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纳米粒子-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的测定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卫娟 罗世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制备了镍纳米粒子-离子液体修饰电极,在0.1moL/L磷酸缓冲溶液(pH6.0)中研究了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裸电极相比,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降低,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流明显增大,DA的峰电流与其浓度... 制备了镍纳米粒子-离子液体修饰电极,在0.1moL/L磷酸缓冲溶液(pH6.0)中研究了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裸电极相比,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降低,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流明显增大,DA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5×10^-9mol/L。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明显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糊电极 镍纳米粒子 离子液体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粒子修饰碳糊电极直接电催化鸟嘌呤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卫娟 罗世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1,385,共4页
将镍纳米粒子与石蜡、石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镍纳米粒子修饰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碳糊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在0.1moL/LB—R缓冲溶液(pH4.5)中研究了鸟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碳糊电极... 将镍纳米粒子与石蜡、石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镍纳米粒子修饰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碳糊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在0.1moL/LB—R缓冲溶液(pH4.5)中研究了鸟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碳糊电极相比,以掺杂法制备的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能够明显降低鸟嘌呤的过电位,增大其氧化电流,很好地催化氧化鸟嘌呤。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鸟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5.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7.5×10^-6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粒子 碳糊电极 鸟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DS-PVP软模板制备镍纳米粒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俊 何沫沙 方云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软团簇为模板,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氯化镍制备纳米镍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差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SDS-PVP团簇具有防止镍粒子团聚的作用...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软团簇为模板,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氯化镍制备纳米镍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差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SDS-PVP团簇具有防止镍粒子团聚的作用;所得镍纳米粒子属立方晶系,平均粒径为16 nm;制备得到的镍粒子的熔点为538.7℃,远低于普通尺寸镍的熔点(1452℃),这与文献报道的镍纳米粒子熔点为524.3℃相近,从而证明了在SDS-PVP模板中制备出镍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硫酸钠 软模板 水合肼 镍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为制氢反应提速
4
《低温与特气》 CAS 2013年第4期52-52,共1页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雷蒙德·萨克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由储量丰富且廉价的磷和镍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以成为制氢反应的催化剂,为该反应提速,最新研究将让更廉价的清洁能源技术成为可...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雷蒙德·萨克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由储量丰富且廉价的磷和镍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以成为制氢反应的催化剂,为该反应提速,最新研究将让更廉价的清洁能源技术成为可能,相关论文将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粒子 制氢反应 磷化 提速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清洁能源技术 美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为制氢反应提速
5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8期I0016-I0017,共2页
可以和铂的效果相媲美却成本低廉 科技日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雷蒙德·萨克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由储量丰富且廉价的磷和镍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以成为制氢反应的催化剂,为该反应提... 可以和铂的效果相媲美却成本低廉 科技日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雷蒙德·萨克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由储量丰富且廉价的磷和镍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以成为制氢反应的催化剂,为该反应提速,最新研究将让更廉价的清洁能源技术成为可能,相关论文将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粒子 制氢反应 磷化 提速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清洁能源技术 美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氰化镍的磁性纳米粒子合成及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6
作者 张连明 李建平 韦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9-1205,共7页
将镍粒子表面功能化,合成了磁性纳米铁氰化镍(NiHCF)粒子,制备了磁性NiHCF修饰磁控玻碳电极。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磁性NiHCF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水合肼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NiHCF的氧化峰电流与水合肼浓度在0~1.29×10-4mo... 将镍粒子表面功能化,合成了磁性纳米铁氰化镍(NiHCF)粒子,制备了磁性NiHCF修饰磁控玻碳电极。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磁性NiHCF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水合肼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NiHCF的氧化峰电流与水合肼浓度在0~1.29×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安培法),检出限为2.1×10-8mol/L。研究了磁性NiHCF粒子修饰电极对水合肼的电化学响应以及电极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水样中肼的测定。该修饰电极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电极易更新、稳定性好和制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 水合肼 磁性纳米粒子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Ni-Ag复合纳米粒子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及其烧结电学性能
7
作者 王子明 王东星 +2 位作者 陆姗姗 王鑫 董星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7,共6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氢/氩气氛下蒸发高Ni含量的Ni-Ag块体靶材,获得以Ni为主相的复合纳米粉体产物,Ni和Ag元素之间形成各自固溶体相,其中Ni含量为70.54%(质量分数),纳米粒子产物平均尺寸在30~70 nm范围。将纳米粉体压制成片,其室...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氢/氩气氛下蒸发高Ni含量的Ni-Ag块体靶材,获得以Ni为主相的复合纳米粉体产物,Ni和Ag元素之间形成各自固溶体相,其中Ni含量为70.54%(质量分数),纳米粒子产物平均尺寸在30~70 nm范围。将纳米粉体压制成片,其室温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5 MPa压力下的样品电阻率为5.36×10^-5Ω·cm。利用纳米粉体作为导电组分,配制成液态导电墨水,在聚酰亚胺薄膜基体上绘制导电线路,在Ar气氛下完成烧结处理。烧结样品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300℃以上温度,烧结体结构致密,导电性能良好。随温度提高,烧结样品的电阻率逐渐下降,450℃时烧结体的电阻率达1.83×10^-3Ω·cm,明显优于纯Ni纳米粉体墨水的烧结体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 等离子体 银复合纳米粒子 电阻率 压片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底上制备纳米镍粒子
8
作者 孙花 郝春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采用微波加热法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备纳米镍粒子。考察了镍源、还原剂、表面活性剂、加热方式等实验条件对单晶硅基底上制备纳米镍粒子的影响。对硅基底上纳米镍粒子的成分、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水合肼为还原剂、氯化... 采用微波加热法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备纳米镍粒子。考察了镍源、还原剂、表面活性剂、加热方式等实验条件对单晶硅基底上制备纳米镍粒子的影响。对硅基底上纳米镍粒子的成分、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水合肼为还原剂、氯化镍为镍源,微波加热3 min在硅基底上可以制备出直径为30 nm的均匀单一分布的纳米镍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底 纳米粒子 微波加热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及原位还原法制备聚酰亚胺/镍纳米复合薄膜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倩倩 齐胜利 +3 位作者 武德珍 汪晓东 金日光 吴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154,共3页
通过对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胺基二苯醚(PMDA-4,4’-ODA)型聚酰亚胺(PI)成品薄膜的表层水解处理、并在硫酸镍水溶液中实施离子交换以及随后的乙二醇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镍纳米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 通过对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胺基二苯醚(PMDA-4,4’-ODA)型聚酰亚胺(PI)成品薄膜的表层水解处理、并在硫酸镍水溶液中实施离子交换以及随后的乙二醇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镍纳米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乙二醇热还原后,水解后的聚酰亚胺表层又重新形成亚胺环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了均匀分散的具有面心立方晶型(FCC)的金属镍粒子,直径约为100 nm^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镍纳米粒子 乙二醇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i、Ni-P、Ni-B粒子制备及催化AP热分解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茸 刘祥萱 +1 位作者 黄永成 王煊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7-611,共5页
采用改进的化学镀镍方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纳米Ni、Ni-P及Ni-B粒子。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ray射线衍射(XRD)方法对纳米粒子的物相、组织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DTA热分析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热分解过... 采用改进的化学镀镍方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纳米Ni、Ni-P及Ni-B粒子。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ray射线衍射(XRD)方法对纳米粒子的物相、组织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DTA热分析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热分解过程的催化影响。结果表明,纳米Ni粒子为面心立方晶体,呈现球形且平均粒径为60nm左右;纳米Ni-P、Ni-B粒子为非晶合金,粒子呈现松散的聚集状态,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分别为10-80nm和30-50nm。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低温和高温热分解反应均有促进作用,对高温分解的催化效果更明显,而Ni-B粒子的催化效果最为显著。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i或Ni-P粒子,能将AP的高温热分解峰温分别降低53℃或80℃左右;而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i-B粒子,能将AP的高温热分解峰提前125℃左右,与其在321.68℃的低温热分解峰重合,并使得整体热分解在368.33℃时就完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粒子 非晶态合金 高氯酸铵 催化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无电沉积方法掺镍及电接触特性
11
作者 董帅 常春蕊 +2 位作者 梁志奇 张志明 安立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4,103,共8页
采用一种简便、低成本的无电沉积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情况的掺镍碳纳米管,并探究了不同掺镍样品的电接触特性。首先,对原样碳纳米管进行混酸氧化、敏化和活化处理;然后,以六水合氯化镍为主盐,二甲胺硼烷为还原剂,配制无电沉积液,再将配... 采用一种简便、低成本的无电沉积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情况的掺镍碳纳米管,并探究了不同掺镍样品的电接触特性。首先,对原样碳纳米管进行混酸氧化、敏化和活化处理;然后,以六水合氯化镍为主盐,二甲胺硼烷为还原剂,配制无电沉积液,再将配制好的碳纳米管分散液逐滴滴入无电沉积液中,经搅拌沉积获得掺镍碳纳米管样品。形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沉积条件可调控掺入碳纳米管管壁纳米粒子的粒径及掺杂量;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所掺入纳米粒子的主要成分为镍,进一步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揭示了镍的组成价态;拉曼光谱表明,此种沉积方法对碳纳米管掺镍的掺杂类型为P型。电接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及掺杂量的掺镍碳纳米管与金电极间的电接触性能不同,但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按掺镍样品中所掺入颗粒粒径小且量适中、粒径中等且量适中、粒径大且量多的顺序,其接触电阻平均降幅分别约为32.70%、71.63%及4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无电沉积 掺杂 镍纳米粒子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铂镍/三维石墨烯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凯 李毅 +5 位作者 赵南 杜文修 曾炜炜 高帅 程晓农 杨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76-1484,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化学法和凝胶化反应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中空铂镍/三维石墨烯电催化剂(PtNi/GCM).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及微观形貌.采... 采用超声辅助化学法和凝胶化反应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中空铂镍/三维石墨烯电催化剂(PtNi/GCM).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及微观形貌.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旋转圆盘电极测试了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铂和镍前驱体的不同摩尔比对催化剂的多孔结构、粒子形貌和分散状态影响较大,当摩尔比为1∶1时,所得三维石墨烯中纳米粒子尺寸均一、分散均匀.该PtNi/GCM催化剂对氧还原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在半波电势(0.494 V)处,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分别为1.09 A/mg Pt和1.02 m A/cm^2,是商业Pt/C的5.4倍和3.5倍(0.20 A/mgPt,0.29 m A/cm2).同时,该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循环30000周后,半波电势降低值是商业铂炭的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 镍纳米粒子 中空结构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镍正八面体让燃料电池省铂90%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8期I0015-I0015,共1页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高效耐用的催化剂是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最近,德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铂镍纳米粒子,用其作催化剂,可将燃料电池中铂的用量减少90%。研究还发现,新纳米粒...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高效耐用的催化剂是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最近,德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铂镍纳米粒子,用其作催化剂,可将燃料电池中铂的用量减少90%。研究还发现,新纳米粒子的功能由其几何形状和原子结构决定。发表在最新一期《纳米·材料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氢动力燃料电池除产生电能外,唯一的副产品是水,因此被看作传统内燃机的环保替代品。但这种燃料电池的电极(化学转化过程在此发生)需要用到大量“身价不菲”的铂。如果没有铂作为催化剂,很难获得必需的转化效率,因此,铂正成为发展氢燃料电池的“拦路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镍纳米粒子 正八面体 德国科学家 环保替代品 催化剂 北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型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膜的制备及在检测亚硝酸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初明月 李峰博 +5 位作者 高宁 杨昕 于婷婷 马慧媛 杨桂欣 庞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利用自组装和电沉积交替的方法制备了基于磷钨酸盐K_(28)Li_(5)H_(7)P_(8)W_(48)O_(184)·92H_(2)O(P_(8)W_(48))、碳纳米管和Ni纳米颗粒的复合膜电极,用于NO^(2−)的检测.由于复合膜中P_(8)W_(48),CNTs和Ni纳米颗粒3种活性成分的协... 利用自组装和电沉积交替的方法制备了基于磷钨酸盐K_(28)Li_(5)H_(7)P_(8)W_(48)O_(184)·92H_(2)O(P_(8)W_(48))、碳纳米管和Ni纳米颗粒的复合膜电极,用于NO^(2−)的检测.由于复合膜中P_(8)W_(48),CNTs和Ni纳米颗粒3种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所制备的传感器表现出低的检出限、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选择性.将该传感器用于检测果汁中的NO^(2−),所得到的回收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这种复合膜电极传感器有望在实际应用中高度灵敏地检测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镍纳米粒子 纳米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包覆Al_2O_3粉体的RCVD法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梦妮 李亚辉 +2 位作者 周华思 郭珈旭 张建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3,共6页
金属Ni包覆于陶瓷粉体的表面,可以促进其烧结、提高导电性或赋予新的功能性质.本文采用旋转化学气相沉积法(RCVD),利用二茂镍(NiCp_2)前驱体的热分解,借助载体氢气对反应的催化促进作用,在Al_2O_3粉体表面包覆了均匀分散的Ni纳米粒子,... 金属Ni包覆于陶瓷粉体的表面,可以促进其烧结、提高导电性或赋予新的功能性质.本文采用旋转化学气相沉积法(RCVD),利用二茂镍(NiCp_2)前驱体的热分解,借助载体氢气对反应的催化促进作用,在Al_2O_3粉体表面包覆了均匀分散的Ni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包覆温度和原料供应速率对反应产物物相、粒度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包覆温度为450~550℃、前驱体二茂镍(NiCp_2)供给速率为(0.6~2.0)×10^(-6)kg/s条件下,通过对反应过程中镍纳米粒子的包覆温度和前驱体二茂镍(NiCp_2)供给速率调控可对镍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包覆层数进行调控.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载体氢气对二茂镍反应的催化促进作用,阐述了旋转化学气相沉积条件下Ni纳米粒子在Al_2O_3粉体表面均匀包覆的过程与机制.通过调控包覆温度和原料供应速率,可以影响前驱体二茂镍的分解行为,从而调控镍纳米粒子在Al_2O_3粉体表面的包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粉体 镍纳米粒子 粉体包覆 旋转化学气相沉积法(RCVD) 包覆机理 包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动态
1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8-1318,共1页
生产清洁能源的廉价磷化镍纳米催化剂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现:由镍和磷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有效地催化水制成氢气。氢气的能量密度高,且是一种很好的能量载体,但制备氢气需要能量。为了从水中提取氢气,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 生产清洁能源的廉价磷化镍纳米催化剂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现:由镍和磷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有效地催化水制成氢气。氢气的能量密度高,且是一种很好的能量载体,但制备氢气需要能量。为了从水中提取氢气,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廉价催化剂。金属铂催化剂的成本昂贵且相当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动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纳米催化剂 能量密度 镍纳米粒子 磷化 清洁能源 能量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捕集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17
《炼油与化工》 2013年第3期52-52,共1页
据美国《世界炼油商务文摘周~J)2013年4月8日报道,英国Newcastle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已经发现一种催化剂可以廉价快速转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固体碳酸盐。这一发现表明,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用的碳捕集和储存技术(ccs)的成本可能... 据美国《世界炼油商务文摘周~J)2013年4月8日报道,英国Newcastle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已经发现一种催化剂可以廉价快速转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固体碳酸盐。这一发现表明,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用的碳捕集和储存技术(ccs)的成本可能会大大降低并更为简单。固体碳酸盐是通过碳酸反应生成的,在碳酸反应中二氧化碳首先溶解在水中,然后用镍催化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此前,用于二氧化碳水合生成碳酸最有效的催化剂是碳酸酐酶,Newcastle大学研究团队的方法则是利用镍纳米粒子作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低成本 捕集 新技术 催化剂 温室气体排放 碳酸盐 镍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