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合金表面镍包石墨喷涂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胜群 孟庆武 +2 位作者 耿林 吴林 陈彦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利用氧乙炔热喷涂枪,在TC4合金表面上制备出镍包石墨涂层。采用MXP-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钛合金及其镍包石墨涂层的干摩擦磨损实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镍包...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利用氧乙炔热喷涂枪,在TC4合金表面上制备出镍包石墨涂层。采用MXP-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钛合金及其镍包石墨涂层的干摩擦磨损实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镍包石墨涂层的摩擦系数只有钛合金的一半左右,前者磨损量为后者的1/6,说明镍包石墨涂层可以大大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TC4合金的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喷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喷涂层中的石墨润滑相是其耐磨性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喷涂涂层 耐磨性能 镍包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细镍包石墨粉末的动力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锐星 梁焕珍 +3 位作者 喻克宁 白辰东 黎少华 于道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2年第5期37-39,42,共4页
控制反应速度是采用水热方法制备包覆粉末的关键技术之一。以细镍包石墨粉末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参数 :温度、表面活性剂、硫酸铵浓度、氨水浓度、氢分压以及初始溶液镍浓度等因素对反应诱导期、还原速度的影响 ,... 控制反应速度是采用水热方法制备包覆粉末的关键技术之一。以细镍包石墨粉末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参数 :温度、表面活性剂、硫酸铵浓度、氨水浓度、氢分压以及初始溶液镍浓度等因素对反应诱导期、还原速度的影响 ,证明了这些参数控制着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湿法冶金 水热 氢还原 复合粉末 镍包石墨粉末 复合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包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帆 王学林 +6 位作者 张荣 徐成成 余东 刘清亭 付旭东 黄志雄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提高镍包石墨(NCG)/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一方面通过乙二胺改性NCG,另一方面将改性后的NCG与EP共混进行预处理,制备导电复合材料。文中研究了改性后预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导电网络形成的原... 为了提高镍包石墨(NCG)/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一方面通过乙二胺改性NCG,另一方面将改性后的NCG与EP共混进行预处理,制备导电复合材料。文中研究了改性后预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导电网络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100℃/10 h预处理后,体系黏度增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流体行为;固化放热峰温度向低温移动,热焓变大并且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提高。当填料含量为30%时,处理后体系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了1个数量级。分析认为,预处理过程能有效改善填料在基体中的沉降现象,充分发挥了乙二胺的改性效果,有利于导电网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包石墨 乙二胺 环氧树脂 沉降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氢还原制备高包覆率镍包石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育潜 崔云涛 +3 位作者 王敏 张曙光 高峰 章德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5,共4页
镍基固体自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镍石墨自润滑材料作为镍基固体自润滑材料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水热氢还原工艺制备表面包覆率高达90%以上的镍包石墨,为金属-镍包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物质基础。
关键词 镍包石墨 金属 复合材料 自润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钛合金表面热喷涂的镍包石墨涂层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胜群 孟庆武 +2 位作者 耿林 郭立新 吴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1,共3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采用专用的氧乙炔热喷涂枪,以镍包石墨粉为原材料,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上进行热喷涂耐磨涂层的研究.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得到了良好质量的镍包石墨涂层.涂层与钛合金基底的界面呈现一定的冶金结合状态,界面结...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采用专用的氧乙炔热喷涂枪,以镍包石墨粉为原材料,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上进行热喷涂耐磨涂层的研究.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得到了良好质量的镍包石墨涂层.涂层与钛合金基底的界面呈现一定的冶金结合状态,界面结合强度很高.微观组织分析发现,涂层的组成相仍然为镍和石墨.借助于镍的包裹保护,石墨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涂层中,形成了以镍为基体,以石墨为润滑相的耐磨涂层.这种镍包石墨涂层可以极大地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喷涂 涂层 镍包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份硅橡胶/镍包石墨点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圣飞 李慧 陈祥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7,59,共4页
以双组份硅橡胶为基体,镍包石墨为导电粒子,制备了双组份硅橡胶/镍包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导电粒子填充量对复合体系触变性能及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并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模式中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 以双组份硅橡胶为基体,镍包石墨为导电粒子,制备了双组份硅橡胶/镍包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导电粒子填充量对复合体系触变性能及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并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模式中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触变指数随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填充量会使体系的流动性变差;当填充量介于50%~54%之间时,复合材料显示最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复合材料在蠕变和应力松弛过程中的电阻均随时间而下降。温度越高,电阻下降越明显,表现出很明显的PT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包石墨 硅橡胶 触变性 蠕变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镍包石墨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董阳阳 王强 +1 位作者 高培虎 邢亚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149,共5页
为满足机械零部件固体润滑的要求,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蠕墨铸铁表面制备镍包石墨涂层,研究其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在4、8、20 N的载荷下,蠕墨铸铁与GCr15对磨摩擦系数分别为0.64、0.68、0.71,镍包石墨涂层与GCr15对磨摩擦系数分别为0.22... 为满足机械零部件固体润滑的要求,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蠕墨铸铁表面制备镍包石墨涂层,研究其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在4、8、20 N的载荷下,蠕墨铸铁与GCr15对磨摩擦系数分别为0.64、0.68、0.71,镍包石墨涂层与GCr15对磨摩擦系数分别为0.22、0.18、0.15,镍包石墨涂层起到明显的耐磨减磨作用。在4 N载荷下,磨损量从2.8 mg降到1.4 mg;在8 N载荷下,磨损量从3.2 mg降到1.6 mg,在20 N载荷下,磨损量从4.6 mg降到1.8 mg,镍包石墨涂层与蠕墨铸铁基体相比耐磨性显著提高,因此,镍包石墨涂层同时起到减磨与耐磨作用。载荷为4 N时,镍包石墨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载荷为8、20 N时,其磨损机制以磨粒的切削与石墨的润滑减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镍包石墨 涂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明亮 黄国华 陈安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60,共3页
选用镍包石墨粉末,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技术制备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探讨了室温条件下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微观分析手段,对涂层的磨痕表面形貌、磨损颗粒的成分组成... 选用镍包石墨粉末,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技术制备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探讨了室温条件下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微观分析手段,对涂层的磨痕表面形貌、磨损颗粒的成分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平稳摩擦时的摩擦因数在0.25~0.35之间;开始磨损时,以磨粒磨损为主,严重磨损时以疲劳磨损为主,伴有少量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包石墨 火焰喷涂 自润滑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镍包覆石墨对铁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丁光玉 冯辉霞 +2 位作者 任卫 柳学全 李红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研究了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添加镍包覆石墨的铁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以Fe-Ni-Cu-Mo成分作为基体的含石墨材料中,当石墨含量为0.9%(质量分数)时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添加镍包覆石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添加镍包覆石墨的铁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以Fe-Ni-Cu-Mo成分作为基体的含石墨材料中,当石墨含量为0.9%(质量分数)时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添加镍包覆石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明显优于添加未包覆石墨的复合材料。随着镍包覆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断降低,摩擦系数也随之降低,磨损率呈现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的趋势,当镍包覆石墨含量为3.36%时磨损率降为最低,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所研制的添加镍包覆石墨的铁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已经在多家钢厂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 石墨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包覆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淑梅 安成强 郝建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4,18,共4页
采用Hummers法将天然鳞片石墨氧化为氧化石墨,以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得到还原石墨烯,并对还原石墨烯化学镀镍,制备镍包覆的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分散、磁强计和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对还... 采用Hummers法将天然鳞片石墨氧化为氧化石墨,以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得到还原石墨烯,并对还原石墨烯化学镀镍,制备镍包覆的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分散、磁强计和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对还原石墨烯、镍包覆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还原石墨烯经过碱性化学镀镍处理后,其表面包覆了非晶态的镍-磷合金,电阻率达到4.5064 mΩ·m,明显优于还原石墨烯的导电性;镍包覆的还原石墨烯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大,矫顽力减小,剩磁均较小,适合做软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 覆还原石墨 导电性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包覆纳米镍颗粒的结构及磁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宁 李晓杰 +1 位作者 孙贵磊 王海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3-438,共6页
在密闭容器中,用爆轰分解掺杂含有镍离子的混合炸药前驱体合成了核壳结构石墨包覆镍纳米颗粒。调整混合炸药前驱体中碳源材料和金属源材料的有效摩尔比合成了球形、不同尺寸、核壳结构的磁性石墨包覆纳米镍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在密闭容器中,用爆轰分解掺杂含有镍离子的混合炸药前驱体合成了核壳结构石墨包覆镍纳米颗粒。调整混合炸药前驱体中碳源材料和金属源材料的有效摩尔比合成了球形、不同尺寸、核壳结构的磁性石墨包覆纳米镍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仪(EDX)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化学构成、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结果表明:颗粒大小主要分布在10~55 nm之间,复合纳米颗粒主要由面心立方镍纳米晶体和石墨碳构成,常温下这些复合纳米颗粒主要表现出超顺磁性和铁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石墨 X射线衍射仪 复合纳米颗粒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胜群 孟庆武 +2 位作者 耿林 吴林 李爱滨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3-475,共3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采用MXP-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以镍包石墨粉末为原材料,利用CO2激光器在TC4合金表面上熔覆耐磨涂层,进行钛合金及激光熔覆涂层的干摩擦磨损实验,并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采用MXP-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以镍包石墨粉末为原材料,利用CO2激光器在TC4合金表面上熔覆耐磨涂层,进行钛合金及激光熔覆涂层的干摩擦磨损实验,并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涂层的摩擦系数为0.56,与钛合金的摩擦系数基本相同,但激光熔覆涂层的磨损失重量比钛合金低接近一个数量级,说明激光熔覆涂层可以大大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TC4合金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激光熔覆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涂层的高硬度加上涂层里的TiC增强相是其耐磨性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耐磨性能 激光熔覆涂层 镍包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喷涂自润滑涂层结合强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明亮 黄国华 陈安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7-128,共2页
选用镍包石墨粉末,采用氧-乙炔焰喷涂技术制备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拉伸试验测定涂层的结合强度,找出了涂层结合强度较好时的最佳喷涂工艺参数:氧气压力0.5MPa、空气压力0.4MPa、乙炔气压力0.1MPa、喷涂距... 选用镍包石墨粉末,采用氧-乙炔焰喷涂技术制备镍包石墨自润滑涂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拉伸试验测定涂层的结合强度,找出了涂层结合强度较好时的最佳喷涂工艺参数:氧气压力0.5MPa、空气压力0.4MPa、乙炔气压力0.1MPa、喷涂距离100mm。在该参数下火焰喷涂自润滑涂层结合强度为6.3MPa,符合自润滑涂层结合强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包石墨 火焰喷涂 自润滑涂层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