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基于镜质组反射率证据的修正 |
焦守涛
刘东娜
张旗
靳职斌
张玉生
原杰
周李岗
刘铁翊
解团结
范宗胜
闫彤彤
周新鹏
张双奎
卫倩倩
闫涛
张坤
尹碧菡
|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
肖丽华
孟元林
张连雪
韦阿娟
李军
张文才
殷秀兰
王志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3
|
六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与弹性参数的关系 |
王赟
张玉贵
许小凯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4
|
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及其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 |
蒋建平
高广运
康继武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5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地层热演化史——来自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
黄志刚
任战利
陈玉林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6
|
利用新近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 |
张绪教
何科昭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7
|
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 |
邱楠生
汪为孝
谢明举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镜质组反射率在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
刘东娜
马美玲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9
|
镜质组反射率指导优化配煤炼焦方案的研究 |
田英奇
张卫华
沈寓韬
鲁锡兰
张德祥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10
|
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新生代热史——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组反射率耦合反演 |
翟亚楠
冯仁朋
|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1
|
超压和富氢背景下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模型——以渤海湾盆地渤中西次凹东三段烃源岩为例 |
胡安文
李慧勇
江涛
许鹏
史盼盼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2
|
基于随机森林和树突网络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 |
袁懿琳
赵荣焕
何坤
黄秀
王洪栋
邹亮
|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3
|
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预测方法 |
常亮
白云起
周国江
|
《洁净煤技术》
CAS
|
2012 |
3
|
|
14
|
炼焦煤镜质组性质和焦炭结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
项茹
薛改凤
陈鹏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
2008 |
11
|
|
15
|
中国煤和烃源岩镜质组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特征及其应用 |
刘祖发
肖贤明
刘德汉
申家贵
张轶男
米敬奎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6
|
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及其应用 |
胡宝林
刘燕学
葛传周
何胜利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7
|
皖北任楼煤矿7_2煤层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分析 |
李全
胡宝林
张永泰
储党生
|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8
|
倍半萜类分布和组成与低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研究 |
汪立群
包建平
马达德
党玉琪
朱翠山
朱俊章
陈琰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9
|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
范俊佳
琚宜文
侯泉林
谭静强
卫明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4
|
|
20
|
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及机理研究 |
窦新钊
姜波
秦勇
屈争辉
杨兆彪
吴艳艳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