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伸轴偏离角度对镍基模型单晶高温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误差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史超超 张晓娜 +4 位作者 王崇愚 于涛 张跃飞 李晖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509,共5页
本文选用镍基模型单晶高温合金Ni-Al-Ru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SEM原位拉伸技术和EBSD技术,对样品拉伸轴偏离角度可能造成的室温拉伸性能的误差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将实验上获得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归一化到[010]方向上,所得数据和原... 本文选用镍基模型单晶高温合金Ni-Al-Ru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SEM原位拉伸技术和EBSD技术,对样品拉伸轴偏离角度可能造成的室温拉伸性能的误差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将实验上获得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归一化到[010]方向上,所得数据和原始数据相差较大,表明拉伸轴偏离[010]方向的角度是合金拉伸性能误差的重要来源。为了使误差<10%,需要将拉伸轴的偏离角度控制在8.8°以内。并且有必要进一步去寻找其它误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模型单晶高温合金 拉伸性能 EBSD 欧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温度对一种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 与持久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远 赵云松 +5 位作者 郭媛媛 张剑 杨振宇 郑帅 刘晨光 唐定中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探究一次时效温度对一种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使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合金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高温持久断口形貌和断后剖面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γ+γ′)... 为探究一次时效温度对一种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使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合金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高温持久断口形貌和断后剖面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γ+γ′)共晶组织基本消除,合金元素的偏析程度明显减轻。一次时效处理改变γ′相尺寸与形貌,一次时效温度升高使枝晶干γ′相尺寸增加、立方度降低,γ基体通道宽度增加。随着一次时效温度升高,合金在1120℃/137 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降低。合金持久性能与γ′相形貌尺寸、体积分数及γ基体通道宽度密切相关。尺寸合适且立方度高的γ′相对位错有较强阻碍作用,且位错在γ基体通道内滑移所需的Orowan应力与基体通道宽度呈反比。通过综合对比评估,确定了该合金最佳一次时效温度为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 高温持久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服役后的显微组织损伤
3
作者 冷玉潇 曹铁山 +2 位作者 陈家万 程从前 赵杰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在服役一定时间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压涡轮叶片不同叶片高度(叶根,49%叶高,60%叶高,85%叶高)的横截面上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以榫头部位显微组织为基准研究了叶片不同区域(叶片前缘、叶盆、尾缘、叶背)的显微... 在服役一定时间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压涡轮叶片不同叶片高度(叶根,49%叶高,60%叶高,85%叶高)的横截面上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以榫头部位显微组织为基准研究了叶片不同区域(叶片前缘、叶盆、尾缘、叶背)的显微组织损伤及其与硬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相同高度处的前缘和尾缘区域由于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应力,组织损伤程度较叶背和叶盆区域更显著。49%和60%叶高处前缘和尾缘区域的显微组织损伤最为严重,尤其是在尾缘区域,γ'相的退化现象显著,表现为面积分数明显降低、颗粒边角出现钝化以及部分γ'相发生回溶。49%和60%叶高处尾缘区域的硬度明显低于叶背和叶盆区域。γ'相的回溶和颗粒粗化会使硬度下降,而在较低温度区域或较低应力条件下,γ'相颗粒相对稳定,回溶和粗化现象较少,硬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涡轮叶片 服役损伤 组织退化 硬度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和加载条件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动态拉伸性能影响
4
作者 张顺咏 陈军红 +3 位作者 张斌 李继承 龚芹 黄西成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71,共17页
为促进装备热端部件在动态载荷下服役性能的评估和预测,针对不同微结构特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开展了一系列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split Hopkinson tensile bar,SHTB)试验和扫描电镜表征,系统研究了沉淀相体积分数、相粗化程度、应变率和... 为促进装备热端部件在动态载荷下服役性能的评估和预测,针对不同微结构特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开展了一系列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split Hopkinson tensile bar,SHTB)试验和扫描电镜表征,系统研究了沉淀相体积分数、相粗化程度、应变率和加载角度等因素对合金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结构和应变率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动态拉伸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且相粗化后合金动态拉伸性能呈现出复杂的各向异性特征。总体而言,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沉淀颗粒体积分数或应变率的增大,试件逐渐表现出脆性断裂特征,且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大,而极限伸长率则逐渐减小;其次,时效处理所导致的颗粒相粗化对合金强度有着明显的弱化作用,而对极限伸长率起到强化效果,即相粗化后合金试样表现出混合断裂特征,随着相粗化程度的增加,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极限伸长率逐渐增大。此外,在55°加载角度时,合金强度和极限伸长率均低于0°加载角度下的情况;然而,在应变率较高时,对于体积分数和相粗化程度均较大的合金,其极限伸长率在55°加载角度时取得最大值。相关变化同断口纤维区面积和解理面特征密切相关,材料微结构和加载条件的改变将影响材料内部微裂纹形核和运动特性,进而影响合金变形特征和动态拉伸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性能和优化热端部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动态拉伸性能 SHTB 断口表征 相粗化 应变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铸造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条纹晶缺陷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童法松 王树森 +2 位作者 高雪峰 王亮 孟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82,共13页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因其卓越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疲劳特性,被普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制造领域。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高代次高温合金的不断开发以及叶片结构的复杂化,对缺陷控制的难度日益增加。目前研究表明...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因其卓越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疲劳特性,被普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制造领域。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高代次高温合金的不断开发以及叶片结构的复杂化,对缺陷控制的难度日益增加。目前研究表明,条纹晶缺陷是一种晶体取向偏离缺陷,其在晶体取向上与单晶基体存在一定的偏差,晶界角度一般为小到中等角度。叶片形成的条纹晶缺陷会破坏单晶的完整性,诱发局部取向异常,导致其高温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近年来,大量学者集中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条纹晶缺陷的起源分布、形貌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本文综述了条纹晶缺陷在单晶叶片中的分布位置、条纹晶缺陷的形貌及取向特征,主要通过揭示其异质形核、枝晶碎片、枝晶变形形核机制,分析定向凝固工艺参数对枝晶偏转的影响规律进而控制条纹晶的形成,分析条纹晶缺陷的形成机制及缺陷取向差对服役性能的影响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单晶叶片合格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取向偏离 条纹晶缺陷 形成机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增材修复的定制化热处理
6
作者 林弈安 王兆伟 +2 位作者 何卫锋 罗思海 陈凯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86,共7页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的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该技术具有温度梯度大、冷却速度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枝晶定向生长、实现枝晶组织细化,但是同时也容易产生高残余应力、高位错密度,从而在后续热处理与高温...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的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该技术具有温度梯度大、冷却速度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枝晶定向生长、实现枝晶组织细化,但是同时也容易产生高残余应力、高位错密度,从而在后续热处理与高温服役过程中引发再结晶、开裂等问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增材修复的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开发定制化热处理研究。高温合金的标准热处理一般由超固相线固溶、时效等步骤组成。以增材修复高温合金单晶特有的微观组织为出发点,提出“筏化-回复”及“亚固相线固溶”策略,有效抑制再结晶及3D打印产生的杂晶晶粒生长,同时有效降低位错密度、释放应力、调控沉淀强化相组织,为实现单晶涡轮叶片的增材修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增材制造 热处理 回复 亚固相线固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
7
作者 文程志 王善林 +3 位作者 信纪军 孙文君 王成成 冯殿远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39,共8页
为了实现两块2 mm厚的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对接焊,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两块板中间填加GH4169焊丝,并对其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金相形貌可知,左右两侧晶粒的生长方向大致沿温度梯度方向,根据EBSD结果可知,... 为了实现两块2 mm厚的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对接焊,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两块板中间填加GH4169焊丝,并对其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金相形貌可知,左右两侧晶粒的生长方向大致沿温度梯度方向,根据EBSD结果可知,焊缝左侧晶粒取向与母材一致为单晶组织,焊缝右侧为多晶组织.在多晶内发现了纳米孪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后得出结果,700℃的高温拉伸最大抗拉强度为762 MPa,再对焊接接头进行高温拉伸,得到的接头抗拉强度高达948 MPa,接头力学性能已经超过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 单晶高温合金 纳米孪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元素掺杂对力学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8
作者 彭勃 陈银萍 +8 位作者 王彧 陈卉 史振学 宋洋 张逢洋 MATEO Carlos Garcia CARABALLO Isaac Toda 杨泽南 于皓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4,共13页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与强化相之间的界面。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o、Cr、Mo、W、Re和Ta合金元素对γ-Ni/γ′-Ni_(3)Al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界面结构的收敛性分析,确定合理的计...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与强化相之间的界面。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o、Cr、Mo、W、Re和Ta合金元素对γ-Ni/γ′-Ni_(3)Al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界面结构的收敛性分析,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层数。通过合金弹性性能的研究,发现Re和W元素在γ和γ′相中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强化效果,其中Re元素使γ相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提升27GPa和11GPa,使γ′相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提升16GPa和6GPa;而Ta元素分别使γ和γ′相体模量增加21GPa和14GPa。界面拉伸性能的研究表明,Re元素掺杂体系具有最高的理想抗拉强度(约25GPa)和变形能(约1.84J·m^(-2)),合金元素对界面抗拉强度的强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Re>W>Cr>Mo>Ta>Co>未掺杂界面。通过对差分电荷密度和电子态密度分析,得到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归因于掺杂原子与最近邻主原子之间化学键强度的增加。电子轨道分布特征表明,合金元素通过维持局部结构稳定性来延缓界面断裂。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γ/γ′界面 力学性能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旋切式电解磨削加工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小孔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海升 岳晓明 +2 位作者 张建华 齐世伟 陈永雷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8,86,共7页
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耐高温零件。采用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在镍基高温单晶合金上加工小孔存在加工表面质量差、孔径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超声振动辅助旋切式电解磨削加工... 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耐高温零件。采用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在镍基高温单晶合金上加工小孔存在加工表面质量差、孔径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超声振动辅助旋切式电解磨削加工技术,研究了超声振动、磨削和电解等工艺参数对孔壁表面质量和孔径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工艺参数优化可得到表面粗糙度≤Ra0.3μm、入口直径为808.596 mm、出口直径为800.082 mm、孔锥度约为0.122°的小孔,实现了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小孔的高品质、高精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 旋切式电解磨削 高温单晶合金 加工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籽晶法控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晶体取向研究
10
作者 杨帅 鲍俊 +4 位作者 杨晰琼 郑乔 刘乾 张剑 胡松松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本工作提出一种倾斜放置籽晶制备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以获得特定取向单晶铸件的方法,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该方法制备单晶过程中凝固组织演化过程及其机制,并讨论了倾斜籽晶控制单晶铸件晶体取向的原理。结果表明:通过改变〈001〉取向的... 本工作提出一种倾斜放置籽晶制备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以获得特定取向单晶铸件的方法,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该方法制备单晶过程中凝固组织演化过程及其机制,并讨论了倾斜籽晶控制单晶铸件晶体取向的原理。结果表明:通过改变〈001〉取向的籽晶与铸件之间的位向关系,可以制备出特定取向的单晶铸件。单晶制备过程中籽晶部分回熔,回熔界面与籽晶轴向垂直,定向凝固过程中熔体沿未熔籽晶外延生长形成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倾斜籽晶 晶体取向 凝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磨削亚表面塑性变形研究
11
作者 刘鹏飞 巩强 +5 位作者 蔡明 于贵华 刘鹏宇 张美欣 高一航 赵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6,共9页
为了研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损伤机制并提升制造精度,从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出发,探究其在磨削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情况。通过仿真研究磨削参数对亚表面塑性变形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揭示亚表面变质层的形成和微观组织滑移... 为了研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损伤机制并提升制造精度,从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出发,探究其在磨削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情况。通过仿真研究磨削参数对亚表面塑性变形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揭示亚表面变质层的形成和微观组织滑移现象。结果显示: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变质层,其亚表面微观结构表现出近45°的扭曲滑移现象;对亚表面塑性变形影响的因素次序为砂轮线速度>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磨削的最佳参数组合是砂轮线速度为35 m/s,磨削深度为20μm,进给速度为0.2 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5单晶高温合金 磨削 亚表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磨削两侧毛刺预测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黄文科 曾鑫 +2 位作者 周胜 陈宏轩 陈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研究磨削工艺参数和磨粒几何参数对两侧毛刺的影响规律,基于磨削两侧毛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单颗PCBN磨粒高速磨削Inconel 718合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预测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与预测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磨削两侧... 为研究磨削工艺参数和磨粒几何参数对两侧毛刺的影响规律,基于磨削两侧毛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单颗PCBN磨粒高速磨削Inconel 718合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预测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与预测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磨削两侧毛刺的形态主要体现在高度方向,磨削速度对两侧毛刺的高度和宽度均影响不大,毛刺高度和宽度均对磨削深度比较敏感,磨削深度越大,两侧毛刺的高度和宽度也越大。另外,磨粒顶锥角和磨粒刃口半径对两侧毛刺高度影响较小,但两侧毛刺宽度对这两个参数比较敏感,磨粒顶锥角和磨粒刃口半径增大,毛刺宽度也随之增加,其中磨粒刃口半径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磨粒磨削 有限元分析 两侧毛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TLP连接接头PBHT工艺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红 李泊瑾 +4 位作者 王伯洋 Erika HODÚLOVÁ 曹健 李云月 钟素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目前用于连接镍基高温合金的一种优化技术,而连接后热处理(postbond heat treatment,PBHT)是对连接后的接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本文对TLP连接中热循环对镍基高温合金母材组织性能的不利影响和... 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目前用于连接镍基高温合金的一种优化技术,而连接后热处理(postbond heat treatment,PBHT)是对连接后的接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本文对TLP连接中热循环对镍基高温合金母材组织性能的不利影响和TLP连接后接头存在的有害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对PBHT工艺的机理、种类及研究现状等进行详细分析,对其适用体系和效果进行系统评述。针对未来的PBHT工艺研究,建议继续向多级多道精准热处理的方向发展,并探索TLPB-PBHT一体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连接后处理 瞬间液相 均匀化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诱导镍基高温合金极端应变率拉伸变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盛湘飞 袁文志 +2 位作者 苟江龙 朱明晋 李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1-183,共13页
目的揭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在激光冲击诱导极端应变率下拉伸变形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极端应变率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组分及晶体结构的拉伸变形仿真分析模型。结果在10^(9) s^(... 目的揭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在激光冲击诱导极端应变率下拉伸变形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极端应变率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组分及晶体结构的拉伸变形仿真分析模型。结果在10^(9) s^(-1)应变率条件下拉伸,3种合金元素组分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40、237、217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28.3、27.1、17.6 GPa;对于8种合金元素组分的模型,在10^(8)、10^(9)、10^(10)s^(-1)等3种应变率条件下拉伸,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均为217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17.1、17.6、18.7 GPa;多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13、220、226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9.6、10.3、11.8 GPa。结论8种合金元素组分对应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与实验结果更接近。在相同拉伸变形条件和特定晶体取向前提下,晶体类型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另外,单晶模型在极端应变率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塑性变形抗力。多晶模型因晶粒尺寸低于10 nm,在变形过程中其位错形态及其分布均表明存在逆Hall-Petch效应,且该效应的形成与材料在极端应变率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时晶粒内部出现的位错增殖导致位错塞积,以及位错滑移至晶界附近并被其吸收这2种现象的进行速度之间的竞争机制有关;在极端应变率拉伸变形过程中,弹性模量对应变率变化的敏感度不高。极限抗拉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现象。此外,当应变率达到10^(10)s^(-1)时,因位错滑移时间较短,单晶与多晶模型晶粒内部均出现了位错增殖和由位错墙组成的亚晶界。多晶模型因晶粒内部位错增殖速度大于滑移至晶界被吸收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逆Hall-Petch效应导致材料塑性变形抗力降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高温合金 逆Hall-Petch效应 极端应变率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GH4065A高温疲劳断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林翰 张继 +3 位作者 张文云 田强 秦鹤勇 张北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用超低C,N含量的变形高温合金GH4065A,系统表征和定量统计了合金的夹杂物组织。对细晶态和粗晶态试样开展了400℃和650℃不同载荷水平下的疲劳实验。通过对疲劳断裂源组织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合金的疲劳断裂... 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用超低C,N含量的变形高温合金GH4065A,系统表征和定量统计了合金的夹杂物组织。对细晶态和粗晶态试样开展了400℃和650℃不同载荷水平下的疲劳实验。通过对疲劳断裂源组织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合金的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的夹杂物主要为氮化物。在细晶组织状态下,高温疲劳断裂机制为氮化物(单独和团簇态)起始断裂。高应变幅载荷下(≥0.9%),断裂源主要为试样表面氮化物,极少情况为表面硼化物和氧化物(Al_(2)O_(3)和MgSiO_(3)),且只有Al_(2)O_(3)导致合金过早疲劳断裂;低应变幅载荷下(<0.9%),断裂源为氮化物-解理面型,均在试样近表面/内部。两种不同的断裂方式分别导致高应变幅载荷下400℃疲劳寿命高于650℃疲劳寿命,低应变幅载荷下反之。统计发现,引起疲劳断裂的所有氮化物的尺寸全部达到/超过细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在粗晶组织状态下,400℃下疲劳断裂机制为准解理起始断裂。晶粒尺寸的增加极大降低了可能诱发疲劳开裂的夹杂物的有效数量,滑移诱发的解理断裂成为主导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疲劳 夹杂物 氮化物 断裂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与耐火材料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元帅 王刚 +4 位作者 冯海霞 柳军 袁波 田朋丹 韩艺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研究耐火材料与熔融合金的界面特性,对合金冶炼时耐火材料的选材有指导性意义。本工作采用座滴法,研究了1600℃×1 h(Ar)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烧结镁铝尖晶石和氧化镁稳定氧化锆三种耐火材料的高温界面润湿性和界面渗... 研究耐火材料与熔融合金的界面特性,对合金冶炼时耐火材料的选材有指导性意义。本工作采用座滴法,研究了1600℃×1 h(Ar)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烧结镁铝尖晶石和氧化镁稳定氧化锆三种耐火材料的高温界面润湿性和界面渗透特性。结果表明: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不润湿(接触角为92.1°),基片表面形貌完好,渗透深度约1.4 mm;与烧结镁铝尖晶石润湿(接触角为82.6°),基片渗透深度约0.38 mm,但其表面被侵蚀凹陷,且出现裂纹;与镁稳定氧化锆润湿性较好(接触角为52.9°),基片表面完好,几乎无渗透,但残留有大量被污染合金。结合上述三种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实际使用性价比,以电熔白刚玉和烧结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料,加入镁稳定氧化锆来提高抗侵蚀渗透性能,有望制备得到性能好、寿命长的高温合金冶炼用耐火材料坩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耐火材料 高温润湿性 界面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冷却速率对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翔宇 李超 谢仲豪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以涡轮盘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冷却方法在单个试样上实现了γ′组织形貌及尺寸的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测试,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 以涡轮盘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冷却方法在单个试样上实现了γ′组织形貌及尺寸的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测试,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γ相和γ′相元素偏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冷却速率的减小,γ′相尺寸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在较快固溶冷却速率下γ′相尺寸较小,形状为近球形;在较慢固溶冷却速率下,γ′相呈现二次γ′相和三次γ′相分布,且二次γ′相尺寸较大。不同固溶冷却速率对γ相和γ′相元素分配无明显影响,Ni、Al、Ti、Nb四种元素主要分布在γ′相中,而Co、Cr、Mo三种元素主要分布在γ基体相中,W元素未观察到明显的偏析。由于采用梯度冷却实验方法,冷却速率范围过大,实验结果捕捉到多个硬度变化的拐点,合金硬度随着固溶冷却速率的降低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固溶 冷却速率 γ'相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近服役环境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静 王莉 +4 位作者 于明涵 闵师领 李佳声 董加胜 楼琅洪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1-901,共11页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作为国之重器,对保障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发动机效率的不断提升,涡轮进气口温度不断提高。先进叶片往往采用高代次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制备,具有薄壁、多孔复杂冷却结构,且表面涂覆先进涂层,因而先...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作为国之重器,对保障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发动机效率的不断提升,涡轮进气口温度不断提高。先进叶片往往采用高代次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制备,具有薄壁、多孔复杂冷却结构,且表面涂覆先进涂层,因而先进单晶叶片结构越来越精细复杂,服役过程中叶片不同部位温度场、应力场分布变化更大,其损伤机制无法通过传统棒状试样的变形损伤机制完全体现。基于先进单晶叶片的结构特点及服役环境特点,综述了叶片结构(薄壁、气膜孔)、二次枝晶取向(二次取向)及先进涂层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单晶合金拉伸、蠕变及疲劳等典型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损伤机理研究,并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近服役环境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薄壁 二次取向 气膜孔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BF制备镍基高温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
19
作者 李明川 马瑞 +2 位作者 常帅 王奇舜 李俐群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47,共8页
通过改变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扫描速度研究IN738LC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组织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X射... 通过改变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扫描速度研究IN738LC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组织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织构性进行测试,使用显微硬度仪对显微硬度及各向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从800 mm/s提高到1600 mm/s,晶粒尺寸得到显著细化,且晶粒长轴取向由低扫描速度下沿建造方向择优,转变为高扫描速度下的沿熔池边界法线方向择优.这是因为低扫描速度下高熔池重熔率导致更多枝晶沿建造方向外延择优生长.这种沿建造方向的强择优生长同时导致(200)面沿建造方向择优的织构性,且这种织构强度随扫描速度增加而降低.这种(200)面沿建造方向择优织构还导致水平截面软轴居多,进而导致水平显微硬度低于侧界面显微硬度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速度 激光粉末床熔融 高温合金 微观组织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铣刀加工镍基高温合金过程切削性能试验研究
20
作者 任仲伟 田初春 +1 位作者 蒋宏婉 袁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3-100,共8页
以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搭建试验平台,使用测力仪采集铣削过程的铣削力。采用自主研发的微结构涂层刀具和普通铣刀分别进行加工,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比两铣刀在相同工况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和加工表面粗糙度,并... 以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搭建试验平台,使用测力仪采集铣削过程的铣削力。采用自主研发的微结构涂层刀具和普通铣刀分别进行加工,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比两铣刀在相同工况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和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探究微结构铣刀切削过程中不同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铣刀相比,自主研发的微结构铣刀切削力降低了9.66%~19.09%,而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了27.4%~47.03%,微结构铣刀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能;在一定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所建立的切削力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总体误差小于20%;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切削宽度的变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高温合金 微结构涂层刀具 铣削参数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