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 |
李文华
白向飞
杨金和
陈文敏
马伟伟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9
|
|
2
|
基于随机森林和树突网络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 |
袁懿琳
赵荣焕
何坤
黄秀
王洪栋
邹亮
|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3
|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
肖丽华
孟元林
张连雪
韦阿娟
李军
张文才
殷秀兰
王志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4
|
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预测方法 |
常亮
白云起
周国江
|
《洁净煤技术》
CAS
|
2012 |
3
|
|
5
|
涟源煤田无烟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异性组构与有限应变分析 |
王文侠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12
|
|
6
|
三塘湖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研究 |
马安来
钟宁宁
李贤庆
包建平
|
《海洋石油》
CAS
|
2002 |
1
|
|
7
|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作用演化热动力学模式分析 |
姚多喜
支霞臣
|
《焦作工学院学报》
|
2002 |
2
|
|
8
|
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 |
鱼娅
|
《煤质技术》
|
2014 |
1
|
|
9
|
煤岩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改进 |
赵士东
席海莉
张海英
刘海英
高庆华
陈金明
|
《冶金丛刊》
|
2009 |
0 |
|
10
|
镜质组反射率指导优化配煤炼焦方案的研究 |
田英奇
张卫华
沈寓韬
鲁锡兰
张德祥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11
|
煤和不同主岩干酪根镜质组反射率差异性的研究 |
吴保军
赵师庆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12
|
室温对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的影响 |
梁新平
|
《煤炭技术》
CAS
|
2004 |
1
|
|
13
|
MPV-3显微光度计镜质组反射率测控系统设计 |
陈忠碧
林峰
何道清
党卫中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2002 |
0 |
|
14
|
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新生代热史——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组反射率耦合反演 |
翟亚楠
冯仁朋
|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5
|
超压和富氢背景下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以渤海湾盆地渤中西次凹东三段烃源岩为例 |
胡安文
李慧勇
江涛
许鹏
史盼盼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6
|
镜质组反射率体的几何学 |
杨文宽
任传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7
|
ASTM镜质组反射率新标准有助预测尚未开采的碳氢化合物资源 |
胡亚楠
|
《中国标准化》
|
2011 |
0 |
|
18
|
大冶滑动构造二_1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异性组构研究 |
王志荣
陈玲霞
|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
1993 |
0 |
|
19
|
皖北任楼煤矿7_2煤层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分析 |
李全
胡宝林
张永泰
储党生
|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0
|
基于煤岩显微组分对各类主要炼焦煤性质的分析 |
周俊兰
杜屏
|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