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过充下三元镍钴铝锂离子电池的老化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岩松 陈顺 +1 位作者 范国栋 张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电芯的不一致性及电量不均衡,会导致部分锂离子电池单体出现微过充现象,但此情况对于电池容量的影响未被完全揭示。在不同最高截止电压(4.2 V、4.3 V和4.4 V)下对三元镍钴铝(Li_(x)Ni_(0.80)Co_(0.15)Al_(0.05)O_(2))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电芯的不一致性及电量不均衡,会导致部分锂离子电池单体出现微过充现象,但此情况对于电池容量的影响未被完全揭示。在不同最高截止电压(4.2 V、4.3 V和4.4 V)下对三元镍钴铝(Li_(x)Ni_(0.80)Co_(0.15)Al_(0.05)O_(2))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循环老化实验,采用差分电压分析、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探究高截止电压循环对电池老化的影响。随着最高截止电压的升高,电池老化速度加快,以2.5 A电流循环280次后,4.2 V、4.3 V、4.4 V下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30%、88.19%和86.19%。差分电压分析表明,容量衰减加速的原因是正极活性物质损失和活性Li+损失。EIS测试表明,微过充导致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阻抗略微升高,电荷转移阻抗升高,且程度随截止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铝(Li_(x)Ni_(0.80)Co_(0.15)Al_(0.05)O_(2)) 微过充 高截止电压 老化模式 活性物质损失 电荷转移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静 梁雅文 +3 位作者 李威 叶飞 崔鑫炜 许春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高镍三元材料存在表面结构不稳定、锂镍混排、晶间裂纹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降低以及高比容量无法充分发挥,表面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包覆材料主要有电化学惰性材料、离子/电子电导性材料和复合包覆材料,从这三个... 高镍三元材料存在表面结构不稳定、锂镍混排、晶间裂纹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降低以及高比容量无法充分发挥,表面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包覆材料主要有电化学惰性材料、离子/电子电导性材料和复合包覆材料,从这三个方面综述了高镍三元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介绍了不同类型包覆材料的界面改善稳定机制、离子在固液界面的迁移率提升机理、界面副反应抑制机制以及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三元 正极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文 王君雷 +2 位作者 徐运飞 李世龙 王昆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7,共13页
正极材料约占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三成,是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三元正极材料能耗低、设备少,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定量评估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 正极材料约占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三成,是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三元正极材料能耗低、设备少,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定量评估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计算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LiNi_(0.8)Co_(0.1)Mn_(0.1)O(2)(NCM811)的原料、燃料、排放产物质量流量和盈亏平衡条件下的最低销售价格,并与传统共沉淀法比较。技术分析中物料与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火焰喷雾热解法可使CO_(2)排放、电力消耗和用水消耗分别降低约41%、85%和29%。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盈亏平衡条件下NCM811材料的最低售价为221.1 CNY/kg,较当前市场销售价低约18%。最后,针对材料最低售价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原材料成本是最敏感的因素,当原料价格降低25%时,盈亏平衡点售价可达172.0 CNY/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雾热解 技术经济分析 三元正极材料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硫酸-亚硫酸钠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中浸出镍钴锰锂 被引量:14
4
作者 施丽华 孙水裕 +2 位作者 卢创鑫 杨帆 李惠萌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研究了用焙烧、破碎、筛分方法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分离电池钢壳、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然后用H_2SO_4-Na_2SO_3溶液从活性物质中浸出镍钴锰锂,考察了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钴、镍、锰、锂浸出... 研究了用焙烧、破碎、筛分方法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分离电池钢壳、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然后用H_2SO_4-Na_2SO_3溶液从活性物质中浸出镍钴锰锂,考察了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钴、镍、锰、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g废电池活性物质,在浓硫酸用量65mL,亚硫酸钠用量50g、反应时间1.5h、温度70℃、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条件下,钴、镍、锰、锂浸出率分别为99.02%、98.56%、97.87%、99.13%,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三元离子电池 硫酸 亚硫酸钠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亚婷 石哲 +3 位作者 陆楚 马雯瑜 李海科 曹志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10,15,共5页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然而,此类材料存在形成残留锂化合物、阳离子无序、电极表面重构、电解液副反应、晶内/晶间裂纹、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容...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然而,此类材料存在形成残留锂化合物、阳离子无序、电极表面重构、电解液副反应、晶内/晶间裂纹、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安全性能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实际应用。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为对象,从结构分类、存在问题、改性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三元层状氧化物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钴、镍、锰的测定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玲 陈平 +2 位作者 张涛 陈金花 阎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高含量的钴、镍、锰成分进行测定。探讨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整燃烧头角度和采用对应元素的次灵敏线对高含量钴、镍、锰进行测定的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高含量的钴、镍、锰成分进行测定。探讨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整燃烧头角度和采用对应元素的次灵敏线对高含量钴、镍、锰进行测定的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为97 7%~105 3 %,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军 刘建军 +1 位作者 李少芳 李雪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1,共3页
镍钴铝酸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较高的比容量、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研究者和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阳离子混排、振实密度低、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欠佳等,掺杂和表面包覆是改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镍钴铝酸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较高的比容量、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研究者和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阳离子混排、振实密度低、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欠佳等,掺杂和表面包覆是改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近年来镍钴铝酸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结构和性能特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性能,重点阐述掺杂、包覆改性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展望该材料的应用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三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安瑞 王春梅 +3 位作者 王一飞 张若楠 宋振浩 苏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相对安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阳离子混排、界面副反应、不可逆相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和倍...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相对安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阳离子混排、界面副反应、不可逆相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和倍率等性能。综述了NCM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问题成因,并从掺杂、表面包覆、单晶和浓度梯度结构等角度探讨了其改性研究情况,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掺杂和包覆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酸性浸出液中钴镍锰锂的分离与回收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玲 詹路 张秋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84-2694,共11页
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中大部分固态粉末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硫酸浸取剂转移至酸溶液中。将富集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分离对废旧三元电池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硫酸浸出液中钴、镍、锰、锂的分离与回收。提出的沉淀... 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中大部分固态粉末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硫酸浸取剂转移至酸溶液中。将富集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分离对废旧三元电池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硫酸浸出液中钴、镍、锰、锂的分离与回收。提出的沉淀工艺流程为草酸铵沉淀法沉淀钴−碳酸氢铵沉淀法沉淀锰−碳酸钠氢氧化钠共沉淀法沉淀镍−碳酸钠沉淀法沉淀锂。通过改变溶液pH值、温度、搅拌时间、沉淀剂用量等参数,优化钴镍锰锂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分别以草酸钴、碳酸锰、碱式碳酸镍、碳酸锂的形式沉淀,钴锰镍锂回收率分别达到99.17%、97.88%、93.47%、85.21%,产物草酸钴、碳酸锰、碱式碳酸镍、碳酸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87%、98.89%、98.46%、9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电池 硫酸浸出液 沉淀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高温氢还原−湿法冶金联用回收有价金属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苗苗 席晓丽 +5 位作者 张云河 余顺文 龙小林 蒋振康 聂祚仁 许开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5-1426,共12页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2和Co(OH)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2CO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正极材料 报废 氢气还原 回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镍钴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子钰 王碧侠 +4 位作者 袁文龙 于翔 赵瑛 宋永辉 马红周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研究了采用H_(2)SO_(4)+Na_(2)SO_(3)溶液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镍、钴、锰,然后以共沉淀—固相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镍钴锰酸锂,考察了硫酸浓度、亚硫酸钠用量、浸出时间、温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采用H_(2)SO_(4)+Na_(2)SO_(3)溶液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镍、钴、锰,然后以共沉淀—固相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镍钴锰酸锂,考察了硫酸浓度、亚硫酸钠用量、浸出时间、温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 mol/L、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1.2倍、温度70℃、浸出时间9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11 mL/1 g条件下,镍、钴、锰浸出率分别为98.21%、97.46%、96.87%;从浸出液中回收的镍钴锰酸锂结晶性良好,金属元素分布均匀,可用于制备电池正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浸出 亚硫酸钠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炭/镍钴锰酸锂(AC/LiNi_(0.5)Co_(0.2)Mn_(0.3)O_2)复合正极的锂离子超级电容电池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恒恒 安仲勋 +6 位作者 黄廷立 方文英 杜连欢 吴明霞 索路路 徐甲强 华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33-1241,共9页
采用有机体系(NMP+PVDF)混料及乙醇萃取的方法成功制得活性炭/LiNi_(0.5)Co_(0.2)Mn_(0.3)O_2(AC/NCM)复合电极片,通过设计不同AC/NCM配比能够调控能量和功率密度。选取AC/NCM为1/3配比的复合正极和硬碳(HC)负极组装的超级电容电池循环... 采用有机体系(NMP+PVDF)混料及乙醇萃取的方法成功制得活性炭/LiNi_(0.5)Co_(0.2)Mn_(0.3)O_2(AC/NCM)复合电极片,通过设计不同AC/NCM配比能够调控能量和功率密度。选取AC/NCM为1/3配比的复合正极和硬碳(HC)负极组装的超级电容电池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近似矩形的容性特征,恒流充放电过程电压随时间的变化(V-t曲线)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行为。此外,采用导电炭黑(SP)/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aphene)=3/1/1的质量比设计了复合导电剂,立体导电网络的构建有效降低了器件内阻。按照IEC 62660—1标准,在2.5~4.2 V电压窗口,83.4 W/kg功率密度下测得的能量密度高达66.6 W·h/kg,在最大功率密度6.5 kW/kg下测得的能量密度为21.5 W·h/kg。器件充满电后在65℃高温存储168 h能量保有率为97.4%,且无任何胀气现象,平均自放电率为27.5 mV/天,表现出优良的高温特性。采用14 C和50 C电流循环充放电1000次后能量保有率分别为99.06%和96.45%,体现出该超级电容电池的长寿命优势。在12kW/kg平均放电功率密度下进行脉冲测试,连续放电100次后该器件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在车辆启动、脉冲器件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离子 活性炭 复合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氧化镍锰钴锂材料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希文 路宗利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2-305,共4页
为了研制在电性能、安全性和成本价格等三方面均能较好地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锂离子电池,选择了在氧化钴锂中掺杂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的方法,研制了新的50Ah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通过对研制电池进行电性能和安全性试验,各项性能均满足电... 为了研制在电性能、安全性和成本价格等三方面均能较好地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锂离子电池,选择了在氧化钴锂中掺杂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的方法,研制了新的50Ah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通过对研制电池进行电性能和安全性试验,各项性能均满足电动汽车的技术要求,加上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的价格仅为氧化钴锂的50%左右,所以掺杂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是解决电动汽车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严格需求的理想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氧化 动力电池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俊峰 田俊行 +4 位作者 吴科奇 王峰 姜煜煜 孙学义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直接修复再生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三元和锰酸锂混合正极体系的影响
15
作者 乔顺攀 彭鸣 +2 位作者 张和平 卢胜娟 孙春胜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分析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或碳酸亚乙烯酯(VC)作为添加剂,对三元和锰酸锂混合正极体系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添加剂的成膜性,发现VC具有更好的正极成膜性,而VEC则具有更好... 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分析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或碳酸亚乙烯酯(VC)作为添加剂,对三元和锰酸锂混合正极体系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添加剂的成膜性,发现VC具有更好的正极成膜性,而VEC则具有更好的负极成膜性。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VC的电池具有较小的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分别为25.0 mΩ和62.1 mΩ。该体系的Li+迁移数较高,在3.00~4.20 V充放电,常温25℃下3.00 C放电容量与1.00 C充电容量之比为86.4%,高温60℃存储后的容量残余率为96.7%,容量恢复率为99.6%。25℃1.00 C循环6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4%,45℃1.00 C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复合正极 电解液 碳酸乙烯亚乙酯(VEC) 碳酸亚乙烯酯(VC) 三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体系锂离子电池粘结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斌 吴婷 +2 位作者 刘恋 聂磊 张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47,共3页
选用高镍三元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为正极,考察了两种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的添加比例对匀浆过程、极片性能、材料容量发挥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VDF粘结剂匀浆得到的浆料稳定性良好;胶B抗凝胶作用良好,且粘结性... 选用高镍三元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为正极,考察了两种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的添加比例对匀浆过程、极片性能、材料容量发挥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VDF粘结剂匀浆得到的浆料稳定性良好;胶B抗凝胶作用良好,且粘结性能更加优越;增加胶B用量对极片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但能改善NCM622体系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粘结剂 PV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二次电池废料中锂、镍、钴、锰的含量 被引量:18
17
作者 罗海霞 苏春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HCl-HNO 3溶解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直接测定二次电池废料中含量低于20%的锂、镍、钴和锰的含量。选用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和仪器合适的工作条件测定实际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共存元素对测定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采用HCl-HNO 3溶解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直接测定二次电池废料中含量低于20%的锂、镍、钴和锰的含量。选用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和仪器合适的工作条件测定实际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共存元素对测定结果基本没有影响。相对标准偏差(n=11,RSD<2%)。通过不同方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同一样品的不同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方法操作快速简便,分析结果准确,能够满足二次电池废料中20%以下的锂、镍、钴和锰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加标回收率 二次电池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系电解液添加剂对镍钴锰酸锂//石墨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恒恒 梁鹏程 安仲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90-2400,共11页
本工作系统研究了6种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亚硫酸乙烯酯(ES)、硫酸乙烯酯(DTD)、1,3-丙二醇环硫酸酯(PCS)、1,3-丙烷磺酸内酯(PS)、1,3-丙烯磺酸内酯(PST)]对镍钴锰酸锂(NCM111)//石墨体系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首... 本工作系统研究了6种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亚硫酸乙烯酯(ES)、硫酸乙烯酯(DTD)、1,3-丙二醇环硫酸酯(PCS)、1,3-丙烷磺酸内酯(PS)、1,3-丙烯磺酸内酯(PST)]对镍钴锰酸锂(NCM111)//石墨体系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首次充放电效率、放电容量、倍率特性、低温放电能力、高温存储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等发现:VC在各方面性能比较均衡,碳碳双键(C=C)能够改善成膜特性,循环性能优异,可独立使用;ES在化成、循环和存储过程中因电解液持续分解而胀气,无法单独使用;硫酸酯添加剂(DTD和PCS)能够明显降低阻抗并提升低温性能,但高温性能稍差;磺酸内酯添加剂(PS和PST)对抑制高温胀气效果突出,含有双功能基团的PST循环性能及抑制电压衰减的能力优于PS,但低温阻抗较高。综合对比发现,单组分硫系添加剂在某些性能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无法独立使用。通过与VC进行等比例复配,硫系添加剂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得以解决,而高首效、低内阻、大倍率和高温稳定性等特色功能得以保持,二元联用后的综合性能显著优于单组分添加剂,采用添加剂联用方式来改善电池综合性能是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添加剂 硫系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工序中锂镍钴锰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朝阳 汪业喜 +1 位作者 章金晶 杭先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5-817,共3页
用XRD微观分析锂电池的镍钴锰作用,比较来料、冷压、充放电循环工序的材料变化,分析择优取向和层间距。发现随工序的推进,材料的层状结构越来越明显,而阳离子的有序度降低,微晶尺寸减少,会消耗更多的电解液和生成SEI膜,导致阻抗增加。
关键词 离子电池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袁颂东 杨灿星 +3 位作者 江国栋 熊剑 艾青 黄仁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共9页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镍三元材料由于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可逆容量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现在以及未来车用动力电池首选正极材料。本文在综述了高镍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特性和电化学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主要制备方法、掺杂以及包覆...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镍三元材料由于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可逆容量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现在以及未来车用动力电池首选正极材料。本文在综述了高镍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特性和电化学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主要制备方法、掺杂以及包覆等改性措施,重点讨论了不同种类包覆材料对高镍三元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高镍三元电解液、安全性、压实密度及循环寿命等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三元材料 材料改性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