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镉离子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与慢性毒性影响
1
作者 白永安 刘芳 +5 位作者 孙忠正 田静 马民 席文秋 耿丹 孙娜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54-259,共6页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盘锦地区幼蟹(体重0.8 g~1.0 g)和成蟹(体重10 g~11 g)为对象,通过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评估镉的生态风险。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流水法,设置梯度...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盘锦地区幼蟹(体重0.8 g~1.0 g)和成蟹(体重10 g~11 g)为对象,通过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评估镉的生态风险。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流水法,设置梯度镉浓度(幼蟹:0、2.1、4.6、9.8、20.9、44.7、 95.5 mg/L;成蟹:0、2.5、6.3、15.8、39.8、100、251.2 mg/L),观察24 h~96 h内死亡率及中毒症状;慢性毒性实验聚焦摄食行为与长期存活,设置0.16 mg/L、0.25 mg/L、0.5 mg/L浓度梯度,持续监测15 d。结果显示,镉对幼蟹的毒性显著高于成蟹,48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69 mg/L和7.58 mg/L;随时间延长,LC_(50)逐步降低,96 h幼蟹LC_(50)仅为2.01 mg/L,而成蟹为3.89 mg/L。高浓度镉(≥20.9 mg/L)暴露48 h可致幼蟹全死亡。成蟹在39.8 mg/L时48 h内全部死亡。慢性毒性实验中,0.5 mg/L镉浓度下成蟹摄食量显著下降,15 d后完全停食并伴随活力丧失与死亡,而≤0.16 mg/L组摄食与存活相对稳定。基于LC_(50)×0.01的安全浓度公式,提出养殖水体镉浓度需控制在0.5 mg/L以下。研究证实,镉不仅通过急性致死效应威胁中华绒螯蟹存活,其慢性暴露还可抑制摄食与生长,且幼蟹对镉更为敏感。该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的健康养殖水质管理及镉污染风险防控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_(50))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H_2O系羟合配离子配位平衡 被引量:7
2
作者 柴立元 常皓 +6 位作者 王云燕 舒余德 李敬 袁林 王璞 方艳 赵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7-491,共5页
根据配位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制了Cd2+-H2O系配合离子浓度pc—pH图、镉羟合配离子分率αn—pH图及Cd(OH)2条件溶度积pKS—pH图。pc—pH图描述了Cd(OH)2(s)溶解平衡时,镉的总离子平衡浓度与pH的关系。当pH为9.84~13.31时,Cd(OH)2的溶... 根据配位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制了Cd2+-H2O系配合离子浓度pc—pH图、镉羟合配离子分率αn—pH图及Cd(OH)2条件溶度积pKS—pH图。pc—pH图描述了Cd(OH)2(s)溶解平衡时,镉的总离子平衡浓度与pH的关系。当pH为9.84~13.31时,Cd(OH)2的溶解度最小;αn—pH图指出了各种羟合配离子分率与pH关系,每种羟合配离子都对应有其存在的最佳pH范围。Cd(OH)2(s)的条件溶度积pKS—pH图表明:当pH值在9.5~10.5范围内,Cd(OH)2(s)的条件溶度积最小。研究结果可为中和水解法去除废水中镉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H2O系 废水 配位离子 pc-pH图 条件溶度积 配位离子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镉菌株的分离及其对Cd^(2+)的吸附富集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爱民 黄为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的方法,筛选分离出一株能高度耐镉和富集镉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该菌株在含Cd2+浓度4500mg/L的液体细菌培养基中能够生存,当cd2+浓度为100mg/L时,pH值为6-8有利于提高菌株耐镉能力,Cd2+为低浓...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的方法,筛选分离出一株能高度耐镉和富集镉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该菌株在含Cd2+浓度4500mg/L的液体细菌培养基中能够生存,当cd2+浓度为100mg/L时,pH值为6-8有利于提高菌株耐镉能力,Cd2+为低浓度时菌株积累cd2+,菌体对Cd2+浓度为100mg/L的积累率达99.1%,冻干菌体对Cd2+的吸附量为8.786mg/g干菌体;当Cd2+浓度大于909mg/L时,菌体表现出外排Cd2+现象,红外分析和电镜观察表明,菌株细胞壁在吸附Cd2+中起重要作用,67.4%的Cd2+吸附在细胞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富集 吸附 外排Cd^2+ 红外分析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巯基功能化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Cd^(2+)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彬彬 廖建波 +2 位作者 胡芸 吴超飞 韦朝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3-1225,共13页
复合污染条件下共存的有机物可能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产生抑制作用,作为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代表,腐殖酸(Humic acid,HA)对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采用表面印迹法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离子印迹聚合物IIP-MPTS/Si... 复合污染条件下共存的有机物可能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产生抑制作用,作为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代表,腐殖酸(Humic acid,HA)对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采用表面印迹法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离子印迹聚合物IIP-MPTS/SiO_2,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HA作为共存有机物,以IIP-MPTS/SiO_2作为吸附剂,研究HA对IIP-MPTS/SiO_2吸附去除水体中Cd^(2+)的影响.HA与Cd^(2+)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基于Cd^(2+)浓度的HA分子聚合增强作用,增大了分子体系的共轭程度,使紫外光谱吸收峰红移;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也促进紫外光谱吸收带的红移和吸收强度的增大.吸附实验表明,Cd^(2+)在IIP-MPTS/SiO_2上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2.00—8.00)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共存HA对Cd^(2+)在IIP-MPTS/SiO_2上的吸附具有增效作用,但降低了吸附反应速率;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HA的存在增大了吸附反应的自发程度,吸附能垒降低.结合XPS分析结果,推断共存HA促进Cd^(2+)吸附的原因是,HA作为配位体桥梁而形成IIP-MPTS/SiO_2-HA-Cd^(2+)稳定的三元配位化合物,通过富集而促进Cd^(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腐殖酸 离子印迹 吸附 CD^2+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SiO_2@CS镉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明磊 张朝晖 +3 位作者 罗丽娟 杨潇 刘玉楠 聂利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63-2768,共6页
以SiO2包覆的纳米Fe3O4为载体,壳聚糖(Chitosan,CS)为功能配体,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Fe3O4@SiO2@CS镉离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ion-imprinted polymer,M-IIP).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该磁性印迹聚合物... 以SiO2包覆的纳米Fe3O4为载体,壳聚糖(Chitosan,CS)为功能配体,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Fe3O4@SiO2@CS镉离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ion-imprinted polymer,M-IIP).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该磁性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在环氧基硅烷交联作用下,实现了印迹壳层在磁性Fe3O4表面的接枝,该印迹材料是边长为60~120 nm的立方体.吸附性能实验表明,M-IIP对Cd(Ⅱ)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M-IIP对Cd(Ⅱ)/Cu(Ⅱ),Cd(Ⅱ)/Zn(Ⅱ),Cd(Ⅱ)/Pb(Ⅱ)和Cd(Ⅱ)/Hg(Ⅱ)的相对选择系数分别为2.92,3.43,8.97和9.20.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结果表明,该磁性Fe3O4@SiO2@CS离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水溶液中Cd(Ⅱ)的分离,Cd(Ⅱ)回收率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 Fe3O4@SiO2@CS 磁性印迹聚合物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纤维对水中痕量Cd^(2+)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强 寸唐湘 +1 位作者 陈刚 董成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5,共4页
以黄麻纤维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痕量Cd^(2+)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黄麻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单根纤维的直径约50~100μm,纤维内部有很多直径约为数μm的孔道。考察了水溶液的初始p H值、吸附剂与Cd^(2+)离子溶... 以黄麻纤维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痕量Cd^(2+)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黄麻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单根纤维的直径约50~100μm,纤维内部有很多直径约为数μm的孔道。考察了水溶液的初始p H值、吸附剂与Cd^(2+)离子溶液的接触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时间120 min、溶液的初始p H值为7~8,黄麻纤维对Cd^(2+)离子具有最佳的吸附效率。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黄麻纤维等温平衡吸附Cd^(2+)离子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黄麻纤维对Cd^(2+)离子的吸附行为(R2≥0.993),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量为4.62 mg/g。吸附Cd^(2+)离子前后的FTIR分析表明,羧基是黄麻纤维吸附Cd^(2+)离子的主要作用位点,在实验条件下,仍然存在没有被Cd^(2+)离子配位的自由羧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纤维 Cd^2+离子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PAN-聚乙烯醇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水中痕量镉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志辉 吕昌银 杨胜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Cd2+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特征。基于RRS的增强,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中痕量Cd(Ⅱ)的新方法。在pH=8.50的NH4Cl-NH4OH的缓冲介质中和PVA-124存在下,Cd2+与PAN形成配合物...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Cd2+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特征。基于RRS的增强,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中痕量Cd(Ⅱ)的新方法。在pH=8.50的NH4Cl-NH4OH的缓冲介质中和PVA-124存在下,Cd2+与PAN形成配合物,其RRS明显增强。Cd2+的浓度在0.017~1.00μg/mL范围内与分析信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方法的检出限为5.30 ng/mL;相对标准偏差1.25%~1.3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75%~10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1-(2-吡啶偶氮)-2-萘酚 聚乙烯醇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Pb^(2+),Cd^(2+)和Cu^(2+)离子对羟基磷灰石吸附Zn^(2+)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齐勇 刘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0-560,共1页
关键词 ZN^2+ CD^2+ 羟基磷灰石 CU^2+ PB^2+ 吸附行为 离子 溶液 吸附选择性 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nO_2/Fe_3O_4对镉离子的静态吸附
9
作者 刘占孟 叶鑫 +3 位作者 李静 陈惠民 唐朝春 鲁秀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Mn O_2包覆于纳米Fe_3O_4的表面,制备出纳米Mn O_2/Fe_3O_4,并将其用于含镉溶液的吸附。考察了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纳米Mn O_2/Fe_3O_4的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镉离子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投...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Mn O_2包覆于纳米Fe_3O_4的表面,制备出纳米Mn O_2/Fe_3O_4,并将其用于含镉溶液的吸附。考察了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纳米Mn O_2/Fe_3O_4的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镉离子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4 g/L、吸附温度为20℃、溶液p H为6.0、吸附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镉离子去除率由使用纳米Fe_3O_4时的3%增至使用纳米Mn O_2/Fe_3O_4时的96%;在初始镉离子质量浓度为50 mg/L、纳米Mn O_2/Fe_3O_4投加量为4 g/L、吸附温度为20℃、溶液p H为6.0、吸附时间为1 h的条件下,镉离子去除率达78%,吸附量为9.7 mg/g;经5次重复使用后,纳米Mn O_2/Fe_3O_4对镉离子的去除率仅比首次使用时降低了10百分点,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MnO2/Fe3O4 离子 吸附 NANO MnO2/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堆肥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吸附Cd^(2+)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杨婷 王守红 +6 位作者 马林杰 张诚信 寇祥明 张家宏 杨军 袁秦 徐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生物炭可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去除重金属的功能材料,但堆体内部复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稳定性。将普通秸秆生物炭(BC)和磁性秸秆生物炭(FBC)置于牛粪中进行30 d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炭... 生物炭可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去除重金属的功能材料,但堆体内部复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稳定性。将普通秸秆生物炭(BC)和磁性秸秆生物炭(FBC)置于牛粪中进行30 d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炭基本理化性质及对Cd^(2+)吸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使BC和FBC的比表面积分别增加20.56%和76.64%,总孔容分别下降2.36%和3.70%,平均孔径分别下降19.17%和46.54%,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FBC的饱和磁化强度下降43.67%。堆肥后,饱和吸附Cd^(2+)的两种生物炭BC和FBC的TCLP提取态Cd(TCLP-Cd)占比和TCLP提取液pH(TCLP-pH)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CLP-Cd占比分别从28.31%和22.85%显著下降至26.76%和13.85%(P<0.05),TCLP-pH分别从3.66和3.29显著下降至3.51和3.14。综上,堆肥老化改变了两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降低了其酸可提取态Cd的含量,提高了其吸附Cd 2+的稳定性,且FBC中Cd^(2+)的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Cd^(2+)) 堆肥 吸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抗性植物内生菌EB12-6菌株的筛选及去除Cd^(2+)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笑廷 袁野 +2 位作者 海鑫华 张家傲 卜宁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2期103-106,共4页
从生长于沈抚污灌区的野生东方蓼、狗尾草、稗草、山莴苣等植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出46株植物内生菌,经用含Cd^(2+)培养基筛选,得到对重金属镉具有较强抗性的细菌菌株EB12-6。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对Cd^(2+)去除情况以及温度、p H、O_2、Na C... 从生长于沈抚污灌区的野生东方蓼、狗尾草、稗草、山莴苣等植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出46株植物内生菌,经用含Cd^(2+)培养基筛选,得到对重金属镉具有较强抗性的细菌菌株EB12-6。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对Cd^(2+)去除情况以及温度、p H、O_2、Na Cl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B12-6菌株为好氧革兰氏阴性菌,有鞭毛;在p H为7.5,37℃温度,培养时间36 h,初始Cd^(2+)浓度为20 mg/L条件下,对Cd^(2+)去除率可达6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 植物内生菌 细菌 菌株 Cd^2+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纳米ZnS阳离子树脂选择性去除浓锌溶液中痕量级Cu^(2+)和Cd^(2+)
12
作者 朱佳俊 修祎帆 +1 位作者 孙建刚 黄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5,共12页
通过将ZnS纳米粒子负载在阳离子树脂D001中制备负载纳米ZnS阳离子树脂吸附剂,即ZnS@D001,吸附湿法冶金锌浸出液中共存杂质金属离子(如Cu^(2+)和Cd^(2+))。在10 g/L Zn^(2+)的合成溶液中实现了对Cu^(2+)的高度优先吸附,而对Cd^(2+)没有... 通过将ZnS纳米粒子负载在阳离子树脂D001中制备负载纳米ZnS阳离子树脂吸附剂,即ZnS@D001,吸附湿法冶金锌浸出液中共存杂质金属离子(如Cu^(2+)和Cd^(2+))。在10 g/L Zn^(2+)的合成溶液中实现了对Cu^(2+)的高度优先吸附,而对Cd^(2+)没有任何吸附效果。吸附后的ZnS@D001树脂可以被1 mol/L HNO_(3)有效解吸,然后再次加载ZnS。同时利用含有Cu^(2+)和Cd^(2+)的锌离子溶液进行固定床柱吸附,经过吸附处理后,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铜杂质,纳米ZnS树脂可作为锌冶炼行业深度净化锌液的潜在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离子交换树脂 D001 杂质金属离子 Cu^(2+) Cd^(2+) 唐南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处理对菹草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2 位作者 杜开和 张小兰 曾晓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4-589,共6页
以不同浓度Cd2 +处理 5d的菹草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叶片SOD ,POD ,CAT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d2 +对叶细胞超微结构 ,尤其是对叶绿体 ,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 :SOD活性 ,叶绿素含量随Cd2 +处理浓度的增... 以不同浓度Cd2 +处理 5d的菹草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叶片SOD ,POD ,CAT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d2 +对叶细胞超微结构 ,尤其是对叶绿体 ,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 :SOD活性 ,叶绿素含量随Cd2 +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而CAT和POD活性都是在 1mg L浓度下达到峰值 ,而后降低。SOD对Cd2 +毒害最敏感 ,其次为POD和CAT。电镜观察发现 :随Cd2 +浓度的增加 ,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加剧。表现为叶绿体膨大 ,被膜断裂、消失和叶绿体解体 ;线粒体变形 ,脊突膨大和空泡化 ;细胞核核仁分散 ,核膜断裂 ,核空泡化。并探讨了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菹草 保护酶 超微结构 植物 毒害机制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胁迫条件下椭圆小球藻的生理应答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建宏 浩云涛 翁永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研究了一株高重金属抗性的椭圆小球藻在Cd2 + 胁迫下的生理变化 ,结果显示 ,在 10— 2 4 0 μmol/L浓度的Cd2 +胁迫下 ,随着金属离子浓度提高 ,叶绿素的总量减少 ,光合放氧受到抑制。Cd2 + 离子浓度的提高 ,导致了氧自由基的大大增加 ,... 研究了一株高重金属抗性的椭圆小球藻在Cd2 + 胁迫下的生理变化 ,结果显示 ,在 10— 2 4 0 μmol/L浓度的Cd2 +胁迫下 ,随着金属离子浓度提高 ,叶绿素的总量减少 ,光合放氧受到抑制。Cd2 + 离子浓度的提高 ,导致了氧自由基的大大增加 ,同时脯氨酸、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及POD(过氧化物酶 )水平均大大提高。结果提示这些与消除自由基有关的代谢产物的积累 ,有利于细胞减少胁迫造成的损伤。CAT(过氧化氢酶 )对Cd2 + 离子是敏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性 CD^2+ 自由基 椭圆小球藻 生理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镉离子的吸附及温度效应 被引量:42
15
作者 孟昭福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主要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 +SDS)混合修饰的土耕层、黏化层土样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分别为耕层原土(GCK) >CTMAB5 0 %修饰改性... 主要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 +SDS)混合修饰的土耕层、黏化层土样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分别为耕层原土(GCK) >CTMAB5 0 %修饰改性土(5 0GCB) >CTMAB10 0 % +SDS2 0 %修饰改性土(12 0GCS) >CTMAB10 0 %修饰改性土(10 0GCB)和粘化层原土(NCK) >CTMAB5 0 %修饰改性土(5 0NCB) >CTMAB10 0 %修饰改性土(10 0NCB) >CTMAB10 0 % +SDS2 0 %修饰改性土(12 0NCS)的顺序,表明以表面修饰剂修饰土表面,确实存在着使得镉离子吸附能力减弱的趋势,但并未使修饰改性土完全丧失对于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热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Cd2 + 吸附反应是熵增控制的自发性过程,但在探讨吸附自发性和最大吸附量关系时应考虑土壤本身的容量性质。机理研究认为,表面修饰剂对土壤表面的修饰改性是不均匀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和疏水键键合两种机制的竞争性吸附是修饰改性土壤依然具有对镉离子吸附作用的原因。土耕层各改性土样对Cd2 + 吸附的温度效应明显高于粘化层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 有机修饰改性 土壤表面 塿土 离子吸附 温度效应 比例 CD^2+ 吸附反应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锰钾矿处理含Cd^(2+)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德圣 鲁安怀 +2 位作者 高翔 赵谨 马生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利用天然锰钾矿处理实验室内配置的含Cd2 + 废水 ,结果表明 :天然锰钾矿对水溶液中Cd2 + 的去除达平衡需 2d以上 ;锰钾矿粒径越小对Cd2 + 的去除量越大 ;溶液中Cd2 + 的浓度不太高时 ,去除量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酸性介质中去除量... 利用天然锰钾矿处理实验室内配置的含Cd2 + 废水 ,结果表明 :天然锰钾矿对水溶液中Cd2 + 的去除达平衡需 2d以上 ;锰钾矿粒径越小对Cd2 + 的去除量越大 ;溶液中Cd2 + 的浓度不太高时 ,去除量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酸性介质中去除量随pH值增大先降低后增大 ,pH值超过 6 .3时天然锰钾矿表面开始带负电荷 ,在弱碱性介质中去除量最大 ;不同电解质对去除量的的影响主要是由Cl-与Cd2 + 的络合造成的。实验浓度范围内能很好地用Lang 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 ,对Cd2 + 的最大吸附量为 5 .5 4mg/ g。锰钾矿处理含Cd2 + 废水的过程中伴随有K+ 和Mn2 + 溶出。处理Cd2 + 后的锰钾矿渣 ,经超声并淋滤后仍有大部分的Cd2 + 被固持 ,固持率可达去除量的 79.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锰钾矿 重金属离子 CD^2+ 吸附解吸 水体污染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香蒲吸收Cd^2+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晓丽 罗玉明 +1 位作者 徐迎春 鄢贵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1-514,共4页
采用水培方法,加入Cd2+浓度为0、0.2、0.4、0.6、1、1.2、1.5mg·L-1,分别在4、8、12、24h研究狭叶香蒲幼苗吸收Cd2+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狭叶香蒲对Cd2+的吸收基本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在上述几个时间段中,以0~4h... 采用水培方法,加入Cd2+浓度为0、0.2、0.4、0.6、1、1.2、1.5mg·L-1,分别在4、8、12、24h研究狭叶香蒲幼苗吸收Cd2+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狭叶香蒲对Cd2+的吸收基本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在上述几个时间段中,以0~4h时间段内狭叶香蒲对Cd2+吸收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最大,Km最小,α值也最大,此时根系吸收能力最强。随时间的延长(4~24h),Vmax变小,但是净吸收速率V仍在增加。用V-C作图法和L-B作图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结果差异不大,且两种方法曲线模拟的相关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香蒲 CD^2+ 离子吸收动力学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Cd^(2+)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虎杰 刘爱平 +1 位作者 易发成 白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81,共3页
研究了盐亭钙基膨润土的理化性质及其对Cd2 + 的吸附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该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Cd2 + 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受溶液 pH值影响明显。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行 ,增加膨润土吸附剂添加... 研究了盐亭钙基膨润土的理化性质及其对Cd2 + 的吸附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该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Cd2 + 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受溶液 pH值影响明显。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行 ,增加膨润土吸附剂添加量或加大溶液中Cd2 + 浓度 ,均有利于提高膨润土对Cd2 + 的吸附总量。膨润土对Cd2 + 的吸附模式符合Frendlis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吸附作用 重金属离子 钙基膨润土 吸附剂 离子交换 溶液PH值 吸附模式 研究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研究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左航 陈艺贞 +5 位作者 陈建华 郭阳 王汝明 方芳 赵佳颖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2-909,共8页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与Cd^(2+)和Cu^(2+)的相互作用机理,以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简称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优化样品对Cd^(2+)和Cu^(2+)的吸附固液比、时间、pH等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研究了Cd...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与Cd^(2+)和Cu^(2+)的相互作用机理,以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简称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优化样品对Cd^(2+)和Cu^(2+)的吸附固液比、时间、pH等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研究了Cd^(2+)和Cu^(2+)在样品上的吸附特性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的优化吸附条件不同,在各自优化吸附条件下,样品对Cu^(2+)和Cd^(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88和0.13 mg·g^(-1);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且样品对Cu^(2+)的吸附速率大于对Cd^(2+)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均属于优惠型吸附,且吸附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可自发进行;解吸动力学研究表明,两个金属的解吸过程均符合Elovich方程,属于非均相扩散;在多离子竞争吸附-解吸实验中发现,样品对Cu^(2+)的吸附-解吸受到共存离子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吸附和解吸的作用机理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对于分析重金属在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固液两相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迁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制定研究区域针对性的重金属防控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黄河三湖河口 表层沉积物 Cd^(2+) Cu^(2+)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氏酵母脱除水溶液中Cd^(2+)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莹 刘婍 +2 位作者 李春生 孙继鹏 汪东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研究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镉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频率对Cd2+脱除率影响不大,初始pH和菌体浓度则影响很大。初始pH3-5,脱除率均随pH增大而增大。pH5-7是鲁氏酵母对低、高2组溶... 研究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镉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频率对Cd2+脱除率影响不大,初始pH和菌体浓度则影响很大。初始pH3-5,脱除率均随pH增大而增大。pH5-7是鲁氏酵母对低、高2组溶液的脱除Cd2+的最适pH。Cd2+脱除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酵母在10.22mg/L和53.39mg/LCd2+溶液中,在5min内完成大部分吸附并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鲁氏酵母 离子(Cd2+) 脱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