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包覆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长循环储钠性能
1
作者 鞠治成 付文轩 +4 位作者 王保琰 罗澳 蒋江民 史月丽 崔永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74,共14页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中表面包覆约5 nm碳层的Ni-Co-S@NC-0.5微球具有出色的长循环寿命,其在1 A·g^(-1)下循环1000圈后,仍有381.8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和75.2%的容量保持率,相应地每圈循环的容量衰减量仅为0.126 mAh·g^(-1);Ni-Co-S@NC-0.5||NVP/C(NVP:Na_(3)V_(2)(PO_(4))_(3))钠离子全电池在1 A·g^(-1)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386.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6%,库仑效率稳定在98.1%左右。动力学研究表明,Ni-Co-S@NC-0.5的储钠过程以赝电容行为控制为主,钠离子扩散系数在10^(-11)~10^(-13) cm^(2)·s^(-1)之间,同时具有相对小的电荷转移阻抗(36.7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碳包覆 金属硫化物 多孔微球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褶表面介孔镍钴硫化物微球的制备及其超电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尤春琴 罗民 +2 位作者 阚夏梅 付蓉蓉 梁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5-1461,共7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分别合成了α-Ni S、Co_3S_4和Co Ni_2S_4纳米介孔电极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表明,介孔硫化物是由单相纳米颗粒堆叠组装而成,其中二元系的Co Ni_2S_... 通过一步水热法分别合成了α-Ni S、Co_3S_4和Co Ni_2S_4纳米介孔电极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表明,介孔硫化物是由单相纳米颗粒堆叠组装而成,其中二元系的Co Ni_2S_4由纳米片自组装形成了具有皱褶表面的微球形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二元系的Co Ni_2S_4比α-Ni S、C o_3S_4具有更高的比电容、更佳的倍率特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扫描速率为5 m V/s时,Co Ni_2S_4材料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比电容高达1678.3 F/g,优于α-Ni S(787.4 F/g)和Co_3S_4(1532.7 F/g),在扫描速率从5 m V/s增加到100 m V/s时,其电容保持率为45.8%,比α-Ni S(30.2%)和Co_3S_4(29.3%)高出约15%。在15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900次循环充-放电后,二元系的Co Ni_2S_4的电容仍保持在96.3%,库伦效率保持在94.3%左右,说明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和充放电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金属硫化物 超级电容器 皱褶状微球 水热法 介孔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