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电沉积界面层流/气泡-形核生长模拟研究
1
作者 梁晓雨 徐波 +2 位作者 赵明 于佳正 张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探明镍电沉积过程中电沉积基体/电沉积液界面低流速层流场内电沉积副反应产生的气泡演变规律、Ni^(2+)浓度场变化和镍晶体形核及生长特点,建立了电场、低流速层流场、浓度场、气泡/沉积液/镍晶体多相场的气泡/层流-镍晶体形核生长模型... 为探明镍电沉积过程中电沉积基体/电沉积液界面低流速层流场内电沉积副反应产生的气泡演变规律、Ni^(2+)浓度场变化和镍晶体形核及生长特点,建立了电场、低流速层流场、浓度场、气泡/沉积液/镍晶体多相场的气泡/层流-镍晶体形核生长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该模型。结果表明,当形核前的气泡从镍基体脱附到浓度扩散层边界时,在气泡脱附位置周围气泡迎流区和背流区的基体表面镍以瞬时形核方式形核,当离开Ni^(2+)浓度扩散层后,其产生的低Ni^(2+)浓度区与层流对流和Ni^(2+)扩散作用使镍晶体沿Ni^(2+)流动最大方向择优生长,在气泡迎流区的枝晶高度最高。与此不同,形核后的气泡从镍基体脱附到浓度扩散层边界时,气泡产生的涡流只能使已经形核的晶体不均匀生长;当离开Ni^(2+)浓度扩散层后,随后镍晶体以枝晶形式生长,沿Ni^(2+)流动最大方向枝晶的生长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镍电沉积 模拟 气泡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丙烯基硫脲对镍电沉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亚宁 袁亮 +1 位作者 丁治英 刘士军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8-644,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丙烯基硫脲(ATU)对NH_3-NH_4Cl-H_2O体系镍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以及恒电位暂态曲线一致表明ATU的加入对镍电沉积具有阻...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丙烯基硫脲(ATU)对NH_3-NH_4Cl-H_2O体系镍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以及恒电位暂态曲线一致表明ATU的加入对镍电沉积具有阻化作用,并且随着ATU浓度的增加其阻化作用增强.恒电位暂态曲线结果表明,镍的电结晶是按瞬时形核三维生长机理进行的,随外加电位负移,晶体向外生长速率增大,ATU的加入没有改变镍的形核方式,但形核数密度增大,并且减小晶体向外生长的速率.扫描电镜结果表明,ATU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得到整平、致密的镍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沉积 NH3-NH4Cl-H2O体系 丙烯基硫脲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对镍电沉积的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光辉 吴辉煌 +1 位作者 杨防祖 王森林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4-97,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和阻抗_电位法研究了硫脲(TU)对玻碳电极和镀镍玻碳电极上镍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碳电极上镍的电沉积呈现明显的电化学成核机理,而在镀镍玻碳电极上则无此特征.TU的存在虽阻碍了Ni晶核的形成,但却能加速晶粒的生长.
关键词 硫脲 沉积 循环伏安 阻抗-位法 化学镀 加速作用 作用机理 玻碳 玻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离子对镍电沉积层择优取向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令 许书楷 +2 位作者 汤皎宁 杨防祖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07-912,共6页
对1.0mol/LNiSO4,0.5mol/LH3BO3,1.1×10-3mol/LNdCl3体系,在宽电位范围内,控制电位沉积可得到高择优取向镍沉积层,控制电位为-1.25V,沉积90min,得到高择优取向(2... 对1.0mol/LNiSO4,0.5mol/LH3BO3,1.1×10-3mol/LNdCl3体系,在宽电位范围内,控制电位沉积可得到高择优取向镍沉积层,控制电位为-1.25V,沉积90min,得到高择优取向(220)镍沉积层,对该镍沉积层的织构度采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其织构度TC220为94%,测定了高择优取向(220)镍沉积层在1mol/LNaOH溶液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与多晶镍电极相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使析氢过电位降低,交换电流密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离子 沉积 X射线衍射 析氢 择优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和轧制镍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夏天东 张晓宇 +2 位作者 徐仰涛 丁万武 赵文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3-3140,共8页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等多种材料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不同商用电沉积镍和轧制纯镍进行显微组织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轧制工艺N6纯镍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电沉积镍板的化学成分均优于国内外相关标准...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等多种材料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不同商用电沉积镍和轧制纯镍进行显微组织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轧制工艺N6纯镍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电沉积镍板的化学成分均优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国内电沉积镍板的杂质含量低。电沉积镍晶粒尺寸为30~300 nm,晶粒取向随机。国内电沉积镍板在水平和重力方向上抗拉强度分别为479 MPa和581 MPa。国外电沉积镍板在水平和重力方向上抗拉强度分别为681 MPa和687 MPa。冷轧冷加工态纯镍抗拉强度最高,为695 MPa;热轧热加工态纯镍塑性韧性最好(伸长率最大,为47.1%;冲击功最大,为33.59 J),两种电沉积镍两个方向上的伸长率均高于30%。几种纯镍的断口均由等轴韧窝、山脊纹和被拉长的韧窝组成,属于韧性断裂。两种电沉积镍板适合作为制备镍箔的原料进行不经重熔的直接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背散射子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纳米压痕法研究拉伸变形对电沉积镍镀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增胜 龙士国 +2 位作者 韩海生 潘勇 周益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20,51,共4页
用纳米压痕法对受不同程度拉伸变形后的电沉积镍镀层试样的硬度、弹性模量和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从零增加到28.3%,镍镀层的硬度及其弹性模量都有明显降低,硬度从9.37 GPa下降到6.13 GPa,弹性模量从242.51 GPa下降到... 用纳米压痕法对受不同程度拉伸变形后的电沉积镍镀层试样的硬度、弹性模量和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从零增加到28.3%,镍镀层的硬度及其弹性模量都有明显降低,硬度从9.37 GPa下降到6.13 GPa,弹性模量从242.51 GPa下降到116.23 GPa;而蠕变位移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未拉伸试样的1.25 mm增加到伸长率为28.3%试样的4.5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镀层 拉伸变形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钨注钼电极的析氢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季爽 李青莲 +1 位作者 吕瑶姣 言喜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2-94,共3页
在所有电极过程中研究最多的是析氢反应,其重要性一直为化学界所关注。提高电极活性的各种方法中,普遍采用电沉积法,它价廉简便、效果明显。但涂层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作者将电沉积和离子注入技... 在所有电极过程中研究最多的是析氢反应,其重要性一直为化学界所关注。提高电极活性的各种方法中,普遍采用电沉积法,它价廉简便、效果明显。但涂层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作者将电沉积和离子注入技术联合使用,即在Ni、W镀层上注入Mo离子,利用Mo离子的能量将Ni、W打入表面内层,进行离子束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注钼 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纳米压痕法测量电沉积镍镀层残余应力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章莎 周益春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应用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2种理论模型对5种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在不同压痕深度处进行了测量,并与X射线衍射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深位于薄膜/基底界面处的2种压痕法测量结果与X射线衍射法的测量结果相近,且Yun-... 应用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2种理论模型对5种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在不同压痕深度处进行了测量,并与X射线衍射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深位于薄膜/基底界面处的2种压痕法测量结果与X射线衍射法的测量结果相近,且Yun-Hee模型与其符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法 沉积镀层 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右边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里群 李玉平 龙文宝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基于材料实际应力应变曲线,运用多项式拟合法计算了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对冲压过程中涂层薄板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进行了推导,通过求解Swift分散颈缩失稳条件的非线性方程得到了冲压成形极限的第一主应变,获得了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右... 基于材料实际应力应变曲线,运用多项式拟合法计算了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对冲压过程中涂层薄板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进行了推导,通过求解Swift分散颈缩失稳条件的非线性方程得到了冲压成形极限的第一主应变,获得了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右边曲线。计算发现,涂层厚度、基体厚向异性指数对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有显著影响,镍涂层的成形性能低于钢基体的成形性能,并且基于实际应力应变曲线的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低于传统方法计算的成形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极限图(FLD) 沉积涂层 分散颈缩 塑性成形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涂层冲压过程的界面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平 周里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6,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沉积镍涂层钢带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电沉积镍涂层在界面上的应力场、应变场等冲压成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压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界面上的应力大小、拉压性质都是变化的,且正应力一般在一50~50MP...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沉积镍涂层钢带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电沉积镍涂层在界面上的应力场、应变场等冲压成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压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界面上的应力大小、拉压性质都是变化的,且正应力一般在一50~50MPa之间,剪应力一般在—40~30MPa之间;界面上涂层中的应变比基体中的应变大得多,但两者在变形过程中是比较匹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涂层 界面 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纳米晶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鲍桥梁 张晗 潘春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生长形态 碳纳米管 沉积 纳米晶 CNTS 前期研究 沉积参数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精对电沉积镍的结构与电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葛福云 许家园 +2 位作者 姚士冰 许书楷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从含糖精(>0.06g/L)的Watts液中得到的含硫镍的电化学活性高,不易钝化:而从不含糖精的Watts液中得到的无硫镍却易钝化。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含硫镍晶粒较细,且其晶格参数及织构与无硫镍不完全一致。... 从含糖精(>0.06g/L)的Watts液中得到的含硫镍的电化学活性高,不易钝化:而从不含糖精的Watts液中得到的无硫镍却易钝化。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含硫镍晶粒较细,且其晶格参数及织构与无硫镍不完全一致。糖精浓度小于0.06g/L时得到的沉积层表现出两个不同电位区的阳极溶出峰,说明了镀层包含着不同活性的区域,此种沉积层的晶格参数、织构及晶粒尺寸受糖精浓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糖精 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际应力-应变曲线的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
13
作者 周里群 邓晶 +1 位作者 周凯 李玉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871-1874,共4页
基于Hill集中失稳理论推导出了冲压成形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的应力-应变方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计算出各主应变。依据实验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拟合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对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的左边进行了计算,并和应变硬化曲... 基于Hill集中失稳理论推导出了冲压成形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的应力-应变方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计算出各主应变。依据实验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拟合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对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的左边进行了计算,并和应变硬化曲线求得的成形极限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用多项式拟合法求得的电沉积镍涂层的成形极限安全区域比用应变硬化曲线求得的安全区域要高,基体厚向异性、涂层厚度和基体厚度对板料成形极限左边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涂层 成形极限 冲压成形 应力-应变曲线 集中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柠檬酸盐溶液电镀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超群 李新海 +1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3-906,共4页
几乎所有的镀镍溶液都用硼酸作缓冲剂,但含硼化合物毒性高。研制了一种适合于电沉积镍的新型电镀溶液,镀液中柠檬酸钠充当缓冲剂和络合剂,这种镀液的缓冲容量比传统Watts大。研究了柠檬酸钠对阴极极化曲线、阴极电流效率、镀液分散因子... 几乎所有的镀镍溶液都用硼酸作缓冲剂,但含硼化合物毒性高。研制了一种适合于电沉积镍的新型电镀溶液,镀液中柠檬酸钠充当缓冲剂和络合剂,这种镀液的缓冲容量比传统Watts大。研究了柠檬酸钠对阴极极化曲线、阴极电流效率、镀液分散因子的影响。用扫描电镜检查:镍沉积层致密、针孔少、结晶细小,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与从Watts镀液中得到的镍沉积层比,从柠檬酸钠镀液中得到的镍沉积层晶粒小,晶面取向随机。因此,在Watts电镀液中,柠檬酸钠是硼酸的有效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柠檬酸盐镀液 分散因子 缓冲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沉积过程中的界面调控和界面结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饶晗 耿楠 +3 位作者 高旭 张陈扬 刘慧丛 李卫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63,共9页
复合电沉积是一种获得功能镀层的表面防护技术。概述了界面调控与界面结合对复合镀层性能的重要影响。分析了提高界面结合能力的主要机理与方法,即:通过基体表面改性,如增加基体表面粗糙度、提高反应活性、提供外延生长条件和形成预镀... 复合电沉积是一种获得功能镀层的表面防护技术。概述了界面调控与界面结合对复合镀层性能的重要影响。分析了提高界面结合能力的主要机理与方法,即:通过基体表面改性,如增加基体表面粗糙度、提高反应活性、提供外延生长条件和形成预镀层或转化膜层等,增强镀层与基体之间的机械结合、化学键合作用,进而提高镀层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力;通过颗粒改性,包括颗粒表面清洁、修饰与吸附等,以改变颗粒微观结构形态和荷电状态,利用静电机制、空间位阻机制和电胶束空间等理论来增强颗粒与颗粒间的分散能力、颗粒与金属离子间结合能力和颗粒所受电化学作用力等,从而提高颗粒与镀层之间的异质相界面结合能力。鉴于镍基复合电沉积的重要性以及颗粒改性对提高其界面结合的关键作用,综述了其颗粒改性工艺研究和影响,包括细化镍基复合镀层晶粒、改变颗粒表面接触状态、增加颗粒沉积量与其对镍基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复合电沉积的界面调控和界面结合研究做了总结,指出现阶段还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复合电沉积技术在界面调控和界面结合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沉积 界面结合 界面调控 基体表面改性 颗粒表面改性 基复合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精和1,4-丁炔二醇对镀镍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兰晔峰 李富斌 +1 位作者 赵文军 李庆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3,22,共5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糖精和1,4-丁炔二醇对镍电沉积层的极化作用、表面形貌及晶体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特镀镍液中加入糖精和1,4-丁炔二醇,极化曲线均向负电位方向移动。糖精... 采用动电位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糖精和1,4-丁炔二醇对镍电沉积层的极化作用、表面形貌及晶体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特镀镍液中加入糖精和1,4-丁炔二醇,极化曲线均向负电位方向移动。糖精质量浓度增加至2.0 g/L时,极化曲线不再向负电位方向移动,镀层呈现(200)面择优取向。当1,4-丁炔二醇质量浓度增加到0.5 g/L时,其显著提高了镍电沉积过电位230 m V,有效增大成核密度,其镀层微观形貌平整均匀,择优取向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沉积 糖精 1 4-丁炔二醇 阴极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对镍镀层纳米压痕尺寸效应的影响及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增胜 龙士国 +2 位作者 韩海生 潘勇 周益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22,49,共4页
为了研究拉伸变形对电沉积镍镀层硬度尺寸效应的影响,用纳米压痕仪对变形前后的镍镀层进行了测试,并通过两种模型对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对于镀态和经过10%拉伸变形的镍镀层,压痕硬度随着压痕深度的降低而增加;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通... 为了研究拉伸变形对电沉积镍镀层硬度尺寸效应的影响,用纳米压痕仪对变形前后的镍镀层进行了测试,并通过两种模型对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对于镀态和经过10%拉伸变形的镍镀层,压痕硬度随着压痕深度的降低而增加;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通过GCV模型来拟合,而Nix-Gao模型只有在压痕深度>100 nm时才能和试验结果相吻合;纳米压痕硬度尺寸效应对于经过拉伸变形10%的试样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镀层 纳米压痕 尺寸效应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涂层复合板拉延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玉平 周里群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1-1445,共5页
采用有限元动力显式算法模拟了电沉积镍涂层复合板的拉延成形过程,得到了涂层与基体的应力应变场,计算结果和其他方法及试验进行了一定的比较。涂层与基体采用Belytschko-W ong-Ch iang四节点壳单元,模具与压边圈采用刚体壳单元。基体... 采用有限元动力显式算法模拟了电沉积镍涂层复合板的拉延成形过程,得到了涂层与基体的应力应变场,计算结果和其他方法及试验进行了一定的比较。涂层与基体采用Belytschko-W ong-Ch iang四节点壳单元,模具与压边圈采用刚体壳单元。基体采用随动强化模型,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采用固连断开接触。对该材料的拉延模拟计算表明,该涂层与基体在拉延成形过程中不会出现界面失效,但涂层在拉延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比基体复杂,且涂层的等效塑性应变与基体相差较大,说明涂层的拉延过程比基体复杂。计算出的冲压力曲线可供拉延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板料成形 拉延 沉积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制备石墨烯/镍/铜触头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通发 何永春 +4 位作者 牟鑫 吕超 杨倩倩 郑希 叶晓慧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为改善抗电弧烧蚀能力差导致铜合金触头电寿命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激光法在镍镀层增强紫铜表面原位制备大面积石墨烯,形成石墨烯/镍/铜复合材料,提高Cu基触头的使用寿命.设置电沉积电流5 mA,沉积90 s后在铜表面引入平均厚度为25~27μm... 为改善抗电弧烧蚀能力差导致铜合金触头电寿命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激光法在镍镀层增强紫铜表面原位制备大面积石墨烯,形成石墨烯/镍/铜复合材料,提高Cu基触头的使用寿命.设置电沉积电流5 mA,沉积90 s后在铜表面引入平均厚度为25~27μm的Ni过渡层,改善Cu对激光的高反射、高导热问题.通过旋涂石墨碳源在镍过渡层表面,设置纳秒激光功率1.5 W,脉宽150 ns,扫描速度10 mm/s,加工3次,频率250 KHz后进行辐照,在铜镍过渡层表面成功制备了石墨烯独立涂层.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相应最优参数下的相关性能数据.结果表明,石墨烯/Ni/Cu复合触头硬度为245.45 HV,是紫铜的3.17倍;接触电阻0.096 mΩ符合国家标准;摩擦系数0.083 7是紫铜的0.73倍;500℃时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为1 178 W/(m·K),是紫铜的3.43倍.同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本文为新型铜合金触头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石墨烯复合触头 激光加工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technology on Fe substrate and coating performance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利剑 龚竹青 +3 位作者 汤建新 贺全国 何农跃 杜晶晶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The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technology on iron substrate in the chlorid-sulfate solution and the impacts of main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coating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optimal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 The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technology on iron substrate in the chlorid-sulfate solution and the impacts of main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coating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optimal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conditions are that the cathode current density is 16 A/dm^2,the plating solution temperature is 30℃ and the pH value is 2.5. The bright, compact coating gain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has good cohesion and 24.1% Cr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 is composed of crystallin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s 82 nm and the higher the Cr content of coating, the larger the rigidity, and the higher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rigidity of coating reaches 78.6(HR30T) and the passivation area broadens to 1.4 V when the Cr content of coating is 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PLATING Ni-Cr alloy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