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Mo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VD法大量制备成束多壁纳米碳管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昱 张孝彬 +3 位作者 陶新永 王幼文 刘芙 许国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33-123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Ni-Mo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CVD法催化裂解甲烷从而大量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成束多壁纳米碳管.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催化效率.反应2h后,制备的多壁纳米碳管的量可达到初始催化剂量的80倍以上.碳管...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Ni-Mo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CVD法催化裂解甲烷从而大量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成束多壁纳米碳管.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催化效率.反应2h后,制备的多壁纳米碳管的量可达到初始催化剂量的80倍以上.碳管的直径较均匀,在10~20nm之间.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制备的纳米碳管石墨化程度增加,反应1h后,粗产品中纳米碳管的含量就超过了97%.简单放大后,单炉每克催化剂可以在0.5h内制得40g以上多壁纳米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成束多壁纳米碳管 制备 溶胶凝胶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传敬 郑小明 费金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41-745,共5页
采用微反 -色谱、TPO、TPR和 CO2 -TPD等技术研究了负载型 Ni/Si O2 、Co/Si O2 和 Ni-Co/Si O2 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催化活性、抗积炭性能 ,并对其还原性能和表面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发现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 ,Ni-Co/Si O2... 采用微反 -色谱、TPO、TPR和 CO2 -TPD等技术研究了负载型 Ni/Si O2 、Co/Si O2 和 Ni-Co/Si O2 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催化活性、抗积炭性能 ,并对其还原性能和表面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发现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 ,Ni-Co/Si O2 双金属催化剂有优越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 .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 ,在Ni-Co/Si O2 催化剂中 Ni促进了 Co的还原 ,Co提高了催化剂对 CO2 的吸附能力 ,抑制了低活性积炭物种的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 重整 Ni-Co/SiO2 双金属催化剂 积炭 合成气 -双金属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氧化物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卞国柱 韩波 伏义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MoO4超细粒子催化剂.使用DTA、BET比表面测定、XRD和LRS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和焙烧温度对粒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氩气气氛中于210℃分解干凝胶中的柠檬酸,可以避免柠檬酸分解时燃烧大...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MoO4超细粒子催化剂.使用DTA、BET比表面测定、XRD和LRS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和焙烧温度对粒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氩气气氛中于210℃分解干凝胶中的柠檬酸,可以避免柠檬酸分解时燃烧大量放热而引起超细微粒的烧结,脱除柠檬酸后的超细粉末为NiMoO4.经400℃以上的高温处理后,微粒明显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法 催化剂 超细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双金属催化剂的XPS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彤 胡常伟 +1 位作者 张国民 田安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33,共4页
采用XPS方法研究了以不同方式引入Ni的Cu Ni/Al2 O3 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不同处理条件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发现催化剂表面存在表面铝酸盐物种 ,且Ni的存在会促进表面铝酸盐物种的生成。催化剂经H2 还原处理或经CO2 加氢反应... 采用XPS方法研究了以不同方式引入Ni的Cu Ni/Al2 O3 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不同处理条件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发现催化剂表面存在表面铝酸盐物种 ,且Ni的存在会促进表面铝酸盐物种的生成。催化剂经H2 还原处理或经CO2 加氢反应后均要发生表面重构。Ni的存在会影响表面重构过程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所研究的含Ni催化剂上 ,CO2 加氢反应经历了生成双齿表面吸附中间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研究 - 双金属催化剂 氧化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Ni-Cu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晶 刘贵龙 +1 位作者 王嘉明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618,I0006,共10页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0.9Co0.1O3和LaNi0.9Cu0.1O3为前驱体制备了Ni-Co/La2O3和Ni-Cu/La2O3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结果表明,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中,各组分间相互稀释,具有较强的抗烧结性能;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主要取决于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0.9Co0.1O3和LaNi0.9Cu0.1O3为前驱体制备了Ni-Co/La2O3和Ni-Cu/La2O3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结果表明,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中,各组分间相互稀释,具有较强的抗烧结性能;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主要取决于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态,Ni-Co双金属催化剂中,Co掺杂改变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式和吸附强度,使得Ni-Co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积炭性能。Ni-Co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反应时,显现出较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甲烷化 钙钛矿型氧化物 双金属 合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部分氧化制氢Ni-CuZrSiO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爱菊 钟顺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1-537,共7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负载的Ni Cu双金属催化剂,并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H4、H2O和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Ni Cu 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负载的Ni Cu双金属催化剂,并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H4、H2O和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Ni Cu 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Ni Cu金属位,Lewis酸位Znn+和碱位Zr O-三类活性中心;CH4和H2O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Znn+和碱位Zr O-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CH4、H2O和O2在Ni Cu 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反应产物为H2和CO2,选择性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氢气 制备 选择氧化 复合氧化物载体 双金属催化剂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镍复合氧化物纳米微粒的固相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石晓波 傅海萍 +1 位作者 李春根 汪德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5-816,共2页
The La-Ni complex oxide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s under microwave.The structure and reducibility of the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G-DTA,XRD,TEM and TPR methods.At the same time the cat... The La-Ni complex oxide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s under microwave.The structure and reducibility of the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G-DTA,XRD,TEM and TPR methods.At the same tim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ylbenzene to styrene with carbon dioxide over the complex oxide nanoparticle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 is K2NiF4 nanoparticles,and the size is 13 nm.The complex oxide sample had high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ylbenzene to styr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纳米微粒 固相合成 催化性能 微波辐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模板剂用量对超细镍钼加氢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熊良军 李为民 +1 位作者 朱毅青 兰永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1-877,共7页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不同P123用量(以n(P123)/n(Ti+Si)计)的Ni-Mo/TiO2-SiO2催化剂前躯体;采用TG-DTA、N2吸附-脱附、XRD、H2-TPR和HR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以200#低硫煤油为原料...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不同P123用量(以n(P123)/n(Ti+Si)计)的Ni-Mo/TiO2-SiO2催化剂前躯体;采用TG-DTA、N2吸附-脱附、XRD、H2-TPR和HR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以200#低硫煤油为原料,考察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性能。结果表明,P123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组分晶粒尺寸和孔结构参数有明显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径在4~5nm;催化剂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利于煤油的加氢脱芳烃;经过工艺优化,采用P123模板剂的Ni-Mo/TiO2-SiO2系列催化剂中,n(P123)/n(Ti+Si)为0.005的催化剂能将煤油中的烷基苯质量分数降至0.41%,萘质量分数降至280μg/g,芳烃脱除率达到95.98%,产品的芳烃含量达到JLD-40脱芳烃溶剂油的产品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3模板剂 溶胶-凝胶法 催化剂 加氢脱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开发铂-镍-钼纳米结构燃料电池催化剂
9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83-1583,共1页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亨利萨穆埃利学校的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近日开发出由三种金属构成的纳米结构,用于增加燃料电池的效率和耐久性,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关键词 美国加州大学 燃料电池 纳米结构 开发 催化剂 - 应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改性对Mo-Ni/γ-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占林 彭绍忠 +1 位作者 刘雪玲 姜虹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4-788,共5页
以P改性的γ-Al2O3为载体,分别采用Mo-Ni-P和Mo-Ni-NH3两种浸渍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改性的重油加氢精制Mo-Ni/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助剂P及其加入方式和浸渍液的种类对载体及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通过氮吸附、程序升温还原、傅里... 以P改性的γ-Al2O3为载体,分别采用Mo-Ni-P和Mo-Ni-NH3两种浸渍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改性的重油加氢精制Mo-Ni/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助剂P及其加入方式和浸渍液的种类对载体及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通过氮吸附、程序升温还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γ-Al2O3载体中引入P,能降低载体的表面酸量,促进活性组分还原,在载体成型过程中加入P效果较好;浸渍液中含有P也有利于活性组分的还原,并能提高活性组分的利用率,同时使催化剂表面具有较高的Ni与Mo原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氧化 加氢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O_x催化剂上的庚烷异构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颖军 王新平 +1 位作者 柴松海 蔡天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81-1284,共4页
在常压固定床流动体系中研究了 Ni-Mo Ox 催化剂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将质量分数为2 %~ 5 %的 Ni掺杂于 Mo O3 中可有效地缩短催化剂的还原活化时间 ,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催化剂的比活性 .Ni-Mo Ox 催化剂上的正庚烷异构化的反... 在常压固定床流动体系中研究了 Ni-Mo Ox 催化剂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将质量分数为2 %~ 5 %的 Ni掺杂于 Mo O3 中可有效地缩短催化剂的还原活化时间 ,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催化剂的比活性 .Ni-Mo Ox 催化剂上的正庚烷异构化的反应活化能为 35 .3k J/mol,显著低于 Mo Ox 催化剂上的活化能(4 9.3k J/mol) ,仅为双功能分子筛催化剂的 1 /3~ 1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Ox 催化剂 正庚烷 异构化 氧化 活化能 氧化物 石油 催化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TiO_2-Al_2O_3催化剂上柴油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继元 卢锐贤 +3 位作者 堵文斌 陈韶辉 林陵 曾崇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在反应温度280~360℃、H2分压5~7 MPa、氢与油体积比300~900、液态空速1~6 h-1的条件下,考察了柴油在Ni-Mo/TiO2-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规律,并建立了柴油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 采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在反应温度280~360℃、H2分压5~7 MPa、氢与油体积比300~900、液态空速1~6 h-1的条件下,考察了柴油在Ni-Mo/TiO2-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规律,并建立了柴油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优化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Ni-Mo/TiO2-Al2O3催化剂上柴油加氢脱硫反应为1.5级,表观活化能为78 002 J/mol。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平均相对偏差仅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加氢脱硫 动力学 -催化剂 复合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恒 杨晨熹 +2 位作者 欧阳键 杨运泉 王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5-679,68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3种不同的Ni-Cu/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并利用微型连续管式反应器,考察了3种Ni-Cu/γ-Al2O3催化剂对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MCH)气相脱氢的催化性能。采用XRD、SEM、BET、BJH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 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3种不同的Ni-Cu/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并利用微型连续管式反应器,考察了3种Ni-Cu/γ-Al2O3催化剂对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MCH)气相脱氢的催化性能。采用XRD、SEM、BET、BJH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Ni-Cu/γ-Al2O3催化剂优于其他两种〔3种催化剂中Ni和Cu负载量均为26%且n(Ni)∶n(Cu)=8∶1〕。在反应温度673K,反应压力0.6 MPa,MCH与N2体积流量比为19∶27,混合进样体积空速240 h-1条件下,MCH脱氢转化率达到98.5%,产物甲苯的选择性接近100%。与铂等贵金属催化剂以及单金属镍催化剂相比,镍铜双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 双金属催化剂 甲基环己烷 共沉淀法 浸渍法 共沉淀-浸渍法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含量对Re-Mo催化剂上丁烯自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鹏 田志坚 +3 位作者 曲炜 王炳春 徐云鹏 徐竹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9-1233,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3%MoO3-x%Re2O7,/y-A12O3(负载量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双金属催化剂(z=0~1),以混合丁烯[n(1-丁烯)/n(2.丁烯)=3]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不同Re含量对Re—Mo双金属催化剂在丁烯自歧化反应...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3%MoO3-x%Re2O7,/y-A12O3(负载量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双金属催化剂(z=0~1),以混合丁烯[n(1-丁烯)/n(2.丁烯)=3]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不同Re含量对Re—Mo双金属催化剂在丁烯自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采用XRD、NH3-TPD、H2-TPR和N2物理吸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3%MoO,/T.A12O3催化剂相比,双金属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酸量,抑制了在反应初期的“诱导期”,提高了催化剂在丁烯自歧化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在80oC、1.0MPa、混合丁烯WHSV=1.2h“的条件下,3%MoO,-1%Re2O7,/A12O3,催化剂(Re207负载量1%,M003负载量3%)上丁烯自歧化反应在70h内可维持60%以上的丁烯转化率和约25%的丙烯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 丙烯 自歧化 -双金属催化剂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粗苯两段加氢精制Ni-Mo/TiO_2-Al_2O_3和Co-Mo-P/TiO_2-Al_2O_3催化剂 被引量:1
15
作者 宿亮虎 祝一锋 +1 位作者 江大好 李小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5-890,共6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Mo/TiO_2-Al_2O_3和Co-Mo-P/TiO_2-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n(Ni):n(Ni+Mo)、n(Co):n(Co+Mo)、P的添加量对催化剂预加氢和主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对粗苯两段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Mo/TiO_2-Al_2O_3和Co-Mo-P/TiO_2-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n(Ni):n(Ni+Mo)、n(Co):n(Co+Mo)、P的添加量对催化剂预加氢和主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对粗苯两段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Ni-8Mo/TiO_2-Al_2O_3预加氢催化剂(NiO和MoO_3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8%)和2Co-8Mo-1P/TiO_2-Al_2O_3主加氢催化剂(CoO,MoO_3,P_2O_5质量分数分别为2%,8%,1%)对粗苯加氢反应效果最好;粗苯两段加氢精制最优工艺条件为:预加氢反应温度190~230℃、主加氢反应温度310~360℃、反应压力2.0~3.5MPa、液态空速2.0~3.5h^(-1)、氢油体积比350~800,在此条件下加氢液体产物中噻吩硫含量为零,苯、甲苯和二甲苯总收率保持在99%以上;催化剂在160h的稳定性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粗苯 加氢精制 -催化剂 -催化剂 氧化-氧化铝复合载体 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钼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的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晓波 李春根 汪德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以硝酸铈和钼酸铵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Ce2 (MoO4) 3超微粒子催化剂 ,使用DTA -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形成、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Ce2 ... 以硝酸铈和钼酸铵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Ce2 (MoO4) 3超微粒子催化剂 ,使用DTA -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形成、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Ce2 (MoO4) 3超微粒子的适宜条件为 :初始溶液pH =1.0 ,柠檬酸 (铁 +钼 )摩尔比等于 0 .4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干凝胶 ,经微波加热处理后 ,粒子的比表面积为 35 .8m2 g ,粒径约为 4 0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超微粒子 制备 溶胶-凝胶法 微波辐射 催化剂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镍钼粉催化合成1-溴代异戊烷
17
作者 邹贵田 范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7-89,共3页
以异戊醇和氢溴酸为原料 ,改性镍钼粉为催化剂 ,催化合成 3,1-溴代异戊烷。探索出适于合成 1-溴代异戊烷的工艺控制条件 ,由异戊烷与氢溴酸物质的量比为n(异戊烷 ) :n(氢溴烷 ) =1 0 :2 5 ,催化剂用量为m(异戊烷 ) :m(催化剂 ) =1 0 0 ... 以异戊醇和氢溴酸为原料 ,改性镍钼粉为催化剂 ,催化合成 3,1-溴代异戊烷。探索出适于合成 1-溴代异戊烷的工艺控制条件 ,由异戊烷与氢溴酸物质的量比为n(异戊烷 ) :n(氢溴烷 ) =1 0 :2 5 ,催化剂用量为m(异戊烷 ) :m(催化剂 ) =1 0 0 0 :0 12 5 ,反应温度为 10 0~ 110℃ ,反应时间为 2h ,1-溴代异戊烷的收率为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1-溴代异戊烷 氢溴酸 催化剂 催化合成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焙烧温度对MoNiP/γ-Al_2O_3加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灵瑞 王继锋 +2 位作者 杨占林 唐兆吉 姜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8-913,共6页
采用不同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γ-Al2O3载体,并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相应的MoNiP/γ-Al2O3催化剂,借助N2物理吸附-脱附和XRD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同时以甲苯、噻吩和喹啉为模型化合物,在微反装置上评价催化剂的芳烃加氢、加氢... 采用不同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γ-Al2O3载体,并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相应的MoNiP/γ-Al2O3催化剂,借助N2物理吸附-脱附和XRD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同时以甲苯、噻吩和喹啉为模型化合物,在微反装置上评价催化剂的芳烃加氢、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的活性。表征结果显示,随焙烧温度的升高,γ-Al2O3载体及其催化剂的孔体积变化不大,但平均孔径增大,比表面积降低。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焙烧温度为600℃,利用该温度焙烧的载体制得的MoNiP/γ-Al2O3催化剂表面的中强酸和强酸的含量较高,且芳烃加氢、HDS和HDN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氧化 焙烧温度 加氢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或钴的加氢催化剂载体、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1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8-728,共1页
该专利涉及一种预浸渍金属组分的载体及含该载体的加氢催化剂,其中载体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l2O3、SiO2、TiO2及其中两者的复合氧化物,载体中也可加入一定量的分子筛。在制备载体的过程中引入含镍、钴的盐溶液,使载体中NiO或CoO... 该专利涉及一种预浸渍金属组分的载体及含该载体的加氢催化剂,其中载体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l2O3、SiO2、TiO2及其中两者的复合氧化物,载体中也可加入一定量的分子筛。在制备载体的过程中引入含镍、钴的盐溶液,使载体中NiO或CoO的质量分数为0.1%~5%。所得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50~400m^2/g,孔体积为0.5~1.0mL/g。含有该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加氢催化剂 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 AL2O3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助剂对Ni/C催化剂上甲醇羰基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彩虹 韩怡卓 李文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6,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C 及其双金属催化剂,以XPS 和TPR 技术表征了其表面组成和还原性能,并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羰基化活性。结果表明:在Ni/C 催化剂中添加Mo 组分能削弱氧化镍与活性炭之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C 及其双金属催化剂,以XPS 和TPR 技术表征了其表面组成和还原性能,并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羰基化活性。结果表明:在Ni/C 催化剂中添加Mo 组分能削弱氧化镍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NiO 的还原;适量的Mo 组分还能促进NiO 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从而提高镍催化剂的羰基化活性,最佳n( Mo)/ n( Ni) = 0-3 。浸渍次序对羰基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其活性顺序为先浸镍后浸钼>共浸> 先浸钼后浸镍。在反应温度为240 ~300 ℃、压力为0-5 ~2-5 MPa 、原料中n(CH3OH)/ n(CH3I) 为9 ~19 的反应条件下,升高反应温度和提高碘甲烷浓度均对羰基化反应有利,最佳反应条件为:300 ℃、1-5 MPa,原料比n(CO)/ n( MeOH)/ n( MeI) = 21/1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甲醇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