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基于镜质组反射率证据的修正
1
作者 焦守涛 刘东娜 +14 位作者 张旗 靳职斌 张玉生 原杰 周李岗 刘铁翊 解团结 范宗胜 闫彤彤 周新鹏 张双奎 卫倩倩 闫涛 张坤 尹碧菡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8-431,共14页
我们已经根据花岗岩的资料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本文增加了镜质组反射率资料,重新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经过对比,得出了许多新认识。对比说明,在下地壳填图中,镜质组反射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料。... 我们已经根据花岗岩的资料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本文增加了镜质组反射率资料,重新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经过对比,得出了许多新认识。对比说明,在下地壳填图中,镜质组反射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料。镜质组反射率可以记录它形成以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是煤田和石油地质部门成熟度测量中广泛应用且可靠的方法之一。镜质组反射率方法对岩石学和矿床学也非常有用,因此可以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推测深部是否有隐伏岩体以及隐伏岩体的分布和规模,推测下地壳底部是否有地幔上涌以及地幔上涌的分布。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寻找隐伏岩体,再根据隐伏岩体找矿,是一个找矿的新方法。文中根据山西省镜质组反射率的分布,推测在若干R_(o)>3.0%的地区的深部有可能发现隐伏岩体,其中,祁县隐伏岩体已经被钻探验证所证实。山西省煤矿很多,凡是无烟煤分布区均是寻找隐伏岩体的有利地区。文中还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对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进行了修改,指出山西省中部和南部的深部为大片中生代(主要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区,也是早白垩世时地幔上涌的区域。根据地层资料和花岗岩资料推测山西省北部(大同以北)为地壳厚度正常区,南部为地壳加厚区(为中国东部高原的一部分)。南部为地幔上涌区,北部无地幔上涌迹象;故南部下地壳为高温榴辉岩相区,北部下地壳为低温榴辉岩相区。地表有矿产分布的区域,下地壳为含流体榴辉岩相区。山西省中部和西部的下地壳可能为榴辉岩相-麻粒岩相过渡区,暗示中国东部高原在山西省可能呈现为向西缓慢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镜质组反射率 无烟煤 下地壳地 隐伏岩体 高原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被引量:22
2
作者 肖丽华 孟元林 +5 位作者 张连雪 韦阿娟 李军 张文才 殷秀兰 王志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 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测资料,确定了有关模拟参数.歧北洼陷港深48井明显超压(压力系数1.2~1.6),用Pa%R.模型所预测的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烃时间与用EASY%R.模型预测的明显不同,超压对R.的抑制可达0.1%~O.3%,可使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的时间推迟1~4.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镜质组反射率 成岩作用 烃源岩 盆地模拟 黄骅坳陷 歧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与弹性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赟 张玉贵 许小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16-2122,共7页
煤镜质组反射率是评价煤阶、区分煤种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采煤、化工和冶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以往煤阶的评价单纯通过巷道和钻孔取芯的煤样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得,受取样点有限限制.本文通过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挥发分和... 煤镜质组反射率是评价煤阶、区分煤种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采煤、化工和冶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以往煤阶的评价单纯通过巷道和钻孔取芯的煤样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得,受取样点有限限制.本文通过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挥发分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测试,配合煤样的超声弹性测量,探讨了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地震属性参数—波速、密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地震属性参数均存在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其中以密度与纵波速度的相关程度最高.从而为利用煤田地震预测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而预测煤阶的三维立体分布提供了试验与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煤阶 弹性模量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及其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建平 高广运 康继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了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推断豫北构造应力场,基于构造应力是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VRA)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在豫北焦作、安阳、鹤壁三个矿区井下取的定向煤样品进行了室内显微镜下反射率测试,对测试数据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就得出了... 为了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推断豫北构造应力场,基于构造应力是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VRA)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在豫北焦作、安阳、鹤壁三个矿区井下取的定向煤样品进行了室内显微镜下反射率测试,对测试数据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就得出了由最大反射率值、中间反射率值、最小反射率值为轴组成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显示二轴晶正光性,它们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研究区煤样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是由构造应力所引起;由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得出的豫北构造应力场与钻探、节理统计、河南省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法得出的应力场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应力场到安阳、鹤壁矿区后发生了向左的偏转.总之,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推断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构造应力场 豫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地层热演化史——来自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志刚 任战利 陈玉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16,共8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的6件样品进行了煤线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同时测定了同组地层6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延长组热演化程度较高,韩城地区Ro值...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的6件样品进行了煤线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同时测定了同组地层6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延长组热演化程度较高,韩城地区Ro值在0.65%~0.78%之间。洛南地区由于受秦岭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影响,三叠系延长组Ro值高达2.67%~3.71%。实际测得的裂变径迹年龄,随深度增加裂变径迹年龄减小,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及长度恢复出每个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约100 Ma的重要构造热事件,东南缘韩城地区与洛南地区属于不同的热演化史类型,韩城地区属于埋藏增温型,而洛南地区属于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类型。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 热演化史 镜质组反射率 裂变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近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绪教 何科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为了定量地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在滇西中甸、保山、景东、景谷四地分别取新近纪煤岩样,在野外实测煤层上覆地层残留厚度和测得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根据三者关系曲线图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进而... 为了定量地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在滇西中甸、保山、景东、景谷四地分别取新近纪煤岩样,在野外实测煤层上覆地层残留厚度和测得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根据三者关系曲线图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进而计算出滇西高原上新世时期自北而南的隆升幅度在1500~1700m之间。该时期隆升表现出总体均匀抬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高原隆升 隆升幅度 镜质组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邱楠生 汪为孝 谢明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60-1769,共10页
根据实测的压力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讨论了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认为异常压力并不是导致镜质组反射率受到抑制的唯一原因;沉积盆地中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原因除与有机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温度、... 根据实测的压力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讨论了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认为异常压力并不是导致镜质组反射率受到抑制的唯一原因;沉积盆地中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原因除与有机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温度、压力等物理环境及其周围的流体性质、无机元素(矿物)的组成等化学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钻井异常高压带和正常压力带剖面密集取样进行的微量元素与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表明,偏酸性、低盐度的流体介质有利于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加;通过分析泥岩中的某些元素丰度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对应关系,初步确定钙、锰、锶、硼、钡、磷等元素对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有抑制作用,而铁、钴、锌、镍、铷等元素对有机质的热演化具有催化作用.本研究对于有机质成熟校正、油气资源评价和利用成熟度古温标恢复盆地热历史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微量元素 抑制/催化作用 异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质组反射率在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东娜 马美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3-648,665,共7页
为进一步探讨镜质组反射率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含煤及油气沉积盆地研究中常用的镜质组反射率方法及其适用性,阐述了各种镜质组反射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为进一步探讨镜质组反射率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含煤及油气沉积盆地研究中常用的镜质组反射率方法及其适用性,阐述了各种镜质组反射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准确的测定方法是保证镜质组反射率数值正确的前提;采用镜质组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必须基于对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的完全理解,避免因其多解性造成分析结果错误;当油浸镜质组反射率值超过4.0%,原则上该参数不再适合于古地温推算及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将镜质组反射率方法用于含煤沉积盆地固体有机质演化阶段分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古地温 地层剥蚀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质组反射率指导优化配煤炼焦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田英奇 张卫华 +2 位作者 沈寓韬 鲁锡兰 张德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168,共7页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特别是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从镜质组反射率角度研究了优化配煤炼焦的影响因素。通过对8种炼焦煤种的煤质分析、单独炼焦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不同煤种在配煤炼焦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某...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特别是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从镜质组反射率角度研究了优化配煤炼焦的影响因素。通过对8种炼焦煤种的煤质分析、单独炼焦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不同煤种在配煤炼焦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某企业原配煤方案存在的问题,基于煤岩配煤原理,选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及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2个因素作为指导优化配煤的指标参数,制定了6组优化配煤方案进行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配合煤的Rmax与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是优化配煤方案的有效调控指标,优化配煤方案获得的粒焦CRI*降低1.95%,CSR*增加3.45%,焦炭热态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 配煤 焦炭热态强度 镜质组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新生代热史——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组反射率耦合反演 被引量:4
10
作者 翟亚楠 冯仁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3-696,共4页
前梨园地区具备较好的烃源岩条件,是东濮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但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热演化史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文中利用前梨园地区160个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和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新生代热史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基础,... 前梨园地区具备较好的烃源岩条件,是东濮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但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热演化史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文中利用前梨园地区160个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和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新生代热史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基础,利用BasinMod 1D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该地区的烃源岩热演化史。结果显示,新生代热史呈现"马鞍型"特征,经历了2期地温梯度高峰期,分别是沙三段沉积时期和东营组沉积中期,地温梯度分别为46~48℃/km和40~45℃/km。2次地温梯度高峰期揭示了前梨园地区经历了2期强烈裂陷作用。此外,烃源岩成熟演化结果揭示了前梨园地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地温场控制着其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成果可以为前梨园地区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镜质组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热史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压和富氢背景下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以渤海湾盆地渤中西次凹东三段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安文 李慧勇 +2 位作者 江涛 许鹏 史盼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119,共7页
在考虑富氢和超压对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作用下,对传统仅考虑了温度和时间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Easy%R_o模型进行了重新校正。通过引进富氢校正系数和超压抑制系数,建立起适合双重抑制背景下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并利用渤海湾盆... 在考虑富氢和超压对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作用下,对传统仅考虑了温度和时间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Easy%R_o模型进行了重新校正。通过引进富氢校正系数和超压抑制系数,建立起适合双重抑制背景下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并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西次凹受双重抑制作用和未受双重抑制作用影响的镜质组反射率R_o实测资料,确定了相关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在双重抑制作用影响的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Ro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但与Easy%R_o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悬殊,双重抑制作用对R_o的影响可达0.2%~0.4%。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导致生烃门限下移和生烃时间延迟,这非常有利于油气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 超压 镜质组反射率 化学动力学模型 烃源岩 渤中西次凹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树突网络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懿琳 赵荣焕 +3 位作者 何坤 黄秀 王洪栋 邹亮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55,共8页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确定煤级、鉴别混煤和指导炼焦配煤中起关键作用。传统反射率测定方法费时耗力,且测量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致使实验室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和树突...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确定煤级、鉴别混煤和指导炼焦配煤中起关键作用。传统反射率测定方法费时耗力,且测量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致使实验室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和树突网络(DDNet)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方法,主要包括煤岩显微图像分割、镜质组识别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预测3个部分。利用手肘法和K-Means算法对显微图像聚类,以实现不同显微组分区域的分割;采用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MOTE)对少数类样本过采样,以改善煤岩中镜质组与非镜质组区域样本的不均衡问题;利用基于DDNet的回归算法实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估计,构建回归模型时从镜质组区域中选择多个41×41像素的方形窗口并提取其灰度特征,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其决定系数达到0.99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手肘法自动确定K-Means算法的参数K,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能够自动区分不同类别数的显微组分;SMOTE方法可有效避免模型因过度学习样本先验信息而导致对多数类识别好、少数类识别差的问题,提高分类准确度,其中基于RF的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7.0%;建立了7种回归估计模型,其中DDNet回归模型性能最佳,决定系数达到0.990,预测结果与实际值高度契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大反射率 K-MEANS聚类 随机森林 树突网络 SMOTE DDNet回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亮 白云起 周国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40-43,共4页
为了研究单种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煤岩分析中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定方法对9个单种煤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混合的18个配合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行测定及研究。通过对LM1~LM9原料煤的镜质组最... 为了研究单种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煤岩分析中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定方法对9个单种煤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混合的18个配合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行测定及研究。通过对LM1~LM9原料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行分析发现,其分布区间为0.882%~1.446%,符合炼焦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满足的分布区间。采用均匀设计U18×(189)实验方法设计这9种原料煤的配煤方案,通过测定发现这18种配煤的反射率区间为0.839%~1.259%,同时发现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R值大于0.9999,所以用该数学模型计算的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明显优于常规配煤加和法计算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煤 最大反射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煤镜质组性质和焦炭结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项茹 薛改凤 陈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炼焦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测试了焦炭的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变化会对焦炭显微结构产生影响,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焦炭的热性能。找出含碱大型高炉所用焦炭的合... 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炼焦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测试了焦炭的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变化会对焦炭显微结构产生影响,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焦炭的热性能。找出含碱大型高炉所用焦炭的合理显微结构模型,为合理配煤炼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焦炭 显微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和烃源岩镜质组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祖发 肖贤明 +3 位作者 刘德汉 申家贵 张轶男 米敬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应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光度计(LIFM)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煤和烃源岩中镜质组的荧光强度及荧光变化,建立了镜质组的荧光变化与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模式图(R-I-VRo),该图可解决镜质组反射率抑制问题,并将烃源岩成熟度评价范围扩展到VRo... 应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光度计(LIFM)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煤和烃源岩中镜质组的荧光强度及荧光变化,建立了镜质组的荧光变化与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模式图(R-I-VRo),该图可解决镜质组反射率抑制问题,并将烃源岩成熟度评价范围扩展到VRo达2.0%左右,该方法对于正确评价烃源岩成熟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显微光度计 LIFM 烃源岩 荧光变化 成熟度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宝林 刘燕学 +1 位作者 葛传周 何胜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较系统的测试 ,发现井田内煤 3个光轴体主轴互相垂直 ,最大反射率轴倾角多数集中在 68°~ 69°之间 ,倾伏向有 3个方向 ,即近 2 80°、近 90°和近 ...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较系统的测试 ,发现井田内煤 3个光轴体主轴互相垂直 ,最大反射率轴倾角多数集中在 68°~ 69°之间 ,倾伏向有 3个方向 ,即近 2 80°、近 90°和近 1 80°。测区内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该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有限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系地层中 ,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的方位除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有关外 ,还与其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有关。在断层附近 ,反射率Romax和Romin的差值随着距断层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且在断层面的两盘发生突变。这一特征有助于煤矿井下构造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各向异性 应变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任楼煤矿7_2煤层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全 胡宝林 +1 位作者 张永泰 储党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9,共3页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任楼煤矿镜煤反射率进行测试,井田内煤的3个光轴体主轴近于互相垂直,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受该方向的应力作用,本区地层褶皱成山,形成了童亭背斜,早期形成的NE...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任楼煤矿镜煤反射率进行测试,井田内煤的3个光轴体主轴近于互相垂直,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受该方向的应力作用,本区地层褶皱成山,形成了童亭背斜,早期形成的NE向断层具有逆时走滑及表现为反“S”弧形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各向异性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半萜类分布和组成与低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汪立群 包建平 +4 位作者 马达德 党玉琪 朱翠山 朱俊章 陈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9,共7页
通过对低成熟烃源岩中8α(H)-升补身烷和8β(H)-升补身烷以及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分布和组成特征的剖析,研究了8α(H)-升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比值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比值与镜质组反射率Ro... 通过对低成熟烃源岩中8α(H)-升补身烷和8β(H)-升补身烷以及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分布和组成特征的剖析,研究了8α(H)-升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比值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比值与镜质组反射率Ro之间的关系,发现在Ro<0.60%时,这两个比值变化幅度很大,表明这两个比值在低成熟阶段是衡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烷 升补身烷 乙基甲基四氢化萘 镜质组反射率 烃源岩 有机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被引量:64
19
作者 范俊佳 琚宜文 +2 位作者 侯泉林 谭静强 卫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5-335,共11页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和运移通道,煤储层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而且对其可采性也有重要影响。文中选取淮北煤田和沁水盆地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变质与变形煤样的宏微观构造观测、镜质组反...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和运移通道,煤储层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而且对其可采性也有重要影响。文中选取淮北煤田和沁水盆地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变质与变形煤样的宏微观构造观测、镜质组反射率与孔隙度测试以及压汞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将研究区煤储层主要划分为5类,即:高变质较强至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Ⅰ类)、高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Ⅱ类)、中变质较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Ⅲ类)、中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Ⅳ类)及低变质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Ⅴ类)。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Ⅰ类和Ⅱ类煤储层吸附孔占主导,Ⅰ类煤储层孔隙连通性差,Ⅱ类煤储层因后期叠加了构造裂隙,孔隙连通性变好;Ⅲ类煤储层中孔、大孔增多,但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变差;Ⅳ类煤储层吸附孔较多,中孔、大孔中等,且煤储层内生裂隙发育,孔隙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渗透性明显变好;Ⅴ类煤储层吸附孔含量较低,中孔较发育,大孔不太发育,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差。由此,变质程度高且叠加了一定构造变形的煤储层(Ⅱ类)以及中等变质程度变形较弱且内生裂隙发育的煤储层(Ⅳ类),其煤层气有较好的渗透性,可采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类型 煤储层 镜质组反射率 孔隙结构 煤层气 可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窦新钊 姜波 +3 位作者 秦勇 屈争辉 杨兆彪 吴艳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9,共6页
在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煤田勘探资料分析,总结了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对煤层变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煤... 在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煤田勘探资料分析,总结了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对煤层变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煤种齐全,变质程度普遍偏高,整体上具有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分别以盘关向斜和水城两个低变质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递增;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深成变质作用是其主控类型,J3-K1期间叠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燕山运动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构造形态决定了煤层的不同的埋藏深度,进而决定了煤层的变质程度,水城-紫云断裂等深大断裂只是形成于上地壳的脆性变形构造,并且处于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中,并非岩浆侵入通道,岩浆侵入煤系促进煤层变质只存在于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地区 晚二叠世煤层 规律 机理 镜质组反射率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