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敞开酸溶和偏硼酸锂碱熔ICP-MS法测定多金属矿中的稀土元素及铌钽锆铪 被引量:36
1
作者 门倩妮 沈平 +1 位作者 甘黎明 冯博鑫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7,共9页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及难熔元素,混合酸敞开酸溶法和碱熔融法是两种主要的溶样方法。但地质样品组分复杂,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共生的现象,对于特殊元素、特殊样品用传统酸溶法会造成部分元素消解不完全,...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及难熔元素,混合酸敞开酸溶法和碱熔融法是两种主要的溶样方法。但地质样品组分复杂,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共生的现象,对于特殊元素、特殊样品用传统酸溶法会造成部分元素消解不完全,使测定结果不准确;而碱熔法的操作过程繁琐,且溶液盐度高,易产生基体干扰和堵塞仪器进样系统。本文改进了传统四酸和五酸体系,采用氢氟酸-硝酸-硫酸敞开酸溶体系,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制作标准曲线测定15种稀土元素,方法准确度(ΔlgC)为0.001~0.027。同时改进了偏硼酸锂碱熔法,样品用偏硼酸锂碱熔提取,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碱性条件,所测元素与偏硼酸锂共沉淀后过滤分离熔剂,再用硝酸复溶测定15种稀土元素及铌钽锆铪。两种溶样方法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为1.09%~9.30%。将混合酸敞开酸溶法测定稀土元素、偏硼酸锂碱熔法测定铌钽锆铪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密闭酸溶法相比,两组数据的相对偏差为0.13%~15.32%。本实验表明,混合酸敞开酸溶法适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偏硼酸锂碱熔法不仅适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及铌钽锆铪,也适用于测定如古老高压变质岩石及铝含量高的样品中的铌钽锆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稀土元素 氢氟酸-硝酸-硫酸敞开酸溶 偏硼酸碱熔 氢氧化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型锂-铍-铌-钽资源工艺矿物学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振宇 李建康 +2 位作者 周振华 高永宝 李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87-1907,共21页
锂-铍-铌-钽是重要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其矿石矿物“稀”、“伴”和“细”的特征决定了一些锂、铍、铌、钽矿床在开采利用上有较大难度,需要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除了品位和储量,还要考虑矿石的可选性指标,才能对矿床工业价值进行准确... 锂-铍-铌-钽是重要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其矿石矿物“稀”、“伴”和“细”的特征决定了一些锂、铍、铌、钽矿床在开采利用上有较大难度,需要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除了品位和储量,还要考虑矿石的可选性指标,才能对矿床工业价值进行准确评价。本文在基于锂铍铌钽矿床成矿规律及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工艺矿物学角度提出一套综合性评价锂-铍-铌-钽矿产资源的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包括矿床类型、矿石品位、主要工业矿物、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目的组分的平衡配分、矿石结构构造,目的矿物工艺粒度、目的矿物嵌布特征、可综合利用矿物或伴生/共生组分、杂质元素/有害元素。通过矿床实例对不同类型锂-铍-铌-钽矿床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简要评述,影响伟晶岩型、花岗岩锂矿和铍矿价值的主要矿物学指标是“主要工业矿物”和“主要目的组分的平衡配分”及“目的矿物工艺粒度”,影响黏土型/沉积岩型锂矿价值的主要因素是锂的赋存状态,影响火山岩型铍矿价值的主要矿物学指标有“主要工业矿物”、“目的矿物的工艺粒度”和“目的矿物嵌布特征”,影响碱性岩型和矽卡岩型铍矿价值的主要矿物学因素是“主要工业矿物”、“主要目的组分的平衡配分”和“目的矿物嵌布特征”,影响伟晶岩型和花岗岩型铌钽矿的主要因素是“目的矿物工艺粒度”,影响碳酸岩型和碱性岩型铌钽矿的主要因素是“主要工业矿物”和“目的矿物工艺粒度”。应用矿物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矿床,不同矿物学指标的权重有所不同,需要具体矿床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关键金属 资源评价 矿床类型 矿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辉石:巨型花岗伟晶岩锂-铯-钽矿床中关键含锂矿物 被引量:7
3
作者 GROVES DI 张良 +1 位作者 GROVES IM SENER AK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寻找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受动力电池消费的拉动,锂资源需求急剧上升,伟晶岩型锂矿勘查热度持续攀升。虽然众多伟晶岩型锂矿地质特征尚不清晰,已有证据表明锂辉石是大多数大型-巨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主要含锂矿物。... 寻找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受动力电池消费的拉动,锂资源需求急剧上升,伟晶岩型锂矿勘查热度持续攀升。虽然众多伟晶岩型锂矿地质特征尚不清晰,已有证据表明锂辉石是大多数大型-巨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主要含锂矿物。与许多近直立的伟晶岩脉群不同,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太古代伟晶岩矿脉往往呈近水平或缓倾斜在角闪岩相围岩中产出,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三维形态并发育明显的矿物和地球化学分带。这些太古代伟晶岩脉通常形成于挤压或压剪构造体制下同变质环境中,成岩期最小主应力(σ;)近竖直。因此,伟晶岩常常侵位于近水平的构造局部引张区而形成复杂的几何学形态。压性的构造环境为富锂熔体多次脉动式注入和富含挥发分熔体垂向结晶分异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锂辉石在中高温压条件下结晶成为缓倾富锂带中最为常见的含锂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矿物 辉石 伟晶岩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白沙窝稀有金属矿床电性特征与找矿预测研究
4
作者 柳建新 曹丽 +2 位作者 郭振威 曹创华 陈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780,共13页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之一。连云山东部新发现了白沙窝伟晶岩型矿床,初步评估白沙窝矿床深部稀有金属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矿床的矿产开采程度很低,围绕深部隐伏花岗伟晶岩脉的研究程度不高。通过研究白沙...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之一。连云山东部新发现了白沙窝伟晶岩型矿床,初步评估白沙窝矿床深部稀有金属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矿床的矿产开采程度很低,围绕深部隐伏花岗伟晶岩脉的研究程度不高。通过研究白沙窝伟晶岩型矿床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探讨稀有金属成矿模型及赋矿载体的空间分布,阐明矿脉就位关系,旨为稀有金属找矿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白沙窝岩体东南方向开展深部隐伏岩(矿)体的探测工作,采用共轭梯度法反演实测3条探测剖面数据,探测深部隐伏岩(矿)体,并结合钻孔信息和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隐伏岩脉的分布及成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隐伏伟晶岩脉主要位于冷家溪群中,集中分布在花岗岩体顶部及构造裂隙周围,埋深在50~300 m;伟晶岩脉的成矿地球物理标志为深部高阻体侵入浅部低阻体中的高阻脉状地质体。研究成果为白沙窝矿床后续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伟晶岩脉的形成机理,并为湘东北及华南地区的稀有金属勘查提供了可靠的物探预测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连云山 CSAMT ---矿床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禄劝地区三叠系舍资组矿产资源勘查新线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军平 段向东 +6 位作者 曾文涛 孙载波 何世军 黄亮 李维科 赵江泰 陈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999,共9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三叠系舍资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厚约10~100 m不等的含南红玛瑙砾岩层。南红玛瑙颜色主要呈橙红、大红色及紫红色等,少数呈柿子红,椭圆状、圆状,表皮干净,无杂质,总体成色较好,具有较...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三叠系舍资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厚约10~100 m不等的含南红玛瑙砾岩层。南红玛瑙颜色主要呈橙红、大红色及紫红色等,少数呈柿子红,椭圆状、圆状,表皮干净,无杂质,总体成色较好,具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物源对比和分析表明,舍资组南红玛瑙物源来自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杏仁体。由于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广泛,三叠系舍资组底部南红玛瑙的发现,为滇中地区寻找此类资源提供了新线索和找矿方向。此外,通过对舍资组泥页岩有机碳和镓等关键金属含量分析发现,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total organic carbon,TOC=2.83%~9.25%),有机质成熟度也较高,处于过成熟阶段;镓、铌(钽)-锂等关键金属也有较高程度富集,暗示该层位还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和关键金属找矿潜力。舍资组中植物化石显示,其沉积古气候是潮湿湿润的,有利于蕨类植物的生长繁盛,这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也为关键金属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舍资组 南红玛瑙 页岩气 -()-关键金属 禄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