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锰氧化物复合电化学传感器对抗坏血酸的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春然 岳振歌 +3 位作者 遇世友 王鑫 黎晨晨 张丝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2-1029,1035,共9页
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镍锰氧化物复合材料(Mn-Ni-Oxide),并将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抗坏血酸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XRD、SEM、EDS及FTIR对Mn-Ni-Oxide进行了表征。采用滴涂法将Mn-Ni-Oxide修饰于电极表面,并用循环伏安(CV)法... 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镍锰氧化物复合材料(Mn-Ni-Oxide),并将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抗坏血酸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XRD、SEM、EDS及FTIR对Mn-Ni-Oxide进行了表征。采用滴涂法将Mn-Ni-Oxide修饰于电极表面,并用循环伏安(CV)法、差分脉冲伏安(DPV)法测试了抗坏血酸在Mn-Ni-Oxid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n-Ni-Oxide的外表面为带有孔隙的纳米球形结构,主要组分为Mn_(2)O_(3)、NiMnO_(3)。在pH为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条件下,修饰电极的Mn-Ni-Oxide修饰量为10μL,抗坏血酸浓度(c)在0.1~9000μmol/L时与氧化峰电流(I_(p))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_(p)=3.2435c+17.198(R^(2)=0.9920),检出限为0.025μmol/L,灵敏度为3.2435μA·m·L/(mol·cm)。该传感器实际应用于果汁饮料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5%~103.1%,表明其在食品分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镍锰氧化物 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交流阻抗谱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玉红 唐致远 贺艳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结构、充电状态以及温度对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卷绕的2032电池相比,卷绕的18650电池在高频出现了感抗.根据不同电位下的阻抗谱可以推断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的脱锂过程分为...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结构、充电状态以及温度对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卷绕的2032电池相比,卷绕的18650电池在高频出现了感抗.根据不同电位下的阻抗谱可以推断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的脱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2.7V为克服晶格结构作用力阶段,2.7-3.65V为锂离子多层钝化膜的形成过程,3.65-4.25V为多层钝化膜与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形成过程.温度的升高加快了电荷传递速度和锂离子扩散速度,计算得到电荷传递活化能和锂离子扩散活化能分别为20.48、48.67kJ/mol,且后者是电化学反应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锂钴镍锰氧化物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反应?煅烧分解法制备镍锰氧化物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波 王志兴 +2 位作者 郭华军 李新海 周友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05-1710,共6页
以NiCl2.6H2O和MnCl2.4H2O为主盐,分别与(NH4)2C2O4.H2O、NaOH和Na2CO3.10H2O经室温固相合成相应的镍锰化合物,然后分别在400、300、500℃温度下煅烧分解3 h得到镍锰氧化物。结合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对室温固相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和焓... 以NiCl2.6H2O和MnCl2.4H2O为主盐,分别与(NH4)2C2O4.H2O、NaOH和Na2CO3.10H2O经室温固相合成相应的镍锰化合物,然后分别在400、300、500℃温度下煅烧分解3 h得到镍锰氧化物。结合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对室温固相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和焓变进行计算,从热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的反应类型对产物结构的影响。采用DSC-TGA、XRD等方法对煅烧分解过程、氧化物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镍锰草酸盐分解得到NiMn2O4和MnNi2O4;镍锰氢氧化物分解只得到MnNiO3;镍锰碳酸盐分解得到NiMn2O4、MnNi2O4和MnNiO3。镍锰氧化物粒径依次增大的顺序为:镍锰氢氧化物、镍锰草酸盐、镍锰碳酸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锰氧化物 固相反应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对锂镍钴锰氧化物前驱物浆料分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忠 卢华权 +1 位作者 尹艳萍 庄卫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298-300,共3页
为改进传统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混合均匀性较低的缺点,将原料粉体磨细成粒度<1μm的超细粉体,以提高原料混合的均匀度,再进行焙烧合成,是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但超细粉体由于比表面积大,在制备、后处理和应用过程中极易... 为改进传统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混合均匀性较低的缺点,将原料粉体磨细成粒度<1μm的超细粉体,以提高原料混合的均匀度,再进行焙烧合成,是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但超细粉体由于比表面积大,在制备、后处理和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长大,影响后续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能。添加适当的分散剂可以改善超细粉体分散稳定性能,防止团聚,同时有利于浆料磨制过程的进行。研究了柠檬酸铵、四甲基氢氧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一缩二乙二醇、三乙醇胺、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等6种不同分散剂对制备锂镍钴锰氧化物的原料在水中分散特性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实验、浆料流变行为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实验等方法评价了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几种分散剂中,锂镍钴锰氧化物前驱物在水介质中最有效的分散剂是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体 分散剂 氧化物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可控片状镍锰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萍 袁哲 +4 位作者 赵荣祥 林可洪 张起凯 刘春生 高肖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4-828,共5页
采用新型燃烧剂抗坏血酸、高锰酸钾和硝酸镍为原料,燃烧法制备镍锰复合氧化物。研究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考察复合物的类型、催化剂的用量、溶液的酸碱性、双氧水用量等对光催化影响。最佳光催化条件为:催化剂为镍锰摩尔比为1... 采用新型燃烧剂抗坏血酸、高锰酸钾和硝酸镍为原料,燃烧法制备镍锰复合氧化物。研究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考察复合物的类型、催化剂的用量、溶液的酸碱性、双氧水用量等对光催化影响。最佳光催化条件为:催化剂为镍锰摩尔比为1∶1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量为0.01 g/L,p H=6,双氧水用量为60 m L/L,150 min将亚甲基蓝光催化无色,90 min品红脱为无色。复合氧化物对重金属具有吸附能力,在100μg/m L的铬和铅溶液中,铬的吸附率为48%,铅的吸附率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光催化 脱色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春峰 章连香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4年第4期4-6,共3页
建立了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并对硝酸用量、沉淀剂用量、稳定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分析条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3.3%,氯离子浓度在0-4μg/m... 建立了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并对硝酸用量、沉淀剂用量、稳定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分析条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3.3%,氯离子浓度在0-4μg/mL与浊度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为控制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提供了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银比浊法 三元素氢氧化物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化物中硫酸根离子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春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B10期29-30,共2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化物中硫酸根含量的方法。试样以盐酸溶解,挥发除去过量盐酸,经阳离子树脂柱去除金属离子,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样品测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化物中硫酸根含量的方法。试样以盐酸溶解,挥发除去过量盐酸,经阳离子树脂柱去除金属离子,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样品测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为9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氧化物 硫酸根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先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量数,进行了基体元素的干扰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下限小于0.0000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 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量数,进行了基体元素的干扰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下限小于0.0000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2%~101.0%。方法的建立为控制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提供了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三元素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氢氧化物制备过程中报废物料回收方法
9
作者 毛占稳 贾海洋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采用浓硫酸作为浸取酸,双氧水作为还原剂,从镍钴锰氢氧化物制备过程所产生的报废物料回收镍钴锰氢氧化物,并研究了废料和浓硫酸的质量配比、初始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镍钴锰氢氧化物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30~50 min... 采用浓硫酸作为浸取酸,双氧水作为还原剂,从镍钴锰氢氧化物制备过程所产生的报废物料回收镍钴锰氢氧化物,并研究了废料和浓硫酸的质量配比、初始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镍钴锰氢氧化物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30~50 min,反应温度在50~60℃、采用98%的初始硫酸浓度以及液固比5∶1,镍钴锰氢氧化物回收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浓硫酸 回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物-金属多层膜固态化合方法制备MCNO薄膜
10
作者 赵媛媛 王园园 +4 位作者 王荣新 王志鹏 朱煜 宋贺伦 向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2,共10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高度实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在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测微辐射热计(Microbolometer)具有工作范围宽、响应速率快且器件结构简单等优点。相较于非晶硅和氧化...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高度实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在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测微辐射热计(Microbolometer)具有工作范围宽、响应速率快且器件结构简单等优点。相较于非晶硅和氧化钒等常见热敏层材料,立方尖晶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锰钴镍氧化物(Mn-Co-Ni-O,MCNO)具有更高的TCR系数。使用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发复合法在蓝宝石(Al_(2)O_(3))衬底上制备MCNO薄膜,结合XRD、SEM和电学性能测试,分析和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50℃沉积5 h得到厚度为450 nm的MCNO薄膜样品,随后在真空腔内原位退火1 h,再使用管式退火炉在空气氛围中进行60 min 850℃后退火,MCNO薄膜呈现出良好性能,(111)晶相的XRD半峰宽为0.48,晶格常数为8.71A(1A=10^(-10) m),晶粒平均大小为81.7±24 nm。使用四探针法测试MCNO薄膜室温下电阻率为642.19Ω·cm,室温下(295 K)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系数为-4.20%/K。在6~8.5μm波长范围内,最高吸光度为1.50。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多层复合方法用于制备MCNO薄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优化MCNO薄膜组份与掺杂配比以及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磁控溅射 电子束蒸发 逐层沉积 退火温度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探测器低频噪声长时间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为 庄奕琪 +1 位作者 包军林 赵启凤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5-271,共7页
针对锰钴镍氧化物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红外探测器低频噪声长时间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测试验证。监测系统采用低噪声偏置电源激发红外探测器的低频噪声,然后将该低频噪声信号通过设计的高性能前置放大器放大,利... 针对锰钴镍氧化物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红外探测器低频噪声长时间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测试验证。监测系统采用低噪声偏置电源激发红外探测器的低频噪声,然后将该低频噪声信号通过设计的高性能前置放大器放大,利用基于PC的硬件平台采集放大后的噪声信号,最后通过编写的算法提取噪声信号的各种参量。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在10 k Hz的采样率下连续30 d不间断采集探测器的低频噪声,并实时计算噪声信号的峰峰值、均方值、功率谱密度等参数,频率分辨率可达到0.05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薄膜 红外探测器 低频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 Co1/3 Nn1/3O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改变 陈白珍 +3 位作者 李义兵 金基明 陈亚 李若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266-268,共3页
以LiOH·H2O与硫酸混合盐(Mn:Ni:Co=1:1:1)为原料,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钴镍锰复合氢氧化物,然后与Li2CO3混合,在不同的焙烧条件下合成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DSC-TGA、SEM、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 以LiOH·H2O与硫酸混合盐(Mn:Ni:Co=1:1:1)为原料,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钴镍锰复合氢氧化物,然后与Li2CO3混合,在不同的焙烧条件下合成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DSC-TGA、SEM、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反应机理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具有单一的层状岩盐结构。采用500℃预焙烧,再经800℃焙烧的工艺条件所得产品的X衍射峰尖锐,结构规整。表面微粒较大;充放电测试表明,在4.6~2.5V的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67.9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锂钴复合氧化物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_1/_3Co_1/_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原君 苏光耀 +3 位作者 雷钢铁 高德淑 李朝晖 陈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285-287,共3页
综述了多元过渡金属Ni、Co、Mn复合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制备方法及LiNi1/3Co1/3Mn1/3O2的改性等研究进展,对其特性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多元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氧化物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6MnO8/HPC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
14
作者 林秋沙 马龙力 马晓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8-372,共5页
采用模板辅助共沉淀法制备立方铜铅矿型镍锰氧化物(Ni6MnO8)与分级多孔碳(HPC)的纳米复合材料Ni6MnO8/HPC。通过XRD、X射线电子能谱、SEM、N2吸-脱附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样品的晶型、结构、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Ni6MnO8... 采用模板辅助共沉淀法制备立方铜铅矿型镍锰氧化物(Ni6MnO8)与分级多孔碳(HPC)的纳米复合材料Ni6MnO8/HPC。通过XRD、X射线电子能谱、SEM、N2吸-脱附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样品的晶型、结构、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Ni6MnO8/HPC复合材料中,直径300~400 nm的murdochite型Ni6MnO8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HPC孔洞内部及周围,比表面积为151 m^2/g。以6 mol/L KOH作为电解液在-0.20~0.35 V充放电,复合材料在0.5 A/g时的比电容达1 351.14 F/g,循环2 000次的电容保持率为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锰氧化物(Ni6MnO8) 分级多孔碳(HPC)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的产业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耀华 李春雷 艾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4-179,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在体积为200 L的密闭反应釜内采用连续工艺合成具有类球形形貌的层状前驱体Ni0.8Co0.1Mn0.1(OH)2,解决了间歇式生产工艺存在的效率低、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了合成过程中搅拌方式、反应温度、pH和络合剂用量对前驱体振... 通过共沉淀法在体积为200 L的密闭反应釜内采用连续工艺合成具有类球形形貌的层状前驱体Ni0.8Co0.1Mn0.1(OH)2,解决了间歇式生产工艺存在的效率低、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了合成过程中搅拌方式、反应温度、pH和络合剂用量对前驱体振实密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前驱体与Li OH·H2O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分析可知该材料为典型的六方晶系a-Na FeO_2结构;SEM测试发现产物粒子是由300~800 nm的一次小晶粒堆积形成的二次类球形粒子。电化学测试表明,在2.5~4.3 V电压范围内,在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84.1 m Ah/g和85.9%,20次循环后容量为166.3 m Ah/g,保持率达到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氧化物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远红外宽波段NiMn2O4及Mn1.56Co0.96Ni0.48O4光学性质的研究
16
作者 张志博 王丁 +4 位作者 邱琴茜 高艳卿 周炜 吴敬 黄志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Mn-Co-Ni-O作为一种重要的热探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作者使用研磨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NiMn2O4和Mn1.56Co0.96Ni0.48O4块体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了两种块体的结晶情况,发现半径较大的Co阳离子的加入会导致块体结晶性变差... Mn-Co-Ni-O作为一种重要的热探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作者使用研磨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NiMn2O4和Mn1.56Co0.96Ni0.48O4块体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了两种块体的结晶情况,发现半径较大的Co阳离子的加入会导致块体结晶性变差。通过椭圆偏振光谱测试分别获得了NiMn2O4和Mn1.56Co0.96Ni0.48O4在紫外-远红外宽波段的光学常数和介电常数,发现添加离子后二者光学性质(光学常数的强度和峰位)具有一定区别。利用傅里叶光谱仪得到了两种材料的反射光谱,并与用光学常数计算出的数值进行了比较,最后评估了表面粗糙度对反射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立方尖晶石 宽波段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Ni_(0.65)Co_(0.1)Mn_(0.25)(OH)_(2)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坤 薛晓斐 +2 位作者 许开华 马琳 李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63-1570,共8页
以类球形的Ni_(0.65)Co_(0.1)Mn_(0.25)(OH)_(2)前驱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处理温度对该前驱体的比表面积、形貌、粒径、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揭示了高温处理过程中前驱... 以类球形的Ni_(0.65)Co_(0.1)Mn_(0.25)(OH)_(2)前驱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处理温度对该前驱体的比表面积、形貌、粒径、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揭示了高温处理过程中前驱体物相演变行为、热稳定性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共沉淀法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