,共8页
调查我国安徽省、北京市、河南省、吉林省、山东省五省(市)158份小麦粉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等10种重要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样品经乙腈-水(84:16,V:V)提取、Multi Sep 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分别以... 调查我国安徽省、北京市、河南省、吉林省、山东省五省(市)158份小麦粉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等10种重要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样品经乙腈-水(84:16,V:V)提取、Multi Sep 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分别以含2 mmol/L甲酸铵的0.1%甲酸-甲醇和含0.1%氨水-乙腈作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检测小麦粉样品的10种重要镰刀菌毒素。结果显示:我国五省(市)小麦粉易受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ZEN的污染。其中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污染最为严重,超出限量标准1 000μg/kg的样品百分比为68%(108/158),阳性样品中DON的平均含量为4 084.8μg/kg;同时还检出3-乙酰基-DON(3-acetyl-DON,3-A-DON)、15-乙酰基-DON(15-acetyl-DON,15-A-DON)及其隐蔽型DON-3-葡萄糖苷(DON-3-glucoside,DON-3-G)。ZEN的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的百分比为24%(38/158),平均含量为85.8μg/kg。本研究表明我国五省(市)小麦粉受DON和ZEN污染严重,需要加强对其的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小麦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法测定小麦中B型镰刀菌毒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烨 李军 +1 位作者 隋凯 卫锋 《粮油食品科技》 2006年第2期53-54,共2页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谷物中B型镰刀菌毒素的方法以及质谱的确证方法。该方法在0.01—5.0μg/g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回收率在72%一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1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NIV5ng/g,DON5ng/g和3-ADON9n...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谷物中B型镰刀菌毒素的方法以及质谱的确证方法。该方法在0.01—5.0μg/g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回收率在72%一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1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NIV5ng/g,DON5ng/g和3-ADON9n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镰刀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饲喂镰刀菌毒素饲粮诱导断奶仔猪阴户、血清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立杰 牛群升 +3 位作者 张崇玉 张桂国 姜淑贞 杨维仁 《猪业科学》 2016年第3期85-88,共4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阴户、血清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9.59±0.79)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1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0%镰刀菌毒素... 该试验旨在研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阴户、血清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9.59±0.79)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1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0%镰刀菌毒素组[玉米赤霉烯酮(ZEN),0.90 mg/kg;呕吐毒素(DON),1.43 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 mg/kg]和100%镰刀菌毒素组[ZEN,1.69 mg/kg;DON,2.03 mg/kg;FUM,9.05 mg/kg]分别用50%和100%的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预试期7 d,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镰刀菌毒素组试验第6 d的阴户面积显著增大(P<0.05);50%和100%镰刀菌毒素组仔猪阴户面积的线性斜率和试验第15 d的阴户长、宽和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00%镰刀菌毒素组试验第8 d和第15 d仔猪血清中胆固醇和尿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0%镰刀菌毒素组显著提高试验第15 d胆固醇和尿素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镰刀菌毒素组均显著提高仔猪试验第8 d和第15 d血清中GSH-Px和SOD活性(P<0.05);而MDA含量则相反(P<0.05)。试验条件下,自然霉变饲粮饲喂断奶仔猪6 d显著增加其外阴大小,8 d便显著改变血清代谢产物和抗氧化酶活性,这些结果对指导仔猪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镰刀菌毒素 阴户 代谢产物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导致的断奶仔猪肝脏损伤与自然修复研究
20
作者 陈宁波 陈祥兴 +2 位作者 杨维仁 姜淑贞 黄丽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70-457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阶段性饲喂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对仔猪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以及肝脏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为(8.45±0.94)kg的35日龄"杜×长... 本试验旨在研究阶段性饲喂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对仔猪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以及肝脏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为(8.45±0.94)kg的35日龄"杜×长×大"雌性仔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持续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持续饲喂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呕吐毒素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自然恢复组在饲喂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35 d后,改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组仔猪肝脏相对重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2)经21 d自然恢复后,与镰刀菌毒素组相比,自然恢复组仔猪肝脏相对重量有所降低(P>0.05),血清AST、ALT和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TP和G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肝脏GSH-Px、肝脏T-SOD活性有所升高(P>0.05),血清和肝脏M 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长期饲喂镰刀菌毒素能够造成仔猪肝脏损伤,影响肝脏的抗氧化、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而经过21 d恢复期,仔猪肝脏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仔猪 肝脏损伤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