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金属微粒-电介质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妍梅 杨河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基于介质圆柱电磁散射理论和等效介质理论,导出了金属柱微粒-电介质复合材料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的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入射波频率低于某一频率或金属柱掺料的体积分数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复合材料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实部会变为负数。
关键词 柱状金属微粒-电介质复合材料 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等效介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同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AU-21-Al/M的合成、氮气吸附及复合膜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弛 孙福兴 朱广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2,共6页
通过掺杂金属的方式实现了双金属同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确定了多种金属在双金属CAU-21材料中的最大掺杂量,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掺杂金属对材料形貌的影响.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CAU-21系列材... 通过掺杂金属的方式实现了双金属同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确定了多种金属在双金属CAU-21材料中的最大掺杂量,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掺杂金属对材料形貌的影响.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CAU-21系列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氮气气体吸附测试及以CAU-21-Al/M为填料的混合基质膜对N;气的渗透实验结果与掺杂金属离子尺寸大小呈相反的关系,证实了双金属可实现对孔道结构及气体吸附性能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气体吸附 复合气体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耿爱芳 施卫平 郭伊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本文采用旋涂和溶胶—凝胶两种手段制备XW1 1 O39n - /SiO2 (X =Si,Ge或P)复合膜。首先通过在XW1 1 O39n - 存在下四乙氧基硅 (TEOS)水解制备XW1 1 O39n- /SiO2 的溶胶 ,而XW1 1 O39n- /SiO2 的形成是由缺位XW1 1 O39n- 阴离子空位上亲... 本文采用旋涂和溶胶—凝胶两种手段制备XW1 1 O39n - /SiO2 (X =Si,Ge或P)复合膜。首先通过在XW1 1 O39n - 存在下四乙氧基硅 (TEOS)水解制备XW1 1 O39n- /SiO2 的溶胶 ,而XW1 1 O39n- /SiO2 的形成是由缺位XW1 1 O39n- 阴离子空位上亲核的表面氧原子与氧化硅网络中亲电的表面硅羟基 (≡Si-OH)间的共价键作用 ,其结果是导致XW1 1 O39n - 表面趋向饱和 ;然后 ,通过旋涂法制备了XW1 1 O39n- /SiO2 复合膜 ,本文提出了该复合膜的结构模型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 (UV -vis)、红外光谱 (IR)和31 P及2 9Si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证明复合膜中XW1 1 O39n- 的基本骨架结构未发生改变。膜的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进行了表征 ,表明所制备的膜是均匀的 ,膜的厚度在 2 5 0~ 35 0nm之间。通过水溶液中甲酸 (FA)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证明XW1 1 O39n- /SiO2 具有光催化活性 ,FA的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一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酸盐 溶胶-凝胶 旋涂 复合 光催化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合成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燕 唐建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79,共4页
通过将聚合物-金属盐-有机溶剂三元浓溶液涂于阴极材料表面,干燥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MPGCF),对电化学反应体系及反应温度等重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碳-B液体系及碳-铜-C液体系... 通过将聚合物-金属盐-有机溶剂三元浓溶液涂于阴极材料表面,干燥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MPGCF),对电化学反应体系及反应温度等重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碳-B液体系及碳-铜-C液体系时,均可合成结构可控的MPGCF,但以后者的合成条件更温和,适当提高介质温度,有利于MPGCF沉积和过渡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 合成 电化学行为 聚合物-金属-有机溶剂三元浓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相拓扑结构对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综述
6
作者 李磊 刘晓莲 +2 位作者 王利媛 康卫民 庄旭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21-627,共7页
作为一种可持续能源转换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受到了广泛关注。质子交换膜作为其中的核心部件,对提升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降低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单一Nafion膜或非氟有机基质膜存在的燃料穿梭率高和质子传导率对... 作为一种可持续能源转换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受到了广泛关注。质子交换膜作为其中的核心部件,对提升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降低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单一Nafion膜或非氟有机基质膜存在的燃料穿梭率高和质子传导率对温度或湿度依赖性大等问题,基于有机-无机的复合策略的质子交换膜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本文选取三类典型无机添加物,从不断优化添加物自身拓扑结构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对新兴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添加物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对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拓扑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姜涛 柳乐仙 连慧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2-27,共6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类电活性材料,可作为柔性致动器和传感器,因在仿生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IPMC的研究现状,包括IPMC的致动原理,基质膜材料的结构、制备及性质以及电极的制备方...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类电活性材料,可作为柔性致动器和传感器,因在仿生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IPMC的研究现状,包括IPMC的致动原理,基质膜材料的结构、制备及性质以及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基于材料组成结构对IPMC基质膜进行了分类,详细讨论了膜材料的化学结构与其质子交换能力、溶胀性、吸水率、致动力、形变性等性能的关系,并分析了各类材料的特点及局限性;讨论了IPMC电极制备方法及工艺,分析了电极制备方法与其性能的关系;通过归纳总结IPMC组成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改进IPMC性能的方法,并展望了该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离子交换 致动器 机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气含量下镍铬系平板集热器选择性吸收薄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双 杨培志 +2 位作者 自兴发 段良飞 张力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1,共5页
采用双极脉冲磁控溅射系统,在不同氧气含量的氩氧混合气体中制备了单层镍-铬金属-电介质复合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椭偏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光学特性进... 采用双极脉冲磁控溅射系统,在不同氧气含量的氩氧混合气体中制备了单层镍-铬金属-电介质复合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椭偏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由金属镍和镍、铬的氧化物(NiO、Cr2O3)组成的复合膜,薄膜对300 ~1 200 nm波段的太阳光有较强的吸收,而对波长大于1 200 nm的太阳光则吸收较弱,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可用作高效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吸收 镍铬金属-电介质复合膜 磁控溅射 物相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聚合物复合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学彬 何一鸣 +2 位作者 孙晓芳 王新爽 展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7,20,共3页
以近20年来MOFs/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膜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根据复合膜所应用的分离体系进行分类,包括优先透醇型、优先透水型、优先透苯酚型、脱硫型和气体分离型等,对复合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MO... 以近20年来MOFs/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膜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根据复合膜所应用的分离体系进行分类,包括优先透醇型、优先透水型、优先透苯酚型、脱硫型和气体分离型等,对复合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MOFs/聚合物有机-无机复合膜在膜分离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聚合物 复合 分离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微纤丝改性方式对胶原纤维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婷 张文晖 +3 位作者 张雪 张海艳 王稳航 张红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9-146,共8页
利用金属-多酚网络(metal-polyphenol network,MPN)和不同程度羧基化改性制备的纤维素微纤丝(cellulose microfibrils,CMF)与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CF)共混制成复合膜,探究CMF改性方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N改性的CMF能... 利用金属-多酚网络(metal-polyphenol network,MPN)和不同程度羧基化改性制备的纤维素微纤丝(cellulose microfibrils,CMF)与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CF)共混制成复合膜,探究CMF改性方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N改性的CMF能使复合膜抗氧化性能提高51.49%,断裂延伸率和阻光性也有显著提高;MPN和高含量羧甲基共同改性的CMF能最大程度降低MPN对复合膜机械强度的影响;MPN和高含量羧乙基共同改性的CMF能使复合膜对水蒸气和氧气的阻隔能力分别提高1.30倍和3.48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不同方式改性的CMF与CF之间是物理交联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从而为提高复合膜的性能以更好地应用到食品包装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复合 纤维素微纤丝 金属-多酚网络 羧基化改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基防冰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张依帆 史彦东 +6 位作者 郭昊 高健 魏巍 柳美华 郑春柏 王博伟 邓鹏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0-806,共7页
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在UiO-66-NH2膜表面原位生长硅油润滑层,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MOF)基防冰膜(OGMCs),通过硅油生长时间调控了表面硅油量,并对不同硅油含量的OGMC的防冰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在UiO-66-NH2膜表面原位生长硅油润滑层,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MOF)基防冰膜(OGMCs),通过硅油生长时间调控了表面硅油量,并对不同硅油含量的OGMC的防冰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和接触角等技术手段对OGMCs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油被成功合成出来,并以共价键方式与MOF膜连接。OGMC保留了MOF膜表面原有的微纳复合结构以及UiO-66的晶体结构。OGMC表面的硅油量随硅油生长时间而增加。但表面冰成核温度和冰粘附力均随硅油生长时间而先下降后升高。硅油量密切影响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的防冰性能。当硅油生长时间为12~18 h,表面硅/锆物质的量比在8~12时,表面防冰效果最佳,表面冰成核温度可达到-29.6℃,冰粘附力达到8.8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防冰 微纳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邓慧杰 王娇娜 +5 位作者 孟维丹 赵景丽 张聚华 李秀艳 高杰 曹栋琳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6,共8页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不仅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极高的孔隙率,而且种类组成多样、结构丰富、功能灵活可调。静电纺丝被认为是一种可制备出纳米纤维的可靠技术。概述了近年来MOFs/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复合膜...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不仅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极高的孔隙率,而且种类组成多样、结构丰富、功能灵活可调。静电纺丝被认为是一种可制备出纳米纤维的可靠技术。概述了近年来MOFs/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复合膜(MOFs/NFM)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混纺法、原位晶化法、层层自组装法、二次生长法、微波诱导法以及热压法。此外,总结了MOFs/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复合膜制备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复合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M波导耦合方形复合腔的折射率传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蒲城 关建飞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1,共7页
【目的】为了在纳米尺度下实现高灵敏度折射率传感器设计,文章提出了一种含支节的方形复合谐振腔侧向耦合金属-电介质-金属(MDM)型表面等离子激元(SPPs)波导的传感器结构。【方法】文章采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引入支节腔前后方形谐振腔... 【目的】为了在纳米尺度下实现高灵敏度折射率传感器设计,文章提出了一种含支节的方形复合谐振腔侧向耦合金属-电介质-金属(MDM)型表面等离子激元(SPPs)波导的传感器结构。【方法】文章采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引入支节腔前后方形谐振腔耦合MDM波导结构的透射峰谱线及谱峰位置模场分布的特点,揭示了引入支节腔后复合腔内一阶和二阶谐振模式的简并分离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具有非对称线型的四重Fano共振透射峰。通过改变谐振腔边长及支节长度等结构参数以及复合腔内填充媒质的折射率参数,计算出了透射谱线特征与谐振腔结构参数及媒质材料性质之间的依赖关系。【结果】通过分析结构参数对MDM波导透射谱峰中心波长的定量影响,文章阐明了透射谱峰波长所需满足的谐振条件以及支节腔对于不同谐振模式所具有的不同腔长增量。文章通过计算复合腔内不同填充介质对应的透射谱线,得到了谱峰中心波长随填充媒质折射率的改变呈现近似线性变化的规律,基于线性拟合结果计算出了四重Fano共振透射峰的传感灵敏度指标。【结论】计算结果表明,折射率传感灵敏度与复合腔有效腔长成正比,同时与谐振阶次成反比;当选取边长为360 nm且支节长度为210 nm的方形复合腔结构时,一阶Fano共振透射峰的传感灵敏度可达2000 nm/RIU。文章研究结果为高灵敏度折射率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激元 金属-电介质-金属波导 方形复合 Fano共振 折射率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S-M^(n+)的制备与草莓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玉清 郑兆艳 +1 位作者 王景弘 刘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本文制备了系列壳聚糖-金属离子复合物(CTS-Mn+),并用涂膜法对草莓进行了保鲜研究,在系列CTS-Mn+中筛选了最佳膜保鲜剂。在延长草莓保鲜期,保质期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壳聚糖-金属离子复合 制备 草莓保鲜 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锈钢集流板与石墨单极板接触电阻的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昊 韩明 +2 位作者 刘孟恺 贾俊波 湛耀添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2-397,共6页
建立一种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集流板与石墨单极板接触电阻的新方法.电学方法(电压降法)测试-数学模型分析表明,在不锈钢集流板和石墨单极板间嵌入金属拉伸网-碳胶聚合物复合体可消除金属集流板与石墨单极板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能... 建立一种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集流板与石墨单极板接触电阻的新方法.电学方法(电压降法)测试-数学模型分析表明,在不锈钢集流板和石墨单极板间嵌入金属拉伸网-碳胶聚合物复合体可消除金属集流板与石墨单极板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燃料电池的内阻,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不锈钢集流板 石墨单极板 金属拉伸网-碳胶聚合物导电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先进材料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哲 陈璇 +4 位作者 徐晶美 巨盟池 孟令鑫 雷锦轩 赵鹏云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46-551,共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具有高功率密度、稳定性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分布式发电站和电动汽车等动力装置的最佳替代电源。然而作为PEMFCs核心部件的质子交换膜(PEMs),其性能好坏影响着PEMFCs的寿命和效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具有高功率密度、稳定性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分布式发电站和电动汽车等动力装置的最佳替代电源。然而作为PEMFCs核心部件的质子交换膜(PEMs),其性能好坏影响着PEMFCs的寿命和效率。虽然PEMs材料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使用寿命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文中介绍了关键的PEMs材料,综述了PEMs材料的有机-无机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复合质子交换 有机-无机改性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导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茜 《河北化工》 2012年第10期59-60,7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用不同比例的铁钴盐与助络合剂混合制备了铁钴盐复合膜。以硼氢化钠水溶液还原尼龙6金属盐络合膜,可得到新的导电性能较好的高分子表面金属化材料,研究了还原条件,金属盐不同配比对膜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铁钴盐 复合 高分子薄 溶胶-凝胶法 表面金属 还原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输送膜法烯烃/烷烃分离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振梅 徐志康 +1 位作者 寇瑞强 戴清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53-758,共6页
膜分离法由于其潜在的低能耗、高效益、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关注,其中促进输送膜在烯烃/烷烃分离中更因具有高的选择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介绍了促进输送膜进行烯烃/烷烃分离的研究进展,较详细地阐述了促进输送膜的分离机理、膜的分类... 膜分离法由于其潜在的低能耗、高效益、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关注,其中促进输送膜在烯烃/烷烃分离中更因具有高的选择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介绍了促进输送膜进行烯烃/烷烃分离的研究进展,较详细地阐述了促进输送膜的分离机理、膜的分类以及影响分离性能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输送 烯烃 烷烃 分离 研究进展 银离子 载体 可逆化学络合 聚合物-金属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