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东南海域2个新记录拟菱形藻物种及其产毒特征
- 1
-
-
作者
黄春秀
董焕嫦
李扬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7-77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1570205号
+2 种基金
31370235号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607010370号
-
文摘
为丰富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并澄清其产毒特征,本文从我国东南海域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还有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2个新记录种:镰刀拟菱形藻(P.sabit Teng,Lim,Lim&Leaw)和中鼓拟菱形藻(P.inflatula(Hasle)Hasle)。镰刀拟菱形藻的典型形态特征是壳面呈现镰刀状,点条纹由两排孔纹组成,与并基拟菱形藻(P.decipiens)的系统学关系最为接近,ITS2-RNA有2个补偿碱基差异。中鼓拟菱形藻主要形态特征是壳面呈直线形,点条纹由单排孔纹组成,孔纹内部以上下两分区为主,与格氏拟菱形藻(P.granii)和亚弧线拟菱形藻(P.subcurvata)的亲缘关系接近,ITS2-RNA二级结构分别有4个补偿碱基差异。另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培养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分析,未检测到多莫酸。本文为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做了必要的补充,还可为拟菱形藻的毒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关键词
镰刀拟菱形藻
中鼓拟菱形藻
物种多样性
形态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
ITS2-RNA二级结构
多莫酸
-
Keywords
Pseudo-nitzschia sabit
Pseudo-nitzschia inflatula
diversity
morphology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2-RNA secondary structure
domoic acid
-
分类号
Q949.2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